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龍洞景區怎麽聯系?

龍洞景區怎麽聯系?

龍洞景區聯系方式:0531-7030405

龍洞景區介紹:

龍洞位於濟南郊區東南15km的龍洞山上。據傳說,在唐朝石爻時期,惡龍在這裏興風作浪,引發洪水。大禹治水,來捉他們。惡龍出山,留下深洞。所以虞山也叫虞山。這裏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它在宋代成為壹個旅遊景點。清代著名學者孫星衍稱贊我的遊龍洞令人驚嘆。畫不出來就不好說了。景區包括龍洞山、佛峪、馬蹄峪。

1.龍洞山位於濟南郊區姚佳鎮龍洞村南部。因山中龍洞,峰巒疊嶂,山勢險峻,怪石嶙峋而得名。這裏山勢奇幻,北有老君崖、鳳凰臺拱起如門,南有獨秀峰、三秀峰,形成懸崖環繞的山谷,名為龍洞谷。峪口兩側有老君崖,崖下有老君井。據說太上老君曾經在這裏煉丹。老君崖對面,洞側是鳳凰臺,據說是鳳凰曾經居住的地方。兩山相對,谷中流淌著清澈的溪水,景色優美。深谷之南,巨峰危矣;被樹木和白雲包圍,它被稱為白雲峰。從這裏向西,穿過壹個峽谷,就到了龍洞峪腹地。這壹帶險峰聳立於壁上,險峻如刀,又似匠心獨運。其中有壹座著名的寺廟,建於魏晉時期。治平四年(1076),賜壽生院。廟裏供奉著龍王、龍子、龍女、金龍等神靈,香火很旺。乾旱求雨,元豐二年七月(1079),又封為順侯。晉朝時,他改名為公。現在寺廟已經被毀,但兩棵老銀杏樹卻枝繁葉茂。北宋元豐二年(1079)所刻的石碑至今猶存,記載著山龍神雨的故事。寺舊址南側的山峰是邱琦巖,其上矗立著壹座七級石塔,高12米,形似Xi安大雁塔,建於宋正和六年(116)。在塔的佛龕裏,有壹尊觀音像。在塔下的舍利室裏,有許多開元寺(今山東惠民)東大聖元寺僧人宗彜的遺物。塔的正面嵌有壹座紀念碑。九嶷巖北側,獨特的秀峰孤峰聳立,石壁上布滿宋元以來崇河的龍神,並刻有十余種遊覽景點的漢字。其中有宋代政治家範仲淹之子袁峰的題詞,他在周琦範純仁居住了四年(1081)。這次雕刻的人物高三尺,氣勢磅礴,魅力四射,堪稱奇觀。在兩座山峰之間,有壹個巨大的直崖,像壹個屏幕,被稱為金平巖,柏樹掛在上面,榆樹灑在上面,山花裝飾。墻內雕有《壹望無際的白雲》、《金平春曉》等巨幅石刻,其中濟南著名學者劉文竹在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所作《壁立千尺,筆畫可容壹人》壹文。每年春天,山花如繡,被譽為金平的春曉,曾被列為濟南八景之壹。面對金平巖的西南山崖之間,就是著名的龍洞。洞口高2.7米,寬1.3米,兩側石壁上鐫刻對聯:真氣噴薄,神力混雜,為清代同治年間濟南知府龔所書。

該洞東西相連,長約100米。進了山洞,原來是壹個高開穹頂的石室,可以容納幾十人。筆尖刻有三組佛像,共有50多尊,其中三尊高4米。它們是東魏田萍的作品,方法莊重,風格樸實。其他多為隋代鑿造。然後向內,洞身變窄,忽斂忽舒,蜿蜒纏綿,幽深幽遠。洞外怪石懸出,鐘乳石倒掛,石花叢生,水滴滴落,鏗鏘有節奏。走出洞口,我豁然開朗。自宋元以來,北側的石壁上有許多銘文。離龍洞入口不遠還有壹個洞,掛在陡壁上,無路可通。壽生院西北,也是壹條深溪,很寬敞,有金沙泉、白龍泉、黑龍泉。以前水勢很大,泉水匯成深潭,所以也分別叫黃龍潭、白龍潭、黑龍潭。再往西就是天梯了,坡陡危險,還得齊腰爬行。兩邊的懸崖像斧頭,很窄。擡頭,只能看到藍天。沿著梯子有壹個平臺,翠柏掩映,可以在上面休息,看風景。三泉西南為蒼龍洞,地勢險峻,兩側懸崖垂直對峙,山勢險峻,山谷蜿蜒,古木成蔭,陰森幽奧。

2.佛玉佛玉景區,位於龍洞山景區南側,四面環山,林木蔥郁,鳥語花香,泉水清澈,古剎幽深,環境優美。沿著林蔭小道,穿過涓涓細流,步行約1公裏,進入開闊的圓形山谷,俗稱羅泉谷,是佛玉景區最好的去處。在山西北部南嶺臺山半山腰的懸崖上,有壹座古老的寺廟,著名的板諾寺。根據明代成化年間的碑文,該寺始建於隋文帝時。它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寺廟四周有圍墻和庭院,形成壹個安靜的庭院。道路南側有壹座四柱三層木結構彩坊,為佛谷景區冠名。過了木坊沿石徑入山門,東邊壹翼,坐於崖下,西邊壹廊,危立於崖上。長廊之下,是壹條幽深的小溪,清澈的小溪,靠著欄桿遠眺南面,可以看到峰巒峭壁,墻壁上長滿了綠色的藤蔓和野花野草。在走廊的北面,石崖如公館般突出,崖下有壹座原始的佛寺,時而煙靄蒙蒙。佛寺西側石壁上青苔綠,清泉在石縫中洗玉,緩緩滑落,滴入白石小潭,形成壹泓清水,稱為魯花泉,因水聞起來有甜奶味,又叫乳消泉。過去,寺廟裏的和尚用這種水泡茶喝。泉附近的巖壁上,刻有六座廟泉竈石刻。涓涓細流之上,懸崖墜落,上面鐫刻著幾尊佛像,多為隋開帝七年(587)至唐二年(759)的作品,還有唐開成二年(837)寺內僧人和信眾為紀念這位大和尚而刻的《大唐金剛會碑》、《石彌勒頌》等石刻。在懸崖上,還有明清時期鐫刻的大字,如森林峽谷美優、巖石仙境、獨特的洞穴、精神博物館等。幸運的是,懸崖陡峭,難以攀爬。這些佛像並沒有遭到厄運,仍然完好無損,銘文清晰。寺西側有數千石墻,掛鐘、石花、石簾,十分壯觀。在寺廟的東側,壹塊危巖被隔離開來。峰會是壹個平臺。相傳大禹曾停於此治水,故稱禹王臺,俗稱釣魚臺。戲臺上有壹亭,四周綠崖環繞,名喚環翠亭,又名亭浦亭。在南面對面的樹蔭下,觀音寺依稀可見。置身亭中,微風清涼蔥郁,令人心曠神怡。在環翠閣東側的巖壁上,有壹處泉水,名為林佶泉。崖北60余米處,懸崖聳立,山泉之水從崖頂直瀉而下,形成瀑布,瀑布巨大而細,噴珠飄墜入崖前清潭,再在蜿蜒的峽谷中溢流。如果有山風吹過,森林的聲音和海浪的聲音交織在壹起,像海嘯壹樣隆隆作響。

3.馬蹄峪馬蹄峪,位於龍洞景區東北部,地勢平緩開闊,植物茂盛,種類繁多,以幽林為特色。該地區有白雲寺、林友和白雲洞。谷中清泉涓涓,水蓄成池。池子裏滿是碧波綠草。以前臨池有座廟,叫白雲寺,房子和樹木都很分散。水池東側有大面積密林,地形起伏多變。密林深處,壹座山峰高聳入雲,叫白雲山。峰下陡崖處有壹白雲洞,洞下有壹泓清水,為白雲泉。深洞和泉池隱藏在茂密的森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