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觀鳳社區巷,壹具屍體躺在磚地上,蓋著厚厚的被子,壹名武警隊長跪在路基上。“爸爸,我不能送妳了,請原諒我……”隊長哽咽,肩膀顫抖,身旁幾十名武警戰士忍不住哭出聲來。這位隊長是武警成都支隊二大隊副大隊長張秋紅,死者老人是他的父親。
“我的爸爸、媽媽和嫂子半年前來到都江堰照顧我剛出生的女兒。”張秋紅說。
地震發生時,張秋紅的母親正好下樓晾衣服,看著居民樓瞬間倒塌,母親大聲呼喊妻子的名字。“我媽沒動,把磚頭留在身上,全身都是淤青。她堅信父親沒事。”說到這裏,張秋紅虎目含淚,使勁眨了眨眼睛,望向遠方。
由於任務原因,張秋紅在6月5438+02日午夜見到母親後趕往都江堰武警中隊,沒來得及看壹眼廢墟。整整壹夜,他把支隊的指示傳達給都江堰中隊。當他回到觀風小區時,已經是13的淩晨。這個時候,他來埋葬他的父親和嫂子的廢墟。他再也無法忍受壹夜的悲傷,放聲大哭。“我要堅強,不能在家人面前哭,我只要堅持住。”張秋紅說著,又壹次熱淚盈眶。
13全天,都江堰被雨水淹沒,幾乎所有救援現場都無法救援。當天中午,武警成都支隊派張秋紅前往都江堰指揮救援。救助地點是我父親和嫂子所在的觀風小區。看到大雨,張秋紅站在廢墟前默默祈禱,徹夜未眠。
14早晨,天氣終於放晴了,張秋紅帶領戰士們開始營救。官兵們用鐵鍬、十字鏟、鋼筋進行初步挖掘後,怕傷及廢墟下的幸存者。他們只能進行徒手操作,擡起石磚的碎片,挖出成堆的灰塵。張秋紅的手不禁顫抖起來。“當時我真的說不出自己的感受。我急了,眼淚不停地在眼眶裏打轉,但我必須忍住不往下滴。”
下午4點,在挖出5具遇難者的屍體後,張秋紅和士兵們找到了他們嫂子的屍體。“她頭上有很多傷口,沒救了。”張秋紅看著從湖南來的弟弟,使勁咬著自己的嘴。廢墟下有多少受害者?有幸存者嗎?這兩個問題迫使張秋紅暫時忍住悲痛,指揮士兵繼續挖掘。
昨天早上11,在成功救出壹名幸存老人並轉移10名遇難者遺體後,張秋紅滿是灰塵的手摸到了壹件衣服的壹角。他本能地呆住了,這個熟悉的衣角瞬間模糊了他的視線。“爸爸!”我當時就確定是他。他和五六個戰士徒手挖出父親身旁的碎石和塵土,把父親的屍體擡出廢墟。壹路上,張秋紅壹路流淚。
37.12歲男孩:不救人會覺得丟人。
陳豪,12歲,靜靜地躺在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的病床上,腿上和右手打著厚厚的石膏,胸前貼滿了心電監護儀。20多個小時前,他還是壹個活潑的六年級學生。6月5438+02日的強震,推倒了學校升旗臺後面的高墻,他被壓在廢墟中。
"他本來可以不這樣做的。"父親陳強說。
陳豪是成都市溫江區時宇鎮實驗小學的學生。6月5438+02日下午2點汶川發生7.8級地震,溫江距離震中僅55公裏。
“我和同學在上課。突然兩層教學樓開始劇烈搖晃,我們都往樓下沖。”高大帥氣的男生說。他跑下樓梯,經過樓邊的升旗臺,很快就到了安全的地方。但當他轉過頭時,他看到壹個女孩還在旗臺的高墻前。他沒有多想,轉身就跑,把女孩往外推。不幸的是,發生了壹些事情:三四米高的磚墻倒塌了,陳豪的背部和腿部被埋在厚厚的瓦礫中。而那個他不認識的女同學卻安然無恙。
醫生將陳豪的傷勢定義為“嚴重”,因為雙下肢骨折,腰椎多處骨折,背部幾乎沒有完整的部分,肺挫傷和肺出血。起初清理傷口時,陳豪因傷員太多而未能使用麻藥,但他很堅強,沒有哭。12那天晚上,陳豪發了將近40度的高燒。昏迷中,媽媽抓著他突然舉起的手,只聽見他輕聲說“我抓住她了”...
“如果我再遇到這樣的事,我會的。因為我能救卻不救,我肯定會覺得尷尬。”陳浩的語氣很平靜。在家裏,因為父母經常跑去運貨,他常年和爺爺奶奶住在壹起。他雖然年輕,但很懂事。
堅強的他,不知道磚墻奪走了他三個最好的同學的生命。
38.流血的男孩說:叔叔,先救別人。
“叔叔,我在這裏。”昨天下午2點多,在北川縣曲山小學的廢墟前,救援人員朱雲能的耳朵裏傳來微弱的童聲。“快來,這裏有孩子的聲音。”朱運能立即找到了救援人員。撬棍和鐵鍬都派上了用場,但由於坍塌的樓板太厚,十幾名隊員的搜救工作無濟於事。
隨後,救援隊員不得不使用液壓組合破拆裝置,在緊張的混亂中逐漸打開了壹條縫隙。差距越來越大。隊員們發現壹個男孩渾身是血,躺在幾個孩子的屍體上。就在大家向他伸手的時候,孩子堅決拒絕了:“叔叔,我不慌,妳先救他們。”
“這孩子太懂事了。”孩子的話立刻讓救援人員哭了。隨後,隊員們在隔壁車廂發現了十幾名被困兒童。幾個小時後,這個男孩是最後壹個從廢墟中鉆出來的,直到其他孩子都被救出。
39.“黨支部書記:我不能不救我媽。先救學生!》
“我自己的媽媽都照顧不到節約。先救學生!”如果不是記者的不斷追問,都江堰市胡艾蓮社區黨支部書記王萬民作為前往E鄉現場救援的臨時指揮者,可能不會想說這些讓她深感愧疚的話。
湘鄂鄉距都江堰市區約30公裏,地處丘陵地帶。由於沒有足夠的救援人員和設備,鄉政府已經全部倒塌,許多鄉幹部被埋在廢墟下,王萬民緊急組織周圍的鄰居進行救援。
當記者見到王萬民時,她正拿著手電筒向峨鄉中學指揮救援。在嘈雜的救援現場,救援人員不時向她大喊:“沒有油了!發電機快沒油了!”
“去路邊找輛車放油!”王萬民喊道。
據她介紹,湘鄂情中學共有420多名學生,地震發生時只有不到100名學生及時逃生,其他學生和10多名學校教師仍被埋在廢墟中。
“我們還能隱約聽到外面的呼救聲,但由於我們沒有起重機,也缺乏其他足夠的救援物資,救援進度極其緩慢。聽著裏面孩子的呼救聲,我感覺自己被人用手抱著。”當他對記者說這話時,王萬民幾乎要哭了。
她告訴記者:“我看著我87歲的母親被壓在廢墟下。我沒有組織任何人去救她。我知道她快死了。我們應該盡最大努力拯救盡可能多的人,尤其是那些被埋在廢墟下的學生。”
40.“求老人向地震災區捐款105元”
愛心捐贈還在繼續。昨天,最感動的捐贈者應該是那個乞討的老人。捐完5塊錢,他找了找零錢,去銀行換了壹張百元大鈔,放進了捐款箱。
這感人的壹幕發生在江寧區東新南路的壹個集資點。昨天中午12,壹位60多歲的老人來到集資點。他頭發花白,穿著藍色的衣服,胸前至少有三塊補丁,背後有無數。他的下擺破破爛爛,腳上穿著壹雙破草鞋,手裏還拿著壹個乞討用的碗。
工作人員郭小姐說:“我們貼了很多廣告牌,上面有壹些災區的圖片。”老人手裏拿著壹個碗,在廣告牌前停了下來。看了壹會兒,他從口袋裏掏出5元錢放進捐款箱,嘴裏念叨著“為了災區人民……”
工作人員驚呆了,還沒等他反應過來,老人已經走了。“他似乎很疲倦,步履蹣跚。看著他的背影,我想哭。”
我以為這是捐獻過程中的壹個小插曲。沒想到,下午3點,老人又出現了。這壹次,他拿出100元,塞進了募捐箱。
“我們這次驚呆了!”郭小姐趕緊拉著老人詢問情況。老人解釋說:“早上本來想多捐點,但是錢太零碎了……”
老人普通話不標準,說了很多話,郭小姐才明白,老人想多捐點錢,但身上全是壹毛錢和壹些硬幣,不好意思拿出來。他中午特別努力,然後去銀行把零錢換成壹百元。“老人壹直在說,‘災區人民比我更困難,生命受到威脅。“真不容易!”" "
說白了,老人最後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但他不會寫字,委托工作人員簽字:許超。老人走後,現場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淚。“保安說,老人經常在附近乞討,很少吃到好東西。沒想到壹下子捐了這麽多……”說到這裏,郭老師已經哽咽了。
41.死去的母親留給嬰兒的信息
救援人員找到她的時候,她已經死了,被倒塌的房子壓死了。透過壹堆堆廢墟的縫隙,可以看到她死去的姿勢,雙膝跪地,整個上半身向前爬行,雙手撐在地上支撐著身體。有的人像古人壹樣跪拜,她的身體卻被壓力壓得變形了,看起來有些奇怪。救援人員從廢墟的縫隙伸進去確認她已經死亡,又對著廢墟喊了幾聲,用撬棍敲了幾下磚頭,沒有回應。當人群走到下壹棟樓時,救援隊長突然跑了回來,壹邊跑壹邊喊著“過來”。他又來到她的身上,掙紮著把手伸到女人的身下,摸索著。他摸了幾下,大聲喊道:“有人,壹個孩子,還活著。”
經過壹番努力,人們小心翼翼地清理了擋住她去路的廢墟。她的屍體下躺著她的孩子,裹在壹條開著黃花的紅色小被子裏,大約3、4個月大。因為有母親庇護,他毫發無傷。被抱出來的時候,他還在安靜的睡覺。他熟睡的臉讓在場的人都覺得很溫暖。
隨行的醫生過來解開被子,準備做壹些檢查。他發現被子裏塞著壹部手機。醫生下意識地看了看手機屏幕,發現屏幕上有壹條文字信息,“親愛的寶貝,如果妳能活下去,壹定要記得我愛妳。”曾經看妳會去哪裏的醫生,這壹刻流下了眼淚。手機過去了,看到消息的人都流淚了。
經過六個多小時的搶救和六個多小時的“生死時速”,小印稿壹直默默配合著大人們的工作。“這個女孩被擡過來的時候,眼睛睜得大大的,眼睛亮亮的,咬著下唇。”聚源鎮衛生院院長王能說。
高笑明亮的眼睛和頑強的聳肩讓死神羞愧而退縮。
42.有親屬在地震中遇難的空降兵
家住四川德陽八角鎮的空降兵班長任濤得知,奶奶在地震中遇難,嶽母重傷。之後,他悄悄把悲痛藏在心裏,勇敢地承擔起最重、最難、最危險的救災任務,成為空降海拔4999米茂縣的15勇士之壹。
和任濤壹樣,1500多名四川災區空降兵官兵,面對家園倒塌、親人死亡或重傷等悲痛,毅然奮戰在救死扶傷、道路搶修、災情調查、物資空投的第壹線。
黃繼光連隊戰士陳建出生在四川綿竹,他的姐姐在地震中遇難。當父母告訴他這個消息時,陳建抑制住失去妹妹的悲痛,安慰父母說,比我們不幸的家庭還多,妳們要保重身體。壹轉身,他融入了抗震救災的隊伍。
家住四川綿竹金花鎮的某團戰士李同時失去了爺爺和奶奶,父母身負重傷。5月15日上午,李的部隊正在本鎮搶救傷員。打了兩天兩夜,他都忘了去祭拜爺爺奶奶,看望父母。他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指導部隊實施救援,救出兩名幸存者。
“救群眾也是救我家。”李對說道。
汶川8.0級地震感人故事全集(6)
43.他在廢墟洞口的呼喚,帶給妻子壹種求生的信念。
5月12日,在四川省德陽市漢旺鎮德陽伐木廠,王中午吃完飯,騎車去上班。妻子張大菊繼續在家做家務。他們是廣元人,10年前來到漢旺鎮。她的丈夫在伐木廠工作,妻子經營壹家雜貨店。王采的願望是攢錢開壹家自己的木材加工廠。他是壹個手藝不錯的木匠。
下午,壹場地震突然降臨這個小鎮。他家也未能幸免,短短2分鐘,房子被徹底夷為平地。他接著在家裏跑了幾圈——也就是在那堆水泥板衣服的廢墟旁邊。他沒有找到他的妻子。
他感受到了人生中最黑暗的夜晚,下雨,沒有光,沒有路,沒有電,沒有手機信號。沒有人幫助他。“我和鄰居家回來的幾個男的,搬開黑暗中能翻的破磚,發現了三具屍體,壹個老人,兩個女人。”
幾個男人發現了他們的家人——屍體,他們壹個接壹個地離開了,只留下王芳。12年5月的那個夜晚,他是在光腳冒雨翻磚的過程中度過的。“我不敢想我老婆死了,想想就受不了。”13年5月的淩晨4點,王采隱約聽到壹聲呻吟。他躺下來,仔細聽著。斷斷續續的呻吟聲來自廢墟最深處的壹個洞,是至少十幾根混凝土梁在墜落過程中不規則堆積形成的。他俯下身,試圖在裏面呼喚妻子的名字,回應了幾聲呻吟。他確信那聲音來自他的妻子。
王這才發現,靠人力根本無法搬動這幾十根4米多高的橫梁,也不知道救援隊什麽時候才能過來。他覺得應該留住妻子的呻吟聲,不要作聲,因為那呻吟聲代表著壹條生命,於是他蹲在洞口和它說話。
話題很豐富。“我跟她說了我上高中的女兒,說她女兒上了高二,學習很好。我們得去看看她,看看她怎麽樣了。他還說鞋子丟了,看到旁邊有很多鞋子。他撿了兩雙黑色皮鞋,壹大壹小,顏色不壹樣。”他把能想到的話題都說了。
別人都在跑來跑去找家裏可能還完好的東西的時候,他沒有動。當別人因為害怕余震和大雨撤退到救災帳篷的時候,他沒有動。
貴陽消防支隊的救援人員在5月13找到他的時候,他還跪在洞口。他向救援人員揮手,讓他們保持安靜。“當時我們什麽都沒聽到,還是調了兩個舉重運動員,10的隊員。”
記者到達漢旺鎮著名的遺址是在昨天早上。它之所以出名,是因為數百噸水泥下真的有呻吟聲,也是因為王采。
在現場,上海有14名消防隊員,40多名鎮民在那裏提供幫助。壹些人帶來饅頭給王采吃,更多的人聚集在洞口周圍搬磚,找木頭支撐房梁。王更忙了。他到處找衣服,鋪在門板上做擔架。醫學專家看了看門板,說它太薄了。他立即趕到廢墟去尋找。
上海消防總隊醫療隊為其量身定制了救援方案。王闖平用導管將鹽水送入洞穴,隨著張大巨的吸吮,鹽水緩緩流入。救援隊用兩個千斤頂撐起了洞口,洞口變大了。記者也走到洞口,透過手電筒看到壹只手,在和它說話,裏面有回應。
13: 30,十幾根橫梁全部被吊車拆除。
13: 53,壓在妻子身上的最後壹堵水泥墻被撐起。
14,15,張大巨出現在人們面前。醫療隊開始常規檢查,確認生命體征明顯。
14:08 18,張大巨被擡上了王精心制作的擔架。
醫療團隊胡永興表示,張大菊沒有生命危險,因為她還有意識,她仍會響應救援人員的召喚。
她身上有幾百噸水泥。為什麽她的妻子還活著?貴陽救援隊的救援人員告訴記者,在張大具上,他們發現了壹塊門板,承擔了大部分重量。她離門這麽近,別人跑到樓梯口的時候,張大舉剛跑到門口。
是什麽延緩了張大菊的逃跑,卻幫助了她逃跑?現場的人分析原因,張大巨身上還掛著壹個包。張大巨的手拿著包,張大巨在房子倒塌前找到了包。王說,那個包裏有夫妻倆存的6萬元,是給王開木材廠準備的。
王采的號召,妻子寧死不屈地實現丈夫的理想,這兩件事頂住了幾百噸的重量。
44.被埋的孩子:“叔叔,我想睡覺”。
我見到江蘇消防總隊訓練部副主任王士軍時,他滿臉疲憊,雙眼布滿血絲。說起昨晚的壹次救援,男子哭了好幾次。
“我半夜接到老家的消息,說壹個幼兒園還有幾個孩子活著。我和士兵們壹起跑過去。那是壹整棟倒塌的房子,廢墟上只有屋頂。我在夾縫中找到了孩子們的聲音。先是壹個聲音稚嫩的小男孩說:“叔叔,快來救我。”別害怕,叔叔來救妳了。另壹個孩子在黑暗中說:‘叔叔,我可以去外婆家嗎?’"
王士軍的孩子也在讀幼兒園,他的眼淚突然流了出來:“是啊,妳叔叔救妳妳就可以走了。”
他壹邊哭,壹邊和孩子們說話,和戰友們壹起使勁挖。最後,他們摸到了壹個男孩。在拉孩子出來的時候,他突然說:“叔叔,不要拉。我很痛苦。我要睡覺了。”
王士軍知道,當孩子睡著時,他將永遠不會醒來。他忍不住哭了:“別睡了!別睡了!馬上出來再睡!”孩子沒說話。廢墟裏的另壹個孩子說:“叔叔,讓他睡吧。他已經兩天沒睡覺了。”
王士軍的眼眶又紅了:“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這些話。”
這孩子的左腿被橫梁卡住了。醫護人員仔細檢查後發現,孩子的腿因被困時間過長,已無法挽救,決定當場截肢。"這孩子的左腿被截肢了,但他最終還是被救了出來。"
在其他三個孩子獲救之前,王士軍被送往其他救援地點。他們的命運不得而知。
45.災民的哭喊:救命,救命,下面有我的親人!》
路還沒有完全打通,還有壹公裏多的路只能容納人。解放軍戰士、大型機械車和災民擠在壹條小路上,現場壹片混亂。
30多具屍體被匆忙放在路邊,有的只是用衣服蒙住了頭。早上6點的霧霾低低的籠罩在北川縣城上空,整個縣城彌漫著腐敗的味道。幾個骨瘦如柴的人攔住廢墟上可以攔住的戰士,大聲哭喊:救人,救人,下面有我的親人!已經四天了!
46.打開背包,裏面裝著壹個死去的孩子。
壹天,紅十字會幫助了壹位懷抱嬰兒的婦女。母親肩上扛著壹個劣質包,上面用紅色印著“HONGKONG”幾個字。於婷看了壹會兒。
孩子四個月,女人二十多歲,卻在山裏待了四天四夜。母子倆都快脫水了。於婷用半瓶礦泉水,放入葡萄糖,弄濕孩子的嘴唇,送到孩子的嘴裏。母親支持地看著,壹下子淚流滿面。喔喔喔。
於婷也感覺不舒服。她盯著那個女人單肩包上歪歪扭扭的“HONGKONG”。嘿,為什麽包的底部是濕的?還是兒子的味道。
不要在袋子裏染上更多的疾病。於婷想知道,順手拖下袋子,拉開拉鏈看裏面。
是壹個和前面孩子差不多大小的死孩子。
47.人民教師嚴蓉:她在拯救了13名學生後死去,但她1歲的女兒卻成了孤兒。
“救——媽媽!救——爸爸!”小女孩文欣張著嘴不停地哭,雙手抓著鄰居的肩膀。眼淚,流鼻涕,都流出來了。
她才壹歲半,說話不清楚。地震後的四天,她再也沒有聽到父母的壹句話。
沒有人告訴她,她媽媽(映秀小學老師嚴蓉)救了13學生後再也不會回來了。而爸爸,還是沒有消息。
......
48.人民教師吳:決壹死戰,拯救學生。
5月12日下午,崇州懷遠中學教學樓倒塌。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學校700多名師生大部分都順利脫險,但英語老師吳卻永遠離開了他心愛的學生。地震發生時,吳老師帶領學生從樓梯上撤離。當他聽說有同學還沒有下來,他毫不猶豫地從三樓回到了四樓。這時,大樓突然倒塌,吳老師和幾名學生被吞沒...
49.人民教師張米亞:“取下我的翅膀,給妳飛翔”。
當汶川縣映秀鎮的人們徒手搬開倒塌的小學教學樓壹角時,他們被眼前的壹幕驚呆了:壹個男人跪在廢墟上,緊緊抱著他的兩個孩子,孩子還活著,他已經死了!因為抱孩子的手臂僵硬,救援人員不得不含淚鋸掉它,然後才救出孩子。這是張米亞,壹名29歲的學校教師。“摘下我的翅膀,給妳飛翔。”多才多藝、熱愛歌唱的張米亞老師,用生命詮釋了這句歌詞,用血肉之軀為學生們牢牢守護著生命之門。
50.人民教師唐紅:生命的最後姿態。
四川什邡市紅白鎮中心學校教學樓在地震中倒塌,造成師生嚴重傷亡。二年級語文老師唐紅在生死關頭做出了壹個感人的選擇。這是壹個二十出頭的年輕老師,他的孩子剛剛六七個月大。地震發生時,他教的班級位於壹樓,他完全可以逃生,但他選擇留下來救孩子。唐老師最後的姿勢定格在這張圖上——每只胳膊下夾著壹個孩子,幾個孩子護在身下。他用血肉之軀保護的孩子活了下來,他卻死在了廢墟中。
51."人民教師茍小超:"恐怕不行,快救救學生""
5月12日下午,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洪口鎮永安壩村小學24歲的教師茍曉超像往常壹樣在三樓教室值班。突然,整個教學樓開始搖晃顫抖。他幾乎本能地喊道:“同學們,快跑!”幾乎與此同時,他沖到陽臺上,大聲呼喚其他班級的老師和學生。
大部分學生在午睡中突然被驚醒後,都處於發呆狀態。茍小超大喊“快跑,危險,快,快……”壹邊快速抱起壹個學生往樓下沖。到了樓下,我沒來得及喘口氣,馬上沖到了三樓。他又抱起兩個學生,沖下樓去...
當他再次沖到三樓,再次抱起兩個學生,再次沖到樓下時,頂樓塌了。被茍小超擡下樓的學生得救了。但茍小超被倒塌的混凝土和磚塊砸碎,胸部受重傷,倒在血泊中...
學校其他老師和村民立即開展救援。看到有人要搬動他身上的磚塊和混凝土,茍小超斷斷續續地說:“我是...對不起...我不能,快點...救救學生。”他吃力地指著頂樓說:“有學生……還有……”
茍小超今年5月2日剛結婚,5月12返校。當天下午,茍小超所在的教學樓在地震中倒塌。虹口鎮中心衛生院醫療條件有限,茍小超被緊急轉到縣醫院。因為有傷在身,茍小超輕輕的半閉上了眼睛。
52.《人民教師聶小燕:拋棄個人娃娃,為他人幼師著想》
她死去的孩子被挖了出來,她的眼淚終於如山洪爆發:“寶寶……娃娃……媽媽……來不及了……啊……”
“寶貝,妳的臉怎麽這麽臟?”聶小燕打開隨身攜帶已久的嶄新粉色棉床墊,小心翼翼地將孩子包裹好。“媽媽給妳洗。”她和丈夫用手帕輕輕地擦著孩子滿是灰塵的頭發和臉,好像生怕吵醒孩子。
地震時,孩子們正在午睡。聶小燕壹手抱著兩個孩子,而她自己的孩子還在屋裏!
聶小燕老師,您用無私奉獻、舍己為人的高尚品格,為孩子打開了人生的大門。
54.11歲男童步行12小時背著妹妹逃跑。
昨日下午5時許,記者第三次深入北川縣城核心遺址,發現壹股從背後深山中逃離的人流。他們的眼神裏充滿了對親人的依戀,害怕再次分離。11歲的張背著3歲半的妹妹,步履艱難。同行的爺爺奶奶年紀大了,父母在外打工,小萬吉勇敢地肩負起了做壹個小男子漢的責任。從淩晨5點開始,已經12小時了。小萬吉說他非常愛他的妹妹。
55.“年輕母親抱著女兒,死去的女嬰含* *吸活”
5月13日下午,幾十名救援人員正在都江堰河邊壹座倒塌的房子裏努力挖掘幸存的傷員。突然,令人震驚的壹幕出現在公瑾面前:壹位年輕的母親蜷縮在廢墟中,懷裏抱著壹個三四個月大的嬰兒。她低垂著頭,大衣被掀起,已經沒了氣。懷裏的女嬰還在舒服地含著媽媽的* *,吮吸著,紅紅的臉和媽媽滿身灰塵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我們小心翼翼地抱起女嬰,當她離開媽媽時,她馬上就哭了起來。”公瑾說,當她看到女嬰的反應時,所有在場的人都掩面而視。
“我無法想象壹個死去的母親還在給她的孩子哺乳。從她媽媽抱著孩子的姿勢可以看出,她是在刻意保護孩子。也許她死前把* *放進了女兒的嘴裏。”公瑾掩面哭泣。壹個30歲的年輕人,看慣了婦產科裏新生兒媽媽給孩子餵奶的場景,但此時此刻,這樣同樣的場景,讓他感到無法控制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