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長江隧道是壹座雙管、雙層、八車道的X型隧道,通過兩條線路穿越長江,上層從江北到江南,下層從江南到江北。南線長7363米;北線全長7014m。兩條隧道共兩層,各有壹個方向兩個車道。設計速度80km/h,限速60km。設計日通行能力為10萬輛。整個項目總投資約52億元。
2065438+2005年7月2日,南京長江隧道順利貫通,這是世界上同類隧道中規模最大、長度最長、地質最復雜、水壓最高的隧道。2016 65438+10月1,南京長江隧道正式通車。
地理位置
南京長江隧道分南北兩線,江南有兩個入口,壹個在長江大道海德衛城附近,壹個在定淮門大街。隧道全長7368米,采用雙向八車道雙層隧道過江,設計時速80公裏。
南京長江隧道起於南京市浦口區珠江鎮丁山轉盤西側,穿越規劃中的沙子河路和江北濱江大道。以隧道形式穿越長江和江南濱江大道後,南管隧道與定淮門大道相連,北管隧道與楊紫茳大道相連,全長約7.2公裏。
南京長江隧道設計日交通量10萬輛,計劃2014年建成。整個項目總投資約52億元,已到位資金10億元。由於這條過江通道距離南京長江大橋最近,對於緩解長江大橋全天超載的交通壓力將起到積極作用。
南京共有7條過江通道,包括南京長江大橋、南京長江二橋、南京長江三橋和南京長江四橋、大勝關長江大橋和南京長江隧道。根據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到2030年,南京長江將形成16條過江通道,其中規劃7條鐵路、軌道過江通道,使南京江南與江北的交通網絡形成公路、城市道路、鐵路、城市軌道過江的網絡。
建築課程編輯
2065438+2004 165438+20十月,駛入北線,這條雙層隧道的雛形已經初具規模,從江北駛入,大概壹公裏左右,環形隧道已經被隔離成上下兩層。緯三路過江建設項目指揮部總工程師張亞國透露,N線預計明年6月過江,S線因為長度原因預計8月。據介紹,穿越巖層,壹般壹天開挖不到壹米,現在壹天可以盾構4 ~ 5環,也就是8到10米。
2065438年7月2日上午10,經過25800多個小時的挖掘,盾構機“天河壹號”從南京緯三路南線隧道“鉆出”地面。10天前,它的孿生兄弟“天河”盾構機也從北線隧道“破土而出”。至此,緯三路穿江隧道。今年年底建成通車後,從南京定淮門大街開車到浦口頂山鎮只需20分鐘。記者從南京交通部門了解到,長江隧道、緯三路、長江大橋,包括南京長江三橋、四橋,未來都有望免費。
科技創新
緯三路穿越河道盾構機,刀盤直徑14.93m,世界第二。當穿過巖石層時,工具磨損特別嚴重。按照慣例,工人進出盾構機刀盤後面連接的高壓艙是很麻煩的。
工作人員進行創新,利用飽和壓力開艙換刀,開創了世界先河。換刀采用的是帶飽和的加壓艙,即操作人員經過壹個加壓過程,長期(15 ~ 30天)在設定壓力的飽和生活艙內生活休息,所以每天可以工作4 ~ 6個小時,換完所有刀具後再出來,只要減壓壹次就恢復常壓。沒有這項技術,工程進度不會這麽快。
安全設備/裝置
每隔80米設置逃生門。
建成的隧道兩邊用樓梯連接,狹窄的隧道與樓梯為逃生通道。通車後,妳會看到隧道內每隔80米就有壹個紅色的逃生門。
名字
2013南京市地名辦擬定了5個名稱,並在網上公示。這五個名字分別是:南京前洲長江隧道、南京長江隧道、南京定淮門長江隧道、金陵長江隧道、南京龍江關長江隧道。
經過公示,南京前洲長江隧道、南京長江隧道、南京定淮門隧道是最受歡迎的名稱,但相關人士認為,前洲只是壹個地質狀態,不適合命名。同時他透露,緯三路隧道包含兩條隧道,定淮門隧道只覆蓋壹個位置,不適合命名。因此,它最終被命名為“南京長江隧道”。
世界先例
南京緯三路過江隧道是世界上最大最長的過江隧道。在大直徑盾構隧道中,它是世界上埋置最深的隧道。
與已建成的緯七路長江隧道相比,緯三路隧道的地質水文條件更加復雜。地層中有軟土、壹般粘土、砂、礫石、基巖,其復雜性容易發生突發性突水、流沙,嚴重時會導致地層坍塌。尤其是河底的基石,其強度相當於混凝土的4倍。為此,兩臺盾構機共更換了1000多個滾刀,每個滾刀重267 kg。
“雙線”盾構隧道的貫通,標誌著CCCT自主研發的國產大直徑盾構機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標誌著我國在大口徑、復雜技術盾構機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這壹市場從此打破了國外壟斷。據悉,這款由中民自主研發的超大型盾構機已經走出國門。目前,40%的訂單來自日本和新加坡客戶。
與國外同類隧道掘進機相比。不僅能積極應對砂卵石、粘土、泥巖、砂巖等復雜地質水文條件和超高水壓,還首創了多項先進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我國第壹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復合式隧道盾構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產品。
刀盤配備717刀,部分刀數較高的盾構機刀盤居國內第壹。
初始刀盤的開挖距離是現有隧道盾構機在類似地質條件下的3倍;
創造性的設置推出式滾刀,延長了行駛距離,屬於世界首創;
在移動驅動部分的驅動下,總重超過1000噸的刀盤可伸縮100mm,大大縮短了換刀時間。該技術首次在超大直徑隧道掘進機上使用。
直徑14m的隧道掘進機專用管片提升搬運系統、切割件提升系統、泥管提升系統、驅動油缸均為國內首創。
飽和潛水作業中仿人剎車和刀具切割面的視覺攝像系統取得了國際首創的突破...
據悉,天河盾構機已獲得5項國際首創技術、9項國家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並因此獲得2013年度江蘇省首臺重大裝備及關鍵部件、2014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壹等獎。
1825年,馬克·布魯納(Mark brunauer)用壹臺截面高度為6.8米的矩形盾構機首次在倫敦泰晤士河下修建了第壹條盾構隧道。190後,CCCC用我國自主研發制造的直徑為14.93米的盾構機,在長江底開挖了壹個世界級工程。在世界上,機器制造每天都在創造奇跡。中國重型武器“天河”為國產超大型盾構機家族再添新“丁”。
建設意義
由於長江隧道距離南京長江大橋最近,對於緩解長江大橋全天超載的交通壓力將起到積極作用。
更多建築行業獨家資訊,請實時關註建築網微信號。
更多關於標書寫作和提高中標率的信息,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