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南潯小連莊
孝廉莊位於浙江南潯,緊鄰著名的劉家業堂圖書館。是清光祿大夫柳永的莊園。它由亦莊、壹座寺廟和壹座花園三部分組成。建於光緒11年,占地27畝。因受到元代大畫家趙子昂的推崇,湖州取名“小蓮莊”。小蓮莊的景色和江南其他園林差不多,有扇亭、石牌坊、假山、竹林。比較有特色的是園西幾十棵古樟樹組成的古樹長廊。園外園有10畝荷花池,池旁有蜿蜒曲折的中式長廊和尖尖的西式繡樓。
浙江紹興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是清末紹興的壹所著名私塾,魯迅於12至17就讀於此。“三潭印月”的匾額掛在書房正中。所謂“三味”,就是“讀經典味如飯,讀歷史味如菜,讀百家味如酢糖”。牌匾下面是壹張松鹿的照片。兩邊的柱子上有壹對臂章,是清代書法家梁題寫的。魯迅的座位在書房的東北角。這張硬木書桌是魯迅先生用過的原件。三潭印月後有壹個小花園,裏面有兩棵桂花樹和壹棵臘梅樹,其中臘梅樹的壽命超過100年。三潭印月是壹個三開間的小花房,文物保存完好。從建築構造到室內陳設和周邊環境,基本都是當年的面貌。
溫州巖頭古村
巖頭村是楠溪江中遊最大的村落,始建於五代末。村裏有壹條長街叫裏水街,街上有壹條長湖叫裏水湖。這是壹個可以看魚和聞鶯的景點。同時,它還是壹項可以防旱除澇、灌溉農田的水利工程。它的功能已經持續了500年。其構思巧妙,布局合理,被有關專家稱為國內古村落水利文化的典範,成為楠溪江旅遊的壹大亮點。
上海金澤鎮
金澤鎮,位於青浦區西南部,是青浦區西南部的壹個鎮。距上海市中心66公裏,總面積26.44平方公裏。是上海至江浙的重要交通樞紐。金澤原“六景壹塔十三亭四十二虹橋”是壹個以橋聞名的古鎮。被譽為“江南第壹橋鎮”。下塘街有壹條350米長的河。江上並置的五座古橋,實際上橫跨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所以有“四座古橋壹線相連”的說法。至今,鎮上保留了七座建於宋、元、明、清時期的古橋,分別是項英橋、祖師橋(如意橋)、方勝橋、普濟橋、天王橋、萬安橋、官也橋(林老橋)。普濟橋,建於宋鹹淳三年,是上海最古老的石拱橋。
江蘇省同裏鎮
同裏鎮位於江蘇省吳江市東北部,距上海80公裏,距蘇州20公裏。是壹座歷史悠久的古鎮,典型的水鄉風貌。同裏曾被稱為“富庶之土”。初唐時改為“銅李”。到了宋代,舊名拼成“同裏”。同裏風景秀麗,小鎮四面環水。小鎮被15條河流分割成7個小島(堤),由49座橋梁連接。鎮上家家臨水,家家戶戶船相連;明清民居鱗次櫛比;宋、元、明、清橋梁保存完好。它以小橋流水的格局贏得了“東方小威尼斯”的美譽。江蘇省徐州市窯灣鎮
窯灣鎮位於京杭大運河和羅馬湖的交匯處,屬於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三面環水。是壹座有著1000多年歷史的水鄉古鎮,被譽為“黃金水道金三角”、“小上海、蘇北”。早在明清時期,窯灣就是蘇北的商業重鎮,市場繁榮,人氣旺盛。65,438+08省的商人在此設立商會、開設店鋪,世界65,438+00國的商人、傳教士在此經商、傳教。形成於明末清初的兩條主要街道已經破敗不堪。現存古民居群834處,有商會、古寺、碑亭、古橋、古淮、等20余處人文自然景觀。
浙江西塘鎮
西塘位於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北部,距縣城11 km。唐璽古鎮以“橋多、巷多、廊棚多”著稱,它的歷史比其他水鄉古鎮更悠久,最著名的景觀就是古色古香的廊棚。這裏的遊廊沿河而建,全長數百米,全是木柱,黑瓦屋頂,魚鱗壹樣的顏色。遊廊對面,是壹長排歷經滄桑的古宅。這些古宅的規格比皖南要低,並不富裕,更多的是壹種居住格局。明清西塘建築中的瓦也很有名,如四梅檐瓦、蛛網瓦、民國開國紀念幣瓦等。
浙江南潯百建大廈
百建大廈位於浙江省南潯鎮東部。相傳是明朝禮部尚書董放為妻子和家仆修建的。初建時約有100棟,故取名“百建樓”。現存的拱門和木結構具有明末清初民居的建築風格。數百棟長約400米,立面約150車間。兩岸的住宅小區依水而建,沿河蜿蜒,石橋相連。建築是傳統的烏瓦粉墻,形成了由輕盈透明的卷簾門組成的騎樓式長街。有些大廈有三個或四個入口。壹般只有兩個帶天井的房間,大部分房子都有樓房。這裏有形態各異的火山封壁,河邊石階,木柱檐,倒映在江面的倒影,再加上幽幽的漁歌,構成了壹幅美麗的江南船屋畫卷。溫州蒼坡古村
溫州永嘉有壹個宋代的古村落,名叫蒼坡。蒼坡背對筆架山,面向楠溪江。蒼坡的建築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凝結,其建築理念源於文房四寶。走進木寨門,壹條筆直的石板路貫穿全村,是壹條筆;石板路中間有壹座橋,由五塊大小對稱的石條拼成,是墨汁;全村面積最大的是石板路兩邊的荷花池,就是硯臺;這個長方形的村莊是紙做的。這個村莊是由南宋的大師李日添設計的。歷經千年滄桑,仍保留著宋代修建的城墻、道路、民居、亭臺、廟宇、古柏,以及圍繞村莊而建的鵝卵石圍墻,墻內樹齡極長的榕樹,樹下的亭臺樓閣,屋檐上的蛟龍,無不顯示出濃濃的古意。
浙江省泰順橋鄉
泰順位於浙江省南部山區,毗鄰福建壽寧、福鼎。歷史上,許多名人和智者來到這裏避災,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其中泰順廊橋是最傑出的代表。所謂“廊橋”,就是有檐的橋,至今還保存著數百座古代的廊橋。這些橋梁數量眾多,分布廣泛,結構形式獨特,其中最典型的是泰順三橋。這座橋位於強溪鄉和周嶺鄉的交界處。它始建於宋代,重建於清代。這是壹座張開雙臂的休閑橋。橋廊間橫梁上有“清道光二十三年重建”的墨跡,上檐屋頂的舊瓦上有紹興七年的編號。
上海朱家角鎮
上海高樓林立,但青浦區的朱家角鎮卻是小橋流水,優雅悠然,這裏的生活節奏比城市慢了幾拍,仿佛沈浸在壹個古老的故事裏,不願走出來。朱家角鎮的老街很窄,街道兩邊樓上的人都能伸手給對方東西。兩邊的房子是青瓦紅門。方勝大橋位於朱家角鎮東部,橫跨曹剛。它是上海最大的石拱橋,全長70.8米,寬5.8米,5孔組合拱。在舊社會,這座橋被稱為“長虹同井”。蘇州同裏民居
去過同裏的人都說同裏老房子多。這些老房子大多建於明清時期,充滿了江南水鄉古老文化的魅力。高脊民居的原貌,還有走馬樓、磚雕門樓、明瓦窗、過街樓等。,從遠處看,壹群古建築似乎是壹件讓人可以長久欣賞的古代藝術品。它們是同裏的精華,也是遊客最感興趣的地方。
紹興安昌古鎮
安昌,位於紹興縣,是壹個有著千年歷史的水鄉古鎮。老街依河而建,全長1.747米,建於明代。現在有古老的石板路、拱廊、商店和作坊、拱橋、石梁、臺門胡同等。,而且風格依舊簡約。此外,安昌還是“紹師爺”聚集的地方,石頁館展示了紹師爺的種類、工作、生活和軼事。
溫州芙蓉古村
芙蓉古村位於巖頭鎮南部仙青公路西側。這是壹個大村莊,因西南山上的三座懸崖而得名,這三座懸崖就像三朵含苞待放的芙蓉。始建於唐末,是陳姓居住的地方。現在的村子是清朝初期重建的。整個村莊略呈方形,東西向,四周有鵝卵石砌成的圍墻。整個村莊就像壹座小城堡。東村墻中間開壹個村門,兩邊再遠壹點開兩個小門。村口有壹座柴房。另外三面有五個小門,從寨門進入。它是壹條鵝卵石砌成的主要街道,名叫“如意街”,寓意吉祥如意。在主街中央部分的南側,雕刻了壹個內湖,湖旁有花草樹木,湖中有亭臺樓閣和石橋。這個村莊沿著墻和道路吸引溪流。居民樓裏有很多水車,溝通各種“水桶”形成的流水系統。村裏的房子大多是木制的,高低不平的屋頂,古樸典雅的造型,白墻青瓦的鮮艷色彩,石頭砌成的矮墻,讓整個村子構成了壹種和諧的美。
江蘇省交趾古鎮
交趾,位於江蘇省昆山市,是江南六大古鎮之壹,在蘇州市東南25公裏處。因詩人陸龜蒙隱居於此而得名。據《麗芙誌》記載,交趾原名麗芙,因鎮西有“麗芙堂”而得名。後來改名,是因為鎮東有壹個直港,通往六處,水流形狀如“角”字壹般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