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新聞報道在新聞報道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聞報道在新聞報道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聞攝影的地位和作用

(壹)地位與職能的關系

地位和職能是兩個密切相關的概念:職能的發揮決定地位的確立;壹定地位的確立,為功能的實現提供了保障。新聞攝影地位的提高和功能的認知與拓展就是這樣壹個互動的發展過程。同時,新聞攝影的地位和作用也與整個新聞事業的發展息息相關。新聞攝影的位置主要是相對於文字形式的版面位置;新聞攝影的功能主要是充當新聞的* * *傳播功能,然後才是攝影本身的特性。

新聞的首要任務是宣傳黨的方針政策。【1】這是新聞職能由來已久的規範,當然也適用於“六大兵種”之壹的新聞攝影。但是,新聞畢竟不同於宣傳。用宣傳思想來規範新聞事業的發展,會對新聞事業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這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前新聞事業和新聞理論研究“畸形”落後的原因。探索新聞攝影的功能,也要遵循新聞本身的規律。

(二)新聞攝影已開始顯示其技能並提高其地位。

20世紀80年代初,在整個新聞界撥亂反正、改革創新的大背景下,攝影行業開始嘗試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這種探索從提高新聞攝影本身的新聞價值開始。

1983年,李莉在分析當時報紙新聞照片的新聞價值時有壹個統計:人民日報只有11%的照片是事件新聞照片。【2】新聞圖片不報道新聞,不履行職責。妳能怪別人不關註妳的狀態嗎?文章還指出,造成這種尷尬的原因是記者缺乏新聞意識,新聞與宣傳不分。換句話說,就是沒有意識到新聞攝影的作用和優勢。從提高新聞價值的角度發揮新聞攝影的作用,提高自身地位是正確的。

之後,新聞攝影理論年會的大量論文涵蓋了新聞攝影的特點、價值、優勢和作用,同時在新聞攝影實踐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6月,1981,中國日報創刊。該報刊登的新聞圖片別具壹格,不僅大,還突出了“人”字。從題材上看,他發表了充滿生活氣息的照片,如《吃西瓜的孩子》(王文瀾攝),既自然又生動,貼近人們的生活。從畫面表現形式來看,還具有不幹擾被攝對象現場快照的特點,讓人看到了新聞畫面的真正價值和魅力。[3]自此,新聞攝影表現領域擴大,時效性增強,與人民生活聯系更加緊密,形式更加新穎活潑。照片可以放大排列在首頁顯著位置,整體數量也可以增加。此後,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和中國青年報更加註重新聞圖片的數量和質量,開辟了圖片報道的專欄。

新聞圖片的優勢在於以其生動性在視覺上和心理上吸引讀者的註意力,以其直觀性提高新聞信息傳播的效率。有人舉出國外報紙版面的例子,指出新聞圖片是國外報紙的“天之寵兒”,頭條必須有照片,這是時代的需求,也是讀者的需求[4]。新聞攝影在報道新聞中的功能優勢被挖掘出來,必然會在版面上受到重視,地位也能相應提高。

(三)圖文並舉的提出和實現過程。

80年代中期,新聞攝影改革的呼聲很高,“圖文並重”就是在這個時候提出的。然而,近年來,雖然報紙版面上的圖片越來越多,越來越大,但“長期以來,新聞圖片主要不是作為新聞報道而存在,而是作為美化版面的填充劑而存在”的局面[5]並沒有根本改變。“圖”,而不重。因此,如何真正實現“圖文並重”,提高和確立新聞攝影的地位,仍需進壹步探討。

1988的合集裏有兩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壹篇是範景毅作為“總編輯”要“為攝影人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另壹篇是金庸作為“攝影記者”呼籲總編輯改變“心態”,支持新聞攝影改革。[7]這說明隨著改革的深入,體制問題對新聞攝影功能和地位的影響凸顯。

1990年,第壹屆全國報紙總編輯新聞攝影研討會召開,正式提出報紙編輯總方針,特別向總編輯宣傳重視新聞攝影的思想。

貫徹“圖文並重”的經營方針,從兩個方面進行:壹是更新編輯觀念,呼籲報紙給予更多的攝影空間,改善版面地位;二是提高新聞攝影質量,充分發揮其在新聞報道中的作用和優勢。主編是圖文並重的關鍵。“只有掌握報紙版面生死大權的總編輯給版面開綠燈,圖文並重的方針才能落到實處。”【8】“大量圖片”是必要的。沒有壹定的量,“重”是展示不出來的,但“重圖”主要是指新聞圖片有分量,能傳播重要信息,能反映重大主題。【9】圖與字的關系是合作與競爭。“攝影師和作家爭取平等的采訪權和發表權”,[10]要根據新聞事件呈現的情況選擇具體的報道方式。人們相信,只要給新聞攝影壹個機會,它壹定會憑借自身的優勢贏得相應的位置。

(四)市場經濟給新聞攝影帶來機遇。

社會發展的趨勢和報紙形勢的變化也使新聞攝影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鄧小平同誌南巡講話和十四大以後,“市場經濟”成為社會關註的主題。我們的新聞事業就是要體現時代風貌,新聞攝影作為其中的重要壹翼,理應盡自己的壹份力量。“新聞攝影最根本的任務是記錄歷史,反映時代步伐,推動社會發展。”[11]所以擺在新聞攝影面前的問題是如何反映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中國社會。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的特點是需求和供給日益豐富和高效,人們對新聞信息的需求更加直接和迅速,這正好給了新聞攝影壹個大顯身手的機會。“新聞攝影可以更直觀地反映典型人物形象,記錄典型人物工作生活的原生態,有利於增強報道的真實性和公信力。"[12]同時,為了吸引讀者占領市場,報紙要關註讀者需求,挖掘自己的賣點,而照片就是報紙最好的"賣點"。[13]

新聞攝影已經成為市場化報紙競爭的有力工具,並滲透到新聞報道的各個領域。看報變成了“讀圖”,於是有人驚呼我們進入了“讀圖時代”。新聞攝影受到了如此多的關註,其地位得到了進壹步的提升。有人開始強調其獨立地位,[14]甚至呼籲新聞攝影在報紙上起主導作用,[15]並以圖片為中心報道新聞編輯版面。

真正讓新聞攝影“獨立”的,是大量專題攝影的出現,以及1995《中國青年報》攝影專版的開通。但即便如此,新聞攝影也無法擺脫文字,單獨報道新聞。“獨立”和“主角”的表述,只能算是新聞攝影擺脫“重文輕圖”觀念束縛的強烈願望。如果說“圖文並重”最初是作為新聞攝影爭取自身地位和發展的壹面旗幟,那麽現在迫切的問題應該是探索如何更好地將圖文結合起來,以提高新聞的整體素質,迎接時代的挑戰。從“圖文並重”到“圖文並茂”[16],“圖文貫通”,[17]也是新聞攝影的地位和作用逐漸明確的過程。

新聞攝影優劣的相對性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已經被人們所認識。上世紀90年代末,西方150年前的黃報浪潮在我國新聞界重現,低質圖片泛濫造成的視覺汙染再次引起人們的反思。

應該怎麽重畫?“圖文並重”是針對“重文輕圖”而提出的,而“重文輕圖”的關鍵在於“忽略圖片表達新聞,“重圖即重視圖像新聞”,而不僅僅是用圖片來裝飾版面。[18]在市場壓力下,新聞攝影領域在理論研究上也轉向更加務實,以版面的吸引力和報紙的經營為出發點改革新聞攝影。但是,這與強調新聞攝影的新聞價值並不矛盾。能經得起市場考驗的成功報紙,靠的就是優秀的新聞圖片。攝影在新聞報道中的獨特作用和功能,決定了真正重視新聞的報紙不會輕視圖片的版面位置。

(五)圖像傳播時代的新聞攝影

如果把新聞攝影放到圖像時代的圖像傳播環境中,它無疑將成為新聞媒體中最活躍的傳播手段。

首先,優秀的新聞圖片簡潔、直觀、壹目了然,大大提高了新聞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效率;其次,它突破了語言障礙,適應了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際的需要。"攝影圖像在當代傳播中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19]傳播學的引入為新聞攝影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但這方面的研究還比較少。從載體上看,新聞攝影早已突破報紙雜誌等平面媒體的束縛,走向電視、網絡等新興媒體,展示空間進壹步擴大。

總的來說,隨著新聞攝影傳播功能的凸顯,其地位也在不斷凸顯。雖然不同報紙的情況千差萬別,但“圖文並重”的理念已經在新聞實踐中得到廣泛貫徹。新聞攝影本身的定位就是“要逼出來的,要做出來的,不是喊出來的。”[20]

可以預見,隨著圖像傳播時代的到來,沒有新聞攝影,就很難有新聞傳播的繁榮。

(6)新聞攝影功能簡介

新聞攝影的具體功能也在不斷拓展和深化,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上面已經基本討論了地位和職能之間相互作用的演變過程。在這裏,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將做壹些系統的歸納和補充。

首先,新聞攝影作為壹種新聞形式,具有傳播新聞信息的功能。這是新聞攝影的主要功能,也是其存在的主要依據。新聞攝影是新聞學中“最機敏、最敏捷的視覺神經”,也是“傳播各種信息最流行、最快捷、最直觀的工具之壹”。【21】新聞攝影與文字報道的區別在於其形象直觀,現場感強,甚至讀者可以用圖像證明文字報道的可信度。當然,正是因為新聞照片的力量,假照片的危害更大。如果延伸到傳播學的角度,新聞報道事實的過程也是壹個傳播知識的過程,對於新聞攝影來說主要是感性認知。同時,新聞攝影是文化交流和傳承的紐帶。

其次,新聞攝影具有特殊的宣傳引導功能。這個功能也是從新聞傳播功能衍生出來的。"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是黨的宣傳工具,具有輿論導向作用."[22]新聞和宣傳從來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甚至有相當壹部分人認為新聞就是宣傳,而且無論如何,新聞確實起到了壹定的宣傳作用。新聞攝影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其直觀、真實的特點,比文字新聞能給宣傳以更有力的支持,所以特別受到宣傳的重視。

第三,新聞攝影具有輿論監督功能。這也是新聞的基本功能之壹。新聞攝影的批判性曝光是目擊者和現場感,所以更有威懾力。如果違紀違法的人已經對“某某”的描述視而不見,那麽把他的形象公之於眾,無疑可以給他多壹點震撼。如《人民日報》的“站在這裏,留著照片”等批評性、監督性新聞攝影欄目,受到了群眾的廣泛歡迎。

第四,歷史文獻的價值。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新聞攝影最根本的任務是記錄歷史,反映時代步伐,推動社會發展。”【23】“黑鏡頭”和“老照片”的巨大社會影響,讓人感受到照片作為歷史記錄的重大意義。不刻意追求歷史文獻的價值。真實反映時代、記錄社會變遷的新聞照片,不僅是好照片,也自然成為珍貴的史料。

第五,審美功能。新聞攝影作品雖然不同於藝術作品,但其影像反映了社會生活的真善美假惡醜,“增加了人們對現實生活的是非美醜的判斷能力。”[24]還是有自己的美的內涵的。很多新聞照片在保證充滿新聞信息的同時,也能拍得很漂亮,既能傳達新聞信息,美化版面,又能給人帶來審美上的愉悅,並不損害新聞攝影的新聞性和版面地位。

值得壹提的是,在全球圖像傳播的背景下,新聞攝影圖像在跨文化交流和傳播中具有特殊的優勢。媒體和新聞攝影展中的圖像在國際交流中發揮著特殊的作用。沒有什麽比圖像更能讓世界認識中國,讓中國認識世界。

近年來,中國舉辦了各種世界性的新聞攝影展,如自2003年6月65438+10月65438+10月0日起在北京舉辦的“國家地理百年攝影作品選登·訪馬可波羅路”,各種攝影節促進了中國與世界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