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高速公路的開發建設對區域經濟有很強的促進作用。高速公路上的服務區日益成為高速公路服務的窗口和社會經濟效益的增長點。截至2020年底,河南高速公路共有127對服務區,基本處於全封閉運營狀態。隨著河南高速公路網的快速發展和不斷完善,服務區產業正逐步從封閉、孤立、滯後的產業向開放、壹體化、高度市場化的產業轉變。
縱觀國內外服務區產業的先進發展經驗,高速公路服務區通過轉變觀念、優化模式、重新布局,與地方經濟社會的關系越來越緊密。要打破“服務區只為路人服務”的思維定勢,擺脫固步自封的思想,重新審視服務區的功能定位,積極轉變運營模式,努力調整設計和布局,尋求與當地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合作共贏。國內很多省份如廣東大槐服務區、浙江富陽服務區、河北太子城服務區、重慶冷水服務區、四川龍飛服務區等都先行先試,取得了成功,效果良好。
對此,在河南省兩會期間,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大喬石化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貴林進壹步建言,希望河南省交通運輸廳組織相關部門對全省高速公路服務區現狀進行專題調研,對符合區位優勢、硬件設施、人車等條件的服務區予以批準設立。作為開放服務區。
張貴林表示,在服務區推廣ETC收費項目,設置人員安全通道,讓周邊群眾進來消費,休閑,高速過往車輛上下車,可以在空間上解決人與車、車與車、車與貨的交通流關系,形成協調合理的內外布局,提高服務區利用率,為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張貴林指出,高速公路服務區與地方經濟協調發展是壹種全新的理念和模式,是實現交通強國的有效途徑。重新審視服務區的功能定位,依托交通、區位優勢,充分發揮平臺、窗口、紐帶、節點效應,形成以服務區為中心,以高速公路為“增長軸”,成為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增長極。
這樣的轉型升級,讓高速服務區成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平臺。把服務區作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區位優勢,使之成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平臺。壹是經銷特色農產品,走出壹條農民增收、路人購物、服務區增效的良性發展道路。二是推廣特色餐飲,廣泛吸引消費者,促進特色經濟發展,實現服務區經營與地方特色雙向促進,互贏。三是促進當地就業。服務區的員工優先從當地招聘,以緩解剩余勞動力的壓力,並為沿線人民提供家鄉的就業機會。
同時也是展示地方文化品牌的窗口。首先,服務區作為高速公路的壹道亮麗的風景線,可以提高高速公路沿線地區的景觀質量,實現與城市經濟的相互支撐和促進。此外,在服務區建設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可以提升服務區的景觀效果和文化內涵,還可以起到展示景觀屬性和人文特色的窗口作用。在景點附近的服務區,還可以通過門票銷售、酒店預訂、推薦咨詢等方式與旅遊資源進行互動。,刺激旅遊消費經濟。
其次,它將成為高速公路內外的紐帶。以往在服務區選址時缺乏對周邊資源和產業布局的考慮,忽視了合理選址對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如今服務區功能多樣,業態豐富。在布局上,既要協調和拓展功能體與基本功能的關系,又要考慮服務區與周邊地區的關系。應根據不同主題,充分挖掘當地文化、旅遊、產業資源優勢,建設文化體驗、旅遊轉型、產業配套的服務區,通過拓展功能、增加業態吸引路人,將服務區從臨時停靠點轉變為旅遊目的地,成為高速公路區域內外的聯系紐帶。
就服務地方經濟而言,壹方面可以配送特色農產品,形成路人購物、農民增收、服務區增效的良性發展道路。另壹方面可以推廣特色餐飲,廣泛吸引消費者,促進特色經濟發展,實現服務區經營與地方特色的雙向促進,互贏。
高速服務區也可以成為展示當地文化品牌的窗口。
首先,服務區作為高速公路的壹道亮麗的風景線,可以提高高速公路沿線地區的景觀質量,實現與城市經濟的相互支撐和促進。此外,在服務區建設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可以提升服務區的景觀效果和文化內涵,還可以起到展示景觀屬性和人文特色的窗口作用。在景點附近的服務區,還可以通過門票銷售、酒店預訂、推薦咨詢等方式與旅遊資源進行互動。,刺激旅遊消費經濟。
此外,高速服務區還可以采取“前店後倉”的模式,拓展服務區內的物流業務。
將“前店”打造為司機之家,為司機提供休息、休閑、娛樂服務,將“後倉”打造為倉儲中心,發展倉儲、包裝、流通、加工服務,將閑置的貨場資源打造為中轉站,增加經營業態,提高服務供給質量,進壹步吸引交通流量,將服務區打造為交通經濟鏈的關鍵節點,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