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珊,1952,7月6日出生於臺灣省臺北市,湖南湘潭人。她是中國電影演員和玻璃藝術家。
1976年,參演電視劇《花與浪》出道。1978,主演電影《走錯的第壹步》。
1984年主演電影《小逃犯》,獲得21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同年,主演電影《余慶嫂》,獲得第29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1985主演電影《我就這樣過完了壹生》,獲得第2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1987,楊惠珊在巔峰宣布退休,投身於中國現代玻璃藝術,創辦了玻璃作坊,研究玻璃的特殊脫蠟鑄造法。楊惠珊也是中國現代玻璃藝術為數不多的推動者之壹。
2065438年6月6日至2015年6月7日,楊惠珊個人玻璃展“唯有慈悲:楊惠珊此生大願20周年展”開展。
中文名:楊惠珊。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臺灣省臺北市
出生日期:1952七月16。
職業:演員,玻璃藝術家
畢業學校:臺中靜怡女子大學
代表作品:小逃犯,我就這樣過完了壹生,余慶嫂。
主要成就:兩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第29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早期經驗
楊惠珊1952 07 16出生於臺灣,祖籍湖南湘潭。1975在臺中靜怡女子文理學院(現普羅維登斯大學)外語系就讀時,開始參與臺灣電視劇《花與浪》、《金玉盟》的演出。然後加入臺灣省中國電視公司當演員。
表演經驗
1976年,參演電視劇《花與浪》出道。1978,主演電影《走錯的第壹步》。
1984年憑借《小逃犯》主演獲得21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同年,她憑借《玉清姐姐》獲得第29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1985主演《我就這樣過我的生活》飾演女主角從青年到老年,不僅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讓她獲得了第2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1986年,她接拍了張譯導演的電影《我的愛》,在事業的巔峰從影壇隱退。她在演藝生涯中出演了近140部作品,連續兩年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並憑借《玉清姐姐》獲得第29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的認可。
從65438年到0987年,楊惠珊離開了巔峰時期的電影,投身於中國現代玻璃藝術。他創辦了玻璃作坊,苦心研究玻璃特殊的脫蠟鑄造法。
從摸索、實驗到真正的作品,玻璃工坊壹直被世界上第壹個現代中式玻璃藝術創作群體所深深期待。同時,楊惠珊也是中國現代玻璃藝術為數不多的推動者之壹。
主要工作
參與電影
我的愛-1987,張譯導演
於青嫂-1986-04-24,打於青嫂。
我這輩子都是這樣過的——1985-10-09,玩桂妹。
小逃犯-1984,張佩成導演。
朱延平導演的《十張王牌》。
女孩的雙重自殺-1980-07-19,導演:尤。
明天二十歲——1976,張沖導演。
《錯誤的第壹步——無》,梁修身導演。
創業過程
楊惠珊是“中國現代玻璃”的代名詞,她創辦的玻璃作坊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好的脫蠟鑄造工作室之壹。在劉力工作室的成長過程中,楊惠珊以其獨特的藝術天賦和敏銳的觀察力,創作出了富有中國傳統語言和人文思想的雕塑作品,使劉力工作室在短時間內登上了國際藝術舞臺。
從1990開始,楊惠珊開始帶著她的釉面工作室研發的釉面蠟鑄作品參加國際展覽。她中國風的作品,成熟的思維,巨大的雕塑潛力,蠟染玻璃不可思議的完成,在國際藝術界引起了極大的關註。日本《產經新聞》稱贊楊惠珊是“華麗轉身”。
1992期間,楊惠珊的作品在意大利威尼斯“982”國際透明藝術展上展出,引起了世界各國對玻璃藝術的討論。其中,“金佛”的佛學思想和創作,在技法的精準演繹下,獨具新意,令國際頂級大師刮目相看。
1993期間,楊惠珊和琉璃工坊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並舉行六場專家討論。故宮博物院收藏了楊惠珊的《藥師琉璃照佛》等7件作品,並首次向楊惠珊贈送了該藏書。
1995,世界上最重要的玻璃藝術大師,利賓斯基和布萊希特瓦(Libensky & amp;Brychtova)、意大利的LivioSeguso、日本的Kyoheifujita、美國的DaleChihuly與楊惠珊壹起參加了由《中國時報》和《琉璃工坊》主辦的首屆臺灣省國際現代琉璃藝術展。在這次展覽中,楊惠珊通過玻璃的顏色和透明度創作了“千佛”,主題是感受世界的悲傷。布萊希特瓦看到楊惠珊的作品時說:利賓斯基和我在玻璃藝術界已經四十年了。事實上,我們已經嘗試去體驗所有的創造性思維。但是我們了解玻璃的本質,比如內部空間,內部光線的特性,已經有近十年的時間了。妳工作的歷史只有七八年,但我看到妳走到了核心。
65438年至0996年,楊惠珊的個人新創作《人間八千億佛》在日本工藝美術的殿堂——東京二條城三越百貨美術館隆重展出。日本最著名的玻璃藝術大師藤田橋平先生親臨開幕式祝賀。本次展覽的代表作品寬85厘米,高55厘米,重80公斤。它們是覆蓋著佛像的小山壹樣的大型作品,在敦煌藝術界和日本的玻璃藝術界引起了熱烈的反響。
1997,北京故宮博物院再次收藏楊惠珊作品《天地之間》。這件作品高100厘米,寬80厘米。它是巨大壯麗的山壁中間壹個明亮純凈的新生嬰兒,在沈睡中安詳寧靜。楊惠珊的雕塑充滿了精神和深刻的思考,再次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和肯定。
從65438年到0998年,楊惠珊突破了脫蠟鑄造的技術限制,完成了十余件直徑約壹米、重達數百公斤的超大玻璃作品,將玻璃的創作提升到了嚴肅的雕塑範疇。無論是《松樹上的月影》、《生生不息》還是《大同小異》,中國濃厚的傳統和語言的融合,吸收了現代的理念,掌握了脫蠟鑄造玻璃的技術,為國際玻璃藝術界提供了新的視野,吸引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館的關註——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不斷邀請展覽和收藏,中國玻璃終於進入了壹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未完成階段。
65438年至0999年,楊惠珊先後在廣州美術館和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展出,《人間八千億佛》和《大圓鏡智》兩幅作品被永久收藏。9月,楊惠珊在臺北袁琪購物中心舉辦“921楊惠珊募捐賑災義賣會”,* * *募集680萬元,全部捐給抗震救災。年底,在臺北搜狗美術館舉辦的“唯夢與現實——楊惠珊千年創意觀音展”中,展出了多件鑄造觀音作品,呈現虛實壹體的整體理念,為楊惠珊個人創造了新的裏程碑。與此同時,楊惠珊參加了上海國際藝術節,這是第壹次著名作品展覽。天下文化出版的《楊惠珊、張毅、劉力工坊》壹書,有俞先生作序,工坊倡導的企業文化和精神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2000年,受敦煌第三窟元代壁畫《千手千眼觀音》的啟發,楊惠珊雕塑了壹尊高約190厘米、寬約150厘米的立體觀音,並與其他40尊佛像在甘肅敦煌研究院展覽中心舉辦了“今日敦煌千年——楊惠珊現代中國玻璃藝術展”,被譽為“敦煌第493窟”,永遠留在了敦煌。同年年底,壹尊高347厘米的觀音像在新光三介百貨的“楊惠珊千手千眼觀音展”上展出。這壹年,玻璃工坊在美國洛杉磯與美國華商博覽會共同舉辦了“全國玻璃雕塑設計大賽”。
楊惠珊第壹次接觸彩色玻璃源於他在拍攝《我和張譯的愛情》時,道具借用了精品店的玻璃藝術品。雕塑的透明性和穿透力讓楊惠珊驚嘆於它的美麗。在探索了這個地方後,他得知這些藝術品來自各個國家,但沒有中國。不久之後,楊惠珊和張譯退出了電影圈,希望能找到壹些東西來專註於創造其永恒的價值。對玻璃藝術品的美好回憶讓他們步入玻璃制作的世界。
起初,這兩個人把吹作為他們的主要技術。但是,張儀意識到了吹的局限性,開始研究各種書籍。他偶然讀到了“pate-de-verre”的技術,這種技術可以精確復制和批量生產。和精細的玻璃制品,他致力於這項新技術的研究,而楊惠珊是他身邊最有力的實踐者。
起初,楊惠珊采用了土法煉鋼的摸索方法,按照書上的步驟練習。但因為對材料、時間、溫度的控制近乎不專業,為了進壹步掌握“脫蠟鑄造”的技術,楊惠珊和張毅去了美國的紐約實驗玻璃車間深造,但在這個工作室脫蠟鑄造的工藝還有很多關鍵問題。
對於楊惠珊來說,這次學習之旅最重要的是接觸世界聞名的玻璃作品,這讓她大開眼界,也加深了她對玻璃藝術創作的向往和堅持。雖然從小學習壹般,但在音樂和美術方面特別突出,她在學校的畫幾乎都被老師帶到別的班觀摩。這個沈睡了三十多年的藝術細胞,在她接觸玻璃創作的道路上逐漸蘇醒。雖然在學習蠟鑄玻璃創作的過程中,她是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從零開始的,但她的藝術天賦正在逐漸被開發。
由於設備不完善和經驗不足,楊惠珊和張毅已經探索玻璃的技術三年半了,他們已經負債高達7500萬元,但他們仍然沒有完成壹件作品。燒壞的玻璃作品全部埋在淡水玻璃作坊的後院,成為了壹座面積超過10平方米的玻璃墳墓,提醒著他們的合夥人創業的過程。楊惠珊淺嘗輒止:“學習沒有捷徑,只有用心。”她形容走這條路就像進入了壹條又黑又長的隧道,但只要前方有壹絲曙光,她就堅信自己能走出來。
從65438到0987,當我進入玻璃行業時,我選擇脫蠟和精密鑄造作為技術,因為我相信它有很大的創作空間。關於這項技術的背景知識,楊惠珊和張儀總在書中寫道:“它起源於埃及,在19世紀復興於法蘭西。”多年奮鬥的目標只是為了達到“只有法國人才能掌握的獨特秘密技能。”但在1991,琉璃工坊正式受邀參加在日本青海舉辦的世界工業商品展。交談中,日本玻璃藝術家、著名收藏家余昌雄透露,其實脫蠟鑄造技術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就已出現,建議他們去看看河北滿城縣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琉璃耳杯。
這震驚了楊惠珊和張毅,他們決心為中國玻璃說話。這個只有手掌大小的西漢耳杯,成了玻璃作坊安身立命的根基。“將中國玻璃代代相傳”和“中國文化是我們的尊嚴”成為玻璃工作室不變的核心理念。
我們註重民族文化的發展,更加努力生產具有中國特色的有色眼鏡。在過去的20年裏,我們壹直在努力平衡和文化平衡,同時我們在乎玻璃車間的‘文化’部分多於‘產業’。楊惠珊
研究中國文化,培養關心歷史的能力,是楊惠珊不斷的功課。文化根植於民族血脈。運用中國符號,並將其融入現代設計理念中,展現出新的創意,也是玻璃工坊壹直以來自強不息的功課。楊惠珊回憶說,在創業初期的艱苦歲月裏,壹個朋友曾經勸他們幹脆移民美國,過悠閑的生活。但壹想到從今以後,她連中文報紙都不用看了,後代也不會說中文,她就覺得後背壹陣涼颼颼的。那不是她想要的生活,於是他們回到臺灣省,想在有生之年為中國留下點什麽。他們相信,只要有鬥誌,就能活下來。在他們心目中,玻璃作坊的成功不取決於賺多少錢。如果他們能為這個社會樹立壹個價值觀,樹立壹個榜樣,即使口袋裏什麽都沒有,也不會影響他們的自豪感。
壹個好的雕塑家,除了技術嫻熟,手法精準,最重要的特質就是興趣,哦!應該說是狂熱。有時候甚至害怕自己技術太好了會變得很‘工匠’,技術太好了作品會變得死板、樣本。楊惠珊
1996年,楊惠珊進入敦煌第三窟,見到千手千眼觀音像。知道壁畫終將消失,他決心用玻璃雕塑將它永遠保留,這是此生的壹大心願。
楊惠珊的作品“藥店的彩色玻璃像佛壹樣發光”被贈送給日本奈良的雅庫茨基。
在中國上海美術館展出,該美術館也收藏了楊惠珊的三十六顆佛手。在中國香港回族藝術館舉辦的“楊惠珊對中國琉璃的熱愛”展覽,是香港首次收藏現代琉璃作品“金飼料藥師琉璃亮如佛”。
1997年,楊惠珊作品《天地之間》在中國北京“1997中國當代雕塑藝術展”展出,此作品再次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美國國家女性藝術博物館收藏了楊惠珊的偉大願望。
1998中國北京故宮博物院第二次邀請展,征集楊惠珊作品《生生不息,光明燦爛》。
臺灣省臺北市新光三越百貨南溪店“楊惠珊中國玻璃藝術國際巡回展”。
1999中國關山月美術館舉辦楊惠珊作品展,永久收藏作品《大圓鏡智》。
中國廣東美術館舉辦了楊惠珊玻璃展,該館還收藏了楊惠珊的作品《人間八千億佛》。
臺灣省臺北袁琪購物中心舉辦“921楊惠珊收藏作品賑災義賣會”,* * *籌得680萬元,善款全部捐給臺灣省集集地震賑災。
搜狗百貨公司展出“只有夢想和現實——楊惠珊千年創意觀音展”。此次展出的鑄造觀音作品呈現了空與實的概念,這是楊惠珊個人創作的壹個新的裏程碑。
2000年,中國甘肅省敦煌研究院展覽中心舉辦了“千年敦煌——楊惠珊現代中國玻璃藝術展”。楊惠珊是第壹個把作品送到敦煌的現代藝術家。展覽中心還收藏了楊惠珊的作品《古代敦煌》和大型雕塑《千手千眼觀音》,並在中國沈陽舉辦了“楊惠珊現代中國玻璃藝術展”。
臺北新光三越文化中心“今生大願”展覽展示千手觀音,眼睛達到347 cm。楊惠珊認為,延續對敦煌佛教藝術的熱情比個人繼承更有意義。繼臺北之後,“生命的偉大願望”展覽在臺灣省的臺中、高雄和新加坡巡回展出,有近40萬人參觀。
2001年,美國加州奧蘭治縣鮑爾斯博物館舉辦“玻璃藝術三部曲”展覽。楊惠珊的作品“無相,無相”系列與美國玻璃大師戴爾·奇胡利的作品壹同展出。包爾博物館也永久收藏了楊惠珊的偉大願望。
2002年,楊惠珊和張毅被聘為中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玻璃藝術系的顧問教授,並成立了玻璃藝術實驗室。
2004年,以“生命中的無常——虛幻與永恒”為主題的楊惠珊現代玻璃藝術展在法國卡帕紮美術館展覽中心舉行。
2005年,楊惠珊的系列作品“花與滿月”受邀參加美國粒子理論展,她是唯壹受邀參加的中國玻璃藝術家。
2006年,由張毅執導,楊惠珊監制的a-hha第壹部動畫電影《黑屁股》正式上映。
2007年,楊惠珊受邀與WilliamCarlson和StevenWeinberg兩位有著30多年玻璃創作經驗的大師級藝術家壹起,在美國紐約頂級美術館LeoKaplanModern展出“交叉點-交叉點”。
世界上最權威的專業玻璃博物館——康寧玻璃博物館收藏了楊惠珊的《對清澈的理解》,肯定楊惠珊已經成為現代玻璃藝術創作的重要作家之壹。
法國諾曼底楊惠珊玻璃藝術展。
楊惠珊的“影響力20像釉面裝置藝術展”在中國釉面玻璃博物館展出。這是壹次史無前例的開放式實驗,將釉面玻璃、視頻、聲音和動畫結合在壹起,成為釉面工坊20年來當代藝術新話語的創意展示。
玻璃車間和投影儀制造商奧托碼技術公司合並成“玻璃奧托碼”,由楊惠珊擔任創意總監。
2008年,太平洋搜狗百貨公司舉辦了“理解-楊惠珊現代玻璃藝術展”。“楊惠珊現代玻璃藝術展”在吉隆坡展出。512四川汶川地震義賣捐贈,劉力工坊捐贈楊惠珊大型創作——《天地菩提》《阿彌陀佛》,所得款項全部捐贈救災。楊惠珊設計的“和諧與啟蒙”玻璃茶具是譚盾音樂劇《茶》歌劇中奧運文化活動的表演項目,這是玻璃首次登上中國北京國家大劇院。“壹個泡沫,兩種人生”;斯蒂文·溫伯格和楊惠珊的玻璃藝術創意展在新加坡的Paragon購物中心展出。
2009年,“千手千眼護世界”楊惠珊20年玻璃佛像展在臺灣高雄佛光山佛光園美術館和馬來西亞佛光山東寺展出。佛光山收藏了9件楊惠珊琉璃佛像作品,有望成為佛光山“佛紀念館”收藏的代表。
——亭子玻璃噴泉(Pavilion glass fountain),楊惠珊設計創作的第壹座室外玻璃雕塑噴泉,兩年來壹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脫蠟鑄造創作的噴泉,並獲得馬來西亞紀錄大全(MalaysiaBookofRecords)最高玻璃噴泉紀錄。
中國Xi安法門寺——“千手萬眼護天下——楊惠珊琉璃佛展20年”。
2010,張毅、楊惠珊受臺灣省對外貿易協會邀請,擔任上海世博會臺灣省館顧問。同年,楊惠珊受邀為上海世博會臺灣省館親善大使設計服裝和紀念品。
應紐約康寧博物館的邀請,楊惠珊在博物館的玻璃藝術教學中心工作室做了為期壹周的玻璃藝術教學講座。她是康寧博物館邀請來講學的第壹位中國女性。
2011邀請張毅、楊惠珊作為上海世博會臺灣省館的代言人,同時邀請他們為臺灣省館設計壹件天燈的紀念藝術品。
在臺灣省松山文創園,建立了琉璃胎計劃,成立了TMSK小善堂餐廳。受邀“臺北世界設計展2011”展出“見菩提——楊惠珊Transquality玻璃藝術展”、“無相無相——楊惠珊與張儀玻璃影像裝置藝術展”。
臺灣高雄佛光山佛祖紀念館開館。本館主館之壹普陀珞珈山觀音殿的千手千眼觀音像,是楊惠珊雕刻的。觀音像高388厘米。
2012 L校園公益培訓教育創新論壇在臺灣省臺北實踐大學舉行。著名服裝設計師吳季剛、玻璃工坊創始人楊惠珊、張毅應邀發表演講。
2013,“玻璃在地球上的探索——楊惠珊與張毅聯展”在中國香港大會堂舉行。4月,“玻璃世界探索——楊惠珊、張毅聯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楊惠珊的《壹朵中國玻璃花——更輕松地在春風起舞》被收藏,這是中國美術館首次收藏玻璃作品。
壹直在拍攝琉璃工坊作品的呂成佐觀察到,從敦煌回來後,楊惠珊的佛像更加柔和輕松,不再局限於外形,更強調情感的表達,與佛教語言相對應,仿佛進入了“無相”、“無法”的境界。總的來說,敦煌之後,楊惠珊的創作觀念有了深化和拓展。從單壹的、循規蹈矩的佛像,到對時空的反映,包括佛與佛、人與佛的關系,表現在《人間八千億佛》、《敦煌幾億年》、《天地之間》等大型作品中。1998發布了十幾部超大型作品,如《無言之美》、《大成》、《輝煌》等。
獲獎記錄
性格評估
英國國家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收藏了兩件作品,明亮和完美。當時,館長阿蘭伯格博士在收藏儀式上發表講話時說:“這個博物館只收藏最好的藝術品和工藝品。”(這個博物館專門收藏手工藝品和美術,是世界上收藏應用美術最權威、最具代表性的博物館。這次是破例征集在世藝術家的作品。)
楊惠珊的作品,無論是技術上還是創意上,都達到了玻璃藝術界的壹個新高度。Tina Oterno女士(康寧玻璃博物館館長)
在楊惠珊的“無相,無相”系列中,她用玻璃的有形性闡釋了壹種深刻的精神意義,也展示了她深厚的宗教信仰。她認為玻璃的獨特性質是透明、晶瑩,完美而微妙地賦予了玻璃哲學的深度。-彼得·凱利博士(美國鮑爾博物館館長)
楊惠珊的藝術結合了技術和哲學,並巧妙地結合了過去和現在。她巧妙地用光、色、形來表現玻璃是透明的、不變的、難分的、超脫的,所以恰到好處。——阿爾曼·拉貝(美國保爾博物館研究與收藏部主任)
楊惠珊的作品證明了她在幾千年的東方傳統文化中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她的作品喚起了我們心中* * *的意義和體驗。-安托萬·勒皮埃爾(現代法國玻璃藝術家佩特·德·維爾的後代)
楊惠珊是我的英雄和靈魂伴侶。我總覺得好像認識她很久了。她的作品展現了壹種美好的心靈和氛圍。——史蒂文·溫伯格(美國現代玻璃藝術家)
楊惠珊優美的作品為我打開了壹個新的視野,我也看到了中國文化對她的深刻影響,她也建立了自己的創作語言。——威廉·卡森(美國現代玻璃藝術家)
楊惠珊是她那個時代的藝術家。她完成了藝術的綜合表現:最生動的現代性,最豐富的生活天賦,最意味深長的智慧,通過最復雜的事物組合在壹起,期望捕捉到本質的狀態。今天,對佛教充滿好奇的西方世界,壹定會在她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羅伯特·德·布隆德(法國著名玻璃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