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猿人化石共出土6個頭骨,12個頭骨碎片,15個下頜骨,157顆牙齒,股骨和脛骨骨折,分屬男女老少40余人。發現了65438萬多件石器、有火的灰燼遺址、燒過的石頭和骨頭。
通過對這些考古材料的研究,證明北京猿人在距今約69萬年前創造了獨具特色的舊石器文化,對中國北方舊石器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北京人的發現也將火的歷史提前了幾十萬年,在他們居住的山洞裏留下了厚厚的壹堆灰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1987 65438+2月批準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為世界文化遺產。
周口店-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世界遺產委員會評估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西南48公裏處,遺址科學考察仍在進行中。以及公元前18000年至公元前11000年的新人類遺跡。北京猿人,正式名稱為“中國猿人北京種”,在科學上常被稱為“Homoerectuspekinensis”,在英文中常被稱為Homoerectus pekinensis。中國的直立人化石。北京人生活在大約70-20萬年前。該遺址發現於北京西南部房山區周口店的古龍山。北京人大約在60萬年前來到周口店,在這裏斷斷續續生活了近40萬年。大約在20萬年前,北京人離開了這裏。
北京人的顴骨更高。平均腦容量只有1532 ml。短粗,男身高156 cm左右,女身高144 cm左右。腿短,胳膊長,頭向前。
北京人住過的窯洞裏有厚厚的壹層灰,說明北京人已經使用過火,保存了火種。這個遺址是由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和美奧古生物學家丹斯基於1921年8月發現的,從1927年開始發掘。1929 65438+2月2日,中國考古學家裴文中發掘出第壹個完整的頭骨,但這壹時期發掘出的頭骨卻在1941失蹤,成為歷史上的壹個謎。現存唯壹的實物標本是1966年從頂部堆積層發現的北京人頭骨模型。後來又發現了石制品和骨角制品。當年參與發掘的中國人包括後來的院士賈蘭坡先生。隨著他的去世,當年發掘的壹批照片無人問津。
中國的直立人化石。通常被稱為北京人和中國人。來自北京西南郊區周口店附近的壹個山洞。此堆積體發現於1921,發掘於1927。1929 65438+2月,這裏發掘出第壹個完整的北京人頭骨,後來又發現了石制品、骨角制品和火遺物。1937爆發七七事變,周口店發掘暫停。20世紀50年代以後,出土了許多人類化石。算上前後的發現,已發掘出40多處屬於個人的人類化石,654.38+萬多件石制品和骨角制品,近百種哺乳動物化石,數百種鳥類化石和大量火燒後留下的灰燼層。這些發現使它成為世界上最系統、最豐富的直立人遺址。北京人的發現意義重大,它證明了直立人的存在,闡明了人類發展的序列,為“從猿到人”的理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1991年,北京猿人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北京人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走過了漫長的道路,但他們的外貌仍然保留著許多原始的特征。比如頭骨扁平,眉脊突出,臉短,吻部向前延伸;平均腦容量只有1000 ml多,只有現代人的2/3左右。身材矮小,男性身高約156 cm,女性身高約144cm;腿短胳膊長,頭前傾,給人感覺好像不穩。其實它的四肢骨骼已經接近現代人的骨骼,能夠穩定直立行走。北京人從居住地附近的河灘和山坡上選取應時、燧石、砂巖,以石擊石,制成刮刀、鉆具、尖器、雕刻機、剁具等工具,滿足肢解獵物、砍木矛、劈柴取暖、挖根等需要。壹些學者認為骨角在那時就已經制造出來了。除狩獵外,食用野果、嫩葉、塊根和昆蟲、鳥類、青蛙、蛇等小動物也是日常食物來源。在洞穴裏發現了層層燒焦的樸樹種子,美洲印第安人至今還吃這種野果。鹿、羚羊,也許還有野豬、水牛等大型動物,偶爾也會成為北京人的獵物。他們的骨頭經常出現在洞穴裏,上面有清晰的切割痕跡。北京的人會用火,壹堆堆的灰燼說明當時火管理得很好。根據出土的動植物化石,科學家們知道周口店地區曾經有茂密的森林和豐富的水草,氣候比今天的華北要溫暖。隨著全球氣候的波動,幾十萬年來冷暖幹濕頻繁交替。北京人會用火,大大提高了適應環境的能力。
研究發現,北京人通常幾十人壹組。壽命很短,大多數人在14歲之前就死了。北京人頭骨最寬處略高於左右耳洞,向上逐漸變窄,呈拋物線輪廓。這與現代人頭骨最寬處上移至頭骨中部不同,也低於尼安德特人。北京人頭骨扁平,額頭後傾。雖然高於類人猿,但低於現代人,略低於尼安德特人。北京人的平均腦容量為1043立方厘米,介於猿猴和現代人之間。他們的頭骨大約是現代人的兩倍厚。眉骨粗且向前突出,左右兩邊相連。顱頂中部有明顯的矢狀脊,顱骨後部有發達的枕葉枕。北京人臉型短,吻部向前伸展,沒有下巴。鼻骨和顴骨有扁寬,顴骨朝前,說明他們的鼻子寬,臉低平。下頜骨內面前方有明顯的下頜圓枕。他們的牙齒,無論是牙冠還是牙根,都比猿弱,牙冠的紋理簡單,但比現代人厚得多,也復雜得多。此外,犬齒和上中切牙的舌面具有從基底結節延伸至切緣的指狀突起;上中切牙和側切牙的舌面明顯呈鏟狀。北京人頭部保存的原始性與爪哇人相似,所以都屬於直立人的發展階段。北京人的門牙呈鏟形,鼻翼寬大,面部低平,下頜前部有下頜枕,顯示其具有明顯的現代蒙古人種特征。北京人下肢髓腔較小,管壁較厚(股骨髓腔僅占脊柱最小直徑的三分之壹,而現代人占壹半;脛骨髓腔較小),但大小、形狀、比例、肌肉附著點與現代人相似,證明他們善於直立行走。除了髓腔更小、壁更厚之外,北京人的上肢骨骼比下肢更接近現代人,說明他們的上肢已經能夠進行與現代人非常相似的活動。北京人的身高大約是1.56 ~ 1.57米,從發現的壹個比較完整的股骨長度計算。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北京人的文物有石制品、骨角、火遺跡等。石器以石鑿石器為主,石芯石器較少,且多為小型。原材料包括應時、砂巖、石英巖、燧石和其他來自洞穴外洪泛平原的礫石,以及來自兩公裏外花崗巖斜坡的晶體。京巴犬以碎石為錘,根據石頭的不同,分別采用直擊法、砧擊法、砸擊法制作石屑。其中,用砸法制作的雙極石核和雙極石片在所有石制品中占有很大比重,構成了北京人文化的重要特征之壹。第二步,往往用石錘直接敲擊,主要是壹側,大部分是從斷面到背面加工。
北京的石器有很多種,比如菜刀、刮刀、雕刻刀、石錘和鐵砧。他們選擇扁圓砂巖或應時礫石,從壹側或兩側切割刀刃,制成壹把菜刀。這種石器尺寸較大。“刮刀”由大小不壹的石屑制成,有圓盤形、直刃形、凸刃形、凹刃形、多邊形等形狀,是最大的壹類石器。“利器”和“刻刀”數量不多,但制作精美,體積小巧,有的只有手指大小,制作程序和方法相對固定,體現了壹定的技術水平。(見彩圖中“北京人”的尖器。)在世界上已知的同時期遺址中,我們從未聽說過類似的石器,其精致程度不相上下。石錘和鐵砧是他們制作石器的工具。從石錘上留下的醒目痕跡可以看出,北京人善於用右手操作。此外,在壹些沒有經過第二步處理的石屑上,也經常發現使用的痕跡。北京人生活在洞穴裏,從事狩獵和采集。骨灰中發現的碎骨表明他們已經知道了熟食。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北京人依靠群體的力量進行艱難的生存鬥爭。季節變化、自然災害、動物襲擊、疾病都對它們構成巨大威脅。從化石測得的幾十個北京人的年齡告訴我們,他們的死亡率極高,這也能反映出他們的生存狀況很差。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位於北京市西南部房山區周口店的古龍山腳下。是古人類遺址博物館,始建於1953。65438年至0929年,中國古人類學家費文忠在古龍發掘出第壹個完整的“北京人”頭骨化石,震驚了全世界。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100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它離北京大約48公裏。這裏是世界著名的古人類和古脊椎動物考古遺址,也是北京人的出生地。1.在天橋長途汽車站或六裏橋東乘坐917路(閻村高速)、836路公交車,在周口店路口下車,換乘38路公交車到達周口店猿人遺址。
2.乘坐地鐵房山線至蘇莊站,換乘15路、31路公交車,在周口店路口下車,換乘38路公交車到達周口店猿人遺址。
3.走京港澳(G4)高速到閻村出口,走荊州路到周口店。
景點門票:30元,學生15元。
景點位置: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
開放時間:8: 30-16: 30。
住宿和餐飲:設立招待所和餐廳。
土特產:桃、杏、梨、蘋果、核桃、柿子、棗等。
周邊景點:莊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