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簡單,就是物以類聚。和什麽樣的人在壹起,就會有什麽樣的生活。
和勤奮的人在壹起,妳自然少了壹點懶惰;和頹廢的人在壹起,妳會不由自主的抑郁。
換句話說,在眾多朋友中,有些人可以交很深的朋友,有些人則需要遠離。如果妳遇到以下三種人,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遠離他們。
第壹,遠離人格不完整的“窮人”
晚上,朋友在電話裏聊了壹些事情。
我朋友手裏有好幾個實習生。午休後,朋友看到壹個實習生在悠閑地玩手機,問他有沒有時間完成下壹份文件的翻譯。
結果出乎我朋友的意料,對方直接回答“有時間,但我只是個實習生。”
壹般這樣說話的人都會想:因為我只是個實習生,我只要做好本職工作就行了。別人的工作與我無關。我會做和我月薪壹樣多的事情。
他們甚至覺得,月薪三千,做五千的工作,這不是很傻嗎?
所以朋友聽了之後,就什麽都不說了。
記得羅振宇老師在節目裏講過壹個關於實習生的真實故事。
去年夏天,武漢大學壹個大三的學生去羅輯思維實習,被安排到客服崗位。他的工作是每天接聽用戶的電話。
高飛俠,名牌大學畢業生,去企業實習,只做壹些看似無足輕重的瑣碎工作,很多人覺得大材小用。
更糟糕的是,用戶焦慮的情緒和生硬的語氣,不可避免地讓從事這份工作的人積累了很多負能量。
實習結束後,學生將返回學校繼續學習。他走的那天,在沒有任何人要求和監督的情況下,主動提交了壹份總結文件。
他說:
通過這兩個月不斷的接電話,我把我們公司可能遇到的客服問題都整理出來了,比如這些問題怎麽回答,怎麽溝通很多話效果更好。咨詢了其他公司的客服,做了壹個梳理。這是壹個大概30頁的文檔,希望對以後公司的客服工作有所幫助。
看到這份文件後,羅振宇徹底驚呆了,心裏認定這位同學絕對是個人才。
羅振宇認為,壹個人的學歷、專業甚至文件內容是否完善都不重要。比壹切表面因素更重要的是他有什麽樣的性格。
因為壹個人是否足夠細心,是否足夠自律,是否足夠值得信任,是否願意主動解決問題,這些積極向上的人格特質才是壹個人壹生的關鍵因素。
相比之下,朋友單位實習生的表現,套用羅振宇的話,就是人格不完整。
壹個人格不完整的人,只從利己的角度去做事情,不僅不能讓人放心,還會限制自己的發展格局。
和這樣的人在壹起,妳會慢慢失去自我,變得平庸。
第二,遠離格局小的“窮人”。
作家李尚龍曾分享過壹次個人租車經歷。
兩年前,他從中介那裏租了壹輛車。
中介辦完手續後,大爺把他叫過中介,反復叮囑他要註意用車,還說他壞了話需要賠錢。
剛開始他還懷疑是不是叔叔家困難,就找他聊了幾句,才發現他壹點都不窮,反而比較小氣。
聊天中,他還發現這位大叔有個中文系的兒子正在找實習。他想,也許可以把叔叔的兒子介紹給出版社,順便交個朋友。
壹周後,他來到代理處還車。
結果爺爺說要扣200元押金。
“為什麽?”
“因為妳開的是老爺車。”
“這車怎麽開了壹個星期就老了?它沒刮傷也沒出事?”
“妳看,這車以前沒這麽臟,現在這麽臟。”
“可以開著洗,洗壹輛車只要幾十塊錢。”
“那我開車去不需要油錢,我的時間也不需要錢!”
後來中介的工作人員看不下去了,就出面解決了。事後,他們把北京大叔黑了。
李尚龍本來想給我舅舅的兒子介紹壹個實習機會,現在也把我舅舅的電話刪了,希望不要再有交集。
像北京大叔這樣的人很多。他以為占了別人的便宜,其實吃了更大的虧。
因為200塊錢,北京大叔不僅失去了中介合作的名聲,也失去了兒子的實習機會。
歸根結底,他們的問題不是人窮。他們差的是思想和眼界。
這樣的人,在妳身邊,會傳染,讓妳的世界越來越小。
第三,遠離控制不了自己情緒的“窮人”。
我記得大學時發生的壹件事。
當時我所在的俱樂部要舉辦壹個活動。接到活動任務後,學姐在群裏組織了壹次會議,大家壹起討論活動細節和成員分工。
該小組的學生小粉負責壹些後勤工作,如在活動現場設置場景和播放宣傳片。
結果,活動當天,小粉突然不見了,電話沒人接,宿舍裏也沒人。
由於缺少臨時工作人員,那天每個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同時忙於小粉留下的工作。
後來我們才知道,小粉因為和男朋友吵架,壹氣之下關掉了手機,躲了起來,沒人想和她說話。
遇到這樣壹個超級情緒化的隊友,可以想象妳會陷入困境。
更可怕的是情緒是會傳染的。
心理學上有壹個著名的“踢貓效應”:
被老板罵的老公回家後,因為心情不好,罵了老婆壹頓。妻子莫名其妙被丈夫罵了壹頓,郁郁寡歡。就在孩子吵鬧的時候,她給了他壹巴掌。兒子無緣無故挨了壹巴掌,怒氣沖沖地走了。他只是在家裏遇到小黑狗向他走來,踢了他壹腳...
這是典型的情緒連鎖反應。
所以,遠離那些控制不了自己情緒的人,因為生活中的主人從來不會讓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
人是群居動物,人際交往是每個人都無法回避的話題。
但是妳有選擇的權利。妳需要做的是觀察妳周圍的環境,然後去尋找它們。
歷史學家葉凡曾說,“當好人在同壹個地方時,他們會壹天比壹天受到更好的教育;惡人若遊,必日有惡感。”
學會認清身邊的人,讓自己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