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武漢”衛星發射了壹個即將建成的星座,讓互聯網信號無處不在。

“武漢”衛星發射了壹個即將建成的星座,讓互聯網信號無處不在。

“武漢”屬於基於衛星通信的天基物聯網星座,整個星座計劃由80顆衛星組成。

這個名為“雲計劃”的項目計劃為全世界提供基於衛星的通信服務。未來,無論汪洋中的大海、高山、沙漠都有衛星星座覆蓋,都會有信號,為海洋、船舶、電力等領域提供無處不在的物聯網服務。

星雲02號衛星。中國航天科技工業

圖片提供

為什麽取名武漢?

公開資料顯示,快舟和星雲衛星來自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中國航天三江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是中國兩家航天央企之壹,航天三江是其下屬企業,總部位於武漢。

2018 3月15日,航天星雲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星雲公司)揭牌成立天基物聯網計劃,首個“湖北制造”天基物聯網啟動。中國航天三江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星雲公司董事長張勇當時介紹,公司致力於研制發射低軌道運行的小衛星,組網形成星座,建設天基物聯網,實現全球物聯網信息的無縫獲取、傳輸和* * *共享。

快舟壹號A火箭的發射任務是壹種成熟的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它之前已經完成了八次商業發射,每次都成功了。

值得壹提的是,火箭隊在武漢。為了表示對醫護人員的敬意和感謝,火箭箭體上繪有“致敬醫護人員集體像”。

火箭體所繪的“致敬醫務工作者群體形象”。中國航天科技供圖

“武漢”在天堂做了什麽?

3月29日,“星雲計劃”衛星團隊已全部抵達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按照計劃,4月中下旬,將把星雲計劃的兩顆首發星以壹箭雙星的形式送入太空。

此次發射的是星雲二號01和02衛星。其中“武漢”為星雲二號01星。

官方信息顯示,兩顆衛星由航天三江旗下航天星雲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將承擔低軌道覆蓋全球的“天基物聯網”通信傳輸服務功能,開展集裝箱、海洋、船舶、電力、地災、環境、林業、工程機械等行業的應用試驗。

星雲公司計劃分α、β、γ三個階段發射80顆星雲小衛星。2017,17年6月,第壹次技術驗證表明,星雲試驗壹號由快舟壹號火箭成功發射入軌。

具體來說,alpha階段是試運行和示範工程建設,計劃建設由星雲二號01和02衛星組成的系統。beta階段將實現小規模組網,完成小星座系統建設,進行第壹階段系統運營和市場開拓。γ階段完成整個系統建設,開拓“壹帶壹路”等國內外市場。

本月發射,將星雲二號01和02送入軌道後,將啟動工程的alpha階段。

根據該項目,與傳統的物聯網相比,天基物聯網具有許多優勢。該系統覆蓋範圍廣,可實現全球無盲區通信。目前,全球80%以上的陸地和95%以上的海洋沒有被移動蜂窩網絡覆蓋。在海洋、島嶼和沙漠等偏遠地區,天基物聯網可以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星雲工程竣工後服務場地示意圖。

中國航天科技供圖

「武漢」的市場環境如何?

近年來,小衛星星座已經成為商業航天市場的熱門領域,許多航天公司都宣布了雄心勃勃的星座計劃,從數百顆衛星到數萬顆衛星不等。

其中,最熱門的競爭領域是低軌通信衛星星座,也就是為用戶提供衛星互聯網的星座。如中國航天科技的兄弟星座鴻運星座,計劃建設由156顆衛星組成的衛星寬帶互聯網,讓沙漠、海洋、飛機上的用戶也能享受到高質量的互聯網服務。

國內類似的計劃還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紅巖”通信衛星星座。2018 12.29,紅巖星座首顆實驗星在酒泉發射成功。

根據官方消息,“鴻雁”星座計劃在2022年前完成系統壹期60顆衛星的組網運行,成為中國首個滿足基本衛星數據通信要求的系統。第二階段預計在2025年完成。“鴻雁”星座系統由數百顆寬帶通信衛星組成,可實現全球任何地方的互聯網接入。

在全球範圍內,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starlink處於領先地位。

2019年至2020年,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用6枚獵鷹火箭,以每次60顆衛星的速度,將360顆標準化衛星鏈送入太空。衛星鏈計劃規模龐大,第壹步用1600顆衛星完成初始覆蓋,軌道高度1150公裏。第二步,用2825顆衛星完成全球組網。第三步,a * * * 12000顆衛星組成低軌星座,為全球提供5G級別的高速互聯網服務。

此外,還有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的Project Kuiper項目,以及Inmarsat、Intelsat SA和Eutelsat Communications SA等公司提出的相關星座。

早在20世紀90年代,摩托羅拉就建造了壹個由66顆衛星組成的銥星星座。但由於海底電纜和光纖技術發展迅速,銥星成本高,用戶不多,運行15個月後破產。

航天專家、微信官方賬號創始人邢強認為,與銥星相比,衛星鏈的發射成本更低,用戶更廣,通信技術更先進,因此比銥星更被看好。

編輯張暢校對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