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邀請的信息通過微信壹條壹條發過去,或者直接打電話。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我的精神只是策劃這個晚會,我的內心就像吃了蜜壹樣,仿佛面對的是壹場人生的重大盛宴。只是沒想到,壹兩件小事處理不當,好心請我無意中得罪了兩個同學。
把邀請發到微信後,大部分同學回復,好的,妳壹定要來。有同學客氣的說,我還沒邀請妳呢。有壹個同學王我覺得交情很深。畢業後,我去他家拜年。我直接打電話告訴他了。他說,沒事就來。我壹再聲明,這麽多年難得聚壹聚。有什麽要推的,妳壹定要來,不然我就罵人了。王先生還是給了我這樣壹個不冷不熱的答復。果然,這個好同學王因為忙沒來。我知道他的家人離不開他,他必須托付家人。總的來說,同學之間的友誼會讓位。我當然生氣。同學王不給我面子是小事,但是讓我覺得他沒有把我當朋友,我很看重我們的友情。我因為這個失去了對他的好感。後來有壹次感冒了。他是壹名鄉村醫生,自己開了壹家藥店。我在微信上跟他說,我該吃什麽藥?其實我不用買藥。當我感冒時,我感到不舒服。我想找個人說說話,感覺好點。但王卻心不在焉地開玩笑說,我家別的都沒有,藥倒是有的是。他的意思好像我是故意要吃藥,不顧自己的心情,又因為不能邀請他,壹怒之下把他黑了。至今沒有再聯系過。
還有壹個女同學沒來。她發微信提前告訴我,家裏有事不能來了。請原諒我。那是臘月,每個人都很忙。我明白。此外,其他學生都在這裏。
因為這是我第壹次邀請這麽多人吃飯,我沒有經驗,而且我對我的家鄉和縣不是很熟悉,所以我請劉同學幫我準備主持。和鮑壹樣,也是他母校的壹名教師。上次在Z同學的邀請下我們有過壹次交流。我感覺他是壹個熱情、善於交際的人,他幫忙主持是沒問題的。
日期和時間已經定了,選的酒店在方府,建橋的地方,從包廂裏可以看到衙前河。當天晚上,我提前到達酒店,然後劉同學也到了。我們走近酒店,討論食物和購買煙草,酒精和飲料提前。這時,鮑也趕到了。我想起了這個邀請,包爽快地回了壹句好話,早到了。從這裏也可以體現出關系的親密程度。
微信邀請J的時候,她說沒事就來。我告訴過妳,有事就來。如果妳不想要這個“強硬”的邀請,J同學會誤解,會抵觸。在微信上和Z聊天的時候,她叫我註意語氣,請人吃飯不要用命令的語氣。來不來,隨它去吧。我不知所措。我才知道,J把我邀請的事情告訴了Z,表達了她的感受。
我正忙著看短信,“有事就來。”在同學Z的提醒下,自己看了壹遍,真的好像是命令。我也覺得我說話太生硬了。但這真的不是我的本意。這句話是用文字表達的,沒有語氣詞,也沒有標點符號。真的是誤導。但在我心裏,當我是好朋友的時候我說話很隨便,沒有城府,沒有隔閡,只有在信任的朋友面前,甚至是親人面前,我才能毫無顧忌的說話。不想讓J同學誤會是命令。真的是適得其反。我不想去想這個誤會背後的原因,但是我感覺我和這個J同學隔了壹層距離。當然J還是很大方的。
當燈光亮起時,在熱烈愉快的氣氛中,我們十多個同學聚在了壹起。我特意點了兩瓶紅酒,特別給女同學。至於簡陋的食物,我覺得無所謂。重要的是我們之間的友誼。讓我們壹起舉杯,微笑著,為老同學的重逢幹杯。大家互相敬酒,訴說著壹點點往事。除了真心的同學,還有回不去的時候。
這裏,還有壹個查同學要說。他是我的親密同學之壹。仔細想想,在高中的最後幾天,我們聊得最多。我們都喜歡同壹個歌手鄭誌華。我特地去他家學用錄音機唱鄭誌華的歌。他在我的留言簿上親切地叫我“老徐”。午休的時候,我們騎著自行車去縣城的二手書攤買雜誌看。我已經很多年沒見過他了。他已在省城定居,事業有成。我給他發微信邀請的時候,他答應回來縣裏參加聚會。他說,我帶我說的酒,妳帶不帶酒無所謂。重要的是妳能回來。我沒有把他的話放在心上。
那天,我像往常壹樣點了酒,同學陸續到了。已經是晚飯時間了,每個人的談興似乎都消失了。他們看起來有點不耐煩,就問我能不能找回來。我說,他說他在回來的路上。但我們還是沒等他,就先開了桌。宴會開始還不到三分之壹的時間。發現同學的留言,說在樓下找車位。
我立即離開,和劉同學壹起去電梯門口迎接他。雖然是寒冬,但查上身是襯衫,看起來幹練又有活力。進包廂的時候,我要求坐我旁邊。我覺得還是查壹下比較好,自然就邀請了他。他沒有坐下,而是走到右上方學生中間的壹個座位坐下。我也不在乎。回想起來,我是主持人,自然就坐在我旁邊。請檢查壹下,我的同學坐在我旁邊不是很不合適。他不坐,說明下壹任領導的位置,或者說坐我旁邊不適合他。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曾經友好的關系已經改變了?
查來了,會場壹下子熱鬧起來。大家各持各的話,喝酒說笑,很是溫馨。最後,我們壹起來張合影吧。酒店有活動,KTV歌曲免費贈送。我們壹行人離開方府,沿著衙前河走到廊橋二樓KTV。
那時下雪了。醉酒的腳步踩在雪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音。北風吹不走我們的熱情。我有點醉了。查和他村裏的另壹個同學沒有跟著他去KTV,好像也沒有和我說再見。據其他同學說,他們開車累了,先回家休息了。還有同學J,Z和她最好的壹個女同學,也沒唱。當剩下的七八個學生在KTV房間裏唱了壹首歌離開時,保羅·劉同學和我終於離開了廊橋。
這個聚會結束後,有同學問我這個聚會花了多少錢。我說,同學聚會,不談錢。也有同學問我為什麽邀請同學聚會。我想我無法解釋得讓對方滿意。當我說是因為友誼時,我總是感到懷疑。然而,這是真的!為什麽覺得我別有用心?
壹轉眼就是第二年了,大概是夏天,壹個好同學無意間說起了我邀請的這次同學聚會。陶說我不懂人情世故,那咋沒等他就帶酒回來了。也就是說,沒有用他的酒,壹路帶回來還放在車後備箱裏,刷了他的腦子。可是我,我哪裏知道同學會不開心?我怎麽會想到這個?
我想我們應該等他。他從幾百公裏外的省城開車回來,真的是故意的。但當時我只是覺得這不是壹個重要的問題。如果能像現在這樣多思考,能跟同學解釋清楚,得到明確的意見,而不是隨大流,就圓滿了。我的不成熟在這次邀請同學的聚會中得到了明顯的體現,這也讓我反思。所以,在這之後,這幾年,我總是要感謝我的同學,因為同學聚會之後,我開始慢慢學會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