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加快公共普惠資源供給。各縣區要認真落實《中小學和幼兒園布局規劃(2019-2030)》,加快在建公辦中小學和幼兒園建設進度,確保秋季開學前投入使用。新建住宅區配套義務教育學校和幼兒園應當作為公辦。公辦義務教育學位不足的縣區要科學規劃,通過政府購買民辦學位的方式大力補充,確保義務教育學位主要由公辦學校提供或通過政府購買學位的方式提供。各縣區要積極配合公安、衛生等部門,建立常住人口適齡兒童調查制度,準確掌握城鄉、分校擬入學(入園)兒童數量,提前調整完善公辦學校和普惠性幼兒園布局規劃,切實強化學位預警和公共普惠性教育資源長效供給機制。
第二,做好幼兒園招生工作。市級和各縣區的各類幼兒園要堅持相對方便、免費入園的原則,積極創造條件接收適齡兒童。有條件的縣區將深入探索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招生辦法,探索規律,積累經驗。機關、企事業單位、部隊等舉辦的幼兒園。,除招收本單位職工子女外,有條件時應向社會公開招收,並優先招收附近居民的適齡子女。民辦幼兒園應當在所在縣教育行政部門的統籌指導下實施自主招生。熱門招生地區、熱門幼兒園可以探索電腦派位、隨機入學等方式,做到公平、公正、公開。有條件的縣區要積極運用大數據手段,探索幼兒園招生“零跑腿”“零證明”服務。
第三,科學制定義務教育招生工作計劃。2022年,我市將繼續按照“以縣為主、屬地管理”的原則進行招生。各縣區將根據生源、教育資源分布情況,科學合理制定2022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方案,確保轄區內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就近入學。市第壹實驗小學和市第二實驗小學的招生工作分別納入市開發區和牡丹區統壹管理。7月底前,各縣區要通過政府網站、教育部門官方媒體或義務教育招生平臺向社會公布各校招生範圍、招生規則、招生流程和服務咨詢電話,積極開展宣傳解讀,合理引導家長預期。在確保公平公正的基礎上,有條件的縣區可根據學位供給情況,積極探索安排同壹家庭子女在同壹學校就讀,相對就近在不同班級就讀。各縣區要確保56人及以上大班額問題不反彈。有條件的縣和學校可按照小學不超過45人、初中不超過50人的班額加強資源建設,為義務教育均衡高質量發展奠定工作基礎。
第四,加強招生政策宣傳。各縣區要通過公眾監督舉報渠道、網上宣傳解讀、幼兒園和小學提前宣傳解讀等方式,宣傳解讀當地招生政策。要堅持政策穩定和前期宣傳告知相結合,把宣傳工作提前到幼兒園中班家長和小學六三年級五年級家長,告知當地招生政策措施,為家長準備子女入學條件預留時間,合理引導家長預期。
五、進壹步推進義務教育“零證明”入學。各縣區要在鞏固義務教育招生“零跑腿”成果的基礎上,進壹步簡化優化程序,實行“零證明”招生。要積極協調大數據、公安、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衛生、稅務等部門,做好數據信息采集工作,升級完善現有義務教育招生管理信息平臺,今年符合大數據核查條件的招生壹律實行“零認證”辦理。原則上不再要求家長線下註冊,提交紙質證明材料。全面清理取消學前教育經歷、計劃生育證明、超過正常入學年齡證明等不必要的證明材料;預防接種證不是入學的必備條件,可以要求學生在開學後及時提供。招生報名嚴禁收集學生家長的職位和收入信息。
第六,加強民辦學校招生監管。繼續堅持“公民同遷”的要求。所有民辦學校不得跨縣區招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對於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民辦學校,所有學生均采用計算機隨機派位方式入學,家長無需提供其他任何信息。隨機派位招生由審批地教育行政部門組織,不得由學校自行組織。全過程接受社會監督,分配結果即時向社會公開。政府購買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學位要科學制定。2022年,已由民辦轉為公辦的義務教育學校,原則上采取劃片就近招生。不符合條件的,可以設定壹個過渡期,逐步調整到位。
七、保障所有群體的受教育權。各縣區要落實動態監控機制、錄取通知書、復學通知書等制度,努力實現輟學適齡兒童由“動態清零”向“正常清零”轉變。全面推進殘疾兒童在園教育,完善殘疾兒童入學機制,保障適齡殘疾兒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的就近義務教育權利。嚴格按照教育能力鑒定程序和標準的要求,適合將每壹個殘疾兒童安置在特殊教育學校或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對不具備入學能力的,教育部門應當安排特殊教育學校或者普通學校提供個性化教學服務。深入推進“兩為主、兩兼顧、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義務教育入學政策。烈士子女、現役軍人子女等優撫對象子女、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由縣區按照有關規定落實教育保障政策。
八、嚴肅招生紀律要求。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擅自通過考試、面試、考試或者附加其他條件招生。違反規定的民辦學校,按照有關規定給予減少下壹年度招生計劃、停止當年招生直至吊銷辦學許可證等處罰;對違反規定的公辦學校,按照《山東省普通中小學辦學基本規範》予以通報處理,追究責任。對當地學校招生工作監管不力的,要追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