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八縱八橫”時代,哪些城市會有大的提升?

“八縱八橫”時代,哪些城市會有大的提升?

1這些城市都是“高鐵霸主”。北京上海繼續占優,廣州地位再次鞏固。

綜合來看,“八縱八橫”可以形象地稱為“兩個弓箭,壹簇火箭”壹個弓箭從上海入海,壹個弓箭從廣東入海,壹簇火箭從北京直沖雲霄。因此,北上廣(廣東)成為中國高鐵客流前三的目的地。

和“四縱四橫”的邏輯壹樣,“八縱八橫”的最大贏家依然是在中國高鐵網中占據最大權重的北京和上海。其中北京是京滬通道,京哈-北京。

港澳通道、京港(臺)通道、京昆通道的交匯處。通過“八縱八橫”,北京理論上可以直達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份(包括港澳臺)。

上海享有與北京幾乎相同的樞紐地位,以上海為目的地,匯集了京滬通道、沿海通道、沿江通道、滬昆通道四大通道。理論上上海也可以直達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份(包括港澳臺)。

廣州的戰略地位再次得到鞏固。在四縱四橫的時代,北京和上海分別接三條幹線,廣州只接壹條幹線(京廣航線),難免失落。而是“八縱”

在巴亨時代,廣州成為三條幹線的交匯樞紐:北京-哈爾濱-北京-港澳通道,蘭州-廣州通道和廣州-昆明通道。此外,廣東正在積極建設廣汕高鐵和深茂鐵路廣佛連接線,彌補廣州的不足。

沿海通道和京港臺(京九)通道直達的缺點。

這是壹個朋友的話:

“贛深高鐵繞過深圳規劃已久的坪山站,選擇從東莞、光明接入深圳北站,實際上成了廣贛鐵路;廈深鐵路剛建成壹年,廣汕高鐵。

連接線已經建成,規劃速度比廈深還快。從汕尾直達廈深線。屆時,從廣州到廈門將比從深圳到廈門更快。規劃中的深茂線還沒有建成,廣州和佛山之間的深茂連接線。

線路已經建好了。也許將來我們應該叫它廣茂線。"

如果把廣州、深圳作為壹個整體,連接著北京-哈爾濱-北京-港澳、沿海通道、北京-香港-臺灣、蘭州-廣州、廣州-昆明五條幹線,整體戰略地位堪比北京、上海。所以廣州和深圳只是壹箭之遙,同屬壹個省。在爭奪全國幹線交通資源的時候,只有齊心協力,才能多贏。

這些城市是“高鐵新貴”

合肥、深圳、鄭州、長沙、福州

合肥無疑是最火的新貴。在“四縱四橫”的時代,合福只是連接了壹條滬幹線,但到了“八縱八橫”的時候

以前,以合肥為中心突然出現壹個華麗的“米字形”規劃——除了上海韓榮,合肥還連接了京深高鐵、合福高鐵、合杭高鐵、合鄭高鐵、合蚌高鐵。此外,合肥還規定

繪制了幾條城際鐵路:劉賀城際、合淮城際、和寧城際、合蕪城際、合安城際。

這樣壹個經濟地位非常普通的內陸省會城市,能在國家幹線高鐵規劃中獲得如此分量,實在難得,無疑是新貴中的新貴。

相比合肥,深圳在高鐵網中的提升更為難得,因為它是唯壹壹個位於規劃中既不是直轄市也不是直轄市的高鐵樞紐城市。

省會城市。傳統上,廣東省的幹線交通網絡壹直以廣州為中心,而深圳壹直處於交通的末端,需要通過廣州接入全國幹線交通網絡。但是“四縱四橫”成就了深圳

直通東南沿海客運專線,“八縱八橫”時代直通沿海通道和京九通道,未來還將建設深茂高鐵直達粵西。

另壹個明顯的新貴是重慶。普鐵時代的幾條主要幹線都是“五縱三橫”的特點,重慶沒有直通任何壹條幹線。進入

“八縱八橫”時代後,重慶成為長江通道、於霞通道、包海通道三條幹線的交匯點,並通過連接線並入蘭廣、京昆通道,此外還有規劃中的鄭渝(萬州)高。

鐵。在西部地區,重慶的樞紐地位可以和成都相比,甚至更差。

除了合肥,還有鄭州,有“米字”之稱。在“八縱八橫”的時代,鄭州憑借連接京廣通道、亞歐大橋通道、胡同南路而大放異彩。鄭萬(渝)高鐵、鄭合高鐵、季崢高鐵也在規劃中。此外,省內還有大量以鄭州為中心的城際鐵路。

鄭州作為京廣鐵路和隴海鐵路(亞歐大陸橋)的交匯點,嚴格來說不能稱之為“新貴”,但幾年前拆分鄭州鐵路局的改革確實讓鄭州失落了很久。八縱八橫的時代無疑大大提振了鄭州的信心,這可能會讓它的中部對手武漢有點失落。

另壹個“米字形”的名字叫Xi安,在通鐵時代比蘭大弱,只接隴海線壹條主幹道,在“四縱四橫”時代只接徐嵐客運專線。但進入“八縱八橫”時代後,Xi安已經成為路橋通道、胡同南通道、寶海通道三條主幹道的交匯點。高鐵時代,Xi安成為西北最大的鐵路樞紐。

同時有三個城市有高鐵線路,還有中間的長沙。根據“八縱八橫”規劃,途經長沙的幹線有京廣線、滬昆線和新規劃的廈渝線。在普鐵時代,長沙的鐵路樞紐地位因為株洲的分流已經被武漢壓倒。進入高鐵時代後,湖南集全省之力建設長沙,實現了交通地位的大提升。

通過“八縱八橫”,長沙北可直達北京,東可直達上海,南可直達廣州、深圳,西可達昆明,實現與武漢同等地位。而且通過廈渝線,長沙還可以直達廈門、成渝,目測整體通達性已經超過武漢。

華中地區的省會城市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普遍有利,南昌也不例外。南昌的情況有點像長沙。莆田鐵路時代,長沙被株洲分流,南昌被向塘分流。進入高鐵時代後,滬昆通道不再去唐河和株洲,而是去南昌和長沙,直接提升了南昌和長沙的地位。通過八縱八橫,南昌成為滬昆、京九的交匯樞紐,還有壹條支線連接福州。

杭州的樞紐地位也得到了提升。在普鐵時代的“三橫五縱”中,杭州只與上海、昆明壹條主幹道相連,與鐵路樞紐處於同壹水平線上。

上海和南京不在壹個量級。進入高鐵時代後,杭州成為沿海通道和滬昆通道兩大幹線的交匯點,並通過滬杭連接線與京滬幹線相連,通過寧杭線和合杭線增加了兩條北向。

渠道。在高鐵樞紐的位置上,杭州已經輸給了南京。

另壹個可能不易察覺的新貴是福州。由於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與臺灣的關系,福建在全國鐵路樞紐中壹度被邊緣化,但進入高鐵時代後,福建尤其是福州的權重得到了提升。“在四縱四橫的時代,福廈通了杭客運專線,大大增強了與長三角、珠三角的聯系。

“八縱八橫”時代,杭客運專線延伸為連接遼寧和北部灣的超級沿海幹線,再次延伸了福廈的通達性。此外,京九通道也分別從合肥和南昌拉出。

兩條支線連接福州——選擇福州而不選擇廈門,可見省會城市在高鐵資源的爭奪上是不可匹敵的。相比較而言,只有廈渝線新接廈門,含金量還不如福州。

這些城市分別是常德、襄陽、宜昌、萬州、贛州、宜賓、九江。

“新貴”壹詞屬於省會城市,“菜鳥”壹詞屬於初出茅廬的小角色,更適合這壹輪高鐵規劃中突然出現的中小城市。

比如常德,壹個湘北的小城市,在莆田鐵路時代是非常邊緣化的。目前也是湖南僅有的四個沒有高鐵的市州之壹。但是,按照“八縱八橫”的規劃,常德已經成為湖南和於霞幹線的交匯點。

比如宜賓,在普鐵時代只是內昆鐵路上的壹個小站。進入“八縱八橫”時代,宜賓升級為京昆、蘭廣的交匯點。

比如,在普鐵時代只是劉嬌鐵路上壹個小站的宜昌,進入了“八縱八橫”時代,宜昌成為了沿江通道和胡同南路的交匯點。

比如萬州,是重慶遠郊的壹個行政區。根據“八縱八橫”規劃,萬州將成為湖南和姜妍兩條幹線的交匯點,規劃中的鄭萬高鐵也將從萬州穿過。在普鐵時代,萬州只是壹個可有可無的角色,達州位於出境通道(重慶和成都都從北部達州經過)。

這幾個城市差距不大:成都、沈陽、蘭州、襄陽、九江、贛州。

這些城市和北上廣的樞紐地位相比,當然是遜色不少,但是和其他城市相比,無論是普鐵時代還是高鐵時代,都是名列前茅,前後相差不大。

比如成都,在通鐵時代是西部最大的鐵路樞紐。“八縱八橫”時代,成都成為蘭廣線、京昆線、沿江通道的交匯點,再次鞏固了西部鐵路樞紐的地位。但是隨著重慶的強勢崛起,成都的比較優勢已經沒有以前那麽大了。

比如沈陽,在普鐵時代是東北的鐵路樞紐,進入高鐵時代後成為沿海通道和京哈通道兩大幹線的交匯點。

例如,在普通鐵路時代,蘭州是隴海-藍欣線和鮑靜-寶蘭-青藏線的交匯點。進入高鐵時代後,這裏成為路橋線和蘭廣線的交匯點。然而,與安樞紐的強勢崛起相比,蘭州的比較優勢已經大不如前。

比如襄陽,湖北省僅次於武漢的第二大城市,在普鐵時代就是區域性的鐵路樞紐,是劉嬌鐵路和向莆鐵路的交匯點。進入“八縱八橫”時代,襄陽升級為湖南與鄭萬高鐵的交匯點。

例如,贛州是江西省僅次於南昌的第二大城市,在普鐵時代是壹個區域鐵路樞紐,是京九鐵路和甘龍鐵路的交匯點。進入“八縱八橫”時代,贛州升級為京九高鐵、廈渝幹線的交匯點。

比如九江,在莆田鐵路時代就是重要的區域鐵路樞紐,位於京九、武九、合九鐵路的交匯處。進入“八縱八橫”時代,九江將升級為京九高鐵和沿江高鐵的交匯點,樞紐地位甚至不輸南昌。

5株洲、湘潭、南京、武漢、達州這些城市可能會丟失。

“八縱八橫”是壹個非常龐大的網絡,已經充分照顧到了所有能照顧到的城市,但還是會有壹小部分城市可能會感到失落。

比如株洲。株洲和鄭州、石家莊壹樣,也是典型的“火車拉來的城市”。莆田鐵路時代,株洲是京廣鐵路,滬昆鐵路。

線路交匯點,鄭州是京廣線和隴海線的交匯點,兩者齊名,素有“北有鄭州,南有株洲”之稱。但進入高鐵時代後,株洲明顯不如鄭州-上海-昆明。

高鐵走的是省會長沙而不是株洲,讓株洲的樞紐地位壹落千丈。

比如向塘。說起向塘(南昌縣下轄的壹個鎮),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在莆田鐵路時代,這裏是京九線和滬昆線的交匯點。

位置很重要。進入高鐵時代後,向塘的命運有點像株洲。滬昆高鐵去南昌不去塘沽,向塘的樞紐地位也壹落千丈。有人遺憾地說,如果南昌縣

作為南昌的壹個區,向塘的樞紐地位可能還會保留。

比如達州。說起四川達州,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在莆田鐵路時代,達州是成渝北上四川的必經之地,但是在

高鐵時代,這個唯壹的地方被重慶的萬州(姜妍通道、胡同南路、鄭渝高鐵)路口取代。可以猜測,川渝在爭奪高鐵資源時,重慶占上風,四川只能保證。

首都的地位,其他城市都不堪重負。

武漢作為長江通道和京廣通道的樞紐,區域樞紐地位穩固。在通鐵時代,武漢只與景光相連。

線,缺乏東西向幹線,高鐵時代,武漢又增加了壹條東西向的滬幹線(沿江通道),地位其實是提升了。但之所以被歸類為“迷失”,主要是由於現有的規劃和

之前的高預期有點不壹致,尤其是面對鄭州和合肥上的米字格局,武漢確實有點汗顏。

南京的情況和武漢有些類似。無論在普鐵時代還是高鐵時代,南京的區域樞紐地位都不是問題,其“失落感”是主要原因。

如果面對隔壁合肥的強勢崛起。南京原本的“京徽”美譽,隱含著對安徽的強大影響力,但隨著合肥“米字形”戰略的出現,這種影響力勢必減弱,合肥將收復失地。

動力會越來越強。

來自搜狐。謝謝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