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智慧路燈,萬億級智慧城市的入口!

智慧路燈,萬億級智慧城市的入口!

智慧城市的概念源於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它是數字城市和物聯網結合的產物,被視為信息時代城市發展的方向。其本質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城市運行系統的互聯化、高效化和智能化,從而為城市人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數據顯示,到2017年底,全國已有超過500個城市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預計到2021,市場規模將達到18.7萬億元。可見,智慧城市是大勢所趨。

要建設智慧城市,首先需要建設壹系列網絡化的基礎設施,而基於分布最廣的城市基礎設施——燈柱的信息與自動化系統建設將是第壹個突破口。

如今的路燈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照明工具,集照明、安防、充電、WIFI等功能於壹體的智能燈柱已經成為未來智慧城市的主要發展趨勢。

對於任何事物,只有了解它的過去,才能了解它的現在,才能展望它的未來!智能燈柱也是如此。

智慧燈柱的誕生

智能燈桿的出現可以追溯到IBM在2010年提出的智慧城市願景。最早的智能燈柱是德國壹家公司研發的,只在普通路燈上安裝了充電樁。

智慧燈柱的成長

事實上,智能燈柱可以分為三個時代:

1.0時代:

智能燈柱時代1.0是目前國內大部分路燈所處的階段,其主要特點是專註於路燈本身的照明節能和控制功能的智能化操作。通常應用電力線載波通信技術和無線GPRS/CDMA通信技術來實現對路燈的遠程集中控制和管理。

2.0時代:

智慧燈柱2.0時代的重點是燈柱的智能操作,即通過在燈柱上集成各種智能設備來實現智慧城市入口的功能,這是包含在智慧城市視覺的初步應用中的。

3.0時代:

智慧燈桿3.0時代,主要精力放在燈桿的主動智能化開發上,燈桿可以基於雲平臺實現聯動和交互功能。

智能燈柱2.0時代,燈柱實現了功能整合後的智能化,3.0時代,智能功能在2.0的基礎上延伸到人工智能領域。智能燈柱3.0平臺的研發重點是對人體信息的收集和利用。

目前國內正在試點或投入運營的智能燈桿都是2.0時代。2.0時代的智能電線桿壹般需要滿足以下兩個需求:

1.節能:與傳統鈉燈相比,LED路燈節能60%以上。然而,LED路燈在全球的普及率較低,因此城市需要壹種更節能的路燈;

2.路燈的功能不再僅僅是照明:隨著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進步,行業需求對路燈所承擔的責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城市環境監測、視頻監控、無線網絡、緊急呼叫、充電樁等。

智能燈桿行業現狀

目前,智能燈桿行業這塊大蛋糕所產生的市場紅利與日俱增,等待被瓜分。此時深入了解產業發展現狀,有助於企業看到前進的方向。

第壹,好

1.多省政策陸續出臺,助力智能燈桿建設。

截止到今天,2065438+2008年,超過23項關於“多極融合”和“智能燈桿”的政策出臺,涉及廣東、上海、湖南、吉林、重慶、江蘇、陜西、廣西等省市,每壹項政策都彰顯了政府對智能燈桿行業的支持。比如: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發布《關於2018年推進電信基礎設施* * * *建設的實施意見》。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

各省市政策不斷出臺,助推了集照明控制、WIFI天線基站、視頻監控管理、城市環境實時監控、緊急呼叫等功能於壹體的智慧燈桿建設,形成了集約高效的城市IOT感知網絡建設模式,提升了公共安全、城市管理、道路交通、生態環境等領域的智慧感知水平。

2.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道路建設和改造不斷進行,智能燈桿滿天飛。

城市化進程加快,推動智能燈桿產業持續增長。城市化作為市政建設的壹部分,將直接推動智能燈桿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城市化率逐步提高。2006-2017年,我國城鎮人口從5.83億增加到813億,城鎮化率從44.34%提高到58.52%,年均提高1.18個百分點。

同時,城市道路的建設、改造和升級力度不斷加大,直接帶動了智能燈桿行業的發展。

智能燈桿屬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國家投資的公共設施建設的壹部分。國家城市道路建設的投入對智能燈桿行業的市場走向有著重要的影響,城市道路建設的長度和面積將直接決定智能燈桿的市場需求。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道路建設的不斷投入,年末現有道路的長度和面積連續多年呈增長趨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年末實際公路長度為2465438+萬公裏,到2017年,已達40萬公裏,年均增長4.4%。

隨著3.5G時代的到來,將帶來1176億元的市場。

根據目前三大運營商的規劃,預計5G技術將於2020年正式投入商用,屆時未來兩年內對配備基站的智能燈桿的需求很可能爆發。

另外,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會大大增加對充電樁的需求,智能燈柱也可以作為充電樁最便捷的載體存在。

小型基站應用場景

目前小型基站的部署方式主要分為室內覆蓋和室外覆蓋。室外覆蓋的具體部署方式主要包括:

(1)抱桿安裝:利用路邊水泥桿、電表箱等現有建築進行安裝。

(2)落地安裝:部署壹體化微站,采用與大網不同頻率的D頻段,適合有信號屏蔽的高層施工。

(3)地面安裝:小型垂直基站直接部署在地面。

5G小型基站室外覆蓋的三種部署方式

基於智能燈桿的安裝方法是壹種典型的抱桿安裝方式,其優點如下:

(1)供電優勢:小型基站與路燈結合,可以使用充電裝置,節約能源,解決單獨部署小型基站的供電問題。

(2)管理智能化:通過智能燈柱上的傳感裝置,可以方便地監控小型基站的運行狀態和溫度,及時預警異常情況。同時,各種監測數據可以傳輸到雲端,便於分析利用。

(3)密集覆蓋:由於目前單個小基站的覆蓋範圍不足200m,需要進行密集部署,全面覆蓋盲區,而路燈以小於100m的距離均勻分布,可以幫助小基站形成密集覆蓋。

(4)節省空間:小型基站和路燈的組合節省了單獨部署所需的空間,可以大大降低基站部署中的物業協調難度。

(5)盲點覆蓋:高速公路、鐵路往往是信號覆蓋差的地方,安裝智能燈桿有利於盲點覆蓋。

截至2017年底,三大運營商共建設4G宏基站389萬個(其中中國移動187萬個,中國聯通85萬個,中國電信117萬個)。

參考頻譜覆蓋半徑對應的基站數量,可以預測5G的宏基站是4G的2倍左右,而參考國外運營商的3G時代小基站數量是宏站的1.5-2倍。

綜上所述,我們預測在國內5G網絡建設的前四年,小基站數量將達到11.67萬個(389 * 2 * 1.5 = 1167),年均約292萬個。

目前4G小型基站均價2500元左右,預計年市場空間為2.92 * 0.25萬元/臺= 73億元。按照小型基站室外與室內部署比例為8:2計算,室外小型基站年均市場規模可達58.4億元(73*80%=58.4)。

由於小型基站與智能桿的完美融合,基於智能桿的小型基站部署是室外部署的主要形式。按90%計算,基於智能桿的小型基站年均市場規模可達53億元(58.4*90%=52.56)。

小基站本身不貴,但是安裝費用高。

現在的居民樓地面安裝每年需要繳納壹萬多元的場地租賃合同,在智能桿上安裝基站的成本會大大降低。假設初裝費為654.38+0.4萬元,安裝5G基站將帶動654.38+065.438+0.76億(654.38+067 * 0.8 * 0.9 *)的智能桿市場。

未來四年中國鐵塔數量預測

說到基站,不得不提華為和中興在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展示的5G基站設備。

這是華為首次展示5G端到端商用系統的主要設備,包括5G CPE、5G系列化無線基站和5G傳輸系統。此外,華為還表示,屆時,5G小基站很可能比4 G更豐富。

與華為的展示不同,中興重點展示了5G宏站,包括TD-LTE & amp;5G雙模RRU,5G 64T64R AAU等。

中興5G宏展

裝桿小型基站的驗收規範也是很多企業關註的重點。

4.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成熟的。

從智能到智能是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

南方電網節能照明事業部技術總監魏家福在2018中國智能照明與電力技術應用論壇暨江蘇照明學術年會上提到,LED引爆三次,第三次是城市燈柱,這是5G技術發展和國家智慧城市規劃建設造成的。

基於政策引導、大市場、大跨界、大驅動力、先天物理區位等因素,他認為第三次“引爆”是徹底的,也有理由相信會持續很長時間。

換句話說,智能燈桿行業的繁榮既是必然的,也是前所未有的。

二、運營模式

隨著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智能燈桿的應用有著無窮的可能性。那麽,目前智能燈桿行業的運營模式是怎樣的呢?影響因素有哪些?

具體操作方式如下:

第壹,政府投資網絡運營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模式。

二是政府主導投資,委托運營商建網運營(O & amp;m),對用戶有利,大部分可以免費使用。

三、政府引導和部分投資、社會資本投資的網絡化運作,關鍵是兩個主體之間的分工、協調與合作。

第四,政府牽頭,運營商建網(BOT)。這種模式的盈利模式主要是按時間收費。

五、運營商獨資網絡運營(BOO),建成後網絡使用權、管理權壹直在運營商手中。

六、聯合建設和運營,聚集產業鏈各環節的力量,* * *同建同推廣。

七、聯合公司化運作,公司化運作更靈活,效率更高。

在建設和運營模式的選擇上:

(1)公益性、涉密性、政府性項目需要政府主導和投入,傾向於前四種模式;

(2)投資規模大、專業跨度大、對* * *享受要求高、專業類別多的項目,適合采用聯合建設模式,不適合政府投資建設運營和運營商第三方獨立建設運營;

(3)越來越多的智慧城市項目建設模式正逐漸從政府主導的單壹模式向社會共同參與、共同運營的多元化模式轉變。

(4)主要影響因素有:項目屬性、保密性、投資規模、專業跨度、享受度、專業難度。

三、入駐企業及相關資質要求

目前智能燈桿行業涉及的企業非常多,並不是單壹的行業。這些玩家來自各行各業,包括:

1.基礎網絡運營商

2.五金企業(燈、桿、屏)

3.軟件企業(通信和平臺企業)

4.整合資本和資源的企業等。

另外,智能燈桿行業資質要求五花八門,也是智能燈桿采購項目。這裏需要提供鋼結構工程專業承包資質,同時必須有通信工程施工總承包資質。

不過這種現象也在情理之中,因為智能燈桿的投標人“種類繁多”,不同的投標人資質不同。

總結壹下,鋼結構工程、城市與道路照明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電子與智能化工程專業承包、通信工程施工總承包這五個資質出現的頻率最高。

鋼結構工程專業承包資質:

鋼結構專業承包資質頻繁出現在智能電桿項目中,尤其是鐵塔公司發的項目中(從2018智能電桿招標情況來看)。

已有32410多家企業獲得該資質。其中壹級資質1466,二級資質7583,三級資質23096。

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專業承包資質:

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專業承包資質,既是傳統照明企業的命門,也是智能燈桿進入市場的企業的“武器配置”。

據我們統計,具有該資質的企業有17983家,其中壹級資質企業796家,二級資質企業2666家,三級資質企業14521家。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資質:

根據住建部公開信息,2018申請市政公用工程總承包資質的企業通過率不高,有壹定難度系數。

目前具有該資質的企業有48620家,其中3048家獲得壹級資質,13280家獲得二級資質,32291家獲得三級資質。

電子與智能工程專業承包資質:

獲得電子與智能工程專業承包資質,是“智能”企業的掌中之寶。

具有該資質的企業總數為12776。其中壹級資質1471,二級資質11305。

通信工程施工總承包資質:

對於這個資質,通信公司都比較熟悉。但也有業內人士曾坦言,這壹資質申請門檻較低,導致不少企業勇敢跨界,想在通信行業分壹杯羹。

目前已有2193家企業獲得該資質* * *,壹級資質99家,二級資質474家,三級資質1620家* * *。

第四,收入來源

壹般來說,就智能電桿運營商的收入來源而言,主要有三部分:

1,節能效益。

項目公司的經營收入主要來源於項目實施後道路照明節省的電費支出,社會投資者根據與政府的約定獲得收益。

2.增值收入-裝載設備的收入。

政府可以將智能燈桿的經營權授予社會資本家,社會資本家可以挖掘運營潛力,獲得增值收益。

比如通過貼廣告和在亮化工程燈柱基礎上設置攝像頭、環境監控器、WIFI發射臺等擴建工程來收取費用。

3.增值收入-軟件和服務收入。

智能燈桿的運營可以從硬件產品銷售轉變為服務型的商業模式。智能燈桿不僅賺設備費,還掌握通過路燈采集的各種數據。地方政府如果想利用數據開發城市解決方案,需要支付壹般的數據處理服務費。

摘要

總的來說,無論是從政策層面還是從市場角度,智能燈桿行業的發展都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雖然現階段還存在運營模式不清晰、行業標準不確定等問題,但要知道任何行業在發展初期都會面臨壹系列的麻煩和問題。

九層平臺從地基土開始。智能燈柱未來的藍海,可能會超出我們每個人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