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座和杭州10西湖壹樣大的江新河口水庫,不僅讓上海市民喝上優質長江水的長期期待成為現實,4.38億立方米的有效庫容,即使面對東海鹹潮的入侵,也足以保證連續68天的正常供水,緩解了上海壹度停滯的“心病” 並改寫上海飲用水主要依靠黃浦江水源的歷史,從根本上改變城市原水供應格局,完善上海。
這是時代的壯舉,強在工程的浩大,強在黨的思想和人民的意誌。
這是世間美好的事,美在自然,美在境界,美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裏。
為了讓上海人民喝上好水
飲用水是人的“第壹糧”。
上海,位於東海之濱,長江入海口,太湖之水,曾因水資源豐富而得名“上海”。長期以來,水是大自然送給上海的特殊禮物,因為上海有它的母親河——黃浦江。按理說,上海的水域面積不小,占上海總面積的六分之壹,卻是聯合國預測的21世紀六大缺水城市之壹,是典型的缺水城市。上海不缺水。上海缺的是好的飲用水。
壹直以來,好水之憂壹直伴隨著妳。與此同時,上海也從未停止提高市民飲用水質量的努力:自上個世紀以來,上海的水源經歷了數次遷移。蘇州河和黃浦江內段是上海最早的水源地。首先,蘇州河水質惡化,上海的取水口被迫移至黃浦江龔俊路附近。到1978,人們發現黃浦江下遊的魚蝦幾乎滅絕,取水口被迫往上遊走。時隔十年,1987年7月,取水口不得不再次移至黃浦江上遊臨江段。1998年7月,二期工程將取水口移至黃浦江上遊松浦大橋附近水域。水源壹次次遷移,上海卻沒有擺脫“水質惡化”的陰影黃浦江上遊,其實也是太湖流域的下遊。由於汙染的影響,取自黃浦江上遊的開放流動的原水大多屬於三到四類水,有時甚至是五類。為了保證自來水質量,水廠不得不采用重氯消毒殺菌,用量甚至是過去的4倍。
哪裏能找到幹凈的水,長江口和江邊。
上海的飲用水質量已成為上海城市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要做出這樣壹個歷史性的思考,做出這樣壹個歷史性的選擇。
65438-0987,上海市科委啟動了“長江第二水源——上海城市供水規劃方案研究”項目,拉開了上海長江口飲用水源研究、開發和利用的序幕。
1990年,上海水利設計院提出“促淤不可行,圍水可行”的建議,在綠草沙圈內種下了水的第壹顆科學種子。因此,青草沙的水源備受關註。青草沙水源地位於長興島西北部,為長江口沖積沙洲。全年過境徑流量約9335億立方米,是黃浦江的100倍。更重要的是,青草沙水源地水質清澈,達到國家二類標準,符合國家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要求。
1991年,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市環保局等壹批專家提出了“從長江中遊取水,把長興島變成水源島”的科學思路。
65438年至0994年,上海原水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成功長江口第壹個鹽度觀測站——青草沙鹽度站,為長江口沈積物和鹽序列觀測奠定了研究基礎。
1996期間,上海市建委組織了“上海市長江口青草沙水源地預可行性研究”,形成了青草沙研究系列報告。
2001,青草沙水源地納入國務院批準的《上海城市總體規劃》(1999-2020)。
2004年,青草沙水源地被水利部列入長江口綜合整治開發規劃要點報告。
2005年,上海市城投公司組織市原水有限公司等12單位完成了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成果總報告和16專題報告。通過科學論證,證明青草沙水源地具有豐富的淡水資源、優良穩定的水質、有利的南北港河勢穩定等綜合優勢,完全符合上海城市發展總體布局和上海水源地“百年”戰略要求,青草沙水源地已成為上海新水源地的首選。5438年6月+同年2月,上海市水務局主持召開“上海市長江口水源地評估評審會”,來自全國9個學科的26位院士組成專家組,聽取了“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研究成果”匯報。與會的26位院士和專家壹致認為,水源地建設是百年大計,對全市供水安全意義重大。綜合分析安全性、穩定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建議“十壹五”期間盡快啟動青草沙水源工程建設,基本同意預可研初步項目方案。會議形成了《上海市長江口水源地研究成果評估審查意見》,並向市政府提交了《關於加快上海市長江口水源地規劃建設的請示》。
於是,65438+2006年10月20日成為上海供水發展史上的壹個裏程碑: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擴大長江水資源開發利用,建設綠草如茵、沙清水秀的水源地……”,經上海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批準,正式寫入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壹個五年規劃。
為了在項目中體現“百年”戰略
這是壹種求真務實。2006年5月8日市政府常務會議和2006年5月15日市委常委會分別聽取了市發改委關於推進長江口水源地建設的匯報。
這是壹種先見之明。上海市委、市政府在規劃青草沙水源區開發建設時,特別提出:“飲用水源區要充分利用長江水源,要有‘百年’戰略規劃……”
是的,青草沙工程的建設難度不亞於三峽工程,要把藍圖變成現實,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了。在河口地區修建大型水庫,世界上沒有先例,這是壹個充滿奇思妙想的偉大創舉。要完成這樣壹項偉大的創舉,我們需要竭盡全力;要實現這樣偉大的創舉,需要我們努力。如果說15年的論證有難度,那麽在接下來的5年設計建設中,需要研究的工程問題更現實,需要攻克的工程難點更是數不勝數,包括能否建成世界最大的江新河口水庫,包括用盾構法推進大口徑長距離河底輸水管道是否可行,包括亞洲最大的超大型取水泵站選址,如何解決江新河口水庫鹹潮入侵問題...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這裏,所有的願望都寄托在這裏。
在以市政府副秘書長為總指揮的工程指揮部的領導下,以2007年6月5日為標誌,壹項惠及民生的世紀工程開始動工,壹幅宏偉藍圖開始立體地出現在上海人民心中——
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由青草沙水庫及取送水泵閘工程、長江原水輸水隧洞工程、陸上輸水管道及加壓泵站工程等九大工程組成。工程建成後,長江原水經取水泵閘、水庫、輸水閘井進入長興島輸水隧洞,再經長江原水管道自流過江,再由浦東五號溝泵站提升進入各輸水支線,最終到達14水廠。
“把智慧融入社會”,青草沙團隊在工程建設中形成了這樣的* * *學問。因為大家都知道,在未來全面鋪開的浩大工程中,必須依靠專家把關,突破工程中的“瓶頸”。於是成立了由院士領銜的專家委員會,由22名專家組成,涉及水利、隧道、基礎工程、自動化控制、制水、環保等多個學科。為了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充分發揮專家委員會的指導作用,工程指揮部做出決定,工程中的所有重大決策都必須經過專家委員會的評審。
如果把“智慧融入社會”比作草沙工程的壹條腿,那麽“創新驅動”就是草沙工程的另壹條腿。專家委員會成立後,科技與管理創新委員會相繼成立。這支以青草沙公司為主體,中標設計單位、中標施工單位、中標咨詢單位、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為骨幹的產學研科技創新團隊,從壹開始就制定了《科研管理辦法》和《科技管理與創新工作實施細則》, 並同時制定了符合工程實際的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科技創新規劃,編制了科技創新實施方案,明確了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科技創新的任務、目標和目的。 在隨後的時間裏,青草沙公司成功申報上海市科委科研項目3項,市建委科研項目1項;與科研院所合作開展了青草沙水庫不適宜取水最長連續天數試驗研究、水庫工程河勢影響研究、水庫工程防沖護灘模型試驗研究、水庫工程水泵選型試驗研究等科研項目30余項。相應的科研成果被應用於有效指導水源工程建設,其中結合工程實踐起草出版的《青草沙水庫排澇閘工程縫鋪質量檢驗評定標準》也填補了工程規範的壹項空白。
打造百年水源工程,沒有退路,只有匯聚智慧,嘔心瀝血,在實踐中走出壹條科技創新之路。雖然遇到的困難和付出的努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但青草沙團隊創造了幾項舉世矚目的工程:800米主幹龍口創造了河口水庫最佳截流技術,7.2公裏輸水隧洞創造了中直徑盾構壹次性掘進技術,高揚程大型泵站創造了最佳節地節電技術,水庫科學示範基地創造了最佳湖泊水庫富營養化預控技術...特別是在河口河中間修建水庫,這在上海和中國都是壹個創舉,在世界上也是迄今為止絕無僅有的。
為了實現“更美好生活”的願景
生水珍貴,潤城無聲。
上海百年戰略水源地青草沙終於從“天方夜譚”變成了現實。青草沙水源工程從2010 10 1正式進入調試供水階段後,經過壹個月的設備調試和管道沖洗,新建的浦東金海水廠率先於2010 1正式並網向用戶供水。金海水廠通水後,青草沙水庫先後三次向楊樹浦、石楠、鞠家橋、陸家嘴、臨江、淩橋、長橋水廠供水,向上海市長寧、徐匯、盧灣、靜安、黃浦、虹口、楊浦等全部七個行政區和浦東、普陀、閘北、閔行、青浦等部分地區供水。
“長江的好水將在流入東海之前保留下來,以造福上海這座城市和上海人民。”上海終於讓上海幾千萬人喝上了長江中遊的水,從根本上扭轉了上海合格水源嚴重不足的局面,使長江原水占全市原水供應量的50%。
為了實現“美好生活”的願景,上海並沒有停下她的腳步。
根據預測,到2020年,全市原水總需求量將達到654.38+0428萬立方米/日,上海建成的四大水源地為長江青草沙、黃浦江上遊、長江陳星、崇明東風西沙。其中,青草沙水源供給中心城區、浦東新區、長興、橫沙群島;陳航水源供給嘉定、寶山;東風西沙水源供給崇明島;黃浦江上遊的水源將供應青浦、松江、金山、奉賢、閔行。屆時,長江原水將占全市原水供應量的70%左右。
好水在我們身邊,在我們心中流淌。上海是幸運的!上海人民是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