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淺談泥石流減災治理工程的設計分析?

淺談泥石流減災治理工程的設計分析?

1簡介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泥石流災害分布面積約占全國的壹半,但該地區創造的GDP不到全國的1/3。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也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甚遠。每年泥石流、滑坡帶來的經濟損失約6543.8+00億,死亡900多人,對廣大山區的發展造成嚴重影響。泥石流、滑坡的防治已成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有效發展,區域進步與發展,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保證。

2案例研究

阿洞村知仁河泥石流位於雲南省德欽縣升平鎮阿洞村委會駐地西側,流域面積約30.56km2,主溝長約12.04km,相對高差2200m,平均縱坡158‰。沖溝多呈V字形,兩岸岸坡陡峭。項目區屬於寒溫帶高原氣候,幹濕季節分明,垂直分帶明顯,降雨量隨海拔升高而增加。在山地季風氣候和雲嶺山脈隆升的影響下,流域上遊常形成單點暴雨,繼而轉化為激流,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強大的水動力條件。受地質構造、地層巖性、不良地質作用和人類工程活動的影響,泥石流的松散固體物源主要是滑坡源、坡面侵蝕源和溝床裸露源。泥石流流域溝壑地貌明顯,松散物源主要堆積在岸坡和河床上。其固體來源主要由滑坡和風化坡面侵蝕提供;暴雨激發下形成泥石流;流體主要由砂、礫石、塊石和粘性土組成,為稠粥;其大規模噴發的時間間隔在10年以上,每5年左右會發生壹次規模較小的噴發。在山谷暴雨發展期,泥石流綜合歸類為中頻粘性泥石流。泥石流溝區受瀾滄江斷裂和金沙江斷裂影響,盆地上遊冰風化強烈,巖體破碎。在不利天氣和地震的影響下,該地區的幾個大型滑坡仍有進壹步活動的可能性。此外,靠近分水嶺的盆地上遊長期被冰風化,也產生了源源不斷的物質來源。泥石流溝在很長壹段時間內不會停止活動,在暴雨或地震的影響下,在提供足夠水源或物質來源的條件下,可能會再次噴發。

3中國泥石流概述

目前,中國的泥石流數量還沒有壹個準確的數字。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有幾十萬條泥石流,有新有舊,有大有小,有不活躍的,也有活躍的。泥石流溝數萬條,僅分布在長江上遊,已基本查明滑坡654.38+0.5萬處。泥石流溝65438+50萬余條,長度高達65438+50萬km。對200多個縣400多個鄉鎮2000萬人的財產和生命安全構成極大威脅。

4泥石流防治的現狀

雖然我國泥石流防治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隨著社會經濟進步帶來的減災需求日益增加,當前泥石流滑坡防治工作仍存在諸多問題:4.1,泥石流監測預報情況。氣象雨量站在泥石流災害防治中起著關鍵作用。但在布局上,仍是東疏西疏,平原地區多,泥石流災害多發區相對稀少。我國的泥石流監測還處於起步階段,壹些技術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因此,泥石流在災害監測預警、減災防災方面的需求還遠遠不能滿足。4.2監測點布局不合理。我國泥石流監測點大多位於長江上遊,而且都是在上世紀90年代左右設置的,缺乏統壹的指揮和規劃,壹些泥石流嚴重的省份,如河南、遼寧等,泥石流監測非常薄弱。4.3監測設備和方法還比較落後。目前,我國在監測預警技術和分析處理手段上相對落後,存在大量的本土方法,使得實際需求遠遠不能滿足。與歐美、日本等許多先進國家的自動化和實時監控相比還有很大差距。4.4沒有統壹的網絡,導致無法享受資源。目前,現有的泥石流監測陣地大多隸屬於流域單位或省級水行政單位,部分由國土相關資源機構管理,缺乏統壹網絡,難以實現信息共享。4.5通訊方式還比較落後。從縣到站的信息和數據的傳遞是通過光纖專線、移動電話、固定電話、互聯網和傳真等多種手段實現的。然而,大多數監測站和縣級站依靠低標準的有線通信,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其通信難以得到有效保障。4.6泥石流災害的預測仍處於試驗期。由於對泥石流與降雨的定量關系缺乏足夠的認識,對天氣系統、降雨過程和降雨量缺乏了解。缺乏臨界降雨量的數據收集,沒有準確預測泥石流災害的計劃和措施。目前只利用天氣預報進行初步預報。

5泥石流防治措施

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方針,國家和地方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泥石流治理,大大減少了災害造成的損失。而且發展了土木工程和生態工程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技術,形成了針對不同保護對象的不同防災方式,如城鎮泥石流防治方式、公路泥石流防治方式、礦山泥石流防治方式等。重點和特色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以國家大型水利交通能源工程建設為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大量泥石流治理工作,有效保障了國家重點建設工程的正常運行。就像三峽庫區的災害治理壹樣,我國經常發生大量泥石流的地區都進行了綜合治理,都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2)水利部和各級政府單位應參與丘陵地區的水土保持任務。近年來,累計水土流失治理面積相當於幾百萬個小型水利工程,這些水土保持方案對減輕泥石流災害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3)建立災害應急信息傳輸系統。這些系統覆蓋了監測系統,泥石流監測預警系統設置在交通便利的城市。中心控制站點實施災情會商、信息收集和綜合分析;在每個典型路段設立壹級站,負責本路段的災害處理、信息整合、報警發布等方面的工作;在各班設立基本觀測站,收集各觀測點信息,上報災情,采取應急措施;在每個災害點設置壹個觀測點,在重點災害點設置綜合觀測點,收集流域上下遊和沿線兩側的觀測點信息數據,作為災害監測網絡的壹個節點。還有監測系統管理運行模式,泥石流監測預警系統應由當地運輸單位管理,並負責相關聯絡和對壹級站業務的指導;壹級站由中心站所在地直接領導,需要負責各自區段的災害預警和應急救援。

6泥石流的預防和控制

6.1加強法規建設。盡快制定泥石流災害防治的相關法律法規,用相應的法律法規規範公眾的生產生活,防止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加重災害或造成災害。6.2加強基礎工作。利用數據庫、遙感技術、計算機等方法和技術,開展了全國範圍的泥石流災害調查研究,建立了泥石流災害信息系統。可有效實現信息和數據的共享,為制定相關區域減災規劃和實施災害預測提供科學依據。6.3加強泥石流預報預警系統建設。參考長江上遊泥石流、滑坡預警系統,建立完整的監測和通信預警系統,有效提高了預報水平。還要建立健全以縣為中心、以村為基礎的群測群防體系,盡可能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6.4加強泥石流災害的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加強泥石流災害監測、預測預報等實用技術的研究和分析。還要廣泛普及和宣傳基礎和防災知識,使全民防災減災觀念得到有效提高。6.5制定統壹的國家標準。由於缺乏與泥石流和滑坡災害有關的信息和數據,以及災害監測、統計、災害評估和預警的統壹準則,很難享受信息和數據。災害評估與監測系統的實時性相對較差,給災害防治帶來了很大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制定統壹的國家標準。6.6建立和完善建設用地泥石流風險評估體系。在山區城鎮的規劃和建設中,應進行災害風險和可能性評估,建立和完善各級防災救災體系。對於緊急救助制度,進行相關完善,制定互災預案措施。在災害頻發、治理困難的地區,要通過搬遷避讓等方式,將危險區域的群眾轉移到安全區域。6.7建立泥石流防治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強地方單位和國家政府在相關方面的投入,出臺相關激勵和優惠政策,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投入體系。6.8加強泥石流防治試點工程。根據災害成因和環境條件,選擇有代表性的小流域實施試點治理,探索相應的防治經驗,逐步擴大試點範圍,全面推進泥石流、滑坡防治工作。既要加強對居民區威脅較大的重點工程和災害點的監測預警,也要實施項目管理,加強工程建設管理,減少人類活動對環境破壞造成的災害。

7結束語

泥石流治理是壹件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大事,有必要讓我們的工程從業者積極關註相關的工程工作。只有在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防患於未然,才能有序、有效、經濟地進行管理。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