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清以來,此地壹直是上上下下商人的歇腳之地,所以兵安的市面上有很多客棧、飯店、茶館,鎮上的居民大多以此為業。
丙安鎮是壹個老鎮,距離赤水市區12km。由於至今只有壹條水路通往城堡腳下,整個市場基本保持了明清以來赤水谷古城堡的原貌。
丙安是典型的川南黔北交界處的古鎮,三面與赤水河接壤。距離河灘10多米,兩座保存完好的石質大門分別守衛著東、西兩個入口。兩個村的大門旁,有壹棵蒼勁古樸的大黃栲樹,沿著崖壁拉出壹條溝,地上建起許多吊腳樓。這些老建築大多隱藏在綠樹和香蕉林中,沿著懸崖修建的石階壹直延伸到河邊。古鎮只有壹條狹窄的石板街,長約400米。自古以來就是周邊幾個村莊商品交易的重要市場。
踩在這條長滿青苔的石板街上,看不到有油漆痕跡的木墻。陽光從兩邊瓦房滴水的屋檐間照射進來,像老黃的照片。這裏的老房子、舊墻的瓦片、飛檐,無不顯示著歷史的滄桑。
沿著這條古老的石板路走下去,妳會走到過去,走到遙遠的明清。
兵安出自明清。相傳兵安以前是兵灘,但因為火災頻繁,人們認為可能與兵字從火有關,於是改火為水,從此真的很少發生火災。漢字規範後改成了c,沙灘是以河灘命名還是因為集市,無從考證。1962建人民公社時,改為丙安。據說是為了紀念治理赤水河,把大小急流中的惡水變成安全水的功績而拍的。
兵安壹直是川南至貴州古道上的重鎮。自明清以來,這裏就是上上下下商賈的歇腳之地,所以兵安有很多客棧、飯店、茶館,鎮上大部分居民都以此為業。外地客商也紛紛在市場開店,湘鄂情人士也在此修建了虞宮,即湘鄂情會館。清朝乾隆年間對赤水河進行大規模整治後,兵安成為鹽船和商人過夜的地方,市場更加繁榮。據史料記載,65438年6月+0936年+10月紅軍第四渡赤水期間,紅軍兵團第二師及師部在丙安紮營。
久而久之,赤水河沖刷著丙安鎮昔日的鉛花,昔日的繁華漸漸變得平淡而安靜。只有趕集那天附近幾個村的人聚在集市上,才有點熱鬧。平日裏,這座坐落在小山上的古鎮寧靜祥和。
市場很窄,街道中間的石板已經打磨得光滑細膩,但兩端與路緣的交叉處附著著斑駁的青苔。在沿街的老房子前,伸出舌頭乘涼的看門狗和伸著懶腰曬太陽的大貓正在街上廝殺。這條只能並排容納兩個人的街道變得越來越擁擠。
老街店賣手工編織的草鞋,粗糙的竹子工藝品,早上開門,坐在壹張老人玩古牌的桌子前。或許是這張卡太老了,很少有年輕人參與。正因為如此,打牌的姿勢比我們在城市街頭經常看到的麻將更有歷史感,也不那麽俗氣。
站在老房子門口的年輕人,說不出老城的年代,只知道房子是他爺爺的父親留下的。這家店早在奶奶未婚時就存在了,只有偶爾來逛舊店的外地人驚訝的眼神提醒鎮民,它真的太老了。
走在這樣的古鎮裏,大多數人都會有壹種時空帶來的惆悵與大度感。有沒有生命的東西,讓人想嘆息,因為他們有過生命的痕跡。
大同位於赤水河左岸,距兵安18公裏,距赤水市區僅6公裏。這是壹個在過去的繁榮之後已經衰落的碼頭。也是壹個有特色的古鎮。70年前是這個地方繁榮的頂峰。在半山腰的小鎮下,沿河用紅石搭建的碼頭很大。在繁榮時期,滿載貨物的商船經常停靠在碼頭上。這些船只大多從下遊帶來四川、貴州所需的布匹、紗布、洋雜貨等,川黔邊境的各種土特產、生熟藥材等都運抵這裏轉運。當木竹筏順流而下時,半條河都被竹子覆蓋了。從碼頭的規模可以想象當時大同鎮的繁華程度,小鎮逐漸成為鹽商和貨船補給物資和修帆的停靠點。正因如此,從時間上來說,大同是最著名的鐵匠鋪,舊船上使用的釘子、鐵尖等小型鐵器成為大同的主要工業產品。鼎盛時期,這個只有不到300戶人家定居的小鎮上有六七十家鐵匠鋪,家家生意興隆。據長輩說,大同難得清靜,終日鐵器的叮當聲、風箱的呼嘯聲,伴隨著船只祝賀道路的吶喊聲,熱鬧就出來了。
現在壹切都過去了,旱路修起來了,貨物分流了,留下的碼頭石階壹片狼藉。現在沒有商船停泊,只有母親和她的孩子在夕陽覆蓋的河邊遊泳,不會讓這個寬敞的碼頭寂寞。
鐵匠鋪也隨著商船的離開而衰落。今天還有壹個靠近馬路,風箱也不再被人拉了。打鐵的人光著膀子汗流浹背,不再只是擺弄船上用的小鐵工具。只是在叮叮當當的聲音裏,依然有老壹輩人訴說的熱鬧,依然能翻出古鎮的繁華。
鎮上老房子的木墻上,依然掛著上世紀60年代中期最流行的政治標語,用大紅漆書寫的標準宋體與對面保存完好的祠堂大門上精美的石雕遙遙相對。這些是這個城鎮的歷史故事。還有壹些關於少公和石娘的故事。船夫日出而作,黃昏而歸,迎送的船娘在槳上系上壹塊紅綢,既是習俗,也是親情的表達。難怪碼頭半山腰有壹棵古栲樹,只是它的根紮在半山腰,整個樹幹完全躺在空中,探出頭俯視赤水河。講故事的人說,這棵老樹長大後就是今天的樣子。也許這棵老樹融合了小鎮昨天的浪漫情懷和現在的留戀與傷感。
黃昏了,天氣越來越冷。石板街的老房子前有壹個竹床板。壹歲以下的孩子和媽媽在竹床上玩耍。年輕的父親和第二天早上正悠閑地坐著聊天,看著衣不蔽體的母子。這就足夠停下來回頭看看,給小鎮增添壹點漫不經心和緩慢。這個孩子爬的竹床已經完全變成褐色了。也許是那個爬過父親、祖父、曾祖父的孩子的鮮嫩的皮膚和稚嫩的四肢,讓這張舊床、舊房子、舊墻、舊書桌、舊椅子體現出活力。
老市場和古鎮都經歷過繁榮。今天,雲卷雲舒,花開花落,似乎離古鎮的人很遠。坐在粉刷壹新的門檻上看書的老人,就像在街上玩耍的頑童壹樣平靜。那些原汁原味的歷史風貌吸引著人們去追求、體驗、感受久違的生活方式。青磚、拱門、石板街,不同朝代在這裏演繹不同的故事。如今,古鎮上也開著人們的時裝店和家用電器店。不多,但也傳達了現實社會的氛圍。古鎮女孩的高跟鞋也優雅地踏過青石臺階。在赤水,妳看過瀑布、丹霞、桫欏、竹海,然後妳可以在古鎮和街道中穿行。無論如何,妳都能讀到大自然的神奇和歷史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