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曾經是壹個中等美貌的女孩,但是因為過早失去父母,和哥哥壹起長大,不可避免地帶了壹些男孩子的性格。優點是她大方,大方,缺點是有時候不註重外表,缺乏女生的溫柔和新鮮感。小英有很多異性朋友,但都把她當“哥們”,說“壹看就是個野孩子,好接近,卻沒有女孩子的魅力!”
轉眼間,小英就要變成老姑娘了。有壹天,表姐買了壹件特別淑女的衣服,有點大,就給了小英。小英剛剛洗完頭,烏黑的頭發隨意的垂在肩上,而不是像往常壹樣紮成壹團。她試穿了這件漂亮的女裝,覺得和自己不協調。她在鏡子前看著自己,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像電影裏的淑女。正好,壹個陌生人來看小英的哥哥,看到了這樣美好的壹幕:壹個漂亮的女孩如水柔情地站在鏡子前,梳理著自己的長發,突然發現了自己,頓時臉紅了——這就是他夢裏那個百分百的女孩,溫柔羞澀,他對小英壹見鐘情,情不自禁。
於是,借著和小英哥哥交往的機會,對小英展開了猛烈的愛情攻勢。他總是告訴小英:“妳是我見過的最溫柔最可愛的女孩!”小英真的很驚訝,她長這麽大了,從來沒有人說過她溫柔。小英告訴他,她從小就是個野孩子,絕不是溫柔可愛。但他堅持己見,把第壹次看到的情況告訴了小英,堅持認為那是小英的天性,小英平時的不拘壹格,粗暴無禮都是假象。
在他的固執下,小英慢慢變得真的很溫柔,愛上了他。幾十年過去了,他們的孩子都結婚了。他依然深愛著小英,總會回憶起決定他們壹生幸福的那壹幕:“我對妳的溫柔和美麗壹見鐘情!”小英也深深感激那個下午,讓她在不經意間給他留下了溫柔美好的第壹印象。
良好的第壹印象,改變了壹個毫無女性魅力的女孩,成就了壹對百年夫妻。其實力可見壹斑。
不僅僅是壹見鐘情,第壹印象在任何社交場合都是極其重要的。這種心理上的認同,會形成壹種頑固的刻板印象,對後來的信息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心理學認為,人們往往會根據自己的第壹印象來評價他人的學識、涵養和性格。所以,社交的成敗在於人與人之間的第壹次接觸。
在社會交往中,人們總是重視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壹印象。實踐證明,第壹印象在某種程度上對壹個人形象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良好的第壹印象是最好的社交通行證,也是最權威的介紹信。
在待人接物上,如果妳蓬頭垢面,多才多藝多內涵,可能第壹次與人接觸就被拒絕。在選購商品時,兩件完全相同的商品,壹件外包裝骯臟破損,另壹件外包裝幹凈,不難猜到會買哪壹件。商品如此,人更是如此。如果我們在購物的時候能明白這個道理,卻不知道自己就是這樣,那將是壹件很悲哀的事情!
壹個年輕人去壹家大公司應聘,那天恰逢大雨。當秘書把小夥子領到辦公室門口時,小夥子註意到辦公室內外的環境豪華整潔,鞋子上沾滿泥土,汙穢不堪。他馬上用手帕擦了擦鞋子,然後放好。這壹切都被路過的人事經理看到了,這種第壹印象的攝入使這個年輕人在這家公司得到了壹份工作。人事部經理認為,懂得愛護環境,珍惜自己的形象,使自己的形象符合環境的人,是有教養的,有禮貌的。
良好的第壹印象取決於我們有意識的塑造。得體的衣著,穩重的舉止,謙虛禮貌的談吐,都能給人良好的第壹印象。
關鍵是要抓住前四分鐘的表演。行為心理學實踐證明,人際交往的前四分鐘極其重要。包括朝對方走壹分鐘;與對方握手的壹分鐘禮貌表現;問候語持續30秒左右,問候語內容把握到位,生動形象;坐在座位上壹分三十秒的身體特征等。在這四分鐘的時間裏,雙方都集中精力收集和觀察對方的行為舉止、氣質和語言風格。每壹個細微的表現都會在對方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個印象直接關系到以後的交往和對方對妳的認可和接受。
所以,給自己設計壹個“四分鐘”的表演,在四分鐘內成功展示自己的綜合魅力,就相當於達到了目的。
心理學家的實驗表明,對於初次接觸的人來說,第壹印象的形成主要來自視覺,即人的外貌。人們非常註意利用自己的外貌美、語言美和行為美來傳達對他人和社會的尊重,從而表現出獨特的第壹印象效應。換句話說,壹個人的氣質和魅力可以提升他的“第壹印象”。
那麽,在新工作的適應期,也要註意留下好的第壹印象。除了穿著得體、舉止得體,壹方面要避免與人交往時的“傲慢”、自以為是、目中無人、自吹自擂;另壹方面,要避免“謙虛”,避免缺乏自信,避免過於害羞,避免屈從於諾諾,避免不知所措。妳也要註意不要太隨便,坐在辦公桌前接待來訪者,打電話聊天。這些行為有損妳的形象。
另外,上下班要守時,工作要緊張有序。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往往因為量少,不容易上手,會有不知如何打發時間的尷尬。這個時候,妳不能坐在那裏發呆,要努力讓自己忙起來。比如翻看壹些與員工相關的文件和檔案,收集整理壹些相關信息等等。對於領導布置的工作,我們自然要盡最大努力高效、高質量地完成。這對妳留下良好的第壹印象非常重要。另外,書桌要保持明亮整潔,文件要擺放整齊。如果妳把書桌弄得亂七八糟,顯然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