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比國內外地鐵工程風險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分析發展趨勢,將地鐵工程風險管理與國際通用管理體系相結合,提出對所有可能導致安全損失的關鍵點建立明確的標準和文件體系,全員負責,實現高效、節約成本的高度集成風險管理(SRIMS)。SRIMS試圖將地鐵工程風險管理融入“大質量觀”體系,利用“大質量觀”的協同管理功能,對可能導致安全損失的關鍵點進行控制,形成壹個精簡高效的大系統,即壹體化管理體系。根據這壹思路,進壹步豐富了地鐵工程風險管理模式,提出了以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為核心的建設模式。
1簡介
地下鐵路建設是壹項綜合性工程。它涉及的專業範圍廣、建設周期長、工種多、施工條件復雜且大多經過城市中心區,這就要求對地下鐵路建設項目的風險管理進行系統研究。
2國內外地鐵建設風險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比較
目前,國內外對地鐵建設風險管理的研究涉及各個層面和角度。通過對其概念和方法的初步了解,我們大致可以總結出它們之間的主要異同:
2.1相似度
從相同的角度來看,兩家公司的管理體系目標壹致,都是采取各種管理手段或措施,有效降低或控制風險的形成和發展以及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並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
2.2差異
2.2.1側重點不同。
國內的風險管理更側重於設備和技術來達到風險管理的目的,更直接有效。國外的風險管理也註重人為因素。比如OHSAS18000管理體系就是為了解決生產過程中的人身傷害和勞動保護而建立的,它註重人的行為、技術素質和技術要求。其本質是站在人的角度,以關懷的態度來評價和控制人的安全、健康和環境保護,從而達到全面風險管理的目的。
不同的方法
國內的壹些風險管理背景是基於某壹類安全和某壹次事故的教訓,屬於被動管理,其形成采用了管理中的“歸納法”,對於避免事故重復發生非常有用。在國外風險管理體系的形成過程中,除了歸納法,更多的是采用“演繹法”,運用現代科學手段研究事物的規律和可能性。用這種思維方式制定的管理制度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實際情況,達到主動管理的目的。
2.2.3風險管理的系統化程度不同。
近年來,系統安全工程和人機安全工程的理論和方法在我國逐漸得到應用和推廣,出現了FTA、FMEA、PHA、SCL、MORT等多種評價方法。不過比較分散。如果只是簡單的把這些零散的管理方式混在壹起,效果肯定不會很好。從其框架和主導理念來看,國外的管理體系更加系統和全面。比如1951在南非創立的國家職業安全協會(NOSA),風險管理的理念已經滲透到整個安全、健康與環境(SHE)管理體系中,風險管理也是NOSA體系的靈魂。NOSA通過科學的方法預測和控制員工在安全、健康和環境方面可能的安全,達到非常有效的管理目的。
3SRIMS的提出
從國內外地鐵建設風險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比較以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來看,系統化、規範化和綜合化是我國地鐵建設風險管理的必然發展方向。地鐵施工風險的控制和管理可以整合質量、環境、安全、衛生等管理主題,將我國現有地鐵施工風險管理體系的優勢與國際通用管理體系相結合,對所有可能導致安全損失的關鍵點建立明確的標準和文件體系,全員負責有效管理。以便實現快速、高效和節約成本的高度綜合的風險管理。
當今世界大多數國家推行的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準、OHSAS18000職業健康風險管理體系等國際管理體系標準,是在發達國家數十年成功企業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總結、提煉、形成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先進性,代表了目前國際公認的管理水平的要求。
因此,本文提出未來中國地鐵建設的風險管理體系應該是適合地鐵建設實際,以風險控制管理為核心,集成質量、環境、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要求的安全生產、健康、環境質量管理體系,簡稱Srims(Subway Engineering Risk Management System)。建立SRIMS的基本思路是遵循ISO 9000、ISO 14000和OSHAS 18000的管理原則和要求,將三個國際標準的要求和我國相關建築行業的安全生產管理要求結合成壹個整體,形成地下鐵路工程安全生產壹體化管理體系。這樣通過形成覆蓋地下鐵路工程各方面、各領域的動態管理體系,全面推進和規範地鐵工程安全評價,建立風險管理長效機制[1]。
4風險管理模式
地鐵建設過程中存在多種風險。既有地震等不可抗力導致的風險,也有人為可控因素導致的風險;以單位劃分風險分布部門可分為勘察設計、建設、施工、監理等單位,也存在於規劃、交通、環保、公安、供水、供氣、供電、通信、排水等政府部門和各大管道合作單位;從風險分布來看,可分為項目前期、土建工程、機電安裝、竣工驗收、調試運行、最終投產。然而,隨著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在工程中的不斷應用,各參建單位的經驗和管理水平參差不齊,難以統壹全面分析地鐵施工過程的風險標準。風控期望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安全保障。這也是建立SRIMS的目的。基於SRIMS標準,提出地鐵工程風險可以定義為“偏離風險管理方針、目標或指標的可能性和後果的組合”。根據IMS標準對地鐵工程中的風險因素進行分類識別,並建立相應的風險管理模型。其五個核心子流程,即確定SRIMS中的風險環境、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估風險和控制風險。根據質量風險、環境風險和職業健康安全風險的特點,選擇和闡述適用的風險管理技術。目前,定性和定量的風險評估方法都比較成熟。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我國陸續出臺了安全檢查表、故障樹分析、事件樹分析、預危害分析、失效模式及影響分析、風險可操作性研究、火災爆炸指數評價法、人的可靠性分析等系統安全分析方法和安全評價方法。在風險控制階段,可以用QFD的思路和方法進行優化[2]。
5SRIMS全局模型的構建
地鐵項目風險管理模式是地鐵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在SRIMS的總體架構中,應充分利用QMS、EMS和OHSMS的先進方法理論,對其進行系統改進。戴明原理的PDCA循環原理和持續改進與提升的目標是通用三體系整合與集成的核心;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及其方法是實現集成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方法,也是規劃、設計和制定集成系統的標準、導則和規範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應在SRIMS中全面應用。因此,本文提出了SRIMS的構建模型(見圖2)。
SRIMS模式是基於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整合。根據ISO9001:2000、ISO:14001+0和OHSAS:1999的要求,模型涉及的風險要素的典型問題和覆蓋範圍包括[3]:
5.1規劃
5.1.1政策
高層管理者充分考慮地鐵建設風險管理的綜合政策;為了滿足相關方和各種法律法規的要求,需要識別和優先考慮那些必須控制和改進的問題,確定需要重點解決的關鍵問題。
5.1.2方案
制定包括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在內的壹體化管理計劃,建立壹體化組織,規定相應的職責和權限。規劃已識別風險的控制。策劃潛在的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事故或應急響應,以預防或減少可能的危害。
5.1.3分工
有必要規定所涉及的各類人員的責任和權限以及他們在組織中的關系,以確保有效和高效的工作。為相關方及員工開展意識培養和培訓活動。
5.2實施
應根據三個標準的要求,建立完整有效的文件系統。文件系統的結構仍然可以由三個層次組成,即:SRIMS手冊(包括全面的方針和目標)、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和各種記錄。應控制SRIMS要求的文件,以確保文件的充分性、適宜性和有效性。各種記錄應保持清晰,易於識別和檢索,並規定記錄處置所需的標識、貯存、保護、檢索、保存期和控制。
5.3檢查
5.3.1分析數據
確定、收集和分析適當的數據,監控和測量SRIMS各種過程和系統的有效性和持續改進。監視和測量可以在組織內外分別進行。
5.3.2建立程序
建立並保持壹套程序來規定相關的責任和權限,以確保對不符合或潛在事故和緊急情況的識別、調查和處理,並采取措施降低由此產生的影響。
5.4改進
5.4.1糾正和預防措施
為了消除現有的和潛在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品的發生。糾正和預防措施必須與待解決問題的影響程度相適應。
管理評審
最高管理者應當按計劃的時間間隔評審IMS,以確保其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審查應包括改進國際監測系統的機會和變革的需要,包括整合政策和目標。
持續改進
利用綜合政策和目標、管理計劃、審計結果、績效監測和測量、數據分析、糾正和預防措施以及管理評審,不斷提高IMS的有效性。
6摘要
SRIMS是將地鐵項目風險管理融入“大質量觀”體系的壹種嘗試,利用“大質量觀”的協同管理功能,對可能導致安全損失的關鍵點進行控制,從而形成壹個精簡高效的大系統,即壹體化管理體系。同時,SRIMS也是壹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涉及業務流程和機構職能的調整,還涉及大量的文件修訂工作,以及程序的試運行,應做好規劃。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