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心理學家通常把十二歲到十四、五歲這個年齡段稱為:(b)
A.童年
B.青春期
C.青春期
D.中學
2.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認知發展的正式操作階段是在(D)
A.0~2歲
B.2~7歲
C.7~11歲
D.11~15歲
3.埃裏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認為,兒童人格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有由沖突和矛盾決定的發展危機。例如12~18歲時的危機沖突是(C)
A.勤奮與自卑
B.主動性和內疚感
C.角色困惑下的自我認同
D.自主感與羞恥感
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性別差異的壹個基本結論是:(b)
A.男人比女人優越
B.男女總體水平大致相當
C.女人比男人強
D.男女整體水平,有的年齡相當,有的則不然。
5.根據桑代克的試錯理論,學習有三個基本法則:效果法則、實踐法則和(a)。
A.準備定律
B.刺激定律
C.失敗-成功定律
D.成功定律
6.信息加工學習理論的創始人是(C)
A.剝皮工人
B.巴甫洛夫
C.加涅
D.科爾
7.哪個學習理論學派強調引導孩子從原有的知識和經驗中“成長”出新的知識和經驗?(四)
A.格式塔-頓悟理論
B.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C.信息加工學習理論
D.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代表阿特金森認為,回避失敗者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失敗,減少失敗感,所以他們傾向於選擇非常容易或困難的任務。當壹項任務的成功率達到50%時,他們會:(c)
A.可能的選擇
B.猶豫不決
C.避免此任務
D.做出堅定的選擇
9.著名的Jaecks-dodson定律告訴我們,適度的動機水平可以提高學習效果:(D)
A.也是中號
B.令人不快的
C.沒多大關系
D.最優惠的
10.學生的知識學習過程主要是壹個知識的內部加工過程。它包括三個階段,即知識獲取、知識維護和(c)
A.知識鞏固
B.知識的使用
C.知識抽取
D.知識轉移
11.在講授“水果”概念時,既有可食用的水果,也有不可食用的水果(如棉籽等。)進行挑選,讓學生準確把握“果”的概率。這是用來:(b)
A.正例與反例的結合
B.變體方法
C.比較法
D.直觀方法
12.學習策略之壹——元認知策略,包括制定認知計劃(規劃策略)、監控計劃執行(監控策略)和:(壹)
A.調整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組織實施戰略
D.價值
13.發散思維有三個主要特征:交通性、獨創性和(c)
A.多樣性
B.迅速
C.流利
D.價值
14.道德心理結構包括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b)
A.道德觀念
B.道德行為
C.道德素質
D.道德意識
15.壹般來說,態度和道德的形成過程經歷了三個功德,即遵從、認同和:(壹)
A.內在化
B.行為
C.實施
D.反饋
16.學生害怕在社交場合說話,害怕因為顫抖、臉紅、聲音顫抖、結巴而暴露自己的焦慮,覺得自己說話不自然,不敢擡頭面對對方的目光。這種心理癥狀是以下癥狀之壹:(b)
A.抑郁
B.恐懼
C.焦慮性障礙
D.強迫癥(OCD)
17.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根據心理學方法和技術收集的數據,對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行為表現進行評價,以確定其性質和水平,並進行分類診斷的過程,稱為:(a)
A.心理評估
B.心理診斷
C.心理咨詢
D.心理測試
18.在課堂上,人際關系表現為雙方關系親密,認知協調,情感和諧,行動壹致。這是壹種:(壹)
A.吸引人的人際關系
B.合作人際關系
C.交際人際關系
D.平等的人際關系
19.不遵守公認的正常兒童行為規範和道德標準,不正常地與人交往和參與學習的行為稱為:(b)
A.差生行為
B.問題行為
C.叛逆行為
D.心理障礙行為
20.系統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信息並參照預定的教學目標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稱為:(b)
A.教學測量
B.教學測試
C.教學評價
D.教學檢查
二、填空:
1.所謂心理發展,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到死亡的整個生命過程中發生的壹系列(心理變化)。
2.奧蘇貝爾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有意義的)學習。
3.信息加工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是壹個信息加工過程。信息以編碼的形式儲存在長期記憶中。
4.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本質不是被動地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系,而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
5.奧蘇貝爾認為,學校學生的成就動機主要由三種內部驅動力構成,即(認知的)內部驅動力、自我完善的內部驅動力和附屬的內部驅動力。
6.正向激勵使個體產生積極的行為,(趨向或接近)某個目標;負激勵使個體產生消極行為,遠離或回避某個目標。
7.掌握學生的閱讀技能有助於提高寫作技能,這是壹種(積極的)技能遷移。
8.自我意識包括三個組成部分:自我意識、自我體驗和(自我監控)。
9.有些學生經常認為主語是句首的單詞,因為他們經常在句首看到主語。這是壹個(感性的)概括。
10.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如果考前花很長時間復習,幾乎相當於重新學習。所以,為了不被遺忘,我們要在學完之後(及時)復習。
11.心理技能的培養首先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2.“助記法”有很多,比如《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震春清谷,夏滿夏連,秋露寒霜,冬雪飄雪。這是壹種記憶技巧。
13.問題解決的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即(發現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和檢驗假設。
14.當妳熟悉塑料袋的作用時,就不容易想到或發現它可以在緊急情況下用作“尿袋”。這種心理現象被稱為(功能性註視)。
15.創造力是指個人生產新穎獨特的產品(具有社會價值)的能力或特征。
16.中學生道德發展的壹個基本特征是能夠言行壹致,具有(自律性)。
17.心理健康是指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和過程)。
18.心理咨詢的總目標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第壹是學會調節,第二是尋求發展。
19.福勒和布朗根據不同時期對教師的需求和關註焦點,將教師從大壹到專業的成長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關註生存階段、關註情境階段和關註學生階段。
20.研究表明,教師人格有兩個重要特征,對教學效果有顯著影響:壹是教師的熱情和同情心;第二種是老師的(上進和想象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