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2022年雲之戰,大廠洗牌。

2022年雲之戰,大廠洗牌。

作者/薛《財經天下周刊》作者

編輯/董雨晴

當妳點擊屏幕,拍下壹個產品的照片,手指輕輕壹彈,背後的數據已經傳輸到數據中心,產生了新的需求。這個商品經過倉庫包裝、物流運輸、配送到家的步驟,就會到達妳的面前。

當電商改寫現代人的購物方式時,很少有人想到這背後隱藏的其實是巨大的信息數據積累。

雲計算技術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自甲骨文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網絡計算機”以來,雲計算之旅就已經開始。2002年後,谷歌、IBM、亞馬遜等矽谷廠商為了在雲端提供搜索服務,開始了雲計算,* * *享受文檔服務,為商家建立網站托管服務。

過去20年,雲計算已經成為全球科技公司支撐業績發展的第二條曲線,國內雲計算市場也從最初的十億發展到現在的千億規模。早在2010左右,阿裏雲、騰訊雲、華為雲等雲廠商就在千億的想象下相繼進入這個新市場。

事實上,JD.COM從未停止探索雲市場。2011劉在《福布斯》雜誌上看到,創立僅四年的Dropbox已經吸引了5000萬用戶,估值極高。然後他就有了做個人雲盤的想法。“我們做電商這麽多年都沒賺到錢。這種網盤業務很受歡迎,增長很快。我們試試好嗎?”

但京東雲的動作相對緩慢。直到2018,幾大頭部廠商開始價格戰,京東雲失去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2021年5月,JD.COM科技集團正式成立,由“京東雲與AI事業部”和“京東數學事業部”合並而成。甲骨文前全球副總裁高力強被任命為京東雲事業群總裁。自此,其意義和定位再次上升——成為JD.COM集團工業互聯網能力輸出的重要窗口,京東雲也成為其技術能力輸出的統壹品牌。

對於今天的JD.COM來說,京東雲依然意義重大。7月13日,隨著新京東雲峰會的召開,其提出的“數字產業的下壹站是數字智能供應鏈”的口號也讓京東雲的戰略目標更加明確。

JD.COM、阿裏、騰訊、華為和百度再次在雲計算領域棋逢對手。雲上的戰爭這次會開啟新篇章嗎?

壹個效率更高的時代

對於壹開始的京東雲來說,錯過機會後如何打好下壹場仗,壹直是個疑問。

2020年底,JD.COM科技的高管們坐在壹起開了壹個戰略會,這個問題也得到了解答。京東雲找到了新的差異化定位——做更懂行業的雲。有了這樣的身份標簽,結合多年復雜的行業經驗,京東雲今年提出了更明確的方向,那就是“工業數字化的下壹站是數字智能供應鏈”。

什麽是數字化智能供應鏈?這是壹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在JD。COM看來,是壹種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思維。“傳統供應鏈仍將是數字智能供應鏈的組成部分,兩者並不是取代和顛覆的關系。數字智能供應鏈利用數字智能技術連接和優化社會生產、流通和服務的各個環節,降低社會成本,提高社會效率。”

JD.COM集團高級副總裁、JD.COM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曹鵬告訴《財經天下周刊》,截至目前,大部分行業已經完成了“信息化”,第二步就是所謂的數字化,即在信息化的基礎上進壹步提高生產效率。“妳可以把JD.COM視為零售業數字化的代表。”

現在,效率還要進壹步提高,於是就有了數字智能供應鏈。

這是圍繞整個產業鏈上下遊的壹系列技術的整合。它基於用戶行為分析、大數據處理,包括銷售預測、自動信息抓取等維度。同時需要與商家、供應商的系統對接,可以實現倉庫自動化生產、配送、倉庫網絡規劃、調度等系統化技術。

要實現這項技術,需要大量的數據計算和存儲,雲技術自然會派上用場。

JD.COM過去壹直有“十蔗”理論,即整個零售行業分為創意、設計、R&D、制造、定價、營銷、交易、倉儲、配送、售後十個環節,其中前五個歸品牌,後五個歸零售商。“數字情報供應鏈是要打通十根甘蔗的。我們希望幫助JD.COM的(合作)企業實現成本、收益和體驗的三角平衡。”JD.COM集團副總裁、京東雲事業群總裁高力強這樣表達。

但是為什麽是今年呢?在京東雲的判斷中,在如今的商業環境下,傳統的規模和智能化的投入效率不高,行業需要更敏銳的反應能力來快速響應用戶的需求。

就像今年年初,上海、北京等地疫情反復,各城市掀起搶食囤貨潮。這種暫時的、區域性的訂單激增,大大增加了供應鏈履約的難度。吸取經驗的JD.COM開始采用分級預警和監控系統,將供應鏈的運作分為不同的級別,並啟動不同的供應鏈計劃,以利於最快的績效調度。

可以說,在不確定性突出的環境下,社會對供應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JD。COM險勝在於這種智能供應鏈能力。

現在在JD。COM認為,單點數字智能的規模已經達到了極限。“數字智能供應鏈可以通過產業全鏈路升級,擴大數字智能的社會規模,提高全社會的生產效率,為產業重塑全球競爭力。”

數字智能供應鏈也因此成為工業數字化的下壹站。

出生於JD.COM的王業放眼世界。

能夠提出數字智能供應鏈的理論,與京東不無關系。COM自己的做法。

如果我們看JD。COM的歷次財報,其披露的最新存貨周轉天數都達到了30.2天。更重要的是,它管理著超過654.38+00萬個SKU,服務著5.8億消費者,實現了超過470個縣市約654.38+0400個倉庫的物流周轉和用戶的分分鐘送達。這種排期是業內最高的。

19年的經歷和發展,讓JD.COM將這種系統化的能力提煉出來,最終反方向輸出。因此,智能供應鏈成為JD.COM實現產業數字化的新答案。

在這樣的背景下,JD.COM集團可以算是京東雲最好的客戶代表。通過改進這種雲能力,JD.COM曾經在重大戰役中立於不敗之地。但現在,更多的技術能力以產品或解決方案的形式落地,輸出給行業內的其他合作夥伴。

在數字化采購方面,企業要想購買,首先要看到商品的信息,這就需要電子招標、供應商管理、品類管理等等。再比如協同研發,不應該讓R&D人員閉門造車,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來設計產品,而應該知道消費者最想要什麽,然後把消費者的需求融入到研發中,現在JD.COM已經和1000多家企業達成了這樣的C2M協同研發。

即使在難以數字化轉型的制造業,京東雲帶來的數字化智能也在發揮威力。

以前工廠都是封閉的,分開管理,生產任務有重有輕,機器不知道什麽時候忙什麽時候閑,需要24小時插電。而且機器本身也有很多進程,有些總是忙,有些總是閑。在這種工業產能狀態下,廠商想要工廠生產壹個產品,機器設備都是滿負荷運轉的,成本往往很高。

“可以說,JD.COM所做的就是用技術搭建壹個平臺,讓品牌廠商找到最匹配他成本的工廠,因為我知道哪裏是閑置的,如果是閑置的,成本肯定是低的,”高力強說,供需匹配,這是智能制造的壹部分。

最典型的例子是JD.COM在江蘇常州制造的虛擬智能工廠。在這條產業帶上,JD.COM用工業互聯網管理了近400家工廠的所有設備,系統最清楚工廠的成型鍛造每壹個環節和流程有多少產能。JD.COM將這些信息展示給品牌制造商,當品牌制造商想要生產某種產品時,他們可以直接與成本最優的工廠聯系。

據披露,截至2021年底,超級虛擬工廠已成功對接區域內300多家工廠的3萬多臺設備,成功消化大量過剩產能,直接拉動2000多個就業崗位。以常州格力博公司為例,依托“超級虛擬工廠”,快速研發出洗拖壹體機新產品,對現有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打造了“壹芯家”新品牌。洗拖壹體機新品上市短短幾個月就接到了5萬多份訂單,銷售額預計達到654.38+0.2億元。

在汽車行業,北汽集團也是京東雲的實踐之壹。借助京東雲的多雲統壹管理能力,BAIC實現了1公有雲、1專有雲和2個OpenStack平臺的統壹管理和統壹運維,完成了北汽集團基礎資源的開放和整合。所有資源可以在統壹平臺上靈活部署,保證相互隔離和安全訪問,* * *在雲上享受資源。

由此,BAIC實現了多個二級子公司IDC資源的統壹利用,在不采購硬件的情況下獲得了資源池化能力,並成功節省了50%的IT成本。

賀飛乳業也是壹個代表。基於京東雲提供的底層技術支持,依托京東物流提供的倉儲管理系統和控制系統,結合多種智能倉儲設備和創新技術,賀飛實現了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高度自動化、智能化倉儲運營模式。

在JD.COM之外,京東雲的能力正在各行各業開花結果。據披露,目前京東雲已經涉足零售、城市、金融、制造、交通、能源等領域。同時,京東雲建立了城市雲、金融雲、交通雲、制造雲、零售雲、能源雲六大工業雲,京東雲壹直是唯壹的出口品牌。

會不會攪動雲市場格局?

據Gartner統計,2021年,亞馬遜在全球雲計算IaaS市場排名第壹,阿裏雲依然是國內雲計算IaaS市場的領頭羊。京東雲在中國公有雲IaaS市場的占有率為6.6%,排在阿裏雲、華為雲、騰訊雲之後。

收入方面。2021年,亞馬遜AWS雲計算業務營業收入達到622.02億美元,同比增長37.1%。2022財年(截至2022年3月31),阿裏旗下阿裏雲業務營收為1001.8億元,同比增長21%。JD.COM尚未在財報中披露京東雲的相關業績數據。

對手總是在搶。阿裏雲和華為雲在進入2022年後動作頻頻,針對不同細分行業,對雲業務架構進行了重組。阿裏雲通過模仿ICT企業設置了18個行業部門,華為雲則根據不同的行業軍團設置了專門的小組。而阿裏雲、騰訊雲、華為雲都發布了雲計算相關芯片。

不過,雖然目前的市場格局相對穩定,但並非牢不可破。在業內人士看來,畢竟雲業務技術壁壘不多,客戶忠誠度低。

在風起雲湧的雲市場,持續加碼的京東雲該拿什麽來攪動下壹步的市場格局?

目前它最大的賣點還是技術。其中,雲船、真雲、金剛、雲海、本次會議新提到的MCDN自研技術都是重點布局。

雲船誕生的時候就是壹個想法,但是作為壹個擁有PaaS技術的雲船,今年有了很大的進步。曹鵬告訴《財經天下周刊》,作為壹款混合雲操作系統,雲船的兼容性在壹年內有了顯著提升。“雲船剛推出的時候,只兼容兩三個主流雲平臺。現在經過壹年的適應,基本可以兼容全球前十的公有和私有雲平臺。”

其次,為了更好的支持客戶的應用在陰天的部署,雲船對陰天遷移方案進行了更多的打磨,陰天活潑的方案變得更加成熟穩定。“我們也做了更多遷移實施的案例,有更多成功的經驗來保證客戶的應用能在陰天運行,在陰天順利遷移。這些都是成功的案例。"

雲船的開放性還在不斷增強,不僅作為“母船”,還幫助企業開放多個雲資源,吸引眾多合作夥伴加入。“在過去的壹年裏,雲船和市面上的16雲應用都得到了很好的適配,很多合作夥伴都願意把自己的組件放在雲船上。對他們來說,有壹個優勢。只要適應了雲船,就可以在陰天部署,他們不需要壹個壹個做,所以願意和我們合作。”

這種開放的態度也正在成為京東雲的壹大特色。

據京東雲觀察,過去很多企業在不斷上線的同時購買各種雲服務,大企業對每個系統進行壹次招標。曹鵬對《財經天下周刊》舉例說,“壹個銀行系統,可能網貸系統買了壹個雲,風控買了壹個雲,買了很多雲。每個應用程序對應下面的壹朵雲。看來這個企業是壹個陰雲密布的系統。但實際上,這些應用之間的底層資源和能力,包括數據,都是隔離的,沒有開放。”

京東雲在做的就是打造“真多雲”,讓企業在不同的雲資源之間靈活調度,實現資源利用率最大化,解決所謂的綁定供應商和運營商的問題。

“否則,壹個系統和妳的核心相關應用程序都被放在壹個特定的雲上,壹旦雲服務的價格上漲,妳仍然無法與之談判,”曹鵬說。

真雲化是京東雲船追求的設計方向。“如果這個做得好,實際上會對行業產生積極的影響,因為如果每個人都只能自己使用每壹個雲,效率是很低的。真正的雲化,其實就是統壹管理後的資源匯集,是社會資源的匯集”,高力強也表示。

至此,京東雲的鮮明品牌已經顯現。如果說其他雲廠商還把市場份額作為競爭目標的話,那麽京東雲基於其獨特的供應鏈經驗和產業需求,正在成為不可替代的雲。

“在今天的中國雲市場,京東雲是最開放的雲,它確實是多雲的,”高力強說。對於JD.COM來說,到處燒錢建數據中心既沒有資本,也沒有必要。以統壹的方式管理多個雲是It想要做的事情。

京東雲的技術邏輯始終圍繞成本效率。以前零售行業需要存儲的東西很多,消耗了大量的雲。此外,近年來短視頻、長視頻、直播等形式對存儲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同的區域,不同的邊緣節點上,用戶要流暢地享受互聯網內容,這也對內容分發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於此背景,京東雲發布了MCDN自研技術,作為混合CDN服務,擁有覆蓋全球的654.38+0萬+自有CDN節點資源,混合調度、內容預置、分發策略。可以提升視頻點播、直播、應用分發、遊戲下載等網絡加速質量,顯著降低使用成本。充分利用海量邊緣節點資源,大幅降低內容分發成本,實現50%的成本節約。

按照這個邏輯,京東雲無疑成為了攪動行業生態的鯰魚。尤其是當行業進入追求高質量增長的新時代,京東雲的思維無疑會在行業中獲得更實際的生存位置。數據是更直接的證明。據高力強介紹,過去壹年,京東雲實現了超過110%的高速增長。

在激烈殘酷的雲廠商爭奪戰中,JD.COM以“社會效率”為根本邏輯,這也是他能再次撕開雲計算壹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