1.從公司前十大股東的地位來看。
如果前十大股東中有證券公司或股票型基金,則該證券公司或股票型基金很可能是該股票的造股者。如果證券公司或股票型基金的持有成本高,證券公司的幾個營業部壹起上市,或者同壹個私募基金公司的幾個股票型基金壹起上市,或者同壹地區的幾個機構壹起上市,比較靠譜。
二、從股票流通公司股東的平均倉位來看。
總結個人工作經驗後,我們認為2000股以下的平均股數為弱或無,2000-4000股之間的平均股數為強,4000-10000股之間的平均股數為強,10000股以上的平均股數為極強。平均股數在2000到4000的時候介入最好。此時股價剛剛上漲,漲幅不是很大,未來發展潛力很大。如果平均倉位過高,該股通常漲幅較大,上漲潛力相對較小,風險也較大。股票莊家可以隨時隨地兌現。
3.從該股股東人數的變化趨勢來看。
股票的股東人數越來越少,說明很多人在收集,可以介入。反而說明很多人在繼續派發,幹預要謹慎。
4.從這只股票的交易單來看。
如果壹只股票漲幅超過7%,壹家證券公司的幾個營業部壹起上榜或者占成交量的比例很高,說明存在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