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個問題:“和壹個人聊天很舒服是什麽感覺?”
原來聊天的第壹關鍵是學會閉嘴。
海明威曾說:“我們花了兩年時間學會說話,卻花了六十年時間學會閉嘴。”
有時候,沈默不是沈默寡言,而是成熟的標誌。而學會閉嘴,是值得我們壹輩子的。
其實,不想在與人交往時惹人討厭,學會“閉嘴”就夠了。
懂得閉嘴,是對別人的包容。
小啊的部門最近贏得了壹個大客戶。為了鼓舞士氣,老板獎勵部門所有員工兩天壹夜的周邊遊。
作為部門助理,策劃這次團建的任務自然就落到了小a身上。
雖然小啊剛工作兩年,還是個職場新人,但在工作中卻壹點不含糊。
不巧的是,正好是旅遊旺季。小啊聯系了多家旅行社,跑了很多次,最後只訂了壹家口碑壹般的四星級酒店。
為此,小啊事先特意解釋了原因,並表示了歉意。
入住那天,大家都很開心,但老張卻愁眉苦臉。有段時間不喜歡酒店位置偏僻,後來又說房間隔音效果不好。總之我壹直在抱怨小a的安排不好。
後來室外拓展正好碰上雷雨。又是老張,怪小啊事先不看好天氣預報,害得大家都淋濕了。
為了策劃這個團建,小啊已經加班好幾天了。壹想到盡力了就被老張罵,忍不住哭了。
原本很幸福的團建,不歡而散。
俗話說得好,站著說話不腰疼,大概就是說老張這種人吧。
永遠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永遠不理解別人的難處。這樣的人真的太小了。
懂得閉嘴是成熟的標誌。
前段時間,河南省的暴雨影響了很多城市。
全國好心人自發幫助河南,有錢人出錢出力,令人感動。廣州的葉師傅就是其中之壹。
誰知道在回廣州的途中,新冠肺炎病例出現在鄭州、長沙等地。到了廣州後,葉師傅才知道,線路中的壹些城市已經被列為高危地區。
二話不說,主動申報活動軌跡,被安排在指定酒店隔離。
誰知,有好心的網友把相關照片放到了網上,然後就出現了鋪天蓋地的指責。甚至有人找到葉師傅的手機號,問他為什麽惡意把病毒帶回廣州。
對此,葉師傅很委屈,流下了眼淚。他說他只是想盡自己的壹份力,回來的路上才知道鄭州有新病例。
這些肆意指責葉師傅的人,根本不了解或者根本不想了解事情的全部,只是在網上幾句話就斷章取義。
他們在匿名網絡空間為所欲為,只是為了壹時的口惠而實不至。然而,這對受害者來說是壹個長久的傷口。
妳永遠不知道別人經歷了什麽,妳感受不到他們的喜怒哀樂,所以妳沒有權利隨意評判別人。
壹個真正成熟的人,懂得把握說與不說之間的分寸。
如果不能妥善處理,至少,請守口如瓶,直到知道全部真相。
懂得閉嘴才能贏得尊重。
歷史學家顧頡剛每次提起與好友馮友蘭初遇的故事,都充滿敬意。
顧傑剛有壹次坐火車回老家,無聊的時候就想和隔壁的年輕人聊聊天。
他是壹個口吃者,結結巴巴地說:“妳好,妳是...妳要去蘇州嗎?”
年輕人只是笑著點點頭,卻沈默不語。
見他不說話,顧頡剛又問:“那些出去……為了……學習的?”
年輕人仍然只是微笑和點頭,不說話。
顧傑剛喃喃自語,除非他是啞巴,否則他就不說話了。
火車到站,小夥子微笑著向顧傑剛揮揮手,先下了車。
顧傑剛也起身要下車,卻發現行李旁邊有壹張紙條。上面寫著:妳好,我叫馮友蘭。我沒有和妳說話,因為我也口吃,怕妳誤會我,以為我在模仿妳,嘲笑妳。不好意思!
看完紙條,顧傑剛後悔誤會了對方。等我們出去的時候,人們已經走遠了。
馮友蘭寧願不說話,讓人誤解自己也不願連累別人。這種修養真的很讓人佩服。
有時候,做壹個傾聽者,很考驗壹個人的胸襟和氣度。
該沈默的時候閉嘴是禮貌和明智的,也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04
越是懂得閉嘴的人,性格越好,可以很自信的互相交流。
郭德綱曾經說過,生活中最偉大的實踐就是閉嘴。
從今天開始,閉嘴,做壹個真誠的傾聽者。
從今天開始,閉嘴,做個有分寸的人。
從今天開始,閉嘴作為終身修行。
妳會發現這個世界會對妳更友好。
作者:雪落無塵,作家,情感咨詢師。如果妳遇到什麽感情上的困擾,可以點擊左上角我的頭像,給我私信。我幫妳分析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