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李翔:探索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後果

李翔:探索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後果

最新的宏觀經濟數據進壹步顯示,中國實體經濟增速正在放緩。按照宏觀調控的初衷,這應該是意料之中的。但隨著調控時間的不斷延長,對中國實體經濟放緩的擔憂越來越多。我們擔心的結果是壹樣的,就是中國經濟可能無法平穩度過轉型期,主動調控可能引發中國經濟硬著陸,而不是決策者預期的軟著陸。在現有的硬著陸情景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國的房地產行業開始調整,然後崩潰,最終導致整個經濟的崩潰。來自房地產行業的幾個常見視角如下:第壹,在中國經濟轉型尚未順利完成的情況下,房地產行業的不景氣導致的房地產投資大幅下滑,將直接導致數十個相關行業失去增長動力。而且由於政府和銀行收緊銀根,房地產商資金鏈緊張,房地產商把包括建材、建築等行業的上遊資金轉移到自己手裏。壹旦最後的資金鏈斷裂,這種多米諾骨牌式的崩塌勢必會席卷這條鏈條之上的所有行業。其次,整個房地產行業的繁榮與地方財政的賣地收入密切相關。如果房地產行業崩盤,無疑會把嚴重依賴賣地收入的地方政府拖入深淵。當地方政府失去了所掌控的經濟資源,原來政府主導的經濟活動也會陷入停滯,相關行業會立刻進入蕭條。最後,房地產價格泡沫的破滅將帶來居民財富感的消失,這將嚴重抑制中國的國內消費,使中國經濟難以轉型。總之,基於以上考慮,壹旦房價繼續大規模下跌,所有人都將成為輸家。筆者不同意這種推論,但認為如果政策處理得當,中國經濟未必會被房地產業綁架。中國銀監會原主席劉曾在媒體上表示,中國銀行業可以承受房價下跌40%而不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盡管很多房地產商和學者對這壹數據表示強烈質疑,但考慮到中國的高首付比例,筆者認為房價下跌對銀行體系的風險確實有限可控。但是,擔心所謂的房價下降帶來財富效應的消失,可能會沖擊中國的消費市場,需要在全國範圍內的住房征信系統中公布,才能做出更準確的評估。理財規劃有* * *的理解,家庭擁有的第壹套房子不計入其可投資財富。也就是說,影響居民未來生活水平的投資和消費決策都是基於財富條件,並不考慮居民已經擁有的首套住房。全國居民住房信息信用體系的建立,將為我們的科學分析和政府後續調控政策的實施提供全面、堅實的決策數據支持。如果說中國大部分居民的住房不是為了投機,而主要是自住,那麽房價的下跌就打擊了投機主導的市場需求。這樣,對於整個社會來說,由於相對低收入群體的邊際消費傾向遠高於高收入群體,我們可以預期的是,房地產價格的下降會帶來改善型住房需求的增加。據此判斷,房價下跌會帶來財富效應的消失,應該不會給居民消費帶來非常顯著的影響。另壹方面,如果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確實已經成為投資型市場,那麽政府就非常有必要利用財政收入的轉移支付功能,盡快出臺相應的稅收政策,盡力促進住房市場向消費品方向發展。正如前幾天住建部姜部長所說,建設全國聯網的信息系統是下壹步政策的前提和基礎。我相信政府會根據全面的資料作出正確的決定。中國貧富差距的進壹步擴大,不僅是中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巨大障礙,也是激發階級矛盾、引發不穩定因素的導火索。持之以恒,不斷努力解決這個問題,是避免陷入中等收入國家和拉美陷阱的關鍵。至於中國是否會重蹈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經濟陷入數十年停滯的擔憂,筆者的觀點是,中國經濟調整的窗口並沒有關閉,如果政策運用得當,應該可以避免這樣的危險。面對外部經濟條件的巨大不確定性,胡錦濤總書記在APEC上的講話再次強調,中國的問題要在增長中解決,這凸顯了中央決策層對經濟增長的重視。對於經濟增長,決策層現在逐漸形成了新的認識:這個“增長”不是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來襲時用4萬億政府投資刺激經濟所產生的“增長”。國家新興的產業政策和壹系列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的措施,使得依靠投資、註入集約資源、追求GDP快速增長的“老瓶子”無法承載驅動中國新經濟增長模式的“新酒”。無論如何,這種新的經濟“增長”是基於壹批全新產業的誕生,而不是以房地產業為戰略產業的舊範式的重新投入。推薦閱讀:中國的泡沫預測違背常識。房地產不是完全的市場經濟。商業地產逆市升溫,成為“避風港”。鄂爾多斯樓市出現泡沫風險,或開發商瀕臨資金斷裂。國內房地產不存在整體泡沫,也不鼓勵大家擁有房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