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是指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幹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覺采取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和過程。其目的是減少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增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對健康教育概念的理解
-健康教育是壹項活動,也是壹個過程。
-健康教育是通過交流、教育和幹預的活動和過程。
-健康教育旨在改變不健康的行為,建立健康的行為。
的活動和過程
-健康教育是旨在促進健康的活動和過程。
主題:醫務人員
核心: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主要任務:動員個人改善行為以促進健康。
健康教育方向
健康教育是壹個方法論體系:應用於生活方式疾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艾滋病等疾病)的幹預和臨床治療質量的提高。
健康教育是壹個工作領域:調查研究方法、評價方法、交流方法、行為幹預方法等壹系列社會學和自然科學方法的結合。
健康教育是壹種工作手段:協調人際關系、促進和完善社區和機構文化建設、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
健康教育是壹門新興的交叉學科。
它兼具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與人文學科的特點。
流行病學和健康統計學的設計和方法以及社會學的調查方法都被應用。
在醫學和行為科學之間。
研究方法的多元性、綜合性和特殊性
健康教育的意義
健康教育是初級衛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
健康教育是保健的壹項戰略措施。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是壹項低投入、高產出、大效益的保健措施。
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
1.建立和提高個人和團體預防疾病和維護自身健康的責任感
2.促進個人和團體明智地選擇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3.推動全社會關心疾病和健康問題,營造健康環境。
4.強化社區功能,動員和組織社區群眾積極參與社區健康教育活動。
5.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之壹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改變社會風俗習慣中的愚昧落後。
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
1.建立和提高個人和團體預防疾病和維護自身健康的責任感
2.促進個人和團體明智地選擇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3.推動全社會關心疾病和健康問題,營造健康環境。
4.強化社區功能,動員和組織社區群眾積極參與社區健康教育活動。
5.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之壹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改變社會風俗習慣中的愚昧落後。
社區健康教育
服務對象:轄區內居民。
服務內容:
(壹)宣傳普及《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試行)》。與相關部門合作,促進公民健康素養。
(二)對青少年、婦女、老年人、殘疾人、0-36個月兒童家長等重點人群進行健康教育。
(三)開展合理膳食、控制體重、適當運動、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鹽、戒煙、限酒、控制藥物依賴等可幹預危險因素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教育。
(四)開展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宮頸癌、結核病、肝炎、艾滋病、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狂犬病等重點疾病的健康教育。
(五)開展食品衛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職業衛生、放射衛生、環境衛生、飲用水衛生、戒毒和計劃生育等公共衛生問題的健康教育。
開展社區健康教育的目的
宣傳社區衛生服務,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知名度。
改變社區居民的健康觀念
普及自我保健知識
鼓勵社區居民對自己的健康負責,改變不良行為和生活習慣。
健康教育信息傳播理論
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是傳播健康信息,促使人們接受、相信和自願采取健康行為。
根據傳播學的理論,要註意傳播的方法,反饋傳播的效果,讓人們接受我們傳播的健康信息。
(三)開展合理膳食、控制體重、適當運動、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鹽、戒煙、限酒、控制藥物依賴等可幹預危險因素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教育。
(四)開展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宮頸癌、結核病、肝炎、艾滋病、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狂犬病等重點疾病的健康教育。
(五)開展食品衛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職業衛生、放射衛生、環境衛生、飲用水衛生、戒毒和計劃生育等公共衛生問題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信息傳播理論
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是傳播健康信息,促使人們接受、相信和自願采取健康行為。
根據傳播學的理論,要註意傳播的方法,反饋傳播的效果,讓人們接受我們傳播的健康信息。
範圍
通常指人與人之間通過壹定的符號進行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健康交流
作為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和策略,是指以“人人健康”為出發點,利用各種媒體、渠道和方法,以維護和促進人體健康為目的,制作、傳遞、傳播和共享健康信息的過程。
不需要非自然的媒介。
–交流的雙方都可以是對方的交流者和接收者。
-有針對性、靈活和具體
–速度慢,信息量少,容易失真。
自我傳播
是指個體接受外界信息後進行信息加工的心理過程,是人類壹切信息交換的生物學基礎。
通常是對心理活動的描述,屬於心理學研究的範疇。
公共通信
它是由訓練有素的專業信息傳播機構和人員,利用各種媒體和特定的傳播技術,向廣泛的社會群體傳遞信息的過程。
大眾傳播的特征
專業人士和特殊媒體
–對象不確定
–大量信息
–通信材料可以批量大量復制。
–傳播速度快
–覆蓋面廣
通信者和接收者之間的通信是困難的。
大眾媒體選擇原則
確保效果原則
–針對性原則
–速度原則。
–無障礙原則
–經濟原則
人際溝通的基本技巧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2.說話技巧
3.提問技巧
4.反饋技巧
5.談話過程中的註意事項
6.健康教育材料的正確使用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良好的“第壹印象”
微笑待人
尋找“* * *同壹語言”
樹立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尊重對方的隱私和拒絕回答的權利
說話技巧
原則:用對方能夠理解的語言和可以接受的方式,向受教育對象提供適合個人需求的信息。
內容清晰,重點突出。
適當重復重要概念。
把握對話的深度。最好使用當地語言和老百姓的成語,避免使用生僻的醫學術語。
註意觀察,及時得到反饋。
適當停頓,給對方提問和思考的機會。
3.提問技巧
封閉式問題
封閉式問題更具體,對方可以用簡短確切的語言回答,如“是”或“不是”,“好”或“不好”,“五年”,“40歲”。適合收集簡明的事實信息。
開放式問題
開放式問題比較籠統,旨在誘導對方表達自己的感受、知識、態度和想法。適合了解對方的真實情況。如“今天感覺怎麽樣?”
探索性提問
也稱為詢問式提問。探索性提問的問題是探究原因,如“為什麽”,以了解某個問題的原因,對方的認識或行為。適用於對壹個問題的深入理解。
有偏見的提問
也被稱為誘導問題。偏頗的問題包含提問者的觀點來暗示對方做出提問者想要的答案,比如“妳今天感覺好點了嗎?”。適合提醒對方某件事。但在收集調查、健康咨詢等信息時要避免使用。
復合提問
復合句:復合句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的問題組合而成,如“妳在哪裏做的檢查?檢查結果如何?”“妳每天都抽煙喝酒嗎?”。
反饋技巧
反饋技巧是指對對方表達的感受或言行做出恰當的回應,可以進壹步加深談話,啟發和引導對方。
1)積極反饋:對對方的正確言行表示贊同和支持。
2)負面反饋:對對方不正確的言行或存在的問題給予負面評價。
兩條原則:
a)首先肯定對方積極的壹面,爭取心理上的親近。
b)以建議的方式指出問題。
3)虛假反饋:三個步驟
a)對對方的言行做出客觀的評價。
b)說明這種言行給妳的印象。
c)向對方提出請求,要求對方回復。
“妳前天沒有去做產前檢查。我覺得妳太粗心了。我建議妳去保健中心定期檢查,好嗎?”
實踐反饋技能
例如:
孕婦說:“我覺得做產前檢查是浪費時間。”
回答:“是的,會耽誤壹些時間。但是產前檢查是必須的。先說說為什麽要做產前檢查吧。”
練習題:
1,“我老抽煙的習慣改不掉。”
2.“我每天堅持鍛煉,不會得冠心病的。”
3."我讀到過應該從兩個月開始給孩子餵橙汁。"
5.談話過程中的註意事項
防止以下幹擾談話的不良溝通方式:
談話中突然改變話題。
不適當的保證和不負責任的承諾
過度表達自己的觀點,主導談話,即在談話中唱“獨角戲”
接二連三的問題讓人無法忍受。
回答與受訪者無關的問題。
簡單生硬的態度、不耐煩的表情等。
過早下結論
6.健康教育材料的正確使用
面向個人的溝通材料
強調學習和使用材料對教育對象的重要性,引起對方的註意。
提示材料中的重點內容,引導受教育對象加強學習和記憶。
講解具體使用或操作方法,讓被教育對象按照相關步驟自行操作。
再次隨訪或家訪時了解材料的存放和使用情況,必要時再次給予輔導。
面向大眾的傳播材料
張貼海報和健康海報可以宣傳和普及健康知識。使用時應註意:
便利的位置,選擇目標人群經常經過,容易停下來的地方。
位置合適,懸掛高度要適合成年人閱讀,不要太擡頭。
使用圖片、漫畫、圖標等清晰易懂的宣傳形式,避免過度使用專業醫學術語和專業數據。
定期更換,註意保養。
健康咨詢
最簡單的教學方法可以隨時隨地實施,常用於家庭訪視、診斷前和診斷後。在與對方交談時,首先要與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然後盡量了解他們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再盡力幫助解決困難,傳授正確的健康知識。
健康咨詢中的註意事項
1.建立信任:要了解背景信息(如姓名、職業、教育程度等。)的采訪對象,從他們關心的事情入手。另外,如果妳們彼此有朋友,可以先談壹談,讓他了解妳,感受到對妳的信任。
2.應該是專業性的,也就是對要講的內容要有相當的了解,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但是要註意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