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這樣愛妳很可怕(我會愛妳這種愛有多可怕)

這樣愛妳很可怕(我會愛妳這種愛有多可怕)

1最近上映的《我們壹起走吧》(前綜藝爸爸去哪兒了?),其中話題#碩陽教育孩子#被頻繁搜索。很難想象,我們壹再追捧的霸道總裁鮑曉,在對待孩子上,其實是不折不扣的“霸道總裁”教育。

當他第壹次來到高原,朔陽開始了楊嘉俊的嚴格管理風格。從行走路線、行走姿勢到行走速度,他都要遵循自己的標準,否則就錯了。

第壹次表揚孩子,碩陽用居高臨下的語氣給了獎勵,只是因為孩子暫時達到了他所謂的標準;

在壹次私人采訪中,碩揚多次表示,楊雨辰是個男生,期待他成為壹個真正的男人,而男人的標準應該是不能娘娘腔,不能發脾氣。

誠然,每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希望孩子更好地成長,但大多數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並不那麽正確。他們為了達到自己所謂的標準,強迫孩子聽自己的話。這就是典型的中國父母的“聽話教育”,而這種“聽話教育”的核心是“有條件的愛”。

所謂有條件的愛,就是我們在彼此建立關系的時候,帶了壹個標準和期待,而這個標準和期待就是我認可妳,鼓勵妳,接受妳,這些都是有條件的,只有妳滿足了這些條件,我才能愛妳。如果沒有,我不會愛妳。

有條件的愛體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家庭關系中,父母強迫孩子聽自己的話,孩子必須遵循自己的標準和期望。有時候沒有理由,只是因為我是妳父母,所以妳要聽我的。這種“聽話的教育”彌漫在無數人的腦海裏,甚至在不知不覺中,孩子會在自己的家庭裏壹代壹代地重現這種“聽話的教育”。

在戀愛關系中,很多人很容易因為壹件小事就上升到“妳到底愛不愛我”的高度。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如果妳按照我的期望,妳是愛我的;但是如果妳不按照我的期望,妳就是不愛我。在這樣的關系中,我們是帶著壹種期望來建立彼此的關系的,那就是妳只有滿足我的要求才會愛我。

有條件的愛,是指我和妳之間的關系是用壹個標準建立起來的。當妳達到我心中的標準,我就會愛妳。父母在用這樣的標準和期望教育孩子的時候,通常是極其苛刻的,很少真正鼓勵和認可孩子,想通過批判性的教育迫使孩子變得優秀。即使有些孩子真的在外在標準上變得優秀了,他們內心還是會極度自卑,因為孩子會認同父母拋給他們的期望,“妳怎麽這麽壞?”

而無條件的愛,就是父母充滿發自內心的愛,允許孩子做自己,沒有任何期待和條件。無條件的愛是壹種滋養的關系。在這段感情中,我們看到的是深深的信任,完全的付出和愛。

怎樣才能打破中國父母的“聽話教育”,給孩子無條件的愛,給孩子創造壹個健康成長的環境?

深刻的理解和接受。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有壹句名言: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他在心理咨詢中認為,心理咨詢師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接納來訪者的感受,這也適用於我們身邊的各種關系。

所謂理解和接納,就是能夠設身處地的去理解和接納對方,這也是我們常說的。

我曾經讀過壹個母親的故事,她的孩子不會背英語。這位母親沒有壹味地鼓勵孩子加油,也沒有責怪孩子的粗心,而是表達了對孩子問題的理解。她說:“媽媽剛註意到妳,她跟著妳很小心,但是妳看了半個小時就跟不上了。”孩子突然哭著說:“媽媽,太難了,我真的不會。”她哭了10分鐘,等孩子冷靜了壹會兒,她主動對她說:“媽媽,妳要幫我把英語補上。”妳看,這就是愛情的壹個很好的例子,要真正理解和接受對方。

在這個過程中,母親首先看到的是孩子在認真地跟著讀,然後才深刻地意識到孩子是學不會的。看了半個小時,她跟不上了,表示理解和接受。在整個過程中,母親沒有責罵,也沒有看不起孩子,而是能夠深刻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感受,讓她有機會陪伴孩子克服困難,趕上英語。

我們在表達理解和接納的時候,有時候不僅需要理解對方,更需要理解自己,處理好和自己的關系。當妳想在壹段感情中表達理解和接納的時候,怎麽表現出來?當妳感受到對方的感受時,妳是什麽感覺?不開心的時候,發脾氣對外攻擊對方或者對內攻擊自己的時候,妳真的能理解和接納自己嗎?當妳真正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時候,妳會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對方。

提供壹個擁抱的環境。

“持有”是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提出的概念。他認為,好的父母會提供壹個包容的環境,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給予認可,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給予支持。

提供維護環境的基礎是允許任何事情發生。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可以允許孩子犯錯,允許孩子與眾不同,允許孩子發展天性。比如節目中,在楊雨辰選房子的時候,如果壹個父親能夠開誠布公地允許每壹種情況發生,幫助他盡快適應環境,而不是冷嘲熱諷,那麽孩子對於以後選哪個房子會無所適從。

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可以給他們鼓勵,真正在心裏感激他們。比如節目中的陳余在大家面前展示街舞的時候,如果壹個父親在這個時候能夠給予真誠的鼓勵,那絕對是對孩子極大的認可,而不是非要比孩子優秀,甚至在拿自己和孩子比較的時候,他似乎都有這樣的自豪感。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大人很難給予無條件的支持來幫助他克服這些問題,而不是要求壹切都盡善盡美。例如,在節目中,陳余生了姐姐的氣,跑到朔陽那裏尋求安慰。作為父親,應該先耐心安撫孩子的情緒,再搞清楚具體細節。在這個過程中,他要真正理解孩子,允許孩子流動負面情緒,給予孩子足夠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站在壹邊對孩子冷嘲熱諷,強迫孩子壓抑自己的感情,甚至強行強顏歡笑,以顯示自己在家庭中的絕對地位。

也許我們很多人,包括已經做了父母的人,在出身家庭中沒有被給予壹個支持的環境,我們不能再批評任何東西了。重要的是從現在開始,我們可以試著做出壹些努力。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其實可以做自己的“父母”,給自己創造壹個支持的環境,認可自己,允許自己犯錯,允許自己發泄和流動負面情緒,給自己創造壹個健康成長的環境。

充分信任對方,尊重對方的感受。

蒙臺梭利認為,每個人出生時都有壹個心智胚胎,心智胚胎發育的養料是感覺。巴菲特也說過,跟著自己的感覺走,是父親這輩子給他的最珍貴的信任和教導。正是因為這種教導,他才能做到“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

充分信任孩子,就是充分尊重孩子的感受,讓孩子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知道自己是誰,要去哪裏。而不是想辦法控制孩子,美其名曰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在妳心裏,妳並不信任妳的孩子。如果妳不信任他,妳可以跟著感覺走,做他想做的事。

如果父母不信任孩子,把自己的意誌強加給孩子,否定孩子的感情,就是在摧毀孩子的感情。

這樣的事情很多,小到壹種母親認為妳冷淡的冷淡,大到幹預孩子的誌願填報、職業選擇,甚至在孩子選擇結婚對象的時候,處處體現著父母的不信任。

如果妳不信任妳的孩子,妳可以對妳自己的溫暖負責。如果不放心孩子,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如果不放心孩子的職業道路,那是有前途的。即使妳不信任壹個真正喜歡的人,妳也能給他帶來快樂。

但是當妳試著信任妳的孩子,允許他們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允許他們犯錯,允許他們從錯誤中學習,充分尊重他們的感受,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衣服,自己喜歡的專業,自己喜歡的職業道路,自己喜歡的人,讓他們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作為父母,他們只是在需要的時候給我們建議作為參考,這樣親子關系可能會更加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