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震區十年來的巨變在哪裏?
汶川重生:壹座城市十年蝶變,滄桑巨變十年間,映秀鮮花引得賓客。沿著高速公路從成都開車到汶川映秀只需要壹個半小時。穿過鎮口正在建設的城市應急體驗中心到達小鎮,視野會豁然開朗:壹排排沿閩江而建的三層洋房整齊排列,主幹道東關大道兩旁的餐館、民宿生意興隆。近日,記者走訪新汶川發現,汶川水磨鎮禪壽老街上遊人如織,獨具羌族特色的塔群和青山綠水環繞的環境吸引了不少附近的自駕遊遊客。從此,在縣城附近的高山上,漫山的櫻桃已經掛滿了枝頭。很快,這種當地人的“豐富果實”將通過各種電商平臺,從汶川發往全國各地,在浩劫中挺立,在毀滅中重生。從震後的廢墟到今年的百萬遊客,背後是壹座城市十年來的重生。家家戶戶都有商店和旅遊。“我們每天炸40多斤酥肉,賣幾百碗豆腐腦。”。臨近午飯時,是艾博新村酒店老板楊雲崗和他妻子最忙的時候。今年他家多請了壹個廚師,裝修了兩個包子,擴大了經營規模。“來映秀的人多了,自然要做酒店生意。”楊雲崗說。今天是楊雲崗從未想過的壹天。地震時,楊雲崗的房子倒塌了。幸運的是,他的家人安然無恙。新蓋的房子完工後,壹家人搬回了映秀鎮。後來夫妻倆開了壹家飯店,門面在壹樓。楊雲崗說,酒店的名字是為了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大家的好意。在映秀,進入新生活的不僅僅是楊雲崗壹家。在鎮上的東關大道兩側,有大量的餐館、旅館和商店。如今,“家家有店,家家搞旅遊”已經成為小鎮的特色。映秀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震中,那場地震幾乎將這座美麗繁華的小鎮夷為平地。重建完成後,映秀轉向發展旅遊業。許多居民通過建造房屋開始了他們的旅遊事業,鎮上開了幾十家民宿和餐館。當地居民不再像以前壹樣外出打工掙錢,大多留在當地做起了小生意。十年來,汶川各地“重生”的故事數不勝數。映秀鎮西南的水磨,是壹個煙囪高聳、空氣汙濁的工業小鎮,如今風景秀麗,遊人如織。在海拔1970米的雁門鄉蘿蔔村,公路旅行車輛像壹條長龍在山谷間穿梭。近年來,依托交通和生態環境優勢,汶川縣深入實施全域旅遊,以“健康旅遊”為代表的旅遊業逐漸興起。據介紹,2017年,汶川縣接待遊客60015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270254億元。人們甚至以重建和發展為契機,唱起了旅遊致富的故事。“大家感興趣的是水磨的環境。是避暑休閑的好去處。”水磨鎮彭家溝農場負責人殷建說。地震前,他在鎮上經營壹個采砂場。從2010開始,尹健看著小鎮的知名度越來越大,就開始瞄準旅遊業。2015,殷劍和幾個合夥人投資建設了壹個養殖場。除了普通的房子,山裏還有幾間木屋,每到節假日基本都住滿了。今年,尹建攀計劃繼續擴大農場,推出更多高端山頂小屋、戶外拓展訓練、露營等項目。尹健說,和他壹樣,大家都看好水磨的旅遊發展,很多人都把房子改成了農家樂客棧。截至目前,汶川已先後建成映秀地震遺址、三江生態風景旅遊區、水磨古鎮等lJ“5A級汶川特色旅遊區,綿_、潿洲、龍溪等4個4A級旅遊區,以及庫克、雁門等10多個集休閑、餐飲、觀賞為壹體的旅遊村。農家樂休閑屋和旅遊精品線路也得到大規模開發。讓人民從震後要做的大事到今年的百萬遊客身上看到希望,是壹個城市過去十年艱難的蛻變和重生。地震中,汶川縣大量房屋倒塌損壞,基礎設施大面積損毀,工農業生產損失慘重,累計直接經濟損失624億元。”離震中只有2.3公裏,辦公樓基本沒有了,生產已經中斷。“阿壩鋁廠副廠長王慶_,說阿壩鋁廠是汶川乃至阿壩州最大的制造企業,在地震中損失慘重。和阿壩鋁廠壹樣,汶川有276家工礦企業受到地震影響。地震前,汶川的工業產值占整個阿壩州的70%以上,在當地是名副其實的工業大縣。地震對汶川的工業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直接經濟損失達1,395438+0億元。2008年6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對口支援方案》,安排廣東省對口支援汶川建設。很快,廣東援建工作組進入汶川進行對口支援。經過750多個日夜的努力,重建任務全面完成。科學重建為災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和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重建完成後,如何發展振興產業,實現“造血”,是當時汶川面臨的艱巨任務。很快,這個問題就擺在了時任汶川縣委副書記的張同榮面前。”地震對該縣的基本農田、工業園區、旅遊景點和基礎設施造成了嚴重破壞。原有工業體系受到致命打擊,工業發展環境惡化,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張同榮說,在重建的時候,汶川很多地方已經不適合發展原有的產業,產業結構急需調整。以此為契機,汶川調整產業布局,淘汰落後產能,引進先進產能,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調整水磨、漩口、管濤工業園區布局,將大部分高能耗、重汙染的工業矽、電石企業遷出境外。_同時,當地政府也引導民眾從原來的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業轉移。”比如,他以前種糧食。後來我們引導他們種壹些產值高的作物,比如櫻桃。我們想讓人民看到希望。”張同榮說道。汶川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何毅,親歷和見證了當年的災後工業重建。”大家沒日沒夜的加班,爭分奪秒的做研究,做計劃。"何毅說,從此汶川拉開了全面轉型的大幕,引導電石、冶煉等傳統產業向新材料、新能源等新產業轉型,高耗能生產企業向高載能、高附加值產業鏈延伸。地震發生後,汶川以最快的速度恢復生產,同時轉型的效果也開始逐漸顯現。2010年,全縣190家受災企業恢復生產,11家企業落戶漩口新工業集中區,工業增加值大幅增長。僅“十二五”期間,汶川就淘汰落後生產工藝3項、落後設備5臺,* * *獲得獎勵資金1022.29萬元。目前,汶川縣工業園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家,去年總產值83.24億元。來源: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