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什麽樣的家庭會出現問題兒童?

什麽樣的家庭會出現問題兒童?

什麽樣的家庭會出現問題兒童?

什麽樣的家庭會出現問題兒童?家庭對孩子來說很重要。這是孩子們的避風港。不管遇到什麽困難,回家就是最大的安慰。看看我下面整理的家庭會出現什麽樣的問題兒童。

問題兒童1會出現什麽樣的家庭?來心理咨詢中心的家長都很急:“我什麽都跟孩子說了,什麽都做了,就是不管用。”“老師,請做點什麽。我孩子說不上學了。”這些家長已經把註意力集中到了孩子身上,仿佛只要問題孩子被“修復”,世界就太平了。殊不知,很多問題的根源不在於孩子,而在於家庭關系不好,孩子只是把問題表現出來而已。

早期的心理學家只對有問題的人進行心理咨詢,但他們遇到了奇怪的現象:當壹個病人被治愈送回家後,他會再次發病;或者家裏又有人生病了。好像這個家庭需要壹個病人似的。

看過《中國式離婚》的朋友壹定記得,在宋建平和小林峰吵架的時候,他們的兒子當當拿著刀出來,當著父母的面,在自己的小手上劃了幾道線。丈夫和妻子停止了爭吵,趕緊把他送到了醫院。後來,林曉峰問他為什麽這樣做。他說:“上次妳們吵架,我把頭打破了,妳們就不吵了。”

這是孩子的邏輯,也是很多“問題孩子”的邏輯。孩子們發現,當他學習成績下降時,冷戰中的父母開始和解,討論如何教育孩子;在他抑郁的時候,經常出差的父親增加了他在家的時間;當他逃學的時候,他的父母開始想辦法,開始反思:我們應該改變什麽?

在家庭中,孩子最容易成為患者。因為孩子最愛家人。在孩子眼裏,父母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母的爭吵或解體,無異於天崩地裂。既然“問題”能帶來這麽多“好處”,孩子潛意識裏選擇有問題是以健康和未來為代價的。

如果妳的孩子逃學,成績突然下降,他很傷自己,情緒低落。如何判斷這些問題是家庭關系還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首先回憶壹下孩子剛出現這些癥狀的時候家裏發生了什麽。比如夫妻吵架,家人生病或者家庭面臨什麽困難等等。

其次,觀察孩子問題的發展與家庭氛圍的關系。家庭困難減輕了孩子的病情就變好了嗎?如果有家人陪同,孩子的病情會有什麽不同?

第三,假設孩子沒有這些問題,父母之間的關系會是怎樣的?家庭成員將如何生活?在壹起的時間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吵架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比較這些差異有助於發現孩子想要影響家庭的哪些方面。

問題孩子的潛意識是希望“問題”能穩定家庭關系,增加成員在壹起的時間,幫助父母緩解夫妻矛盾,引起父母對他(她)的關註。

如果妳擔心孩子的問題,請花點時間反思壹下家庭情況,改變壹下和孩子的家庭關系。

問題兒童2家長會中會出現什麽樣的家庭?

家長會後理性對待孩子。

每個家長的性格都不壹樣,有的脾氣好,懂得和孩子講道理;有的脾氣不好,愛對孩子發脾氣。北四網校家長學校的趙樹民老師在家長會後針對家長的不同行為給出了具體的指導和建議。

理性的父母:面對孩子看似平常,但他會找壹個合適的機會和方式跟孩子說。他不會因孩子的成就而喜形於色,而是真誠地肯定他們的努力。面對孩子的問題,會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探討原因,提出嚴格的要求和建設性的意見。

趙樹民評論道:這樣的父母對孩子寬容而不溺愛。父母心平氣和,孩子開心,孩子才會專心學習,全力以赴。

脾氣暴躁的家長:非常重視家長會和老師的意見,似乎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參加家長會後,我總是在第壹次看到孩子時就把緊張和憤怒發泄在他們身上。

趙樹民點評:作為家長,不管妳有沒有教育能力,首先要有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讓憤怒控制妳是不明智的。這種狀態對孩子的影響非常不好,會失去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和尊重。

抑郁的父母:郁郁寡歡,面對孩子的問題,別說如何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就連他自己也找不到信心。

趙樹民點評:這樣的父母會給孩子帶來更沈重的心理負擔,讓孩子更無所適從,更不自信。

家長會提醒

開家長會,家長也要提前“備課”。

每學期,學校至少會召開壹次家長會,但不同的家長在會後有不同的感受。有意向的家長會先“備課”,再去開家長會。趙樹民說,平時家長要註意和孩子的班主任、各科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各方面的細節,在和孩子在壹起的時間裏,要註意傾聽孩子對學校、班級、老師、同學的感受和想法。只有家長把課準備得如此細致,家長會上提出的問題才能清晰有針對性。

家長會和觀點

家長不要在孩子家裏當“班主任”。

學校在召開家長會時,通常會借此機會向家長介紹學校的教育理念、課程設置等信息,讓家長了解學校,對學生提出具體要求,同時也給家長提供了壹個全面了解孩子學校情況的機會。但家長往往只關註兩件事:學校的要求和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家庭教育有自己的任務和方法。家長就是家長,沒必要再給孩子當班主任,完全重復學校老師對孩子的要求。都說教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很煩。

家長會體驗

成功的輔導和失敗的輔導之間的差別很小。

不管父母是不是有意為之,其實真正的家庭教育是在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候進行的。趙樹民指出,在實施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成功的家庭教育和失敗的家庭教育之間的差別往往很小,有時甚至察覺不到。家庭教育的壹個重要職責就是積極緊密地配合學校教育。這裏所說的合作,不是家長簡單地重復學校和老師對孩子的要求,也不是家長在家庭生活中扮演學校老師的角色,而是真正幫助和改善學校教育。有些教育功能在學校不如在家庭教育中有效,比如培養孩子尊敬父母、熱愛勞動的觀念和習慣,在家庭生活中教育效果會更好。家長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這些特點,對學校教育做不到或者做不好的地方進行補充教育。

家長會之後

“問題兒童”需要理性看待

總有壹些孩子因為學習成績差,課堂紀律差,成了老師和家長眼中的“問題孩子”。如果妳遇到這樣的孩子,趙樹民建議父母壹定要理性對待孩子。

“孩子的教育不是妳需要擔心的事情。關鍵是要用科學的教育方法來幫助孩子。”趙樹民說,“父母不能簡單地照搬別人的方法和標準,直接套用在孩子身上。而是應該通過仔細觀察和分析孩子的具體情況來調整方法和修改標準;對孩子的嚴格教育不是簡單的對孩子嚴格,而是同時對自己嚴格。想讓孩子改正缺點,先看看他有沒有同樣的缺點。”

面對問題孩子,父母的“寬容”和“溺愛”是有本質區別的。寬容是允許孩子犯錯並改正,是對孩子有原則的愛;溺愛就是允許孩子犯錯,接受孩子的錯誤,這是對孩子無原則的愛。鑒於每個家庭都是孩子,家長沒有機會嘗試孩子的教育,需要理性對待孩子。孩子的問題越多,問題越嚴重,越需要家長的理性和耐心!報紙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