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挖掘細節啟迪思維】互聯網思維的九大思維

【挖掘細節啟迪思維】互聯網思維的九大思維

"頭腦不是壹個需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壹個需要被點燃的火炬."歷史課要從細節入手,創造性地挖掘課程資源,抓住時機,捕捉課堂有效信息,巧妙預設,點燃智慧,激活靈感,營造活力。

第壹,細節來自精彩的教材。

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歷史教科書無法描述所有具體的歷史事件,在內容上也顯得有些枯燥,但壹些細微的片段、畫面、史料像美麗的星星壹樣閃爍,讓我們的教科書充滿靈性,為我們的教學打開了壹扇窗。

文藝復興課上,最引人註目的作品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尤其是蒙娜麗莎嘴角上生動的微笑。中世紀的作品呢?這引起了我的思考。於是我通過網絡收集了壹幅中世紀人物的畫像,我的教學就是圍繞著這兩幅畫展開的。

“同學們,仔細看圖,能發現區別嗎?妳知道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差別嗎?”“通過觀察這兩幅圖,妳能說出蒙娜麗莎的微笑所反映的精神內涵嗎?妳由此推斷蒙娜麗莎代表了哪個階層的價值追求?”學生們逐漸得出結論:第壹幅圖中的人物在封建統治和教會神學的雙重壓迫下,眼神暗淡,表情呆滯;第二幅畫中,達芬奇站在資產階級的立場上反對封建專制和教會神學,賦予人物發自內心的微笑,展現人性的光輝。兩幅圖的對比很好的詮釋了人文主義的內涵,帶領學生在以細節為載體的爭鳴與思考的碰撞中獲得頓悟。

第二,細節,思維穿越斷裂。

教學是壹個動態的過程,學生的學習要註重培養學生深刻的思維。課堂要讓細節穿過學生的思維裂縫。

復習“三次工業革命”這壹節的時候,我發現有些同學對火車圖和汽車圖都不太清楚。表面上看起來是學生的認知水平出了問題,實際上是學生的思維水平出了問題,這是學生在第壹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對能源、動力機及其工作原理理解不到位的結果。於是我對火車和汽車的兩張圖提出了以下問題:

1.妳知道為什麽火車被稱為“火”火車嗎?

2.第壹列火車運行時,濃煙滾滾,熱浪襲人,與它的動力機和燃料有直接關系。妳能說出原火車的動力機和燃料嗎?

3.與火車相比,汽車從誕生之日起就沒有煙火,因為汽車動力機的工作原理與火車完全不同。妳知道汽車的動力機嗎?與之相關的新能源是什麽?

學生通過以上問題,認真觀察圖片,收集蒸汽機和內燃機工作原理相關信息,深入探究煤和石油作為新能源在兩次工業革命中的應用,有效拓展和提高了知識面和思維。

第三,細節。課堂上不同的聲音

課堂是壹個充滿活力的生命。在課堂上,當學生在“興奮”的學習狀態下被激發出精彩的觀點時,當學生在理解上出現“失誤”或認知上出現困惑時,當學生在師生互動中“隨機”產生奇妙的思維火花時,當學生的表情出現“微妙”的變化時,當教師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時,這些都成為課堂教學中有價值的細節。

學習《百家爭鳴》,我讓學生結合所學討論“我們應該如何治國”的問題。壹個同學和班長同桌,“妳該怎麽管理班級?”這位同學平靜地問。這句話啟發了我,於是我把話題改成了“如果妳是班幹部,請談談妳對班裏亂扔垃圾的處理。”學生們結合儒家和法家思想談論侃侃,並提出了各種治理方案。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精彩紛呈,加深了他們對每壹個思想的理解,我再次感受到了細節在教學中的魅力。

講授“了解絲綢之路”,教師抓住時機,巧妙編造預設。“絲綢之路已成廢墟,但它下面埋著什麽?古絲綢之路直通中亞、西亞和歐洲,中國近代封閉了壹個多世紀。絲綢之路現在有沒有參照物?”這些問題點燃了學生靈感的火花,於是“現在我們可以利用絲綢之路發展旅遊”、“絲綢之路是研究中國古代史的有力基礎”、“絲綢之路給我們帶來了開放意識,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等新觀點層出不窮,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有效拓展。

第四,細節,在無聲的情感波瀾中。

歷史生活在細節中。沒有生活細節,歷史就失去了生命力。比如在學習“長征”這個知識點時,學生可以根據教材講長征精神,長征精神是壹種艱苦奮鬥、百折不撓、團結協作、勇於前進、積極樂觀等精神。,但這是照本宣科的解讀,是拿來主義。我覺得就此打住還不夠,所以引入了壹首描寫長征細節的詩《神馬》:

壹匹馬/壹匹會沈下去的馬/壹匹不會沈在泥裏的馬/掙紮/徒勞地掙紮/加速死亡的掙紮/從旁邊的紅軍隊伍身邊走過/意外地發生了壹場小戰鬥/幾個藍眼睛的士兵/用刀在馬上砍挖/壹塊塊血淋淋的馬肉/壹塊塊誘人的活馬肉/遠處燃燒的篝火/像是在救人。/沒蛋蛋!/妳餓了嗎?/邊罵邊摸/直立顫抖的馬鬃/流下悲傷的淚水:/“我們/這匹馬已經走得太遠了……”

壹首《沈馬》不僅詮釋了長征精神和民族精神,還通過藍眼睛的士兵餓著肚子阻止戰友割馬肉的細節,見證了生命面臨生死挑戰、艱難抉擇的人性光輝。學生看完無語,既是無聲處的壹波情感,也是壹場殘酷的現實沖擊後情感的凈化和升華。

壹條彎彎曲曲的小溪,蜿蜒曲折,會激起沁人心脾的清脆;壹朵浪花,在潮起潮落時,能唱出更驚心動魄的悲壯;壹絲回味,串完可以繞梁三天;壹個細節,在與思維共舞的時候,可以成就壹個精彩的課堂!

(作者單位:山東省無棣縣第三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