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山河平安,英烈回鄉——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為10烈士尋親

山河平安,英烈回鄉——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為10烈士尋親

1950 10晉冀魯豫烈士陵園落成。

在這個中國著名的革命烈士紀念地,埋葬著203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犧牲的烈士的靈魂。每塊墓碑上鐫刻的名字背後,都有壹個被鮮血染紅的故事。

在時代的變遷下,由於種種原因,壹些烈士的信息並不完整準確。有的烈士只知道親人的犧牲,不知道詳細信息,也沒有辦法當場祭奠。歲月的長河承載著烈士家屬的漫長等待。時至今日,山川早已安好。幫助更多的烈士找到“回家”的路,讓他們的烈士過上幸福的生活,既是全民的期待,也是全民的行動。

2021年4月,退役軍人事務部聯合媒體公布100烈士尋親線索,開展“尋找烈士親屬”活動,其中16烈士安葬在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對此,晉冀魯豫烈士陵園高度重視,立即部署革命史料研究室對照公布的烈士名單認領任務。

在為烈士尋親後的短短幾個月裏,越來越多的尋親者看到了這座守護著親人的墓地。青山綠水生前留英姿,松柏能慰死後靈。戰爭年代,他們用血肉之軀守護萬裏河山。在和平時期,我們應該動員全社會幫助他們找到回家的路。

為此,晉冀魯豫烈士陵園今年專門啟動了“為烈士尋親”工作,面向社會公開征集線索,為安葬在這裏的10位烈士尋親。

公園革命史料研究室工作人員經過前期資料整理,篩選信息,認真比對,整理出以下10烈士資料。

丁(1915—1939)湖北人,自幼務農。1932年加入中國* * *生產黨,同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歷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129師386旅29團、771團團長。1938年秋冀南軍整編後,任129師386旅新團團長。他用自己的勇敢和實際行動感染了全團同誌,把壹支年輕的軍隊變成了有戰鬥力、有優良傳統的青年主力團。他率部轉戰晉冀豫廣大地區,參加了娘子關、神頭嶺、響堂鋪、長樂村、項城固等著名戰役,取得了巨大勝利。尤其是項城固之戰,新團是最勇敢的壹個,繳獲的戰利品最多。1939年7月,為紀念七七事變兩周年,八路軍第386旅決定以壹個團的兵力進攻日軍。經過周密部署,他率領新團成功地進攻了山西省太谷縣南十裏的日軍據點,徹底消滅了據點內包括日軍顧問在內的六七十名敵人,繳獲了大量戰利品。7月8日,日軍集結5萬兵力掃蕩晉冀豫根據地。他帶領幾名戰士掩護全團官兵,通過山西省榆社縣雲簇鎮西周村向後移動。部隊快速移動時,他正站在土坡上,手裏拿著望遠鏡觀察敵人。不幸的是,他被敵人的機槍擊中了頭部。這位傑出的八路軍指揮員,24歲就為中華民族的解放流盡了最後壹滴血。

淩澤之(1911—1940),原名淩家增,又名淩如松,四川省屏山縣樓東場鎮人。1934從成都聯眾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後轉入社會學系。1935年底,日本加緊侵華。在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北平學生中爆發了壹二·二九學生運動。他和錢偉長以及其他20多名同學組成自行車南下宣傳團前往南京,從清華校園出發,於6月1936+10月13抵達南京,受到各界人士的歡迎。返校後加入中國民族解放先鋒隊和中國* * *生產黨,當選為清華大隊領導成員。1936年冬,日軍進攻綏遠、查東,山西成為抗日前線。他是中共中央北平市委任命的。他告別清華,帶領壹批青年學生來到山西,擔任“西盟會”領導的“抗敵救國少先隊”宣傳部長,負責聯系動員太原各大、中學青年學生參加抗日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後,薄壹波組建了山西青年抗敵兵團(即山西新軍),他被任命為壹兵團某部指導員、三兵團政治主任、二十五團壹縱隊政治委員。1940年8月,奉命率25團赴太行山參加百團大戰,在386旅陳賡、準將指揮下,轉戰鄭泰線主戰場。1940年10月22日下午,日軍分三路猛攻武鄉縣溫莊25團陣地。為掩護八路軍總部安全轉移,29歲壯烈犧牲。

蘇景成(1915—1941),福建漳州海城縣人。小學畢業後就讀於福建漳州龍溪工業職業學校,後轉入廈門美術學院,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2年回到海城組織遊擊隊,並帶隊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933,加入中國* * *產黨。在紅軍中,他擔任過宣傳隊長和宣傳科長。參加了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圍剿”。1934 10隨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後,任紅軍政治部敵工程科長,曾在xi安東北軍從事統戰工作。1937抗日戰爭爆發後,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6團政委,參加平型關戰役。1938年6月,調到129師385旅政治部,後任386旅宣傳科長。1939三八六旅政治部主任。參加了冀南反“掃蕩”鬥爭和項城固戰役。6月1940兼任太嶽軍區政治部主任,參加過百團大戰。1941年65438+10月27日,6000余日軍向太行山武鄉根據地發起進攻。129師38旅在武鄉縣涵碧村與敵激戰,指揮作戰時身中兩槍。他26歲時死於大出血。

張(1907—1942),山西省新縣東樓北校人。1926進入太原金山高級中學。1928考入北平師範大學。1931大學畢業後,毅然拋棄封建家庭,參加革命。1931年被分配到河北大名第七師範學校任教,後到安任教,後到太原壹中任教。在校期間,我經常給學生講授馬列主義和* * *產黨的政治主張,並編寫了許多宣傳進步思想的教科書,還擔任過“讀書會”、“太原教師工會”等進步組織的領導人。1933年5月加入中國* * *產黨。同年2月2日65438+不幸被捕入獄太原。1937出獄,分配到中央北方局軍委工作。65438年6月+10月,任中* * *趙鴻特委,繼任晉西南晉六區行政巡視員兼辦公室秘書主任。1939“十二月事變”後,回到中央北方局任政治工作部書記,在北方局黨校教中國,任北方局調查研究室秘書。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山進行了“掃蕩”戰役。隨本部遊歷遼縣(今左權縣)。途中,他為了救傷員,繞道走了十幾裏路。被敵人發現後,他毅然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最終寡不敵眾,壯烈犧牲,時年35歲。

劉錚(1913—1942),原名劉,江西省太和縣村人。1930加入革命。1931年加入中國* * *共青團。帶領18青年加入遊擊隊,後編入工農紅軍第五獨立師十五團。1934年,經過二萬五千裏長征北上抗日。同年加入中國制片人黨。歷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團參謀長、縱隊長、八路軍壹壹五師三旅運河支隊五團團長、冀魯豫軍區三旅七團團長。他親自指揮了濮陽、商丘、管城、運城、範縣、鄄城等地的多次戰役。1942年9月,在山東鄄城指揮戰鬥中英勇犧牲,年僅29歲。

梅(1911—1942)是安徽省六安縣人。1928參加革命。1930,加入中國* * *產黨。1931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932編入獨立第四師,隨部隊參加鄂豫皖蘇區多次反“圍剿”作戰。後來編入紅27師。同年5438年6月+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撤出蘇區後,隨部隊留在鄂豫皖根據地,堅持遊擊鬥爭。1934 165438+10月隨紅25軍離開鄂豫皖蘇區,進行長征。歷任二十七師班長、排長、連長、營長、政委。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奔赴華北抗日前線。1940年6月任129師新編的9旅25團團長,同年10月任濟南軍區第2軍分區25團團長。1942 165438+10月24日在伏羲之戰中光榮犧牲,享年31。

李(1913—1945)河南鄭州市村人。中國* * *生產黨黨員。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經歷了二萬五千裏長征。曾任冀魯豫軍區第八軍分區第五團團長。1945年在山東小曹莊戰役中光榮犧牲,時年32歲。

郭(?—1946),河北省隆平縣人。1936年7月,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937年4月加入延安中國* * *制片人黨。曾任總政治部書記員、抗日軍政大學訓練科科長、科長、特務大隊機槍隊長、集中巡邏組成員、湖西幹部學校副主任、前進大隊副大隊長、平原前進大隊司令部參謀長。1946年9月,在山東運城張莊光榮犧牲。

王克勤(1920—1947),安徽省阜陽縣王東店村人。1941年被偽常寶賣為壯丁,加入國民黨30軍79團八連當兵。1945 10平漢戰役解放入伍,分配到晉冀魯豫軍區第六縱隊18旅52團1營。1946年9月加入中國* * *產黨。他曾經是班長,排長。1946年7月至今,參加過伽藍峰、陽湖、滑縣、甘南、魚臺、龍鳳等著名戰役。先後獲得“戰鬥英雄”、“模範黨員”、“愛兵模範”、“愛民模範”、“殺敵壹級英雄”等榮譽稱號,9次榮立戰功。第壹個“三互助”,即思想互助、技術互助、生活互助,在全軍赫赫有名。延安解放時報和野戰軍戰友報報道了先進事跡;野戰軍文工團編導了歌劇《王克勤班》;從1946到65438+2月,中國中央機關報《延安解放日報》連續報道了晉冀魯豫前線王克勤運動的情況和經驗,介紹了其感人事跡,並發表了《全面開展王克勤運動》的社論。1947,10年7月,在攻克山東定陶城北門的戰鬥中身負重傷,仍堅持指揮戰鬥。不幸的是,他在27歲時光榮離世。

田炳權(1925—1948),山東省寧津縣田莊人。我三歲的時候,媽媽去世了,爸爸把我帶大。七七事變時我在壹所小學讀書。1938我是基於愛國熱情加入八路軍的。1940年5月加入中國* * *產黨。歷任冀魯豫軍區第二軍分區戰士、調度員、藥師、醫生,冀魯豫軍區第七軍分區15團衛生隊隊長。他在淮海戰役中親自參加戰場救援工作,於1948 12 15光榮犧牲,時年23歲。

向烈士致敬!讓靈魂永生!

我們知道,這註定是壹場漫長的尋找,而在此期間,“單打獨鬥”只會讓路途遙遠,只有“攜手同行”,才能早日見證壹次又壹次的“久別重逢”。希望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如果您有任何尋親線索,請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1,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聯系電話號碼:

0310-3128446

郵箱:

jjlylsly@hebmail.gov.cn

2.邯鄲晚報電話:

0310-8181890

郵箱:hdwbcf @ 163.com

尋親活動會長期進行。如果您有其他烈士的信息線索,或者想尋找烈士親屬尋求幫助,可以通過以上方式聯系我們。如果妳沒有任何線索,請盡妳的壹份力量,將這些信息傳遞給更多的人。我們今後將繼續跟蹤尋找烈士親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