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本每個人都可以閱讀並從中受益的精神書籍。”
看完之後我想說:這句話沒錯。
妳有這樣的困惑嗎:
1,結婚後,愛人沒有戀愛時那麽完美;
2.不知道孩子的問題怎麽辦;
3.父母看的太仔細或者疏於照顧不知道怎麽辦;
4.我付出了這麽多,身邊的親戚朋友卻不買賬;
5.我失去了心中最重要的人,無法面對生活;
6、我被深深傷害過,很難相信任何人;
7.我期待改變現狀,但內心充滿恐懼;
8.我有信仰,或者我沒有信仰,被人嘲笑;
……
簡單羅列,只是想讓妳知道:關於家庭,關於感情,關於工作,關於朋友,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問題,妳幾乎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這是壹本關於自我成長的流行心理學書籍,使妳能夠處理好與他人的關系。
《少有人走》出版後,沒有做任何商業推廣,卻在極短的時間內成為美國暢銷書排行榜,創造了連續20年的出版史上的奇跡。斯科特·帕克本人也因此被認為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傑出的心理學家,在他成名後,他開始四處演講,以擴大他的心理咨詢的影響。
盡管如此,斯科特·帕克也面臨著許多問題:例如,他吸煙酗酒,與子女疏遠,還有婚外情...斯科特·帕克去世前壹年離婚,最後(2005年)死於胰腺癌。或許,作家自身的經歷進壹步證明了心智成熟確實是壹條“少有人走的路”,因為它是如此的難,連作者自己都無法完全實踐。
“生活充滿艱辛”——斯科特·帕克在這本書的開頭道出了生活的本質:只要人活著,就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解決生活問題的關鍵在於自律,而自律的動力來自於愛——只要我們心中有愛,保持自律,以開放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問題,我們就會獲得精神上的成熟,觸摸到生活的真諦。
心理學書籍由於專業性強,難免枯燥,但斯科特·帕克通過兩點讓這本書可讀性很強:很少使用專業詞匯,貼近讀者的真實案例。《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仿佛是壹把鑰匙,作者用它為我們打開了心理學的大門。我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往往能把自己或者身邊的人放在正確的位置上,讓閱讀本身變得更有趣,更實用——我們會突然拍著大腿,恍然大悟,“啊,原來TA是這麽想的!”
《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分為四個部分,下面我給大家簡單介紹壹下:
所謂自律,就是“主動要求自己承受痛苦,以積極的心態解決問題。”為了實現自律,斯科特·帕克提出了四個原則:推遲滿足、承擔責任、忠於事實和保持平衡。
大量接地氣案例的引入,會讓讀者對每個人都有的拖延癥有壹個全新的認識,為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找到壹個方法論,為那些被打擊後變得偏執、冷漠的人找到壹個心理學依據,了解壹些常見的心理學術語,如神經癥、人格障礙、共情等,在閱讀中為自己做壹個小診斷。
心理學的解讀仿佛撥開了眼前的迷霧,讓我們看到了現象背後的本質,頓覺豁然開朗。
但是這四個原則真的很難付諸實踐。特別是保持平衡“就是建立靈活的約束機制”,這其實是把握前三點的壹個總原則——凡事總要有個度,不能矯枉過正。
面對問題不容易,解決問題實現自律更痛苦。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為什麽人能自律?斯科特·帕克解釋了原因:愛是自律的動力。
在這裏,作者有壹個觀點可能會打破妳的眼鏡——談戀愛不是愛!原因是戀愛中的人沈浸在壹種自己創造的完美幻覺中。這對最愛的人無疑是壹個打擊。但同時作者也強調了談戀愛的重要性,可以讓人在未來步入婚姻殿堂時敢於承諾,並為這個承諾努力獲得真愛。
所以,婚姻也許真的是愛情的墳墓,但卻是愛情的開始——壹個人回歸理性後互相扶持,共度余生的絕佳機會。
如果妳也遇到性關系方面的問題,那就要仔細閱讀這壹部分。通過對比書中的案例和作者的解釋,為自己的愛情尋找持久的藥方。
此外,作者還通過大量的案例告訴讀者如何去愛以及為愛付出的代價...這些案例涉及到廣泛的生活中無法回避的問題,比如:聽孩子的喋喋不休,如何面對親人的死亡,如何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如何面對外界的傷害,如何批評和如何面對指責,如何在戀愛關系中保持獨立,如何尊重對方的獨立、愛情和性,以及受虐狂的心理根源..
斯科特·帕克強調,“真正的愛不是簡單的給予,還包括適當的拒絕、適時的過錯、適當的批評、適當的爭辯、必要的鼓勵、溫柔的安慰和有效的催促。”
盡管作者對愛情和如何去愛做了大量的闡述,但他仍然承認,愛情的奧秘是無法用我們現有的知識完全理解的,所以他不可避免地引出了宗教的話題。
如果說這本書顛覆了我之前的認知,那壹定是作者對信任的分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屬於信仰的範疇。”
正如作者所說:“通常,我們對信仰的定義過於狹隘。我們認為,擁有某種信仰就是信仰神靈,加入信徒的組織,舉行某種宗教儀式。如果壹個人從不去教堂,也不相信超自然的神,我們會認為他沒有信仰。”
所以,以後不要說中國人沒有信仰。只要能在生活的磨礪下不斷學習,突破自我的界限,建立正確的體驗和認知,就是最適合我們的信仰。這和妳是否信仰某種宗教無關。
作者還用了三個案例來講述故事,質疑宗教和身份宗教給不同人的成長帶來的幫助,以此來說明不管妳是有神論者還是無神論者,根據妳的認知來選擇就好!
說到信仰,必然要談到科學。作者認為我們首先應該有壹個科學的態度,因為科學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世界。但同時也要意識到科學的局限性,不要用洗澡水潑寶寶。對於科學無法解釋的神秘現象,作者稱之為恩典,他主張我們全心全意地擁抱這些恩典,把它視為上天賜予的禮物。
這壹部分非常有趣,因為斯科特·帕克講了許多驚人的事情,他自己的和病人的。這些奇跡的經歷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人類的局限性,不自覺地對我們生活的世界產生敬畏。在閱讀的同時,也想起了自己遇到的壹些神奇的事情,閱讀的過程很過癮。比如我有很多次預感,幾分鐘後發生的事情,朋友之前的夢想居然後來實現了!
作者暫且稱這種獨立於我們意識之外的無形存在為“上帝”。既然上帝在暗中幫我們做心智成長的努力,我們又有什麽理由不為人類的進化而努力呢?雖然這是壹條充滿障礙的成長之路,但需要我們不斷突破自己去探索。
少有人走的路最後兩部分非常重要。雖然都是從愛情的討論中引申出來的,但斯科特·帕克在這兩個部分中不斷提醒我們,千萬不要以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態度對待這壹事件,並從生物進化的角度深刻剖析了人心智成熟的最大障礙——懶惰。為了戰勝這種與生俱來的邪惡,人們必須付出更大的努力,走向心智成熟的道路,而這可能就是這本書被稱為《少有人走的路》的原因。?
《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案例介紹和信息豐富,讀者在閱讀時會有很強的帶入感。不知不覺中,他們會跟著作者逐壹分析生活中的困惑,有時會豁然開朗,明白其中緣由,有時會開懷大笑。原來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
雖然,我們未必能像作者那樣以悲憫之心看待這個世界,也不可能像作者所說的那樣始終自律、鐵面無私,走上那條少有人走的艱辛而孤獨的路。但我們至少可以學會像心理學家壹樣思考,以壹個旁觀者的角度看待自己和他人,在心中的愛的驅使下自律地生活,不斷修正自己的認知,隨時擁抱上天賜予的禮物,走上壹條更順暢、更清晰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