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慶陽為什麽要劃入甘肅省?

慶陽為什麽要劃入甘肅省?

慶陽歷史悠久。夏商時叫鬼見方,是周朝始祖鞏留的城。西周時稱北之。春秋戰國時期為戎狄之地,曾屬夷屈戎國。秦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滅戎國伊渠,置北地郡,沿漢晉。南北朝西魏時期遷至朔州,轄彭陽(今西峰區)、揚州(今正寧縣)、趙宇縣、定安縣、祥樂縣、祥樂縣、都樂縣(均在寧縣),北周廢棄。黃凱十六年(公元596年)建立慶州,楊迪大業年間改為弘化郡,轄合水、馬嶺、華池、貴德、羅源、弘化、弘德七郡。唐初復為慶州,後改為安化縣、順化縣。元初(公元758年)建立慶州,安靖軍得到提升。相隔的寧州(下轄彭源、彭陽、安定、祥樂、鎮寧)和原州(下轄鎮遠、平涼部分地區)同屬陜西關內路。

到了唐代,郡最早改為州,唐玄宗時期改為縣,蘇宗時期又改為郡。按照唐的習俗,州分為輔、公、望、緊、上、中、下七等,郡分為上、中、下三等。這樣的劃分壹直延續到清朝。當時甘肅省有22個州,轄67個縣。甘肅境內的州有:周琴(今天水市)、賀州(今臨夏市)、隴西威州縣(今隴西、威遠、武山、張喜安)、蘭州(今蘭州市臯蘭縣)、解州(今武都縣)、周濤(今臨潭縣)、周敏(今岷縣、臨潭縣南)。瓜州(今安溪縣)、贛州(今張掖市、山丹縣)、宿州(今酒泉市玉門市)、荊州(今涇川、靈臺、平涼市、鎮遠縣)、原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平涼市、沽源縣西北)、蔚州(位於平涼縣、原州、今平涼市)和寧州(天寶元年)

梁五代時改為吳,後復為慶州,轄順化、銅川、彭原、樂盤、華池(今合水縣)、(今環縣)、鎮寧(今正寧)、安定、定平、祥樂、寧州(今寧縣)等8縣及軍。宋太祖劍龍元年(公元950年),設慶州永璉,屬陜西道;幹德初,李青元年(公元1041)恢復青州,改名歡慶路。政和七年(公元1117)升任慶陽軍,宣和七年(公元1119)改為慶陽府,轄安化、合水、彭陽三縣,與周桓、寧州同屬永興軍路。金初,慶陽改為安郭俊,改安程度。同帝二年(公元1142),設立清源道總統制,清、桓、元、寧四州隸屬清源道。元明時期,還是慶陽府。明代隸屬陜西布政司,加慶陽衛,轄寧州、安化、合水、環縣、鎮寧四縣。清康熙四年調任甘肅布政司,雍正五年(公元1728年)並入郡縣,轄1府四郡,即寧州、安化、合水、鎮寧、環縣。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府制,歸龍洞路(後改名靖遠路);16年(公元1927年),廢道改為麗景原行政區。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甘肅省在西豐設立第三行政監察區,轄慶陽、環縣、合水、鎮遠、寧縣、正寧縣。

辛亥革命後,清朝的政府、國家和官署制度被廢除。民國初年實行省、省、縣三級制。民國元年(公元1912)甘肅* * *設七路,轄77縣,分別為嵐山路(治臯蘭縣,清蘭州府)、寧夏路(治寧夏縣,清寧夏府)、西寧路(治西寧縣,清西寧府)、靖遠路(治平涼縣)1914,巡撫兼民政部長(民國初年稱巡撫次年,巡使改為巡撫。

北伐後,16 (1927)年,廢除道統建制,改郡守為縣令。隨著軍閥混戰的結束,國民黨政府對行政體制進行了壹些調整。1928年,劃定甘肅西寧道所屬的西寧、大同、樂都、循化、貴德、巴彥、湟源等七縣,建立青海省。同時分夏鼎、寧朔、靈武、鹽池、平羅、中衛、金雞、王宇(原榮臻縣,現固原縣)八縣,寧夏軍衛所轄阿拉善額魯特、額濟納圖爾庫特兩地,設立寧夏省。區劃調整分離後,甘肅省轄64縣,1929增加到68縣,增加永靖(1929)、和政(1929)、康縣(1928)。後來在原拉蔔楞管理局(循化縣1926,夏河縣1928)和少數民族地區康樂管理局的基礎上,又相繼增設了桃溪管理局(1932)和卓尼管理局(1937)。甘肅省自1934起,在縣行政體制之上,新設行政督察壹職,作為省的輔助機關。這是國民黨對人民發動內戰的產物。其目的是促進和加強法西斯統治,鎮壓各族人民的革命運動。1934在臯蘭、固原、臨夏設立行政督察辦公室,並陸續增設。到1944,增加到9個,分別是:岷縣(第壹)、平涼(第二)、慶陽(第三)、天水(第四)、臨夏(第五)、武威(第六)、酒泉(第七)、武都(第八)、臨洮(第九)。解放前夕,甘肅省* * *設9個行政督察署,轄71縣、1市(蘭州市正式成立於1941年)和3個局(卓尼、肅北行政局、黃輝行政局)。

1930年前後,劉誌丹、謝子長在陜甘邊開展革命活動。1934 165438+10月7日,陜甘寧邊區蘇維埃政府在南梁成立。隨後,華池、清北兩縣革命政權建立,1935年秋,新鄭、新寧兩縣革命政權建立。同年6月165438+10月,陜甘省成立,轄華池、青北兩縣。設立關中特區,轄新鄭、新寧兩縣。1936年夏,環縣、曲子縣蘇維埃政權建立。將清北縣和華池縣合並為華池縣。同年陜甘省改為陜甘寧省,省址由陜北移至樺南縣河連灣,冬季移至曲子鎮,覆蓋華池、曲子、池清、古北、定環四縣。1937年,撤銷陜甘寧省,設立青環區行政督察署,轄華池、環縣、曲子縣。1940年春,設立隴東區行政督察署,轄慶陽、合水、鎮遠三縣。秋,青環、隴東兩區合並為隴東區,轄華池、環縣、曲子、青陽、鎮遠、合水五縣。

1949年5月,關中區改為三元區,新鄭、新寧兩縣歸三元區。6月,新鄭縣、新寧縣更名為正寧縣、寧縣,劃歸隴東區管轄。7月27日,西峰解放。8月,隴東地區改為青羊區專員公署,轄西豐市、華池、環縣、曲子、慶陽、合水、鎮遠、正寧、寧縣6個縣,1市,隸屬甘肅行署,65438年2月2日改為甘肅省人民政府。慶陽專員辦於1955年9月與平涼專員辦合並,慶陽、平涼於1962年10月分別設立,再次成為慶陽專員辦。1968年4月改為青羊區革命委員會。1978 10變更為青羊區行政公署。西峰市成立於1986年1月,青羊區行政公署成立於7縣,1市。2002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青羊區行政公署,成立慶陽市。

都是歷史原因造成的,所以壹定要問為什麽,除非我們知道古代統治者當時在想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