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同德職業學院1994初名常德計算機技術學校,1998更名常德專科大學,2003年創辦為高職院校。學院壹直堅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方針。12成立以來,在短培、職高、職專、大專教育方面取得長足發展。
躍進,* * *累計培養大中專畢業生14000余人,培養學生20000余人,均被推薦就業。同時,免費培訓下崗職工和農民工1000多人。學院大力推進職業素質教育和管理創新,把培養“模範國民素質”作為職業教育的首要追求。
形成了“學而優則仕,忠信篤定”的良好校風和治校嚴謹的鮮明特色。被譽為職業教育的“瀟湘明珠”,培養計算機科學技術人才的搖籃!?學院現占地430畝,在校學生6800余人,教職工430人。學院擁有壹批專業技能過硬的“雙師型”教師,包括5個系、26個專業,附設繼續教育部,還開展了日語、韓語、電工、鉗工、車工、國家秘書資格證、高新技術等級證、普通話、英語等級證等多種技能培訓。學院擁有先進的電子電工實驗室、機電模具操作室、計算機組裝維護室、語音室、計算機中心(配備3000多臺先進計算機設備)、多媒體教學樓、校園寬帶網、校園電視臺、圖書館、高標準400米田徑運動場、學生公寓樓等教學生活設施,固定資產超億元。?
湖南同德職業學院追求改革創新,辦學特色鮮明,堅持誠信辦學,依法規範辦學,樹立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專科在1997,1998,1999,2002年4次被評為省級先進民辦學校,8次被評為市級先進學校。被評為省級園林式單位、省級文明衛生單位、城市綠化紅旗單位;學院團委被評為“五四”時期省紅旗團委,校長李少夫先後被授予“十大辦學英雄”、“市優秀社會主義建設者”、“市優秀科技工作者”、“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省職業教育先進個人”、“全國溫暖工程先進個人”等稱號。學院董事長齊淑蘭曾獲全省“三八紅旗手”、“三八紅旗手”、“全國婦女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並當選為省十屆人大代表。?
2005年6月,經常德市委組織部、教育局黨委批準,學院成立黨委,由常德CPPCC原董事長劉長進任書記,李少福任副書記,石潘安任副書記兼紀委書記。65438+2月7-6月,保持* * *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在學院全面鋪開。三個階段,十個環節,壹段壹段,緊密聯系,壹步壹步到位。針對個人和職能部門的工作任務,在9月份的“學、議、整”過程中註重整改,完善了8個黨支部,黨支部成員全部配齊;為深入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2005年9月16日至9月18日,組織75名黨員和黨外積極分子到江西井岡山參觀學習。制定了服務聯系、評比等十項長效機制,黨支部也制定了相應的整改措施。先進教育的全過程和成果得到了常德市委第四督導組和市教育局先進教育活動辦公室的充分肯定,在評估驗收中獲得滿分。
2005年,在黨委、院、委的統壹安排下,各部門、各班密切配合,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6號文件和省委8號文件精神,進壹步加強大中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學生管理機制。2005年下學期,給全校師生發了壹份《學生管理規章制度》,作為新學期組織學習、貫徹、執行的禮物。學生管理以信息化管理為基礎,制度化管理與人文關懷相結合。思想品德考核采用千分制,學習成績采用學分制,是學生畢業和推薦工作的重要依據之壹。每周四下午?2:30?—?2:50?舉辦“形勢與政策”專題講座。鼎城區委宣傳部長、市委黨校講師閆榮華、武陵鎮派出所副所長謝等應邀就形勢、理想信念、人生觀、法制、安全教育等進行專題講座。組織63名學生在武陵監獄接受警示教育。學生處隨機調查了628名學生的特殊家庭情況,其中單親201,父母均外出打工428人。要根據學生的家庭情況和心理,及時做好心理疏導和教育。2005年下學期,在校園新聞中推薦了16名典型優秀學生,受到師生的壹致好評,授予了541名優秀學生、435名優秀學生和12個先進班集體。黨的建設有所改善。全年有1000多名師生寫了入黨申請書,197名師生參加了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發展了37名新黨員。校園文化豐富多彩。2005年,我們舉辦了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歌詠比賽、第二屆電腦文化節、第四屆田徑運動會和除夕晚會。新年越野賽15 km長跑。它活躍了校園文化生活,陶冶了師生情操,促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2005年,教育教學工作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壹是緊扣市場需求辦專業。
2005年新增物流管理、電子技術應用、模具設計與制造、建築裝飾、商務外語(英語、日語、韓語)、音樂表演專業,從建校初期的2個專業發展到大專、中專26個專業。?
第二,註重應用,抓教育改革。(1)根據學習有用知識和實用技術的教學要求,組織教師編寫了7本大、中專實用教材,由原子能出版社正式出版。(2)組織“資格證書”培訓。2005年,1888人參加了國務秘書中級資格證書、計算機高新技術資格證、電工證、普通話證、大學英語等級考試、駕照考試,通過率95%。學生獲得了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拓寬了就業渠道,增強了競爭力。(3)培養和就業並重。2005年,長清、東飛兩個培訓基地打開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和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大門,培訓1160人,免費培訓下崗職工483人。學校壹直將學生推薦就業放在重要議事日程,長期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區用人單位緊密合作,推薦就業學生265,438+000人,就業率達97%。(4)教學和科研取得豐碩成果。2005年,在全市中等職業學校語文青年教師五項競賽中,學院派出的三位老師都取得了好成績。其中鐘連武獲得四個獎項,粉筆壹等獎和特等獎,鋼筆和毛筆特等獎。簡毅獲得演講壹等獎和即興演講特別獎;馮巖獲得了短篇閱讀壹等獎;在省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中,楊振華、文祥分別獲得二等獎,彭金祥獲得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計算機電子教案現場設計三等獎,17教師撰寫論文22篇,其中國家級論文5篇,省級論文14篇,市級論文4篇。副校長潘能軍發表《湖南課堂教學基本功“五通”模式研究報告》。
《和諧校園》等4篇論文被編入《中國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新探索》(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等書籍,其中3篇獲國家級“求是杯”、“教師聖杯”壹等獎,1篇獲國家級二等獎,歐克寬等15名教師撰寫的17篇論文獲省級壹等獎2篇,二等獎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