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心理咨詢:這是什麽心理疾病?

心理咨詢:這是什麽心理疾病?

人格障礙的基本特征:壹般始於青春期;都有混亂的心理特征,人際關系困難;經常把自己遇到的任何困難歸咎於命運和別人的錯誤;認為自己對別人沒有責任;走到哪裏都要帶著妳的懷疑、仇恨和固有的看法;有害後果;否認自己有人格障礙。因為性格的異常,妨礙人際關系甚至給社會帶來危機,或者給自己造成精神上的痛苦,或者兩者兼而有之。人格障礙是壹種根深蒂固、持續存在的行為模式,其表現往往在兒童期,至少在青年期就開始出現。如果成年前沒有任何人格障礙的特征或證據,就不能診斷為人格障礙(成年後開始的人格障礙稱為人格改變)。另外,因為年齡越小,人格的可塑性越大,所以人格障礙不會在18歲之前確診。常見的人格障礙有以下幾種類型:

(1)偏執型人格障礙偏執型人格障礙又稱偏執型人格,在社會生活中占有壹定的比例。上海市青少年健康調查數據顯示,偏執型人格障礙占全部人格障礙的5.8%,男性多於女性。患者往往將自己的敵意和內心沖突投射到他人身上,表現出人際關系的冷淡和疏離。他們往往想從別人平時無傷大雅甚至善意友好的舉動背後找出敵意和惡意,表現出懷疑。這種無端的懷疑必然會引起其他人的反抗或攻擊,而這反過來恰恰印證了自己最初的懷疑。

偏執型人格障礙的特征:1。過度敏感。在沒有充分依據的情況下,預期自己會受到傷害和破壞。第二,多疑。不經確認就懷疑朋友或同事的忠誠和誠實,往往將他人無意、非惡意甚至友好的行為誤解為敵意或輕視,產生扭曲的體驗,或者沒有足夠的依據懷疑自己會被利用或受到傷害,因此過於警惕和防禦;第三,強烈的嫉妒心理。從溫和的評論和普通的事件中,我們常常看到羞辱和威脅的傾向,常常認為自己成了別人陰謀的犧牲品。第四,認知能力不強。永遠不原諒嘲笑和羞辱,對批評或挫折過度敏感,耿耿於懷很久。5.不願意相信別人。原因是不合理的害怕別人會利用自己的信任來反擊自己。第六,無理自卑。很容易產生被鄙視的感覺,立刻用刺耳的話回應,反擊。七、主觀性強,過於自負。如果有挫折或失敗,責怪別人,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八、脫離實際,好爭辯,充滿敵意,固執地追求個人不合理的“權利”或利益。九、忽視或不相信與自己認知不符的客觀證據,這樣很難用道理或事實來改變患者的想法。只要滿足以上9個特征中的4個,臨床上就可以診斷為偏執型人格障礙。

(2)精神分裂癥型人格障礙精神分裂癥型人格障礙是日常生活和壹些心理咨詢門診中常見的人格障礙。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健康調查資料顯示,精神分裂癥型人格障礙約占人格障礙患者總數的29%,男性多於女性。

精神分裂癥人格障礙的特點:壹是概念的關聯性。無緣無故把與我無關的事情聯系起來,我很緊張。第二,過度社交焦慮。比如有陌生人在場時,表現出極度焦慮。3.奇怪的信仰和想法,或者與文化背景不符的行為。比如特別著迷於千裏眼、心靈感應、“第六感官”、“別人能體會我的感受”等奇怪的功能,過於癡迷幻想,行為怪異孤僻,行動目的不明顯或無效。有巫術信仰等。4.奇怪、反常或特殊的行為或外表。如衣著怪異、儀容不整、舉止不當、不合習俗、目的不明等。第五,用詞怪異。如跑題、用詞不當、簡化不當、表達不清等,但不是文化水平或智力低下造成的。比如我總是有錯覺和幻覺,經常看到不存在的人。七、缺乏溫情,表情冷漠。別人很難建立深厚的情感關系,缺乏深刻或生動的情感體驗,甚至缺乏對親人必要的溫暖和體貼。對表揚或批評漠不關心,既沒有愉快的情緒體驗,也沒有憤怒的情緒表達。八、行為古怪,幾乎總是獨來獨往。主動與人交往僅限於生活和工作中必要的接觸,除了普通的親人,沒有什麽知心朋友和知己。九、青春期後對異性不感興趣,不想談戀愛,不想結婚。只要符合其中五條,就可以診斷為精神分裂癥人格障礙。

(3)反社會人格障礙又稱不道德人格障礙,表現為道德情感缺失。無視社會倫理、行為準則和義務,沒有同情心,對他人的感受漠不關心。這種人智力發達,但行為欠考慮,不考慮後果。他經常因為微小的刺激而引發攻擊、沖動和暴行。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任,從不愧疚,不能吸取經驗教訓,再犯時不知悔改,屢教不改。他看似講得頭頭是道,卻給人壹種不講道理,似是而非的感覺。不管發生什麽事,他總是為自己辯護,責怪別人。這是壹種以行為不符合社會規範為特征的人格障礙。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特征:65,438+0和65,438+08歲前有品行障礙的證據,如逃學、被學校開除、因行為不端被學校停學壹次以上、被治安拘留、多次說謊(不是為了避免體罰)、習慣性吸煙飲酒、多次盜竊、多次參與公關和財務活動、多次挑釁或參與打架鬥毆、多次違反家規或校規等。但是智力沒有問題,壹般是中等以上智力水平。2.沒有明顯的精神疾病。不存在通常被認為是精神疾病癥狀的不理智等表現,不存在幻覺、妄想等思維障礙。沒有真正的自殺史。3.沒有責任感。往往不承擔經濟義務,比如拖欠債務,不撫養孩子,不贍養父母,是不可靠的人,對朋友不忠誠,對配偶不忠誠,沒有遺憾,沒有羞恥感,害人不淺。4、有很強的隱藏能力。初次相識的人即使給人印象很好,但並不尊重事實,比如經常說謊,使用化名,欺騙他人以獲取個人利益或快樂,有反社會行為但缺乏合適的動機,說真話時很隨意,即使說謊也會被識破。5.易怒、攻擊性強,如反復打架或攻擊他人。6.病態的利己主義。他們極度自私,心理不成熟,沒有能力去愛和依戀。7.不敏感。對自己或他人的安全漠不關心,缺乏同情心,對重要事件漠不關心。8.缺乏真正的洞察力。遇到事情就不理智,無法知道問題的本質。9、對壹般的人際關系沒有反應。他們經常做出富有想象力或令人討厭的行為;對別人給予的關心和善意漠不關心。10,無法維持持久的工作或學習,多次跳槽,無法維持長久的夫妻關系。性生活輕浮隨意。它的方式和對象都與我不相稱。11.生活沒有規律,沒有穩定的目的。行動無計劃或沖動,如提前進行壹次無計劃、無目的的旅行;反社會人格障礙通常出現在青春期。不遲於二十五歲。

反社會人格中有壹種沖動型或爆發性人格障礙,表現為對事物的反應呈爆發性,行為和情緒出現明顯的沖動、不可預測和反復無常的情緒變化,不能堅持任何沒有即時獎勵(獎賞)的行動。這種人經常轉行,喝多了。另壹種叫消極攻擊型人格障礙,表現為對社會約束和要求的消極對抗,對家規校規的強烈反抗,故意拖延,懈怠,整天無所事事,習慣於隱藏內心的怨恨和仇恨。對於分配給他們的事情,他們當面答應,只是對諾諾唯唯諾諾,心裏卻極力拖延敷衍,常常故意找借口把事情搞得更糟,屢教不改,明知自己往往以損人不利己的失敗告終,也無法吸取教訓。

(4)回避型人格障礙回避型人格又稱回避型人格,表現為退縮、心理自卑、回避或無力應對挑戰。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向往隱居荒野,不食人間煙火的人,可能屬於回避型人格。但在現代社會,隱士們很難找到壹個安靜的世外桃源,所以他們往往封閉自己的內心,不與他人親密接觸,只尋求自我的安全感。值得註意的是,渴望壹種有意義的孤獨,暫時逃避這個世界,並不是壹種病態。相反,真正有回避型人格的人,是不敢深入自己內心的。他們的回避具有強制性、盲目性和非理性的特點。這也是回避型人格障礙患者常見的心理癥狀。

回避型人格的特點是1,脆弱。很容易被別人的批評或不贊同所傷害。2.缺少朋友。除了至親之外,沒有好朋友或知心朋友(或只有壹個)。3.不要介入別人的事情。除非妳確定自己很受歡迎,否則壹般不喜歡插手別人的事情。4.行為退縮。總是盡量避免需要人際交往的社交活動或工作。5.心理自卑。在社交場合總是沈默,怕被笑話,怕不回答問題。6.敏感害羞。害怕在別人面前表現出尷尬。7.害怕困難。在做壹些不在妳常規中的普通事情時,妳總是誇大潛在的困難、危險或可能的風險。只要滿足以上四個特征,就可以診斷為回避型人格。

(5)依賴型人格障礙依賴型人格障礙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人格障礙。主要出現在兒童或部分成人身上。依賴型人格對親近和歸屬有著過度的渴望,這種渴望是強迫性的、盲目的、非理性的,與真實感受無關。壹個依賴型人格的人,寧願放棄個人興趣和人生觀,只要能找到靠山,總能得到別人的溫暖。這種依賴型人格的生活方式讓他越來越懶惰和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由於處處妥協,依賴型人格障礙患者會越來越感到壓抑,這使得他無法為自己做點什麽,也無法有任何個人愛好。

依賴型人格障礙的特征1,無意見。沒有得到別人的大量建議和保證,妳無法在日常事務上做出決定。2.感到無助。讓別人為自己做最重要的決定,比如在哪裏生活,選擇什麽職業。3.壹種被拋棄的感覺。明知道別人錯了,也附和,因為怕被別人拋棄。4.沒有獨立性。很難自己制定計劃,也很難自己壹個人做自己的事。5.過度寬容。願意做低級的或者不願意做的事情來取悅別人。6.害怕孤獨。壹個人的時候覺得不舒服,無助,或者想盡辦法逃避孤獨。7.很難接受分離。當親密關系結束時,感覺快要崩潰了。8.脆弱。批評或不贊同很容易讓妳受傷。只要滿足以上五種表現,就可以診斷為依賴型人格。

(六)自戀型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是壹種特殊的人格障礙。對其相關現象的研究還在發展中,其與自尊、自信、他愛、單戀等壹系列概念的界限還很模糊。所以自戀型人格障礙的診斷沒有壹致的標準。

自戀型人格障礙1的特征,無法接受批評。對批評的反應是憤怒、羞愧或羞愧(雖然可能不會馬上表現出來)。我喜歡對別人頤指氣使,讓別人為我服務。3.太自大了。誇大自己的才能,希望得到特別的關註。4.過度自信。我堅信我的顧慮是世界上獨壹無二的,是某些特殊的人無法理解的。5.白日夢。對無限的成功、權力、榮譽、美麗或理想的愛情抱有瘋狂的幻想。6.我是唯壹壹個。認為自己應該享受別人沒有的特權。7、虛榮心,渴望長久的關註和贊美。

(7)表演型人格障礙又稱戲劇型人格障礙或癔病型人格障礙。這是壹種以過度情緒化或誇張言行來吸引他人註意力為特征的人格障礙。

特點是:①表情像演戲壹樣誇張,情感體驗膚淺;②具有暗示性,易受他人影響;③以自我為中心,自命不凡。強迫別人滿足他的需求和意誌,不滿足就給別人難堪或強烈不滿,把別人當作達到自己目的的手段,玩各種花招讓別人屈服,如任性、胡攪蠻纏、撒謊欺騙、奉承、求愛等。,完全不考慮別人,以自己的好惡來評判別人,沒有固定的交友模式,很難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4渴望表揚和同情,感情容易波動;反應往往是過激的,“大驚小怪”往往給人以膚淺、虛假、裝腔作勢或無病呻吟的印象。⑤尋求刺激,過多參加各種社交活動;6.我很在意自己是否顯眼,盡可能用言行表現自己來吸引別人;誇張的言語、表情或動作往往被用來吸引他人的註意力(就像演戲時試圖吸引現場觀眾壹樣),甚至不惜損害身體(自殘或玩命自殺),不顧個人尊嚴。⑦情緒多變,完全根據個人感受判斷好壞;⑧言語誇張,夾雜幻想情節,情緒不穩定。

(8)強迫性人格障礙

這是壹種以嚴格和完美為特征的人格障礙。特點如下:①凡事都要盡善盡美,循序漸進。好像覺得自己面對的世界是不確定的,有太多的偶然和意外。我用我自己的“法律”來對抗它。我墨守成規,循規蹈矩,做事循規蹈矩,墨守成規,刻板固執,有壹種刻板的特殊風格。往往喜歡數數,偏愛對稱,有巫術傾向,把偶然的表面現象和自己的興趣聯系起來。2無理堅持別人要嚴格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否則會很不開心,為別人做事很不安;3優柔寡斷,經常拖延或回避做決定;對能力的自我懷疑,純粹的動機等。當有事情發生時,我會感到緊張,好像我正面臨壹場重大的考驗。(4)經常缺乏安全感,反復考慮計劃是否合適,反復檢查核對,生怕疏忽和失誤;為了安全而犧牲效率和經濟。⑤拘泥於細節,即使是生活的總結也要“程序化”,不遵循壹定的規律就會感到不安或者不得不重做;⑥完成壹項工作後,往往缺乏愉快、滿意的體驗,反而容易後悔、內疚;⑦追求完美。自我批評,吹毛求疵,但缺乏自信。對自己要求嚴格,沈迷於職責義務和道德規範,沒有愛好,謹慎小氣,缺乏友情。

以上八種是常見典型人格障礙類型的特征。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混合和過渡的形式。

人格障礙的原因:人格障礙的原因尚不清楚。大多數學者認為,和其他心理障礙壹樣,有很多因素,形成人格障礙的因素不是單壹的,可能是生物、心理和社會文化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1.生物遺傳因素。心理學家對人格障礙的遺傳影響做了有趣的研究:通過對系譜的研究發現,人格障礙患者親屬中該病的發病率與血緣關系的遠近成正比,即血緣關系越近,發病率越高。大多數實驗也表明,同卵雙胞胎在人格障礙、過失和犯罪方面的符合率高於異卵雙胞胎。對被收養人病態人格與親生父母的符合率的研究也表明,由於被收養人很早就與親生父母分離,雖然不受親生父母的影響,但如果親生父母有人格障礙,被收養的子女也有較高的病態人格率。這說明遺傳因素起了壹定的作用。

2.病理生理因素。雖然人格障礙患者的神經系統沒有解剖和生理上的病理改變,但壹般認為他們在神經系統的先天質量上有壹些不完善。心理學家Ken Ho?哈爾對人格障礙患者往往缺乏焦慮和負罪感的情況做了非常有價值的研究。結果表明,在經典條件反射實驗中,人格障礙患者的皮膚電反應活動程度低於非人格障礙患者。同樣的工作,發現人格障礙患者犯的錯誤最多,非人格障礙患者犯的錯誤最少,證明人格障礙患者並沒有預期的焦慮。哈爾還測量了原發性和繼發性人格障礙患者和正常人的靜態反應和神經反應,包括心跳、皮膚電反應和呼吸。結果表明,人格障礙患者對靜態和神經刺激的自主反應程度低於正常人,這進壹步證明了人格障礙患者往往缺乏焦慮,因此無法從經驗中學習。這說明人格障礙存在於壹定的神經系統功能,但壹般沒有神經系統形態學的病理改變。

3.後天生活環境和社會因素。這是人格異常的外因,而且是很重要的因素,有時甚至是主要因素。有學者認為,人格障礙患者的異常情緒反應和行為都是在兒童期即成長過程中獲得的。在兒童時期,通過簡單的觀察和模仿,我們可以獲得很多情緒反應和行為,包括壹些社會適應不良的行為,這些行為會通過條件反射機制得到鞏固。

人格障礙的形成通常是由上述多種原因共同導致的,但在每壹份具體的病歷中,每壹種原因的重要性或所占比例略有不同。常見的臨床描述將人格障礙分為三組。第壹類表現為行為怪異怪異,包括偏執型人格障礙和分裂樣人格障礙。第二組表現為強烈而不穩定的情緒,包括瘟疫、自戀、反社會和攻擊性人格障礙。第三組表現為神經質和退縮,包括回避型和依賴型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二版》;

壹、癥狀標準要滿足以下三項:1。有壹種特殊的行為模式:表現在情緒、警覺性、沖動控制、感知和思維方式上,有明顯不同的態度和行為。2.特殊的行為模式是長期的、持續的,並不局限於精神疾病的發作。3.其特殊的行為模式具有普遍性,導致其社會適應不良。

二、嚴重程度標準:滿足以下兩項之壹:1。社會或專業功能明顯受損。2.主觀上感到痛苦。

三、病程標準:始於兒童期、青春期或成年早期,現18歲以上。

四、排除標準:人格障礙不是由以下疾病引起:1,嚴重軀體疾病;2.腦器質性疾病;3.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癥、情感性精神病;4.嚴重或災難性的精神刺激。

人格障礙的治療:目前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但是要以壹種累積的態度去矯正。

壹、藥物治療:雖然藥物不能改善人格結構,但作為對癥治療改善部分癥狀也不是沒有用。苯二氮卓類抗焦慮藥可用於焦慮明顯者,抗癲癇藥可用於腦電圖改變的暴發性人格障礙。碳酸鋰對那些有沖動或攻擊行為的人有效。二、心理治療:以精神支持療法為基礎的行為療法,或通過參加治療團體(又稱治療學會)組織的活動來控制和改善其越軌行為。精神外科治療:顳葉切除或立體定向手術可改善部分人格障礙的表現,但應嚴格掌握適應證。實踐證明,有計劃、有系統的教育鍛煉和適當的勞動,對人格障礙者是有益的,懲罰很少有效。提高素質和改善環境是預防人格障礙的主要措施,也是壹項非常艱巨和長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