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術咨詢很難做到。學術咨詢在西方發達國家也普遍存在,其最明顯的優勢就是理論和思想的沈澱。但主要問題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是咨詢方案雖然系統化,但缺乏有效的可操作性,管理咨詢的最終目的是使企業能夠有效實施。二是缺乏壹個真正的咨詢公司所必需的組織體系和人力資源體系。導師壹般會帶領幾個學生為企業做咨詢,但缺乏壹個咨詢公司必須具備的信息、研發、咨詢、培訓開發的核心體系。
目前國內有很多以高校為背景的(學術)咨詢公司,如總部位於北京大學的北大縱橫管理咨詢公司、光華管理學院的埃爾瑞達管理咨詢公司、總部位於清華大學的諾亞管理咨詢公司、九略管理咨詢公司等。
2)除了學術咨詢,中國的管理咨詢市場上活躍著各種各樣的咨詢公司,但也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缺乏咨詢專家,缺乏企業管理理論和經驗基礎。咨詢公司用自己的知識、智慧和長期積累的經驗幫助別人成功,這就要求咨詢公司有足夠的專家組和專家網絡來滿足咨詢的需求。因此,咨詢專家也是構成咨詢企業的關鍵要素。但是,由於中國咨詢業的歷史較短,發展過程中缺乏人才積累,中國咨詢業人才匱乏,以及由此帶來的企業管理理論和經驗的缺失已經變得非常嚴重。
大多數管理咨詢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獨特的競爭因素。決定咨詢行業競爭力的因素很多,但價值觀和市場定位很重要。價值觀是咨詢公司的核心,比如麥肯錫公司的“客戶利益高於壹切”的職業道德理念。市場定位也很重要,它代表的是咨詢公司提供的產品定位,比如麥肯錫就把客戶群定位在CEO等領導的決策層。縱觀國內的管理咨詢行業,在這方面並沒有明顯的趨勢。
缺乏企業品牌。中國的咨詢行業有壹個奇怪的現象:中國有十個策劃人,卻沒有壹個咨詢企業是業內人士脫口而出的。中國有成千上萬的咨詢企業,但至今沒有壹個被廣泛期待的管理咨詢權威。
咨詢公司的服務不規範。國內咨詢公司與國外大型咨詢公司相比還有壹定差距,沒有成型的咨詢體系,沒有咨詢案例庫,動態信息源不足。這樣至少有壹家企業無法提供嚴謹、細致、規範的文體表達,所以咨詢需求方的明顯感覺就是產品沒有檔次。
3)缺乏配套環境和運營規則也是制約管理咨詢行業和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這包括:全國工商系統對管理咨詢企業的認識存在差異;
缺乏規範的行業準入標準,沒有機構對管理信息工程師和顧問進行認證;
新聞媒體對咨詢行業的報道也很模糊。
上述政策的結果是,咨詢行業沒有自己的行業組織、運營規則、價值觀和職業道德。正是因為整個行業沒有操作規則,企業利益缺乏有效保障,企業也缺乏責任約束和道德約束。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無法繼續發展壯大,沒有知名企業很正常。
4)企業與咨詢公司之間缺乏了解和認識,也在壹定程度上制約了咨詢行業的發展。因為咨詢服務提供的是壹種無形的、動態的知識產品,而用戶支付的咨詢費是有形的、靜態的,供需雙方都要在銷售、開發、公平等方面做出努力。對於咨詢服務商來說,要盡可能細化咨詢方案,提高可操作性,同時要註意樹立公信力,通過塑造成功案例增強購買方的信心;對於需求方來說,需要用前瞻性、現象級、創新性的價值尺度來評價咨詢公司的工作。正確評價新經濟條件下創新的規劃理念和科學的管理、方法、營銷模式對優化企業資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作用。但很多企業往往看到的是有形的物質財富,對創造有形物質財富過程中創新的管理理念、科學的管理模式和機制等智力資產的整體滲透和制約的認識還很模糊。
咨詢需求者和咨詢服務提供者在認識上也有壹定差距。咨詢需求者不知道自己需要咨詢什麽,選擇誰來提供咨詢服務,咨詢過程中雙方的不信任以及時間、費用、咨詢目標的偏差,大大降低了咨詢的成功。
1,公司治理是關鍵。以民營企業為例,由於股權不清不合理,董事會不合理,出現了壹系列問題。
2.薪資福利表現。因為私企普遍還是不足,所以很多人更傾向於選擇國企,尤其是家族企業,有時候比較模糊,很多事情看老板的心情。
3.系統是不斷變化的。這可以說是壹個很大的通病,大到公司的戰略,小到開會,大到變動,這也是柔性民營企業的硬傷。
4.賣掉這塊。這是每個民營企業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在與國企的競爭中,有時顯得很蒼白無力。可以說這是民營企業最關心的問題。因為沒有業績,企業沒有存在的價值,難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