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的城市建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原馬史長街改建為柏油路(紫江西路、紫江東路),新建五壹路、河南路、康福路等主幹道和數百條支路。根據市委提出的“北改南”總體規劃,全市不僅形成了較為系統的街道網絡,還先後形成了蔣家坪機械工業區、內城紡織工業區、陸家山針織工業區、大海塘化工工業區、直溪河輕工工業區,以及壹批教育區、商務中心區、生活區。它已步入壹個新的教育區,商業中心區和生活區。已步入新開發的綜合性中小城市行列。益陽市因益陽區委、益陽行署等黨政機關設在市內而成為全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此外,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逐漸擴大,信息和交通渠道增多,城市的國徽功能不斷增強。水運不僅繼續利用水運通道,而且擴大了運輸能力。新開航線30余條,直達省內外1000多個城鎮,貨運也可直達南京、上海等大港口。陸路交通依托長沙至常德的319國道,益陽至南縣、桃江的省道及支線,四通八達;益陽鐵路連接寧鄉、桃江、益陽三縣腹地的礦產運輸。特別是正在建設中的石(門)至長(沙)鐵路、宜婁(婁底)鐵路和資江二橋,將進壹步增強國徽的功能。運輸吞吐量連年翻番,國徽範圍擴展到全國乃至世界部分國家和地區。目前,在122主要工業產品中,超過20%的產品在中國大規模銷售。同時,傳統名優產品豐富,在國內外久負盛名。有的出口到21個國家和地區,有的是省級或國家級名優產品。
益陽市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古木環繞的回龍山、碧波蕩漾的秀峰湖、荷花飄香的鵝羊塘、郁郁蔥蔥的青龍島、火舞黨和帳篷宵夜度假村、精致的培公亭、雕梁畫棟的白鹿寺、婀娜多姿的三塔、雲霧繚繞的棲霞古寺,都為古城增添了風景,成為遊客向往的旅遊城市。隨著益陽旅遊資源和旅遊業的發展,先後成立了中國旅行社益陽分社、益陽中國旅行社、益陽市旅遊局、益陽市旅遊局,益陽賓館、桃花侖賓館、益陽大廈賓館,以及市區的旅社、招待所,可同時接待6000多名旅客。在“美巢”所在地還成立了桃花江女子旅遊學校。
宏觀來說,益陽是指益陽地區,包括南縣、安化、益陽、桃江四縣,沅江、益陽兩市,六個國有農(漁)場。地理位置在東經110 43 ' ~ 112 55 '和北緯27 58' ~ 29 31之間,東西寬217.5km,南北長173。人口432萬,有漢族、回族、藏族、苗族、土家族、瑤族、維吾爾族、侗族、高山族等20多個民族。有山地、丘陵、丘陵、平原、水面五種地貌類型,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獨特的景觀格局和良好的氣候條件孕育了豐富的產品資源,初步建成了水稻、油菜、苧麻、黃麻、茶葉、柑橘、蘆葦、竹子等八大商品生產基地,在全國和全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
該地區的工業主要是紡織、食品和機械,電力、化工、建材、冶金、電子和采礦已初具規模。壹些傳統名優產品,如茭白涼席、小竹制品、松花皮蛋、金花腐乳、湘中鐵鍋、漢字襪子等,早已馳名中外。苧麻織物、針織內衣、床單、黃麻地毯等紡織品,東風牌翻鬥車、非馬力柴油機、標準牌縫紉機、電梯、變壓器等機械產品,“船牌”湘蓮罐頭、鮮味蛋、肉等各種食品,皮革、塑料等輕工產品,硫酸、農藥、有機玻璃等許多產品獲得省級以上優質產品稱號。
在益陽地區,更有美麗的山巒、遼闊的湖泊和遍布全國的眾多景點。除了益陽城的勝利,還有:桃江縣聞名中外的“美人窩”桃花江、婀娜多姿的秀山,以及屈原古跡天問閣遺址、群峰突起的楚南名山;安化有陶澍故裏,有風景如畫的庫溪庫區;宜陽縣有青秀山,看起來像匡廬。沅江有雄偉的淩雲塔和鎮江塔。登上寶塔俯瞰,洞庭盡收眼底。如果妳去赤山島,妳還可以探索和的古老遺跡。在南縣之後,有許多歷史遺跡,如宋馳亭、桂花園和五口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