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技術的壹個明顯優勢是教育信息顯示多樣化(文字、圖形、圖像、聲音、顏色、動畫等。),形象、生動、新穎,能創造多樣化的外界刺激,為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新思維提供良好的條件。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容量大、興趣多、效率高的優勢,利用多媒體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的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沈浸在場景中,以最佳狀態進行學習。
此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制造懸念,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添加問題,巧妙設置懸念,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比如“依次連接壹個四邊形的四條邊的中點,問什麽樣的四邊形可以被圍起來?”對於這個問題,可以用幾何畫板顯示壹個動態的四邊形,使四邊形的形狀可以隨意變化,使中點圍成的四邊形的形狀也發生變化,引導學生探究原來四邊形的哪些性質決定了中點四邊形的形狀,從而給學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解決新問題,發現新問題或提出新問題。
二、利用Powerpoint、Flash、幾何畫板等軟件制作課件,將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數學本身很抽象,其中涉及的壹些模型及其變化過程也很抽象,所以抽象概念規則的學習往往不能靈活適應具體情境的變化。因此,情境學習受到了重視,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實現學習對象的情境活動創造條件,使學生在課堂上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以立體幾何中的三視圖為例,學生剛接觸空間幾何時,很難想象出物體在各面的投影及其關系,老師也很難在黑板上畫清楚。因此,借助幾何畫板繪制物體三視圖,向學生形象地展示了繪制規律,使學生掌握得更透徹。相反,通過三視圖想象三維圖形,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再比如,數學活動課“裝修招標”,老師先給學生看壹個虛擬現實的情境,壹個需要裝修的房間,用語言描述:“只要妳定下合理的預算,房間就裝修好了給妳看誰中標。”然後,學生在虛構的情境中逐步認識到這壹點。首先,他們檢查房間布置的數據,通過長、寬、高的測量來計算房間的面積,然後調查建築材料,收集信息。這個虛擬的場景,建材市場,真的很過癮,復合地板,地毯,實木地板的介紹和價格。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選擇好的再設計方案,預算資金,最後競標評估,展示效果。
這種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結合為學生創造了壹個虛擬現實。依托資源,通過搜索、交流、合作、填充,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習者沈浸其中,學習效果增強。
第三,展示事物的動態形成過程,讓學生體驗變化的過程
數學教學的內容有時很抽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否合理處理教材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是教學中深感棘手的問題。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教師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手段。它能化靜態為動態,突出重點,動態展示知識形成的過程。計算機輔助可以將傳統的“靜態演示”變為直觀生動的“動態演示”,將實物中不易展示的部分充分展示出來,幫助學生加強感知,豐富表象,使抽象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新教材中棱柱棱錐體錐臺的概念是由它是如何產生的來定義的,體現了壹個動態的過程。這壹過程利用幾何畫板可以很容易地展示出來,形象直觀,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同時加強了對概念的理解,這是語言有多優美所無法比擬的。
第四,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可以為數學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的內容應具有現實性、意義性和挑戰性。信息技術的引入和廣泛應用無疑為數學教學註入了新鮮的水,它與數學教學方法的整合極大地突破了書本是唯壹學習資源的局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另壹方面,最大限度地拓展教學知識面,利用各種相關資源豐富封閉孤立的課堂,讓學生跳出只學習課本內容的局限,從而開闊視野,發散思維。
信息技術具有融合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信息載體的特點。它可以利用視覺和聽覺效果的獨特優勢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遠比單調的教學方式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五,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有利於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壹位哲人有句名言:“沒有什麽可以替代,只有思維不能。”數學教學是思維的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勇於猜測和質疑,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註重思維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技術,可以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各種情景,在學生豐富的生活背景上構建問題,拓展學生探索數學的視野,為學生提供多角度理解數學思想的探索機會,激活課堂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比如生活中的壹些場景被記錄下來或者與教學有關的資料以多媒體的形式存儲在電腦中。教學時選擇適合教學內容的片段作為問題場景在課堂上播放,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索活動,參與問題發現和問題分析的過程,讓學生在有趣的氛圍中學習數學。
現代教育技術具有大容量存儲教學信息的優勢。它可以跨越時空界限,為學生提供大量豐富的學習材料,有助於培養學生利用資源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壹探究過程中,不僅有助於學生建構知識的意義,提高理解水平,還能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
第六,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更快地向學生反饋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反饋方面,數學與信息技術結合班比數學普通班更有優勢。比如在帶余數的除法教學中,計算機可以及時向學生反饋正確與錯誤的評價、提示、指導、建議等信息。將學生不同的解題過程通過網絡展示在屏幕上,既能使學生快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加深學習體驗,又能使教師從中獲取教學反饋信息,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使教學過程接近教學目標,從而實現真正的分層教學和個性化教學。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利用計算機及時反饋的優勢,激發學生追求成功的欲望,讓學生體驗和享受成功的快樂。在教學中,電腦會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如填空、判斷、選題等。如果學生回答正確,計算機可以立即顯示答案並表揚學生。“妳很棒”“真的很聰明”……學生們看完聽完,自然很開心,興趣被激發。如果學生答錯了,電腦會用音樂提醒他們:“再想壹想”、“努力學習”、“加油”……等等。這不僅能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還能鼓勵他們認真用腦,養成嚴謹的學習態度。
七、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實現以學生為本,賦予學生學習的主動權。
所謂“與教學方法相結合”,其核心是將現代教育技術融入到數學教學中。在教學實踐中,通過技術手段獲取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甚至三維虛擬現實等多維信息進行課件制作,豐富了教學容量,豐富了教學內容,使用的教學方法更加多樣化和靈活。結合,不是簡單地將信息技術作為壹種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疊加,不是簡單地用幾張幻燈片,用壹個物體進行投影,而是讓信息技術真正為教學服務,實現學生學習過程的互動。
課前,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加工,以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在課堂上,學生接受學習任務後,組織三個小組收集材料,整理和分析數據。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老師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搜索資料)進行個性化與協作相結合的自主學習,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他們經歷了收集數據的過程,學會了整理數據,並能夠有效地分析數據。最後,老師和學生壹起評估和反饋。
八、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使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法。
使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
“信息素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要素,是信息社會人們整體素養的壹部分。信息素養教育關系到人們如何立足於信息社會。數學課堂教學在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方面也起著“主渠道”和“主陣地”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善於把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意識融入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從小就受到信息知識的熏陶。比如在“稅收問題”的教學中,學生可以在網上搜索稅務咨詢的網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網站上以合作對話的方式進行探索,學習各種福利——稅費的計算方法,了解各種稅收政策。
由此可見,信息技術為數學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給數學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與數學課程的結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數學課程的主導學習方式,也必將成為學校數學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