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使人文化化、人性化的活動,確立人的獨立地位和主體地位;不斷喚醒人的自我意識,反思自己的存在和所處的社會,從而批判性地建構自己,建構自己理想的生活圖式;使人們能夠處理他們所生活的生活世界的活動;直接參與學生對個體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建構,融入學生的成長和生活過程;引導學生走向可能的生活,對學生的生活具有魅力和生命感的活動。“所以,真正的教育應該為學生的人生奠定基礎,為學生的未來發展負責,以人性的發展為根本。教育應該始終在思考和追求壹條既要生存又要發展的可持續道路,對學生的現在和未來負責。學校必須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搭建平臺,搭建階梯,而不能耗費全部精力,抹殺學生的個性發展。總之,教育是學生人生的圓滿。初中三年是孩子接受基礎教育最重要的時期,是孩子未來學習的銜接階段,也是整個中學階段的基礎時期。中考只是加油站,不是終點站。在初中階段,孩子的身心健康、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孩子對學習品質的熱愛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永遠是第壹位的,其次才是孩子的基本能力(閱讀、計算、寫作、口語、聽力、觀看、使用電腦等。)和學習成績。就學業而言,在關註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更要關註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潛力;註重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立行動能力的培養。知識不等於智力,學習成績不等於思維品質,課本知識不等於基礎知識,應試能力不等於綜合能力。所以,做壹個初中生,壹定要把整個中學的六年發展作為壹個整體,“站在中學看高中”,立足中學,但不局限於中學,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負責。
2.秉持“啟智啟義”學校核心價值觀。
悟,就是“悟義”的意思。我們把“啟發智慧和正義”作為我們的座右銘。我們相信“啟智啟義”是對教育本質和鄭起中學使命的最好詮釋。
“悟”即“悟”,“悟”即啟迪智慧,授人以漁,培養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的智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魚”是“知識”,不等於智慧;“漁”是求知的思維和方法,是智慧。這種求知的思維和方法可以幫助學生非常迅速地吸收知識,積極地思考和創造,從而開發智慧,造福人類。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靈性,引導學生追求知識,親近智力,發展智慧。啟迪智慧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能力,我們認為這是初、初中階段最重要、最核心的能力。
“義”就是“義”的意思。什麽是“節操”?“正”的詞源解釋是“糾、正、還”,還含有“正直、堅定”的意思。“積極”也有“檢查、檢討、反省、改正”的意思。“德”是指“人的道德、品德、德行”,也指“人的修養、情操、氣節”!古語有雲,“德乃人之立身之本”,“人無德則不立”。所以“節操”的意義就是永遠不要忘記檢討和檢查自己的德行,修正自己的德行,肩負起幫助大眾德行的責任!美德就是引導學生,拒絕平庸,追求崇高偉大,追求卓越。所以“節操”就是培養學生的反思精神和批判能力,這也是初中生的核心能力之壹。
3.構建“忽略質量,學習有潛力”的辦學願景
我們明確提出了“忽略優質,學習有潛力”的願景。首先,“輕負擔”不代表沒有負擔,更不代表放任自流。而是留給學生適當的時間和空間去閱讀經典,親近自然,張揚個性,磨礪能力。並不是說學生的時間完全被課本和作業占滿,學生完全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其次,“輕負擔”就是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給孩子留壹定的自主安排時間,創造合理的活動空間。“高素質”是指我們培養的學生應該是品格良好、行為得體、身心健康、學習成績優秀、特長突出、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現代人。學校要“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搭建平臺,搭建階梯,而不是耗費全部精力,抹殺個性發展”。反對過度學習,讓學生有潛力地學習。”學習有潛力”的意思是:在時間上,學生有自主自由安排的機會;從空間上看,學校有各種活動供學生參與,學生有能力積極參與;從學習能力來看,具有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4.營造“合作、誠信、尊重、責任”的人文氛圍
我們倡導“合作、誠信、尊重、責任”的校風。努力構建以此為核心元素的校園人文氛圍。
“誠信合作”不僅是指教師誠信合作的自覺行為,是指培養學生誠信合作的價值取向,也是對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人際關系的壹種描述。其中,核心是教師的誠信與合作。要求教師對學生誠實,在師生交往和活動中認真負責;對學校誠實,積極維護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參加學校的壹切教育改革活動;對學生家長坦誠相待,在與家長的積極溝通中完成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真正擔負起為我們的職業、為我們的社會誠信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下壹代的神聖使命,並自覺地體現和落實到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責任”指的是責任感,也就是主人翁意識。每個人都是學校和社會的主人,都應該自覺行使自己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從而對學校、家庭、社會和自己負責。
“尊重”就是尊重意識。它是壹種新的校風核心理念。“尊重”意味著尊重他人,尊重差異和多樣性,尊重環境和資源。師生之間的尊重,思想與行為之間的尊重,性格、興趣、情感、自然、社會之間的尊重等等。
5.塑造“人文、精致、和諧、開放”的對外形象
人文和諧,身心和諧發展,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
(1)創建和諧校園
學校非常重視家校溝通,設立了家長熱線,每天安排專人接聽和記錄,限期回復。堅持“家長開放日”傳統,每學期第壹天接受家長對各年級任意壹節課的點評。學校工會每年組織“我是壹個正直的人”主題活動,黨支部開展“誠信講壇”系列活動。這些措施使鄭起校園更加和諧。2006學年,學校德育處重點開展了“我讀書,我快樂”、“我理財,我快樂”、“我展示,我快樂”、“我儲蓄,我快樂”等五項“快樂成長工程”。2007年6月,學校心理咨詢站被評為下城區心理咨詢“優秀站”。區學校心理咨詢站評估組對我校的心理發泄走廊和心理健康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學校通過組織全體教職工進行道德骨幹拓展訓練和“向心力訓練”,增強團隊凝聚力,構建和諧團隊。
(2)構建和諧的班級
科學的管理、健康和諧的班級群體是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保證。近年來,我校派出班主任參加任小艾、魏書生、李鎮西等全國著名教育專家的講座,學習先進的班級管理經驗。面對班裏的問題學生,學校從社會穩定的高度,頭腦端正,責任明確。通過多年的不斷實踐,建立了行政班子成員工作後聯系等壹系列制度,總結出壹套針對問題學生的教育方法。
(3)構建和諧課堂
學校在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將多元化課程結構的構建和高效教學模式的探索作為核心工程。基礎課程的實施,輔以探究課程和拓展課程,使“必修課程、社區課程、榮譽課程和多學科課程”逐步完備,結構得到優化,進壹步促進了當代初中生多元智能的發展。註重教育教學的實效性。從2007年秋季開始,學校開展教學微觀分析,從教師、學生、課程、課堂四個維度觀察課堂教學,為教學中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教研活動、課堂文化創造提供話語體系,進壹步跟進和諧課堂。
(4)建設和諧的教師隊伍。
在辦學實踐中,學校深刻認識到,過去的辦學成績得益於壹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和未來的新發展需要更多的優秀教師。我們對教師的要求是:師德高尚,業務深厚,團結勤奮。
壹方面,學校嚴格要求教師參加各種繼續教育培訓,強化基本功,提高專業水平。學校還設立了專項基金,派出有發展潛力、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另壹方面,鼓勵教師擴大知識面,用“第三只眼”看教育,用教育之外的眼光看教育,讓他們在不同的思維碰撞中對教育、教育、人才有新的看法。
壹方面,學校提倡教與學都要有個性,體現自己獨特的理念、方法和特色,“順木之性,以使其自然”。在* * *學生* * *榮耀的集體氛圍中,老師的個性化教學也讓學校教育更具活力。我校語文組自編教材是我市“校本教材”的成功力作,不僅取得了較高的教改效益,也引起了杭州媒體的高度關註。大自然組通過團結協作,形成了系統的競賽課程,競賽成績壹直是杭城初中的領頭雁。
(5)爭取家庭和睦。
家長的素質和觀念也決定了學生成長的空間。學校將繼續開辦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的家長輔導學校。組織專家講座,針對青春期、人際交往、考試焦慮等問題,向家長傳播家庭教育的科學理念,給予有效指導,實現教育的壹致性,形成教育的合力。
微妙的
精致,是指辦學形式的“精”,理念的深刻、師資的精幹、教學的精良、管理的精準、服務的真誠、校容的精致;
(1)建設壹支精幹的教師隊伍
優秀的學校成績來自優秀的老師。我校45歲以下教師占82%,中高級職稱教師占79%,其中市新教師20余人,省市優秀教師。老師有愛心,有奉獻精神,善於研究,有創造力。教師在參加省市組織的各類技術競賽中成績優異。
(2)倡導日常管理的主題意識。
我們學校是杭州市教學科研基地學校。學校把德育、教學、行政管理作為課題,為當前的高水平發展提供了支撐和動力。2006年,學校與課題組“杭州地域文化與世界文化遺產教育實踐研究”達成合作意向,開發出版了校本課程《我們身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學校有省級重點項目1個,市級項目3個。
(3)樹立文化積澱的品牌意識。
近年來,鄭起的“忽視質量”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壹套獨特做法。在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它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優勢,社會對它的贊譽與日俱增。大多數家長和社會人士越來越認可鄭起的以下做法:
第壹,註重課程設計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和過程的合理性。
第二,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循序漸進,給孩子留壹定的時間自我安排。
第三,努力提高課堂效率,贏得課堂,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第四,鼓勵教師“讀經典,親近巨人”,要求教師“立足當下,延伸兩端”,倡導“教師下海,學生上岸”,提高教師的知識儲備和專業素質。
(4)營造優雅獨特的校園環境。
學校實現了操場塑化、室外地磚、室內地板、校園綠化園藝、音樂教室、美術教室、微格教室專業化、多媒體設備進班等校園改造工程,提升了學校整體形象。同時,加強墻文化建設,讓墻說話,給學生更多的展示平臺。
打開
開放,意思是要“強”,要有國際視野。以開闊的視野和強大的優勢,更加廣泛地開展對外交往,加快外向型建設;
(1)積極探索國內外多層次文化交流。
在國際上,自2004年9月與澳大利亞堪培拉中學結為姐妹學校以來,學校每年都組織冬季赴澳大利亞遊學。澳方每年也組織學生來我校交流學習。
國內,學校與淳安楓樹嶺鎮中學、蕭山寧圍鎮中學結對,開展多方向互訪,制定了包括新課程教學交流、資源共享、陽光幫扶等幫扶機制。此外,學校還與省內外10多所學校的教師進行交流學習。
(2)全面推進第二課堂,社團活動精彩紛呈。
自2007年3月起,學校設立了關註學生素質教育的“啟蒙論壇”,通過壹系列不同主題的講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啟迪了學生的智慧。其中,系列金融教育活動受到了媒體的高度關註。新華社發了全文稿,人民日報、浙江電視臺、浙江日報等20多家媒體做了跟蹤報道。學生社團活動取得了很多成績。學生自主研究的“中學生壓力調查”、“廢舊電池回收意識及汙染治理調查與實驗”等課題10余項,獲獎無數。七星文學社學生蔣宏業,2006年EF青少年形象代言人DV大賽11-14年齡段全國總決賽冠軍。
和諧彰顯了鄭起中學的人文,精致凝聚了鄭起中學的力量,開放彰顯了鄭起中學的氛圍。
奉行“忽視質量”的做法
1.樹立課程意識,註重實現目標的方法和過程的合理性。
壹是學校努力構建多元化的課程結構,營造學生多維成長的生態環境。
空間是學生自由發展的舞臺。明確素質教育的發展方向,在認真實施部分國家課程教學計劃的基礎上,積極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的調整、改革和充實,以基礎課為主,探究課、拓展課為輔,逐步使“必修課、社區課、榮譽課、多科課”完備,結構優化,將進壹步促進當代初中生多元智慧的發展。
第二,註重實現教育目標的過程和方法的合理性,反對過度學習,實現教育效益的最優化。醫學上有過度治療的理論,教育上也有過度教學的現象。心理學表明,適當的過度學習對學生鞏固知識技能是必要的,但過度過度學習是浪費時間、剝奪學生權利和身心摧殘。過度的過度學習忽略了時間和精力的成本,它追求的是教學效率的最大化,而不是最優化。我們認為,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學習的能力,首先是要給學生時間和機會;同時也需要學生有這個意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有可能。如果學生的可支配時間全部被學校老師和課本作業填滿,學生就沒有自主安排的機會,學生就無法自主學習,學習潛力也無從談起。教學效益可能最大化,但沒有最優化。
2.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循序漸進,給孩子留壹定的自主安排時間。
教育是有規律的,首先要遵循的是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時間是學生最大的資源。學校要積極拓展,給孩子自主學習、自由活動、正常交流的時間。初中三年是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初中壹年級應該是比較輕松的。我們堅持五天上課,周六不補課,意在給孩子留點時間。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多做課外閱讀,多安排壹些課外活動,努力拓展自己的課外視野,積累基礎知識,鍛煉基本功。同時,孩子從小學到初中的學習任務差距不能太大,不宜在初中第壹年就過分統壹孩子,把孩子壓死。否則孩子的心理壓力會很大,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不利於孩子未來兩年學習潛能的開發。初二學生的獨立性和學習能力逐漸增強,學習任務量也要逐漸增加,到初三會全力以赴。
3.努力提高課堂效率,贏得課堂。
課堂永遠是實現“輕責任、高質量”的主陣地。積極構建“抓基礎、重能力、快節奏、大容量、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模式,堅持“三瞄準、兩力爭”的教學策略。“三個瞄準”即:瞄準時間利用率、瞄準學生參與率、瞄準目標達成率;“兩個力爭”就是:考完試爭取滿分,作業做完爭取全對。努力實現“三清”目標,即踐行“日工畢”理念,實現“課清、日清、周清”的學習任務。運用橫向比較工具、增量趨勢分析、目標度分析三種工具,希望達到壹個效果——教師要“教學思路清晰”。
4.努力提高教師的知識儲備和專業素養。總結起來,三句話。
壹是鼓勵教師“讀經典,親近巨人”,努力學習接受最前沿、最科學、最有效的教育教學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
二是要求教師“立足當下,延伸兩端”,即要求教師既要立足初中教學實際,又要看中小學教材和教改實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三,提倡“教師下海,學生上岸”,要求教師多做題、多研究,積極探索最有效的教學方法,精選習題,設計科學的訓練方案,避免題海戰術,節省學生的時間和資源,達到“少註重質量”的目的。
5.樹立“生命第壹,健康第壹”的理念。提倡健康第壹,學習第二。學生綜合素質第壹,升學率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