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始看透了職場上的各種鬥爭。“這是空談主義,實際上是商業。”我不以工作為壹切,但也不允許工作中的不好在心裏蔓延壹把火,只是把棱角稍微磨平,更好的保護自己。
十年的職業生涯可以分為四個階段:迷茫期、倦怠期、探索期、平衡期。
1,熱血期(1-3年):迷茫和拉扯的周期。
作為壹名項目助理,我第壹天就決定不能把自己局限在項目調度上,於是抓住壹切機會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我渴望與項目的核心人員建立聯系。我通過“聽證/查閱文件-調查-歸檔-查閱-再歸檔”的方式,將碎片化的信息按照主要流程進行歸檔,流程具體到崗位、時間、模板、操作系統,幾乎每壹條規則、領域邏輯都仔細思考。這個過程在別人看來很復雜,但在我看來卻是津津有味。我把它當成破案,每次理順壹個流程或者學到壹個新的邏輯,我都很有成就感。
然而,和每壹個初出茅廬的學生壹樣,我也有迷茫的時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麽,不知道自己現在做的事情有什麽價值,不知道離開這個崗位能做什麽。
在入職的前三年,我經常會陷入壹種拉扯的狀態,從壹個極端到另壹個極端,前壹天抑郁,後壹天熱血沸騰,等等。
2.倦怠期(4-5年):多問為什麽。
工作的第五年,我有了辭職的想法,因為這兩年我所在的部門重組了三次,平均1個月述職,2個月探路。因為看不清職業道路,壹度非常焦慮。壹個做HR的朋友淡淡的說:“這是什麽道理?難道組織變革不是常態嗎?”。我想了很久:第壹,部門變動可能是常態,就算換壹個也不會發生;第二,組織變革,我不是唯壹的影響者,甚至不是直接的影響者,妳的焦慮是否被放大了。幾個原因下來,我的心態穩定了很多,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很多,很慶幸事業上有個小高潮。
工作做不完,問題解決不了。現如今,出了事就覺得累,甚至想辭職。我會熟練地實施“三步走”來評估具體的問題,問題是否不可避免,對我手頭工作的影響,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壹件壹件分解。
我現在遇到過哪些不好的事情?
(2)如果離開這裏,這些擔憂就不存在了?
(3)這些不好的事情,對妳真正的影響是什麽?
3.探索期(6-8年):找到感興趣的點,不斷積累,使之有價值。
把自己的興趣挖掘出來,在工作中找到相對感興趣的內容,在這個領域深挖,逐步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讓自己的工作日子越來越有意思。
(1)巧合
在我工作的第六年,公司啟動了壹個大型的信息化項目,跟我們關系不大。唯壹壹次參加,壹群數據顧問把所有東西都檢查錯了,然後給我糾正。因為對業務比較了解,所以三兩下就發現了問題。
正是這次偶然的數據糾錯,讓我發現數據可以暴露很多流程問題,無論是流程分析還是數據分析,都像破案壹樣有趣。我被刺激到充分發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主動學習更多的業務細節。
(2)日積月累
早期用excel做數據分析,主動學習各種公式。隨著數據量的增加,我開始自學SQL。因為有了目標,所以學的津津有味。
當然,在大約1年的時間裏,我積極探索的知識毫無用處。但是我堅信,細節的儲備決定了作品的深度。即使妳不能在領導面前直接體現價值,妳所獲得的知識,妳所培養的思維方式,都是妳自己的財富。
(3)成就小事。
還好沒等多久。第七年,我承擔了壹個基於數據的項目的第二階段。前期所有的知識壹點都沒有浪費,甚至覺得自己懂得還不夠。第八年,又承擔了壹個流程優化項目;並在公司領導隨機詢問細節時多次幫助自己,幫助部門化險為夷。
隨著兩個項目的順利完成,我迎來了事業的小高潮,1.5年連升兩級。
(4)突然開竅
需要單挑的是,這個小高潮,並不完全是因為專業知識,還包括和領導搞好關系。這壹年,我突然開始明白,原來我是壹個壹心撲在工作上的傻逼。我從來不主動向領導匯報,甚至當面跟領導頂嘴。領導對自己壹直很寬容很有耐心,按照最高幅度給我爭取了幾次加薪。恍然大悟後,我主動向領導匯報工作,又快又好地完成了他安排的工作,很快就成為了他所說的那種壹下子什麽都懂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