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天壇簡介
(1)涉及的內容
1,天壇“天下第壹”的判斷
2.天壇的建造時間
3.天壇的位置
4.公園概況
5.歷史演變
(2)介紹地點:天壇南門內介紹牌前。
(3)導遊詞
親愛的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了天壇。首先,我給大家簡單介紹壹下。天壇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建築群。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祈雨的地方。天壇建成於公元1420年,位於紫禁城東南。整個公園占地273公頃,是故宮面積的4倍。在中軸線上,有三組非常重要的建築,從南到北依次是球球祭壇、皇家拱頂和祈年殿。此外,園內西側還有齋宮等建築,全園種植古松,莊嚴肅穆,是理想的祭祀場所。
明代天壇初建時實行天地合祀,既祀天,也祀地,其位置就在今天祈年殿所在的祈年壇上。後來在都城北面設壇,供奉地,在祈年殿南面建穹頂和禦拱頂,供奉天,就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和規模。八國聯軍1900入侵北京,天壇也未能幸免。侵略者在這裏胡作非為,盜竊破壞了無數珍貴文物,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
這裏最後壹個祭天的人是國賊袁世凱。然而,這壹天並沒有按照人們的意願進行。袁只沈迷皇帝83天就死了。解放後,國家撥款多次重建天壇,但不再是祭天,而是為世人和世界留下遺產。
1998天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遺產名錄。好吧!接下來,我會帶妳四處看看。
第二,球球祭壇
(1)涉及的內容
1,圓丘祭壇的作用
2.施工時間和地點
3.建築特色
4、周圍的陳設
5.天心石
(2)介紹地點:球球祭壇入口東南角。
(3)導遊詞
各位!現在,我們來到了瓦丘寺景區。實際上,它是真正的“天壇”,因為它是皇帝在冬季至日祭天的祭壇。瓦丘壇建於明朝嘉靖年間,即公元1530年,位於整個院落的南端。我先介紹壹下瓦丘壇院內的陳設。請看西邊,那裏有壹根很高的木桿。叫燈桿,是祭天時用來掛燈籠的。妳可能會問:掛什麽燈籠祭天?我當然要掛了!因為當年祭天的時間不是在白天,而是在日出前七分鐘,也就是淩晨四點十五分。想想看,在漆黑的冬夜,百姓都在被窩裏睡覺的時候,皇帝來祭天真的很難。掛個燈籠照壹照是不是太過分了?但皇帝光照非凡,必是“祥光高照。”現在,請猜猜這個燈桿有多高。現在我宣布正確答案:燈桿的高度是九尺九寸,為什麽不多加點湊成10尺?肯定是有原因的,是的,請先猜猜,我稍後告訴妳。不僅燈柱不尋常,燈籠也不尋常。高兩米,直徑兩米六,夠宏偉的了。但最不尋常的要說,燈籠裏的盤龍通小寶蠟長1.3米,直徑30厘米。可連續燃燒12小時,不剪蠟花,不流蠟油。這是皇帝祭天用的特別珍貴的蠟。
讓我們看看東邊的這座綠色建築。它的名字叫燃燒器。是祭天儀式後焚燒祈禱板和祭品的地方。這是鐵鏈爐。儀式中,爐內焚燒松枝、松柏,同時焚燒壹些檀香。屆時,火焰沖天,香煙繚繞,既增加了神秘肅穆的氣氛,又能在寒冷的冬夜給皇帝帶來些許溫暖。真是壹舉兩得啊!
現在,言歸正傳,我想介紹壹下球球祭壇,它是壹個三層的圓形石臺。為什麽祭壇要設計成圓形?因為古代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既然是祭壇,自然要設計成圓形。普通人看到這個祭壇是大理石做的,但設計者卻用數字“九”建造了這個神秘的祭壇。現在我們來尋找那些神秘的“九”,看看它們藏在哪裏。
(走近綠洲祭壇,靠近綠洲祭壇)
眼見為實,但是耳聽為虛。在這裏,讓我們邁出相信的壹步。請數壹數有多少級臺階(從底層到地下壹層,因為這裏人少,面積大)。壹、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正好是九(帶客人到地下室平臺東側)。上有兩套臺階,每套也是九級臺階。整個球球祭壇的東、南、西、北各有壹個開口。祭壇的每個入口都有三組臺階,即上、中、下三級臺階。每組步驟是九步。現在我們找到了12“九”。我們再看看。腳下壇面直徑21丈,無“九”。中層直徑1.5丈,頂層有個“九”。三層直徑加起來就是四十五,五,九,五。多麽精彩的作品啊!那麽,其他地方還有“九”嗎?是啊!請上二樓的“九號”。讓我們看看頂樓。
(在球球祭壇的頂端,東邊沒有人)
各位,有沒有感覺到現在“九”的味道更濃了?請看祭壇的中央。有壹塊圓形的石頭,叫天心石,被扇形的石板壹層壹層的圍起來。第壹環是九,第二環是兩個“九”和十八,第三環是三、九和二十七,直到最後壹環是九、九和八十壹。我們來看看中間層。從十個九塊開始到十八個九塊,底層從十九個九塊到二十七個九塊,也就是三層壇面。每壹層都用九環石板鋪成,每壹環石頭都是九的倍數,從壹次到二十七次不等。這樣上中下三層鋪了3402塊石板,也就是378個“九”。
妳還記得嗎?剛才看到的燈柱高九尺九寸,柴竈兩邊的臺階是九級臺階。皇帝不夠,祭天還要敬神,可見皇帝對九的崇敬。為什麽?我們去祭壇吧。
(天心石解釋道)
請看,祭壇中央有壹塊突出的圓形石頭。被稱為“天心石”、“亦莊景聰石”。為什麽叫天心石?據說這塊石頭是宇宙的中心,是皇帝與天上諸神溝通的“天堂”,所以有心之人可以在這裏與“神”溝通。那為什麽叫“萬兆勝景從石”?“兆”意味著很多東西,“精聰”如影隨形,所以說白了,“兆精聰實”就是“壹口氣呼應”。這是壹種奇妙的聲學現象,即當妳站在圓心的石頭上輕聲說話時,聲音不僅宏大,而且有* * *響和回聲。那麽,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麽呢?請看,由於祭壇表面非常光滑平整,聲波到達四周的石欄桿後可以很快反射回來。根據聲學專家的測試,從發音到發出聲波再回到中心石的時間只有0.07秒,而且說話人根本分不清是原聲還是回聲,有壹種回音的感覺。當皇帝站在天心石上說話的時候,他覺得不僅有上帝的幫助——聲音很大,也有人的幫助——而且這種回聲的回聲被視為天下所有人的無限忠誠和壹致響應。以前只有皇帝可以站在這裏說話,現在我們也可以爬上天心石許願。但是,不要貪心,每個人只能許壹個願望。現在讓我們推薦壹位尊敬的朋友為我們大家許個願吧!
(九的啟示走下圓丘壇後在東北側講解)
各位朋友,是時候讓我們解開“九”的秘密了。我問妳,自然界最大的東西是什麽?對了,是壹天;自然數中最大的數是多少?現在是九點。根據陰陽學說,天地之間,天為陽,地為陰;在數字中,奇數為正,偶數為負;在方向上,南為陽,北為陰,所以“九”和“天”都屬於陽,都是老大,所以在古代用“九”作為天的象征是很自然的,所以用“九”來搭建祭天的平臺也是很自然的。
祭祀完畢,皇帝回宮,那麽神碑在哪裏呢?當然是回宮,但不是回宮人間,而是回宮人間。它在哪裏?那就是我們面前的建築——皇穹宇,好的!我們去天宮拜見上帝吧。
第三,帝國金庫
(1)涉及的內容
1,帝國金庫的作用
2.校園建築
3.回音壁
4.三陰石
5.對話石
(2)介紹地點:皇宮東南角。
(3)導遊詞
親愛的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皇家金庫。這是祭天儀式後存放天神和其他神的牌位的地方,也就是天神和眾神的臥室。除了儀式,諸神都在這裏休息,也就是人間的“天堂”。皇家拱頂建於公元1530年,位於球球祭壇的北面。整個建築被壹堵圓形的墻包圍著。院內有三棟建築,即皇帝儲物。
正殿的皇穹宇像壹把巨大的傘,頂圓,底圓,院中有圓墻。這些圓圈是祭天、敬神的象征,但正是這些圓圈和建築創造了不可思議的奇跡,即皇穹宇中的三大聲學現象。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這個院落的圓形圍墻,這是壹座聞名中外的建築——回音壁。那麽回音壁的神奇之處在哪裏呢?現象是這樣的:如果兩個人站在兩個大廳後面的圍欄下面,兩個人都朝北,對著墻低聲說話,就能非常清楚地聽到對方的聲音。這是為什麽呢?因為啊,整個圍欄都是圓形的,而且墻壁非常光滑,而且圍欄的頂部還貼著屋檐瓦,所以聲音應該不會丟失,所以聲波會沿著圓形的墻壁不斷反射,產生回聲。妳可以試試,五分鐘後我們在帝國金庫前見面。
我們來看看第二個有趣的現象。請註意於丹陛下有三塊寶石。如果妳站在第壹塊石頭上拍手,妳會聽到回聲。如果妳站在第二塊石頭上拍手,就能聽到第二次回聲;如果妳站在第三塊石頭上拍手,可以聽到三個回聲,所以這塊石頭叫三音石。事實上,根據聲學專家的測量,如果這裏足夠安靜,在三音石上拍手會產生無限回聲,而我們人類只能聽到三聲。這是為什麽呢?原因很簡單。如果妳站在三音石上環顧四周,妳會發現,哦!原來我站在整個院子的中央,是產生回聲的最佳位置。
第三個有趣的地方是從單筆往南數的第18塊石頭,叫做對話石。它的奇特之處在於,如果壹個人站在這塊石板上,另外兩個人分別站在東西配樓大廳的西北角和東北角,那麽這三個人就可以像打電話壹樣小聲清晰地說話。這是因為它們的位置恰好在壹個邊長為36米的等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上,所以產生了這種奇怪的現象。在這個神奇的小院子裏,可能還有其他的“秘密”等著我們去發現。也許妳就是發現者,好吧!請感受三陰石和對話石的樂趣,5分鐘後我們門口見。
四、九龍柏
(1)介紹地點:九龍柏前
(2)導遊詞
1各位朋友,有壹棵古樹叫九龍柏,因其樹幹形似九條龍盤旋翺翔而得名。這棵樹在天壇建成之前就有了,據說是特意趕過來的。這本書也叫《九龍迎白勝》。
動詞 (verb的縮寫)單筆大橋
(1)涉及的內容
1,使用單筆大橋
2.上菜桌
3.《地獄之門》
(二)介紹地點:單筆大橋南端
(3)導遊詞
大家快看!在我們的眼前,突然出現了壹條平坦寬闊的大道,它叫海原大道和單筆大橋。它是天壇內壇的主軸,起著連接天壇南端兩組建築的作用,全長360米,寬約30米。分為三路。中間那條寬闊的路是神道,連皇帝都走不了。東側的窄路是皇帝專用的“禦路”,西側的路是隨皇帝祭祀而來的文武大臣專用的“王路”。整個路面底部由南向北逐漸升高,最北端和最南端相差2米,而路面上部看起來比較平坦。這種設計方法的妙處在於它象征著皇帝的逐漸上升,意味著升天祈福。但並沒有真正讓皇帝“壹步壹步往上爬”痛苦,所以采取了“上平下斜”的形式,既讓皇帝在平坦的道路上走得舒服,又免去了“往上爬”的痛苦,又不失“往上爬”的現實。真是太神奇了!
說到這裏,妳可能會有點疑惑。這顯然是壹條寬闊的道路。妳怎麽能稱之為橋呢?其實妳不知道前方橋下有個“橋洞”,這不是用詞不當,是橋。為什麽要開壹個“橋段”?不要害怕說出來。這個開橋人叫“鬼門關”。事情是這樣的,在單筆橋的西側,有壹個專門飼養祭祀用動物的機構,叫做“祭祀館”,在單筆橋的東側,還有壹個專門宰殺祭祀用動物的機構,叫做“祭祀館”。祭祀前,西側祭祀中心飼養的動物要在東側的祭祀亭宰殺做祭品,但是從西到東沒有路,祭祀的牛羊不能在單筆橋上行走,玷汙了聖道,於是在橋下開了壹個洞,讓等待宰殺的動物通過。動物只要經過橋洞,就會死亡。都是做祭品的,從來沒有幸存者。所以,我們不是名不副實,確實是壹座橋。稱之為“鬼門關”壹點也不為過!好吧!現在我將帶妳去看皇帝的“小金殿”。
(在服務臺前面)
各位!這裏是衣冠臺,舉行祭祀儀式時臨時搭起的帳篷,人稱“小金殿”。那麽,設立這個小金宮的目的是什麽呢?原來,在舉行儀式之前,皇帝要在這裏更衣,脫下黃袍,穿上藍色的祭祀服,以示對上帝的尊敬。此外,天皇會在這裏洗手,以慶祝儀式的開始。有寶座、寶桌、香爐、炭盤等。在“小金店”。儀式結束後,“小金店”被拆除,只留下壹張空桌子。好吧!現在,請跟我來,我們將參觀天壇最重要的部分——祈年殿。
不及物動詞新年祈禱大廳
(1)涉及的內容
1,祈年殿的目的
2.歷史演變
3.象征意義(內部和外部)
4.左右大廳的陳設
(2)介紹地點:祈年殿東南角。
(3)導遊詞
親愛的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祈年殿,這是孟春皇帝祈雨的地方。整個景區位於天壇北端,由祈年殿和兩廂附屬殿組成。祈年殿是中國古代建築的典範。它建於明朝永樂年間。那時候它是壹個長方形的大廳。因為當時是天地共祭,所以這裏不僅是祭拜山谷的地方,也是祭天的地方。從1530開始,明朝嘉靖九年,天地分祀,天壇南端設圓形壇,北郊設方形壇,成為祈福壇。而且,原來的長方形大廳被改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圓形大廳。清朝光緒年間,祈年殿被雷電摧毀,後重建。解放後,政府對其進行了多次翻修,使祈年殿比以前更加美麗,成為北京旅遊的象征。
請看,高聳的祈年殿坐落在壹個6米高的祈年谷祭壇上,由三層漢白玉建成,高32米,直徑30米。三層圓形大廳頂部覆蓋藍色琉璃瓦,以藍天為背景,和諧美觀。原來三層樓殿頂的琉璃瓦從上到下是藍、黃、綠,象征著天、地、萬物。後來為了突出敬天的意思,都改成了藍色。祈年殿不僅外觀精美,內容和結構也令人驚嘆。整個大廳,俗稱無梁廳,完全由28根擎天柱支撐,沒有釘子、水泥等建築材料,全部由木材制成,令海內外遊客嘆為觀止。
祈年殿的東西副殿是存放日月星辰、風暴雷雨之神的地方,正殿是祭祀儀式中放置天神牌位的地方。不僅如此,裏面還有很多陳設,尤其是支撐正殿的巨大柱子。過壹會兒,我們會在祈福新年的祭壇上給妳仔細講解。現在妳可以在這裏拍照了。這是拍祈年殿照片的最佳地點。
(在祈求谷物的祭壇上)
各位!現在,請看祈年殿的景觀。天帝牌位供奉在大殿中央,東西兩側有八個協調處。它是供奉清朝祖先牌位的地方,在舉行祈福谷的儀式時作為陪葬品。有24種食物,小牛,全谷物等。在每個牌位前。大殿內有四根鍍金柱子,名為龍井柱,俗稱田童柱,象征著。外層的十二根紅色油漆柱象征著壹天的十二個小時。中間層的12紅漆柱和外層的12紅漆柱之和為24,代表壹年中的24個節氣,中間的4列為28,象征天上的28顆星。加上大殿上方的八根短柱,共有36根* *,象征著三十六天。
最近怎麽樣?太神奇了!整個大廳不僅建築精美,而且寓意深刻。可見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都以身為炎黃子孫為榮嗎?
七、皇帝幹堂
(1)介紹地點:皇宮前。
(3)導遊詞
各位朋友,這裏是黃幹堂,是祈谷儀式後安放神和祖先牌位的地方,也叫祈谷壇寢宮。
好了,這裏介紹壹下中軸線上的建築。最後,讓我們參觀“七星石”。
八、七星石
(1)介紹地點:七星石景區旁
(2)導遊詞
各位朋友,這裏是我們要參觀的最後壹個景觀——七星石。關於它有許多傳說。現在我將告訴妳這件事。相傳永樂皇帝遷都北京時想找個地方建天壇,但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很擔心。有壹天,在夢裏,我突然看到天空豁然開朗,北鬥七星落在了故宮的東南方。根據陰陽學說,南為陽,天為陽,是修建天壇的理想之地,所以降旨在此修建天壇。其實!這塊七星石是明朝嘉靖年間,經過手工雕琢後放在這裏的。有心的朋友可能會問,不會吧!讓我數數。為什麽是八塊錢而不是七塊錢?妳沒數錯,那七星石為什麽會變成八塊?原來清朝統治者在七星石的東北方放了另壹塊較小的石頭,紀念祖先的功德。為什麽放在東北角?因為滿清是生長在中國東北的民族。
好吧!各位朋友,天壇的講解結束了。感謝您對我工作的支持和幫助。對於解釋中的不足之處,請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妳。
參考資料:
北京導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