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業的優化與發展趨勢
作者:李源2007年4月7日更新。
摘要:倉儲業務是現代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物流系統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制造商研究和規劃的重點。高效合理的倉儲可以幫助制造商加快物料的流轉,降低成本,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實現對資源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因此,提出了倉儲的優化策略。倉儲的發展經歷了不同的歷史時期和階段,從最初的人工倉儲到現在的智能倉儲。在各種高新技術的支持下,倉儲效率大大提高。實現倉儲系統的柔性化,采用柔性的傳輸設備和物流線路實現物流和倉儲自動化是趨勢。
關鍵詞:倉儲優化倉儲自動化倉儲業務現代物流
倉儲的發展過程包括:手工倉儲和機械化倉儲階段;自動存儲階段;智能存儲階段。
人工和機械化倉儲階段:在這壹階段,物料的運輸、儲存、管理和控制主要由人工和輔助機械來實現。材料可以通過各種傳送帶、工業運輸車輛、機械手、起重機、堆垛機和升降機移動和運輸,通過貨架托盤和可移動貨架儲存,通過手動機械存取裝置操作,以及通過控制裝置如限位開關、螺旋機械制動器和機械監視器操作。機械化滿足了人們對速度、準確性、高度、重量、反復存取和搬運的要求,其時效性和直觀性是明顯的優勢。
自動化倉儲階段:自動化技術對倉儲技術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自20世紀50年代後期以來,自動導向車(AVG)、自動貨架、自動存取機器人、自動識別和自動分揀系統被開發和采用。到了70年代,旋轉貨架、移動貨架、巷道堆垛機等搬運設備都加入了自動控制的行列,但都只是部分自動化,獨立應用,被稱為“自動化孤島”。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工作的重心已經轉移到物料的控制和管理上,要求實時性、協調性和集成性。計算機、數據采集點、機械設備控制器之間以及它們與主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可以及時匯總信息。倉庫電腦可以及時記錄訂貨和到貨時間,並顯示庫存。計劃者可以方便地做出供應決策,管理者可以隨時掌握供需情況。
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倉儲技術的重要支柱。到20世紀70年代末,自動化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於生產和銷售領域。“自動化孤島”需要集成,於是形成了“集成系統”的概念。在集成系統中,整個系統的有機協作使整體效益和生產適應性大大超過各部分獨立效益之和。作為CI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的物料存儲中心,集成倉庫技術引起了人們的關註,它包括人、設備和控制系統。智能倉儲階段:在自動化倉儲的基礎上,繼續研究,實現與其他信息決策系統的集成,向智能化、模糊控制方向發展。人工智能推動了倉儲技術的發展,即智能倉儲。現在智能倉儲技術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倉儲技術的智能化在21世紀將有廣闊的應用前景。70年代初,我國開始研究隧道堆垛機立體倉庫。1980年,由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等單位研制的全國第壹座自動化立體倉庫在北京汽車廠投產。此後,立體倉庫在中國發展迅速。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已建成的立體倉庫約300座,其中全自動立體倉庫50余座,其中高度超過12米的大型立體倉庫8座。這些自動化倉庫主要集中在煙草、醫藥保健品、食品、通信信息、家具制造、機械制造等傳統行業。在此基礎上,我國對倉庫的研究也在向智能化方向發展,但目前我國仍處於自動化倉庫的推廣應用階段。
自動化倉儲的優勢和劣勢
自動化倉儲的優勢
自動化立體倉庫是現代化倉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層高架倉庫系統高度可達30米以上,可根據需要設置不同類型的高架:高層(12米以上)、中層(5-12米)、低層(5米以下)。這樣可以比平倉節省近70%的占地面積。
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從而提高倉庫的管理水平。自動化立體倉庫系統由貨架、堆垛機、倉儲輸送機、自動控制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等組成。它可以根據指令自動完成貨物的存取,並自動管理倉庫中的貨物,使物料的搬運和儲存更加合理。由於采用了貨架存儲和計算機管理,可以很容易地實現先進先出和新存儲的原則,防止貨物的自然老化、變質和生銹。
降低對勞動力需求的依賴,尤其是降低特殊倉儲環境下的人力資源成本。由於采用了自動化技術,自動存儲可以滿足黑暗、有毒、低溫等特殊場合的需要。
自動化倉儲的固有缺點
投資大、建設周期長的自動化倉庫主體由自動化倉庫組成。自動化倉庫的基本組成部分包括建築物、貨架、理貨區、管理區、堆垛機械、配套機械、相關管理系統和信息系統。這些硬件和軟件需要高資本投資以及安裝和建造成本。自動化倉庫建設項目應進行評估和設計,包括必要性評估、技術評估、系統開發和敏感性分析。這就需要對過去和未來3-5年的吞吐量、倉儲能力、所訂貨物的品類等因素進行分析,以及對設備的性能評估和選型,這些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周期和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投入。
當根據計劃完成自動化倉庫時,倉庫的類型、材料的吞吐量和倉庫的容量是固定的。此時,如果外部因素突然變化,倉庫不具備很強的適應能力和變化能力,即缺乏靈活性。
中國倉儲業的優化策略
中國倉儲業的現狀
目前我國自動化倉庫使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利用率低、效果不明顯、規模不確定、優勢突出,使得很多倉庫資源閑置,特別是壹些小批量、單壹產品的生產企業實現倉庫自動化,設施設備資源閑置和重復配置的矛盾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由於缺乏對倉庫建設和規劃的充分調查和分析,使得自動化倉庫在建設前的設計和規劃存在重大決策問題。為了自動化,沒有研究分析自動化的必要性,建設完成後才發現對自動化的要求很低,利用率很小。
對提高倉庫作業機械化和自動化的思想認識不足,不願意使用配備的設備,對新型自動化倉庫缺乏信心,沒有把自動化倉庫放在重要位置,從而在思想上放棄了對自動化倉庫的研究和使用。
由於外部因素和形勢的變化,收發任務的變化,工作量的變化,貨物種類的變化,但倉庫設備和管理制度沒有變化和升級,久而久之失去了原有的市場,倉庫處於閑置狀態。
人員素質跟不上,對機械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的培訓不夠重視,操作和維修人員的缺乏使得現有設備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在新倉庫的設計中,沒有考慮後續的維護和開發,限制了設備的使用和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安裝後部分系統出現故障損壞,配件和售後服務跟不上,維修非常困難。
積極應對措施
由於上述問題直接導致自動化倉庫使用頻率低,資源大量閑置,應積極采取對策改變現有狀況。
盤活資產,充分利用現有設備開發閑置資源,盤活資產存量,提高設備利用率,是物流業轉換經營機制過程中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舉措。把閑置資源充分放到公開市場,打破行業和行政區域界限,讓市場有效合理配置資源。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專業機構運營閑置設備,拓展設備信息交流渠道,提升信息服務手段。通過正常渠道有償轉讓、出售、租賃、置換閑置設備。
盡量享受資源,防止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研究和推廣現代物流管理和運作模式,將生產流程與自動化倉庫技術相結合,提高內部物流速度。利用網絡技術發展電子商務,實現物流手段現代化和組織網絡化,充分利用外部相關行業和企業的資源,真正實現物流經營規模化,資源共享,風險共擔,與制造商、批發商、零售商共建使用自動化倉庫,成為庫存商、分銷商、運輸商、轉運商、配送加工基地和自有物流基地的備份。為社會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形成完整的物流配送體系。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任何區域(包括國際)的物流任務,使物流成本合理,盡可能進行橫向聯盟,開放各自的物流資源,增加市場份額。
全面提高員工素質,完善自動化倉庫管理機制。要實現物流設備的高效利用,需要有適宜的物流環境和科學的管理,這都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在目前缺乏實踐經驗的情況下,可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到發達國家學習,邀請專業人士或高校老師介紹經驗,傳授知識,舉辦學習班等。,或者招技工院校的物流專業人才,盡快解決操作工和維修人員的不足。做好消化吸收工作,使其盡快國產化,滿足市場需求。
自動化倉庫是物資流通中的壹個關鍵單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自動化倉庫壹建就建”在發達國家已經成為必然。中國經濟逐漸融入世界經濟,成為全球加工基地。然而,目前我國自動化立體庫市場總體情況是供大於求,普遍利潤較低。自動化立體庫是加工企業需要的二線或三線設備,長期來看蘊含著巨大的商機。
隨著加工企業的擴大和投資者信心的增強,自動化立體庫將得到廣泛應用。
倉儲業的發展趨勢
隨著現代工業生產的發展,柔性制造系統、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和工廠自動化對自動化倉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搬運倉儲技術要有更可靠、更實時的信息,工廠、倉庫中的物流必須伴隨並行的信息流。
射頻數據通信、條形碼技術、掃描技術和數據采集越來越多地應用於倉庫堆垛機、自動導向車和傳送帶等運輸設備。移動機器人作為柔性物流工具,在柔性生產、倉儲和產品交付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實現系統的柔性化,采用柔性的傳輸設備和物流線路,是實現物流倉儲自動化的趨勢。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必將推動自動化倉庫技術發展到更高的階段,即智能自動化。在智能自動化物流階段,生產計劃制定後,自動生成物料和人力需求,核對庫存和采購訂單,規劃並完成物流。如果沒有足夠的物料滿足生產要求,系統會自動建議修改計劃,生產同等產品。這個系統將人工智能融入到物流系統中。
目前,智能倉儲系統的基本原理已經在壹些實際的物流系統中逐步實現。可以預見,智能倉儲技術在21世紀將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