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武漢軟件新城的發展

武漢軟件新城的發展

中國版圖上,東有長三角,南有珠三角,西有西三角,中有中三角。

武漢位於“中三角”的重心。

上世紀90年代世界經濟壹體化浪潮湧動之時,武漢抓住全球產業轉移帶來的機遇,因勢利導,激發潛力,大力發展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成為享譽世界的“中國服務外包交付中心”。

今天,中國經濟正面臨著調整和轉型的嚴峻考驗。文化底蘊深厚、產業基礎雄厚的武漢,以前瞻的思維、創新的理念、完善的理念、開拓的實踐精神,在華山生態新城再次啟動建設“武漢軟件新城”,將掀開武漢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史上新的壹頁。

出席論壇的武漢市領導表示,武漢軟件新城項目不僅是武漢光谷與美國矽谷“雙谷合作”戰略啟動的首個項目,也標誌著武漢服務外包向千億產業規模沖刺。武漢軟件新城運營管理單位億達集團旗下大連軟件園有限公司(DLSP)總裁高偉在致辭中表示:作為武漢實施“雙谷合作”戰略的核心啟動項目和武漢建設“兩型社會”的核心示範項目,武漢軟件新城將努力成為華中地區最大、最國際化的城市。

如果我們深入解讀“武漢軟件新城”這壹概念,會發現它不僅詮釋了壹種全新的產業發展範疇和模式,更代表了武漢高智能城市建設的全新探索。

壹方面,新城將突破光谷軟件園單壹的產業類型,以軟件和信息服務為核心,向產業價值鏈上下遊延伸。同時,將努力打造壹批軟件研發、物聯網、雲計算、民生科技、工業設計、金融服務等新型產業集群。,挖掘武漢智力潛能,推動“武漢服務”快速向“武漢創造”轉變,在更多更廣的領域展現武漢軟件的卓越智慧。同時,新城的運營也將與時俱進,從更滿足客戶需求的角度,為從事高端、新業態的企業提供現代化、專業化的發展空間和平臺。比如,為了幫助企業更好地成長,新城將引入風險投資,建立專業的服務體系;為了讓園區得到需要的辦公空間,新城會為企業量身定制辦公樓;為了降低企業的投資風險,新城可以為客戶提供BOT模式的創新服務;為了增加市區內企業之間的交流,新城將為企業搭建包括經理人俱樂部在內的多個公共平臺,豐富軟件人的生活,同時讓他們交換需要的商品,獲得更多的商業合作機會。

另壹方面,新城給了人們壹個全新的軟件城概念。在充分保留原有自然環境的基礎上,這裏將建成完整的區域生態系統,踐行華山生態新城綠色建築推廣示範,拓展空地網絡,實現全區域無線網絡覆蓋,逐步實施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項目。同時打造國際化的教育醫療環境,提供溫馨舒適的工作生活空間,使之成為海內外高端精英在武漢工作生活的聚集地。

可以說,“新”城的創新就是產業和模式的創新。擁有多年成熟園區運營管理經驗的DLSP,也將把他們在實踐中探索和積累的創新發展理念、運營模式和服務體系,運用到武漢軟件新城的建設和管理中,讓武漢軟件新城煥發出“新”的耀眼之美。

2009年,方圓60多平方公裏的華山,山與水,人與物,改變了他們的命運——湖北省委、省政府設立華山新城,計劃用近10年的時間,建成結構合理、功能高效、關系協調的世界級生態城市。毫無疑問,生態城中最能體現武漢智慧、展現新城活力的區域,就是即將啟動的武漢軟件新城。

作為武漢實施美國矽谷與中國光谷合作戰略的核心啟動項目,武漢軟件新城位於華山新城核心啟動區,西起燕西湖濕地公園,東至華山大道,北至燕西湖湖畔,南至花城大道,占地3.4平方公裏,分為R&D辦公、配套服務、生態涵養三大功能區。生態涵養區占總面積壹半以上,保留北側常家山系生態屏障,向南延伸形成兩條大型綠色廊道,保留基地原有河塘水系,打造中央湖景公園,形成東西帶狀濕地,與燕溪湖濕地公園相連。建設區域面積1.5平方公裏,采用11.3公裏長的綠道和30公裏長的自行車路網。分為702個生態建設單元,與園區內眾多小公園、濕地有機融合。總建築規模約200萬平方米,容積率僅為1.3。可以說,新軟件城完全符合純生態、低密度的現代城區標準,必將成為未來城市開發建設的典範。

這座由湖北聯合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武漢東湖高新集團有限公司、國內商務園區運營管理專家大連軟件園有限公司(DLSP)共同打造的新型軟件城,將成為集軟件開發、信息服務、教育培訓、生活配套及相關公共服務產業為壹體的綜合性軟件城。為國內外企業提供頂級的配套服務環境和知識型人士專屬的綠色生活空間,構建集自然、生態、人文於壹體的產業生態系統,打造最具創新力的R&D設計環境,打造國際知名的智慧城市中心。

致力於打造“矽谷式”的園區環境,武漢軟件新城邀請世界頂級設計事務所SOM進行項目概念規劃,邀請國際知名建築設計事務所MVE進行建築設計。

在規劃中,軟件新城將實現100%的綠色建築比例和50%的綠化覆蓋率,成為對城市綠化貢獻最大的區域之壹。有11.3km與森林、湖景融為壹體的綠色廊道,保護原生林木3600株。作為壹個軟件城,它的耗電量只占同面積先進制造產業園的1/5,但它的附加值卻是同面積先進制造產業園的20倍。

新城將擁有世界級集中連片工業區,R&D辦公區集中位於花城大道和華山大道兩側,建設約654.38+0萬平方米的寫字樓,居全國單體園區之首。將依次設置R&D中心、總部基地、國際R&D基地、科技商務區、專屬園區,容納近1,000家入園企業,提供超過1萬個就業崗位。

同時,武漢軟件新城將充分借鑒矽谷和爾灣的先進經驗,園區配套服務設施將以“鄰裏中心”的形式分散在R&D地區周邊。正在建設中的武漢城市圈“兩型”館位於園區內,與即將建成的生態藝術展覽館、燕西湖濕地公園共同構成湖北“兩型”社會的核心展示窗口。萬科和碧桂園同步建設綠色社區,為高端創新人才的引進提供了配套支持。

此外,園區還有八類配套設施,規模654.38+0萬平方米,涵蓋學校、醫療、娛樂、體育、商業、交通、行政辦公、居住等,可滿足各類需求。隨著新軟件城的建設,壹個集“兩型”科技、“兩型”產業、“兩型”社區於壹體的綜合示範區即將完成最後的拼圖。

可以想象,未來的武漢軟件新城將是壹座“綠色樣板城”,節水、節能、節材、環保,科技與生態和諧發展。壹個生態版矽谷的城市格局正在蔓延,大公園環繞的現代城市生活正在到來,代表武漢城市高度的工業新星冉冉崛起,人們將在自然、發展、和諧、融合的過程中收獲更加美好的城市未來。

今天,在承接全球產業轉移,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過程中,武漢再次顯示出其豐富的背景和優勢。優越的地理位置,天然屏障,九省通衢,物流通暢;武漢經濟基礎雄厚,壹直是華中重鎮,經濟文化發達。科技實力突出,科教綜合實力居全國第三,* * *擁有19個國家高技術產業化基地、1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13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豐富優質的人才庫,武漢教育機構集中,* * *擁有高等院校84所,高校數量居全國第三,擁有兩院院士48人。全市在校大學生76萬人,每年畢業生28萬人,為武漢服務外包產業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供給。更重要的是,湖北省和武漢市政府對軟件產業給予了大力支持,在發展路徑上進行科學規劃和創新突破,使得武漢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突飛猛進。

2006年是武漢軟件和服務外包歷史上重要的壹年。今年,國家啟動了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千百工程”。服務外包這個牽動時代經濟脈搏、激蕩整個中國腹地的希望產業,也在武漢邁出了重要的發展步伐。為了更好地推動武漢軟件產業的快速發展和軟件園的建設,東湖開發區管委會與大連軟件園有限公司(DLSP)攜手成立了“武漢光谷軟件園有限公司”,開啟了“中漢合作,共鑄武漢軟件輝煌夢想”的進程。合作中,DLSP將其多年積累的園區運營經驗運用到光谷軟件園的管理和運營中,為園區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理念和新鮮的活力,充分挖掘武漢的綜合產業優勢,激發武漢巨大的產業潛力,全力推動武漢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在短時間內快速崛起。

2009年,DLSP延續“專業化、規模化、國際化”優勢的光谷軟件園升級版“光谷E城”項目,定位更高端,進壹步復合整合商務園區功能,工業建築與商務設施融為壹體,成為華中地區最具活力的國際科技新城典範,吸引更多高端客戶入駐並認可。

五年來,曾經默默無聞、鮮有人問津的光谷軟件園,突然成為全球知名的中國服務外包交付中心,企業眾多,活力無限。武漢也形成了以光谷軟件園為核心的服務外包產業集群。截至目前,已成功引進服務外包企業近700家,從業人員5萬人,實現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銷售收入407億元,“武漢軟件”專業品牌國際化升級。

光谷軟件園的成功運營,為武漢軟件產業的發展樹立了標桿和榜樣,也進壹步堅定了聯漢繼續合作、再創輝煌的信心,為武漢軟件新城今天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