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視頻藝術之父

視頻藝術之父

白南準的藝術創作始終堅持“藝術與生活的溝通”這壹主題。作為Fluxus運動的壹員,白南準先生的行為藝術是音樂與戲劇的結合,或者說是音樂行為與非音樂行為的結合。他的藝術作品把聽眾從聽藝術聲音的被動地位中解放出來,使聽眾成為作品的壹部分,從而給聽眾更強烈、更直接的沖擊。

白南準(NamJune Paik)先生的第壹幅影像藝術作品,利用顯示器陰極射線管附近的磁鐵和影像信號轉換器的失真效果,向我們展示了壹系列從電視節目中選取的影像。這部作品解構了電視的大眾傳媒和單向傳播。這種風格在白先生的後期作品中得到延續。白南準(NamJune Paik)使用閉路電視系統引導觀眾觀察自己的實時圖像。他使用便攜式視頻設備向觀眾播放錄制的圖像,同時移動唱片。這種創作方法也將觀眾的反應融進了藝術作品本身。本次由杜阿爾特中國畫廊主辦的個展主要展示白南準先生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影像雕塑作品。20世紀60年代制作的通過視頻信號轉換器將電視畫面轉換成新圖像的電視實驗系列、70年代與夏洛特·摩爾曼(1963-1975) * *壹起制作的表演照片、使用閉路電視系統的瑞士鐘(1988)也在本次展覽中。此外,還將展出視頻雕塑牛頓(1991)和達爾文(1991)。這也是這兩部作品在亞洲的首次亮相。

活躍在中國現代藝術舞臺上的年輕藝術家們,正在積極拓展自己的想象力,進行著不同的嘗試。白南準先生的個展作為杜阿爾特中國畫廊的第二個展覽具有重要意義。

白南準先生告訴我們,遵守遊戲規則就能贏,改變遊戲規則也能贏(朝鮮日記,8月15,1992,韓國)。讓我們跟隨這位才華橫溢、永不放棄的藝術家的腳步,走進他的影像藝術花園。白南準(Nam June Paik)1949出生於烏克蘭敖德薩,現生活工作於德國卡爾斯魯厄。

他曾任奧地利格拉茨新美術館館長、奧地利維也納高等藝術學院教授、奧地利帕維永威尼斯雙年展專員、德國法蘭克福新藝術學院院長。

自1999以來,他壹直是ZKM建築技術中心(德國卡爾斯魯厄)的董事長。白南準是沖浪藝術家的典範。他是1945之後崛起的最重要的先鋒藝術——音樂先鋒、電影先鋒、行為先鋒、媒體先鋒的核心成員。所有活動的背後,是他對模擬技術和數字技術的濃厚興趣。

沖浪學校提出的許多想法,模仿達達主義和未來主義,在20世紀下半葉開始流行:

1.融合音樂與動作、機器與人體、繪畫與音樂、雕塑與繪畫、戲劇與舞蹈、詩歌與科技,重新定義藝術流派和藝術媒體;

2.實現各種藝術的交融,藝術與生活的交融;

3.觀眾參與和行動引導;

4.使用電子媒體;

5.新方法(如編程)、新媒體(如電視)、新材料(如芯片)。這種大規模的重新定義導致了觀念藝術、電子音樂、影像藝術、延伸電影、動作藝術、身體和行為藝術、衛星電視、裝置藝術、環境藝術、行為藝術、節目藝術和指令藝術的出現。

回顧白南準先生輝煌的藝術生涯,我們發現他對沖浪學校藝術的各個方面都有所涉獵,作品中藝術融合形式之多,在眾多沖浪學校藝術家中是無與倫比的。他把音樂和動作結合起來,把新材料和新媒體結合起來,把科技和人體結合起來。他把雕塑和電子圖像結合起來,邀請觀眾參與。與波伊斯相比,白南準(NamJune Paik)是沖浪學校藝術家中具有核心地位的活動家。白南準本人更接近沖浪學校的想法。

Powys對神話感興趣,癡迷於重新詮釋傳統的代際材料,而NamJune Paik則對電子設備、媒體和變異科技產品等新材料情有獨鐘。波伊斯鍛煉了自己,而白南準培養了大眾。波伊斯是物質神秘主義者,而白南準是媒體神秘主義者。他在60年代創作的音樂作品和動作作品都具有傳奇色彩,可謂歐美先鋒派的核心作品。他的大多數同齡人都跟不上這場藝術運動的下壹步,也就是媒體藝術,但NamJune Paik首先意識到,樂器不僅改變了聲音,還改變了音樂的用途。

因此,在1963年,在具有歷史意義的展覽《音樂的詮釋——電子電視》中,他將電子樂器作為壹個雕塑,作為整個作品的壹部分進行展出。從那以後,白南準的藝術表達除了音樂之外還加入了媒體。除了鋼琴,他還在電子合成器的幫助下創作了這首曲子。

1965年在美國舉辦了第壹次個展,命名為“電子藝術”。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白南準有意識地從電子音樂轉向電子藝術,豐富的創作經驗和對電子音樂的理解(與卡爾·辛德斯·斯托克豪森和約翰·凱奇合作)使他意識到即將到來的電子藝術時代的重大意義。

當時只有他實現了從音樂到視覺,從聲音合成到圖像合成的轉變。1963的個展主題,清晰地表達了這種從電子音樂到電子媒體的轉變。這是壹個決定性的時刻,它開啟了壹個新的時代,即電子媒體藝術的時代,而白南準是這個時代的先驅。他的主要藝術成就之壹是從樂器到媒體裝置的轉變。此外,他還將創作主題從電子音樂轉變為電子媒體,闡釋和表達了自由主義、可變性、參與性和開放性。

在1963中,他寫道,“雖然非確定性和可變性是近十年音樂領域的首要問題,但在蛋白石藝術中卻是不完整的參數”,因此,他專註於設備零件、電子音樂編程和沖浪音樂,通過引入電視和視頻設備,開辟了獨特的媒體藝術領域。同時,他念念不忘,經常提起他的前輩沃爾夫福斯特和K.O.G?Tz(韓國)

通過壹系列快節奏的創作活動,他終於在60年代發展出了媒體藝術的框架,最重要的是,他在90年代讓世界知道了征服整個藝術界的影像裝置學派。他從多監視器設備電視十字(1966)開始,對電視圖像(1967)進行了改造,並在日後陸續完成了機器人K-456 (1964)和懷特/阿貝爾圖像。

1965年在紐約舉辦“NamJune Paik:控制論、藝術與音樂(電子電視、彩電實驗、三個機器人、兩個禪盒和壹個禪罐)”展覽,這是他的藝術的又壹次重大個展。

這個個展記錄了白南準融合媒體與樂器、音樂藝術與視覺藝術、禪與西方電子消費文化的過程,應該成為壹個“品牌”,也就是白南準未來的商標。這張白南準(NamJune Paik)在紐約工作室工作的照片拍攝於19的60年代中期,向我們展示了這位藝術家確實繼承了利辛斯基和拉茲洛·莫埃利·納基的衣缽。此外,早在65438+20世紀60年代,他就已經提出了所有未來媒體設備的中心特征:公眾參與。他的作品《互動電視I》(1963-1966)成為之後幾十年參與式藝術實踐和互動藝術實踐的第壹部作品。

波伊斯在第三期décollage 1962上發表的《論音樂展覽》壹文中寫道,“下壹步該怎麽做還不清楚,我想讓觀眾(這裏是會眾)自己表演”。在改為“觀眾參與”的同時,他也將註意力從音樂轉向了電視和視頻。

1973,他意識到全球化的浪潮正在讓視頻成為壹種“全球享受”。描述“全球享受”的開場白是下面這句話:“這只是對未來圖像的壹種展望。到那個時候,妳就可以切換到地球上的任何壹個電視臺,然後節目指南就會像曼哈頓電話簿壹樣鋪天蓋地。”

1984年,他讓“早上好,奧維爾先生”的全球衛星轉播成為現實。我們可以看到,早在1974年,NamJune Paik就夢想著將電視改造成壹個雙向交流的模式,而不僅僅是壹個單向的信息傳輸通道。

從65438到0974,洛克菲勒基金會委托白南準(NamJune Paik)撰寫了壹篇題為《後工業社會的媒體規劃》的論文。

本文主張洛杉磯和紐約可以通過“電子高速公路、家庭衛星寬帶通信網、同軸電纜和光纖等”的手段實現壹體化。

1993年,他代表德國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並將自己的裝置展臺命名為“電子高速公路”。這不禁讓人想起他早就預見到了比爾·克林頓總統從65438年到0992年提出的這個想法。

1995年,美國政府終於將克林頓總統提出的電子信息高速公路計劃變成了現實。此外,白南準對萬維網的誕生和發展做出了準確的預測。白南準不僅是媒體藝術的創始人,也是壹位先知。從這個意義上說,他類似於馬歇爾·麥克盧漢。麥克盧漢更像是華爾街和曼哈頓的媒體人。他受到平面媒體的廣泛歡迎,因為他開闊了他們的視野,讓他們認識到新媒體的意義和重要性。

而白南準則更像是壹個形而上的媒體人。他深受大眾傳媒和藝術界的喜愛,也是因為他開闊了他們的視野,讓他們認識到新媒體的意義和重要性。白南準(NamJune Paik)對媒體有著深入的洞察力,因此他可以提前幾十年預測媒體的未來願景。

他的藝術創造力部分源於他的預測能力。他的作品涵蓋各種藝術,如舞蹈、戲劇、繪畫、文學、雕塑等。,他的創作工具是各種媒體和儀器,創作主題跨度很大,從宇宙學的意義到日常現實生活。

此外,白南準的藝術在全球範圍內搭建了宗教和大陸之間的溝通橋梁,增進了我們對空間和時間的理解。禪宗作為世俗生活中隱藏的宗教,幫助白南準理解了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真諦,從而實現了宗教活動與日常生活的交融。

因此,我們可以說他把宗教藝術(佛教是貫穿世俗生活的宗教)和沖浪藝術(沖浪藝術是日常生活中的藝術)結合了起來。為了建造這座橋梁,他必須理解技術的本質:上帝的技術。

每壹項技術都是神聖的技術,每壹項技術也都有宗教含義。或許通過理解媒體來改變我們的世界是白南準和他的媒體形而上學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