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經濟2009年以來,全省漁業系統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幹意見》,按照中央擴大內需的部署要求,積極調整漁業結構,註重服務保障,有效提高了漁業產業效益,促進了漁民增收,紮實推進了現代漁業建設。2009年,全省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119485萬元,增長4.14%;增加值636.29億元,增長4.11%,占全省生產總值的5.32%;漁民人均收入8291元,增長6.86%,比全省農民人均收入高1.61.1元;全省水產品總產量569.67萬噸,增長2.79%。
水產養殖進行了標準化養殖池塘的建設和改造。2009年完成池塘標準化改(擴)建4.09萬畝,投資超過2億元。積極創建水產養殖示範區(場)。2009年,農業部新增了23個水產養殖示範場,加強了對26個獲批水產養殖示範場的指導和監督檢查,增強了示範場的輻射帶動作用。開展全省漁業技術推廣體系運行機制創新試點,繼續推進漁業“五新”推廣,推廣引導面積近9萬公頃。加強重大水生動物疫病監測,加強水產養殖疫病防控指導。2009年處置重大水生動物疫病13起,通過有針對性的隨訪指導、咨詢、培訓和科普,維護了疫區社會穩定。
海洋捕撈有效增強了我省遠洋捕撈開發能力,新開辟閩東北、彭釣、東沙等遠洋漁場和省外東海、海南島、濟州等遠洋漁場。2009年,全省遠洋捕撈產量達到91.99萬噸,占海洋捕撈總產量的44.89%,內陸捕撈產量由30年前的91.3%下降到2009年的55.1.1%。
水產品加工2009年,全省水產品加工總量213.4萬噸,產值276億元,其中出口額654.38+0.542億美元,繼續居我省大宗農產品出口首位,占全國水產品出口額的14.3%,居全國第四位。工程建設繼續推進。通過現代漁業發展項目和海洋漁業重點項目,支持水產品加工項目建設,部分新建、改擴建加工項目陸續投產,帶動新增投資約6543.8+0.5億元。品牌建設取得豐碩成果。2009-2010年度,認定省級水產產業化龍頭企業77家,31水產品入選省名牌產品,14水產品入選省著名商標,4家水產品加工企業獲得“品牌農業企業金獎”稱號。漁業標準化工作紮實開展。2009年,* * *發布了12省級地方漁業標準,發布了13地方漁業標準。
水產品質量監管,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批準籌建農業部漁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東南沿海);投入420萬元支持7個區市局建設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全省5個縣級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建設項目獲批。加大執法檢查力度。紮實開展全省水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執法年活動,加強水產養殖執法監管。全年產地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檢合格率98.9%,7個設區市100%的水產品批發市場納入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大力推進無公害水產品原產地標識和產品認證。新認定無公害水產品產地76個,1.3萬畝,新認定無公害水產品80個,1.3萬噸。加強海洋貝類養殖的區域分類和管理。目前,全省海洋貝類養殖面積12600多公頃,全年監測貝類有毒有害物質200批次。
休閑漁業,廈門市政府和中國漁業協會聯合舉辦2009中國(廈門)國際休閑漁業博覽會,加強休閑漁業產業的合作與交流。聯合省體育局、寧德市人民政府、省釣魚協會,成功舉辦了2009年海西“水鄉漁村”杯海星巖釣魚大賽。這是迄今為止中國規模最大的海釣比賽。加快推進我省水鄉漁村創建工作,會同省旅遊局批準並公布第二批水鄉漁村項目,11。截至2009年,我省已公布兩批23個水鄉漁村,覆蓋22個縣(市、區)。
外向型漁業積極推進閩臺漁業合作。“2009海峽(福州)漁業周暨漁業博覽會”成功舉辦,參展觀眾超過8萬人次,采購商簽約貿易訂單8億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09年對臺灣省出口水產品41.8萬噸,金額251.0萬美元,同比增長62.65%和1.58.76 %,臺灣省成為我省第二大水產品出口目的地。努力拓展國際市場空間,構建多元化市場體系,水產品出口逆勢增長。2008年,全省水產品出口創匯達6543.8+0.542億美元,比2008年增長37.56%。我省成為為數不多的水產品出口量和出口額大幅增長的沿海省份。
科技普及在科技產業化方面,開展了“鮑魚種質改良優化及生態養殖工程技術”研究,進壹步豐富了我省鮑魚養殖品種結構,使福建鮑魚養殖產量居全國首位,約占全國的68%。在科技成果轉化中,充分利用6?平臺18開展項目成果對接,* * *征集國內外海洋與漁業科研成果200項,入選海洋與漁業關鍵技術問題48項,企業技術需求31項,實現對接項目87個,總投資* * * 1.5.3億元。已實施對接項目30余個,並逐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2009年,* * * 18成果通過省部級鑒定驗收,3項科技成果獲得2009年度省科技獎,其中二等獎1,三等獎2項。深入開展漁業科技示範工程,全省6個縣(市、區* * *培育發展科技示範戶1146戶,輻射帶動漁民21460人。
防災減災紮實推進海洋與漁業防災減災“百千萬工程”建設。加快“百個漁港”建設。建成了晉江深滬、香紙、廉江黃岐中心漁港;東山大澳中心漁港正在進行掃尾工作;惠安崇武中心漁港、莆田石城壹類漁港項目正在建設中;1個中心漁港、2個壹類漁港、1個內陸漁港、1個漁業執法碼頭已獲農業部批準。頒布實施全國首個地方《漁港建設標準》,完成全省漁港建設布局規劃。註重防災減災。福建海洋預報臺成立,不斷拓展和完善海洋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系統建設。風暴潮和洪水預警輔助決策系統、赤潮預警系統、海浪海流數值預報系統和海洋突發事件應急輔助決策系統均已進入業務化運行,為預防海洋和漁業災害提供了有力支撐。推進“萬艘漁船應急體系”建設。全省已完成29957艘漁船的終端推廣,實施率達94.5%。截至目前,該系統已成功實施海洋漁業救助16起,救助漁船16艘,救助漁民160余人,挽回直接經濟損失數千萬元。應急指揮系統在保障海洋漁業安全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漁業安全管理認真組織“漁業安全生產年”,深入開展漁業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產大檢查,* * *登漁船約2.5萬艘,組織漁業安全應急演練20次。開展省級漁業安全宣傳活動,成立省級漁業安全宣傳組和9個設區市分組,開展大型漁業安全宣傳活動52場,各類漁業安全研討會近350場,舉辦船東、船長培訓班60期,“四小證”培訓班約90期,參加人數超過5萬人。全年* * * *各類漁船發生水上事故57起,同比下降17.4%,死亡失蹤35人,同比下降22.2%,沈船25艘,同比下降19.4%。
漁船信息管理實施“福建省海洋漁業船舶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實現有效統壹、法律規範、網上公示、信息共享、隨時查詢的信息管理目標。全省漁船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分階段推進。到2009年,泉州漁船信息化管理試點項目實船驗證全部結束,系統順利轉入試運行階段。寧德、福州船舶驗證工作進展順利。
漁業保險通過與省財政廳、PICC P&C福建分公司聯合下發通知,將政策性漁業保險工作任務分解到市縣(區),切實落實為民實事。全年全省沿海市縣(區)參保漁民1,21,675人,占應參保漁民的93.27%,政策性漁民保險覆蓋率達到93.27%。投保政策性漁船7647艘,占擬投保漁船的76.24%;政策性漁船保險覆蓋率達到76.24%。* * *辦理政策性漁業保險理賠939件,賠付2230.8萬元。
漁業執法加強執法力度。紮實推進“2009護漁”為重點的漁政執法行動,制定量化指標,要求各區市建立例行海上巡航機制。護漁行動期間,全省* * *出動執法船艇883艘,執法人員8813人,登臨檢查漁船13101艘,罰款1653600元,維護了正常的漁業生產秩序。加大打擊非法捕撈力度,組織省、市、縣三級在閩江、九龍江流域開展聲勢浩大的專項整治行動,出動漁政執法船艇52艘、執法人員800余人,查扣電動捕撈工具32件,暫扣電動漁船4艘,拆除銷毀非法漁具376件,漁民自行拆除非法捕撈設施和漁具236件。加強伏季休漁監管,確保調整後的伏季休漁制度順利實施。
勞動保障工作總結1
就業再就業是壹項民心工程,要始終堅定不移地把它放在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的首要位置。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的重點是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和再就業是勞動保障工作的永恒主題,也是勞動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普通人有工作才會有收入。有了收入才能穿衣吃飯,才能就醫上學。俗話說“安居樂業”。只有人民穩定了,社會才能穩定,社會才能穩定,國家才能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