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銀江灣“8”滑坡災害

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銀江灣“8”滑坡災害

1簡介

2014 8月18日淩晨5時30分,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龍山鎮順河村九社銀江灣發生特大山體滑坡,造成29間房屋倒塌,道路中斷,土地被毀。由於災前預警及時,提前避讓和主動避讓措施有效,11戶42人無壹傷亡。

2地質災害特征

2.1區域地質環境條件

2.1.1氣象條件

古藺縣屬於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區域內相對高差大,在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貌類型的綜合影響下,區域氣候垂直差異大,立體氣候顯著。該地區降雨多集中在5月至8月,約占全年降雨量的65%。

2.1.2地形

勘察區位於四川盆地南部,地貌總體上屬於低山區斜坡地貌。該地區的地形總體特點是北低南高。滑坡區海拔約832 ~ 872 m,相對高差約40 m..該區域南側滑坡上部較陡,下部略緩,地形坡度約為15 ~ 30;滑坡下方是耕作平臺,平臺前緣是緩傾斜切割形成的河溝;滑坡坡多為林地和耕地,植被茂盛,坡上有農民房屋,坡頂靠近鄉村道路。

2.1.3地層巖性

勘察區上覆土層主要為第四系礫石土,推測為老滑坡堆積體,厚度較大。滑坡區周圍局部分布有第四系粉質粘土,厚度不等。下伏基巖主要為二疊系棲霞組灰巖、梁山組砂質泥巖和頁巖,滑坡範圍內無基巖出露。

2.1.4地質構造

本區在區域構造上屬於揚子準地臺雲貴川鄂臺坳陷的大婁山褶皺構造帶,位於川滇和川黔放射狀構造帶之間,斷層和褶皺極為發育。出露地層為二疊系棲霞組灰巖、梁山組砂質泥巖、頁巖,巖石產狀約335 ~ 348 ∠ 18 ~ 30。古藺縣地震基本烈度為ⅵ度,該地區地震活動較弱,造成輕微破壞。

2.1.5水文地質條件

勘察區滑坡前緣(主滑動方向下方)有壹條沖溝。沖溝內的流水具有季節性,坡面的地表水主要是地表徑流和降水形成的溝水。地表徑流主要從兩側陡坡和後緣流入滑坡區,沖溝內和坡面上的大氣降水沿地形流入坡前低凹處發育的河溝。河溝為常年流水,平均流量約0.52m3/s,常年沖刷侵蝕坡前土壤。此外,部分調查區域為水田。

區內地下水主要為上層滯水和孔隙水,接受大氣降水和地表水的補給。上層滯水賦存於礫石土和粉質粘土中,孔隙水賦存於松散礫石土、強風化砂質泥巖和頁巖中,裂隙水主要賦存於基巖裂隙中。

2.2地質災害特征

2.2.1災害體特征

滑坡位於古藺縣龍山鎮順河村9號社區,上世紀90年代曾發生過壹次滑坡。2014,18 6月20日上午,在持續的強降雨下,銀江灣滑坡再次大規模發生(照片1)。新發生的滑坡後緣位於邊坡西南側,高程857 ~ 872 m,滑坡後緣形成壹條長約100m的貫通弧形裂縫,土壤錯動2 ~ 10m;滑坡前緣剪切出口位於斜坡中下部沖溝處(東北側),已被上部滑帶土覆蓋;滑坡兩側可見平行拉伸裂縫,寬度1 ~ 7 cm,局部貫通;該滑坡區水平寬度約100m,垂直長度約250m,滑坡體厚度2 ~ 10m;滑坡體積約為65438+50萬m3,滑坡主滑動方向約為25°。該滑坡為小型老土滑坡,其滑動形式為推覆型,變形強烈的部位主要集中在滑坡的中後部(照片2)。

照片1古藺縣銀江灣滑坡全景

圖2滑坡中後部強破壞區

2.2.2災害原因的初步分析和評估

(1)滑坡成因機制的初步分析

勘察區斜坡地形較陡,斜坡上的淺部第四系主要為厚度較大的老滑坡堆積的碎石土,這是滑坡形成的內因,持續強降雨形成的地表水侵蝕下滲是主要外因。地表水的入滲增加了滑坡的重量,降低了結構面的抗剪強度。滑動土在重力作用下沿堆積層內部的軟弱結構面滑動,產生滑坡。影響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

第壹,地形和地表水因素。滑坡處地形陡峭;上覆第四系為老滑坡礫石土堆積體,地層結構松散,力學性質較差。當連續強降雨時,坡面上形成地表徑流,地表水滲入滑體壹直到基礎覆蓋界面,降低了滑面(帶)的抗剪強度,增加了滑體的重量,使土的內部結構狀態發生變化,從而降低了滑坡的穩定性。

二是階層因素。滑坡主要由第四紀古滑坡的礫石土堆積而成。地層結構松散,土壤成分以粉質粘土為主,在地下水等外力作用下易變形破壞,局部土壤長期浸泡後易軟化。

(2)滑坡分析與評價

據現場調查,本次滑坡發生在今年雨季持續強降雨期間。該滑坡是壹個老滑坡的復活,滑坡所在的邊坡之前有局部蠕動,穩定性壹般。目前,該滑坡沒有明顯的新變形或繼續滑動的跡象,但局部地區仍有蠕動變形。由於該滑坡為老的滑坡堆積體,堆積的碎石土較厚,在持續降雨或暴雨的情況下,有再次滑動的可能。

同時,在滑坡區外右側的斜坡上(滑坡下方沖溝右側),靠近其下方的河溝處,坡度較陡,土層較厚,局部發生滑坡,可見數十米的拉伸裂縫,土體交錯約0.3m,斜坡中間有兩間土坯房,壩壁也可見裂縫,表明滑坡可能向此方向發展。如果下面的滑坡繼續發展,會對坡上的兩戶居民造成壹定的影響。

2.3災難和危險

8月18日淩晨5時30分,龍山鎮順河村九社銀江灣發生山體滑坡,造成房屋倒塌29間,道路中斷,土地損毀1畝,直接經濟損失500余萬元。

3地質災害成因分析及趨勢判斷

3.1的原因分析

(1)切割地貌發育,滑坡前後緣高差大。該點所在區域屬於低山區斜坡地貌,滑坡下方為農耕平臺,平臺前緣為河流,為切割河谷地貌;滑坡下有壹條小沖溝通過,坡上多為林地和耕地,植被茂盛,坡頂靠近鄉村公路。滑坡前後緣高差近50m,地形坡度約15° ~ 30°。

(2)地層巖性復雜。滑坡區推測為滑坡堆積體,主要為礫石土,厚度較大。滑坡周圍局部分布粉質粘土,厚度不等。下伏基巖為二疊系棲霞組灰巖、梁山組砂巖泥巖和頁巖,滑坡範圍內無基巖出露。

(3)豐富的地表水。滑坡前緣有壹條沖溝,沖溝內的流水具有季節性。雨季時,坡面少量雨水通過巖土層孔隙裂隙滲入地下,沖溝內大氣降水流入下方河谷河流,常年存在,與滑坡高差近40m。

(4)地下水充足。區內地下水主要為滯水、孔隙水和裂隙水,接受大氣降水和地表水的補給。上層滯水賦存於礫石土和粉質粘土中,孔隙水賦存於礫石土、強風化砂質泥巖和頁巖中,裂隙水主要賦存於基巖裂隙中。水文地質條件壹般比較簡單,強降雨容易使土壤水分飽和不穩定。如果再遇到強降雨,很容易導致滑坡體滑動,造成危害。

3.2趨勢判斷

滑坡主滑動方向下方(邊坡右側)是沖溝。沖溝裏全是從上面滑坡滑下來的碎石土,沖溝裏形成泥石流。大量的土壤包裹體將沖溝兩側的植被和農作物攜帶至下方沖溝,對沖溝有壹定的阻擋作用。目前,沖溝上方的土壤趨於基本穩定,還沒有向下滑動。綜合判斷,泥石流完全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可能性不大。

4 .地質災害應急防治

4.1應急響應和緊急救援

監測員和郭每天早、中、晚對已確定的隱患點監測點進行測量和記錄。下雨天,除了雨前、雨中、雨後的監控,他們還24小時值班。2065438年8月16日,監測員接到古藺縣國土局地質災害預警平臺信息後,立即將雨情信息傳達給監測點受威脅農戶。8月17日瀘州市普降暴雨,古藺縣最大降雨量永樂鎮174.6mm,龍山鎮65434.6 mm。8月18日淩晨1: 30,監測員王俊姝對隱患點進行巡查,發現滑坡前緣變形、開裂、坍塌,監測點變化明顯。他預測到災情可能發生,然後用半導體擴音器呼叫農民按照地質災害防治預案的撤離路線迅速撤離,並在滑坡沿線上下田地的東方村民郭登樹家的大壩處集合,逐壹清點核對責任聯系人,迅速救助老人。淩晨2點,隱患點15戶65人已全部撤離。與此同時,另壹名班長郭立即向順河村委會、龍山鎮政府和國土應急處報告了這壹重大險情,鎮上啟動了應急預案。淩晨3: 10,順河村民兵、龍山鎮政府、派出所、國土所工作人員趕到現場支援疏散避險。

4.2緊急處理

接到重大險情報告後,順河村委會、龍山鎮政府立即發動防災人員,第壹時間趕赴現場,開展疏散、搶險、安置受災群眾、現場警戒等工作。副市長萬啟龍現場指揮,落實班長、郭、村長、國土所陳祖平和派出所分工,封堵進入滑坡的4條田間小路和1條機耕道,阻止村民撤離。

災情發生後,市、縣國土資源部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和駐瀘州地勘單位趕赴現場,開展地質災害危險區域劃定、加強巡查、調查監測、防止次生災害發生等工作,初步選定了災後重建住房地址。谷林縣政府帶領相關部門趕赴現場指揮搶險救災,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有醫,並送去食用油、大米、衣物、藥品等救災物資。同時確定了災後重建計劃和搬遷避讓補助,受災群眾得到安慰,情緒穩定,對災後重建充滿信心。經過4個月的努力,26戶受災家庭的新建住房主體已基本完工,大多數家庭可在春節前搬進新居。

5經驗與啟示

(1)各級黨委政府和防災部門高度重視。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把地質災害防治作為“生命工程”。為落實這壹要求,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災害防治集中專項整治,開展了大規模的宣傳、演練、排查和整改。將災害防治納入各級政府目標考核,對已排查出的災害隱患逐點建立並落實防治責任制,市級以上監測點實行壹名縣級領導,縣級監測點實行壹名科級領導。防災責任逐級落實,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積極參與地質災害處置,為此次成功避險奠定了堅實基礎。

(2)堅持監測預警機制。在天氣轉陰過程中,及時與氣象部門會商,密切關註雨情變化趨勢,動態發布監測預警信息,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發布機制。8月18古藺縣龍山鎮順河村銀江灣滑坡發生前,省市縣國土資源部門根據氣象部門通報的雨情信息,密集、動態發布地質災害預警信息。預警信息迅速傳達到古藺縣龍山鎮順河村銀江灣地質災害隱患點專職監控員。專職監控及時發現險情,及時發出預警,是這次成功避險的重要前提。

(3)建立基層專職監督員隊伍。按照省廳要求,市縣政府建立健全了專職監測員隊伍,要求每個監測點配備2名以上專職監測員,每年對專職監測員進行培訓,全面提高監測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在這次降雨中,古藺縣龍山鎮順河村九社專職監測人員工作紮實。堅持汛期地質災害隱患動態排查巡查,按要求開展24小時不間斷監測巡查,發現險情後及時發布預警,並立即通過半導體喇叭、喊話等方式向災害現場報告。,並要求災難現場的人員按照演習路線立即撤離到安全區域。人們常常把監測員稱為地質災害第壹線的宣傳員、指揮員和保安。是隱患中人的生命守護者。

(4)嚴格執行“三避”措施。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壹經發布,堅決組織群眾按照預案提前防範撤離。8月16日至8月18日強降雨期間,全市主動提前避險31隱患點809人,其中古藺縣24處608人。8月17日龍山鎮降雨量達到147.7mm,8月17日黃昏,順河村九社滑坡監測點做好村民走親訪友、就近安置、人員疏散、預警信號等準備工作。晚上發現險情後,才能果斷組織群眾有序撤離。

(5)通過培訓和演練,增強人們的防災避險意識。近年來,通過政府主導、部門組織、群眾參與,全市組織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防災避災宣傳培訓和應急演練,群眾防災自防能力和自主性大大提高。每年鎮政府都會在地質災害發生的龍山鎮順河村銀江灣隱患點組織壹次地質災害應急逃生演練。當災難來臨時,人們可以按照既定路線迅速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