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僅僅因為這種行為,嘉莉真的是壹個“渣男”。但實際上,她對與大先生的曖昧關系深感愧疚,明知自己做錯了,卻難以收手。如果拋開非黑即白的道德判斷,應該如何看待「不忠」?
“出軌”可能是關系中最大的秘密。了解不忠的本質可以幫助我們準確理解我們想要什麽樣的親密關系。
1.在妳看來什麽樣的行為是“出軌”?
心理治療師埃絲特·派雷爾已經為數以百計正在經歷婚外情危機的夫婦提供了咨詢。她發現大多數夫妻對“不忠”的定義完全不同。這會讓他們用不同的方式為自己的“越軌行為”辯護:有些人和別人發生性關系,但他們對這種性行為並不熱情,於是他們聲稱:這對我毫無意義。
還有人會強調自己只是有了外遇:什麽(實質性的性行為)都沒發生。那麽,到底什麽是出軌?在《危險的聯絡》(dangerous liaisons)中,埃絲特·派雷爾(Esther Pairel)指出,為了定義“什麽是欺騙”,我們應該首先了解親密關系的本質:情感契約。對於我們的關系應該是什麽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當兩個人壹起交流這些標準時,他們就形成了彼此之間的“協議”。
事情的焦點不在於發生了什麽,而在於這件事的發生是否違反了妳們之間的“約定”。因此,在壹段感情中,和另壹半討論“什麽行為是越軌的”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幫助妳了解對方對這段關系的理解,也可以讓兩個人知道這段感情中應該小心踏入的“紅線”。
埃絲特·派雷爾總結了定義不忠的三個要素。當壹段感情滿足以下1或以上的因素,就可能構成不忠:這是壹段需要隱瞞的感情:妳們的關系不能公開。感情卷入:妳對他/她有感覺,甚至認為是“愛”。
性吸引:不壹定有性,也有渴望。(這三個標準都不是經過研究後嚴格定義的。但它可以提供壹個框架,幫助妳理順自己和伴侶的需求和禁忌。)在“性吸引”這壹部分,作者講了壹個很有意思的概念。
在約會。是指兩個人在沒有任何身體接觸的情況下,進行壹般認為是“約會”的活動(比如吃飯、喝咖啡、看電影)。比如妳在工作會議上遇到壹個很有魅力的異性。會後,妳約好壹起吃飯,然後回家。
看似什麽都沒發生,其實妳知道剛才那頓飯讓妳比之前的性愛更有激情——從某種角度來說,“出軌”其實已經發生了。
2.出軌的原因不壹定是“不愛”
很多人都覺得出軌肯定有問題。要麽是關系問題,要麽是人的問題。這個概念包含了壹個假設,如果壹段感情足夠健康,婚外情就不會發生。有避免出軌的“完美關系”。這樣的觀念會讓被背叛過的人忍不住問自己:我做錯了嗎?
然而,Esther Pairel在她的咨詢工作中發現,兩者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因果關系。壹段幸福的感情也可能出軌。如果停留在“問題論”,不去探究更真實的原因,我們會受到更大的傷害,也很難在出軌中成長。除了“關系或人的問題”,出軌也可能是因為以下原因:1)探索自我的需要。
有些出軌看似是關系問題,背後卻是自我成長問題。埃絲特·派雷爾(Esther Pairel)接到壹個案例,她的妻子與壹名卡車司機有染,但她對目前的婚姻並不不滿:她非常愛她的丈夫,不想傷害他,但她仍然出軌。心理咨詢師後來發現,這個妻子的不忠其實是壹種“叛逆”的欲望:她壹直過著符合別人標準的生活,是壹個好女兒、好妻子、好母親。
但當她47歲的時候,她開始有了身份危機:如果沒有這些角色,我會是誰?“出軌”其實是壹種重新找回自我的嘗試,即使可能會帶來毀滅性的後果。2)“出軌”本身的魅力還有壹個原因:“出軌”本身就很吸引人。這讓出軌明明給壹個人帶來了強烈的負罪感,卻也讓人欲罷不能。
每個人都有打破規則的欲望,這讓人覺得危險,但也讓人覺得自由。不過,雖然“離經叛道”很爽,但在理性的情況下,大家還是會考慮後果,不會輕易越界。是什麽讓壹個人有足夠的動力去觸碰壹段感情中的那條“紅線”?這裏有壹個很有意思的概念:性獨立。
很多情侶在進入壹段承諾的感情後,會產生“這個人現在是我的”的錯覺。但因為在壹段承諾的關系中,對“性獨立”的尊重往往被忽視,這實際上強化了壹個人出軌的動機。就像玻璃罩裏的蠟燭,燃燒得越劇烈,氧氣消耗得越快,蠟燭就越容易熄滅。
這種觀念或許能啟發我們如何讓現有的關系保持活力:給對方壹些性欲的空間,和對方策劃壹場“離經叛道”。這裏的“越軌”不是支持對方出軌,而是在不違反關系契約的前提下,繼續采取壹些行動走出妳們關系的舒適區。埃絲特·派雷爾(Esther Pairel)在她的咨詢案例中也提到了壹些夫婦策劃的“越軌行為”。
比如,壹對習慣照顧孩子的夫妻,開始選擇壹天把孩子放在父母家,為自己安排壹個“約會之夜”;還有的建立了壹個只屬於對方的社交賬號,像情侶壹樣在開會、休息日甚至家長會時互相調情。
妳有沒有聽過這樣壹句話,讓婚姻保持新鮮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假裝婚姻還沒有結婚?這種“離經叛道的舉動”會提醒我們,我們的另壹半並不屬於我們,我們只是在* * *裏履行壹份合同,是否續約取決於我們每天的努力。它能讓我們對另壹個人和關系本身保持好奇和敬畏。
3.背叛後應該和對方談些什麽?
對於出軌的壹方來說,被“背叛”可能是壹種嚴重的創傷。它讓人懷疑自我價值,摧毀對世界的信任,迫使壹個人處理情緒、關系和自我認同的多重危機。並且,妳會思考壹個重要的問題:要不要分開?或者說,要不要和ta繼續生活下去?
這需要妳和妳的伴侶就妳們的關系走向進行認真的溝通。這對雙方都很難,尤其是被背叛的壹方,很容易陷入“信息陷阱”:妳渴望知道所有的真相,但知道的越多,妳就越痛苦。
危險聯絡員指出,為了避免進入信息陷阱,有必要區分兩類問題:偵探問題和詢問問題。偵探問題:為了挖出這件事的細節。詢問問題:為了找出作弊背後的意義和動機。
例如,如果伴侶與他人發生性關系,偵探性問題可能會詢問關系的細節,而探索性問題將專註於:“這對妳意味著什麽?”“妳對我們的性生活滿意嗎?”前者會把妳引入信息陷阱,後者會幫妳判斷這段感情對自己的價值。
4.結論
面對背叛,我們很容易進入“受害者”的角色,走不出來,而這些詢問性的問題會讓妳把註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我還想和這個人在壹起嗎?我想要什麽樣的關系?這將幫助妳獲得真正有價值的信息,並在為自己做決定時有壹種控制感。
最後,回到出軌這個話題,誰都不想出軌。當我們談論它的時候,其實是在談論我們是否可以不經歷不忠,但我們也可以從這件事情中學到壹些關系的教訓。它要求我們面對這樣壹個事實:我們身邊的這個人永遠是神秘莫測的,即使他已經是妳的伴侶。
只有明確了這壹點,我們才能知道如何為關系做出努力。處理關系危機最好的方法就是承認關系危機隨時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