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我父親的青龍偃月刀,武術器械,在大躍進運動中被生產隊強行沒收用於煉鋼,但直到若幹年後在國外被發現才得以提煉。成為童年難忘的記憶;
1959:三年大饑荒期間飽受饑餓之苦;
1960:父親在外打工,母親在外地工作,極其辛苦,早出晚歸;雖然還沒到入學年齡,但父親幾經周折還是考上了家鄉的板橋小學。我因為年紀小,被同學稱為“小龜蛋”,但是我太熱衷了,經常頭上起包。父親傾註心血,鼓勵他用黃泥教他在家裏的土墻上糊畫,得到了師生的認可,也習慣了。他曾為同學朋友抄寫過《飛虎隊》、《雞毛信》、《美猴王》等漫畫書。同期我已經開始跟父親學武,忽冷忽熱;
1961年:我家後院有壹棵彎彎的梨樹,和父親壹起修煉。除了踢、推、旋、劈等。,父親經常用帶子把腰綁起來,掛在彎彎的梨樹上。他全身呈O型,頭從褲襠裏伸出來。見他滿臉通紅,他媽趁他爸不在,解下腰帶放了他。為此,父親很長時間不理母親,只好把自己綁在彎彎的梨樹上...幾十年過去了,他依然夢見自己的童年,夢中的家依然是那座老堡,他的父母,那棵彎彎的梨樹。
1965:家裏有壹根牛筋繩。父親把它泡在水裏很多天,等它軟了,就把它打成壹個又壹個核桃結。為了練手指等牛筋繩幹,每天教他解壹個結,手指流血多少次。多少年過去了,獲得了毅力、韌性和恒心;
1966:秋天,考入興平馬尾中學,不久因為文革輟學。他回到家鄉學習繪畫、書法和武術,得到了父母和村民的關心和支持。
1967:“文革”開始了。村上搞群眾運動的時候,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同村那個叫四壹的人,在寒夜裏莫名其妙地被綁起來吊在橫梁上,逼著她向群眾組織賠罪,然後放下。因為沒有跪下,她被迫脫下鞋襪,讓她赤腳站在夯布的青石上。隆冬時節,思怡站了很久,表情壹直很平靜,直到暈倒...母親為此哭泣;從那以後,晁海更加明白了人生的真諦。世間善惡,命運之門在哪裏?在他的內心深處時不時地敲打他,多年以後,四壹那張隱忍苦澀、沈默的臉還刻在他的腦子裏;
1969:進入興平縣西郊中學,學習工農業、挖防空洞、燒磚等活動很多。其間,因其文筆、繪畫、武功俱佳,經常在學校辦黑板報,深得同學羨慕,常被女生青睞。他生來就有性別意識,欲言又止,突然不知所措;
1972:以校運動會為主題的繪畫作品《指揮棒》被從Xi美術學院分配到縣文化館的章琦琳老師關註,並參加了縣裏舉辦的畫展。當時“樣板戲”興盛,藝術班活動不斷;
1973:讀完初中和高中,畢業回老家種地。業余時間繼續練畫習武,堅持寫黃泥字;
1974:春天,家鄉芒園下解凍的麥田軟綿綿的,風吹來,碧綠的麥苗起伏不定。為了練膽感應,父親在芒源的溝壑旁教他和幾個徒弟“簸箕技”,他們每個人腋下都有兩個簸箕,像壹對翅膀。父親領著他們從十幾尺高的溝裏跳下去,漸漸挪到深溝裏,換成了壹個大簸箕。壹起練的徒弟有的摔了,有的膽小,不練了。他堅持著,幾個彈簧後,它們就能從四五英尺高的溝裏跳起來,飄起來。在極限挑戰中,快速反應發展為誘導,積累了超潛意識,養成了無畏剛毅的意誌。
1975:在老家,白天在地裏幹活,晚上和回家的路上騎自行車往返縣文化館的美術班。我因為壹件不公正的事出了意外,經過深思熟慮,我向父親鄭重發誓,我這輩子都要謹慎使用武力。父曰:“天地之容,宇宙之寂,可以仁者”,故須練鐵頭鐵齒,排而戰,精氣神;秋天,我騎自行車去Xi安參觀“石魯黑畫展”,但我真的被石魯先生的作品感動了。我隱隱約約聽說了他獨特的氣質和悲慘的人生,我暗暗感到悲哀,也尊重他的人格精神。他跟隨父親學武十余年,同時受到父親對儒、釋、道、民俗文化的家學啟蒙,成為滋養他壹生的精神財富;
1976:春天,父親去世了,我悲痛萬分。我是青龍偃月刀上面纏絲下葬的。但是,那是在極左社會。在葬禮期間,壹名村幹部總是監督他的親戚,朋友和長輩不要穿白色戴孝...他因悲傷而暈倒,這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創傷。之後的兩年裏,我呼吸的時候依然感到胸口隱隱作痛;秋天,“四人幫”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7:恢復高考令人振奮。同年冬天,他被Xi美術學院錄取。春天進入中國畫系專業系統接受學術學習,不斷閱讀中外文學、美學、哲學等經典著作;期間去了陜北和甘南體驗生活。對於西部黃土高原惡劣的生存狀況,對於貧瘠寒冷之地真實而令人震驚的生存狀況,我感到十分痛心和同情。並從內心深處強烈質疑偽寫實藝術,從而奠定了後來創作探索的立場和方向;
1978:在學校,感謝國家的關心。我很慶幸學校每個月補助21.5元,但他每個月會留5元給他媽。每頓飯都吃不飽,加上習武,早上第三節課剛開始經常餓,尤其是素描課的教室,安靜,聲音大。我很尷尬,因為我班上有女生。營養不良,長期面色發黃,被同學稱為“黃元帥”,另壹個同學被稱為“青香蕉”;
1981年:赴敦煌、漢陵、唐甘陵、周陵、昭陵、橋陵、北林等地臨摹寫生。並且研究很多古代經典遺產,對傳統藝術有很多感受和反思,對中國現代藝術有反思。創作《北方》、《天地》、《忙碌》,作品《陽春三月》在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中獲獎。冬天,畢業,留校任教中國畫系;
1982:春天,學校派他去新疆招生。我相信我肩負重任,不能出任何差錯。所以排除了壹切幹擾。壹個人承擔完成整個新疆考區Xi安美院各專業試卷的閱卷,面試的多項工作,不經意間為學校節省了不少開支。令人驚訝的是,招生的成本很小。當年被評為先進教師;招生結束後,他趕赴南疆的基齊爾和庫木圖拉千佛洞考察,做了大量素描研究。當他回到Xi安時,雖然有新疆藝術辦給他買的返程臥鋪票,但火車站裏擠滿了人。上車後,他終於忘記了自己是臥鋪乘客,但他慶幸自己在擁擠的車廂裏站了壹天多,才有了座位。到了蘭州,他突然想起自己有臥鋪票,又驚又悔...;
1983:放學後,我自費去北京參觀美國羅森堡展覽。春天,在剛剛修復的Xi安美術學院第壹期上發表了大量的新疆速寫,比較有影響。
1984:美院要搬進Xi安,學校為了征地和學校搬遷,動員老師畫禮品畫。為了報答美院的恩情,他懇切地自告奮勇,為學校制作了六七十幅小畫。所以他被學院大會表彰,答應優先給他和市裏七八個老師安排畫室和住房,但直到1996,他連壹個帶衛生間的最差住房都沒拿到,這是他母親生病以來的十年。至於工作室,2001沒有“影子”。這件事和自己的艱難經歷讓他反思現實和人生;
1985:親愛的媽媽在老家不幸得了腦血栓。這裏的學校已陸續遷入Xi市。因為屢次住房分配困難,他只好住在舊校址興國寺,那裏沒有衛生間和暖氣,廁所在遠處的山坡上。看著廢棄的舊學校,又不能帶媽媽去找他,他很苦惱。他晚上睡不著,哭個不停,常常感慨人生的無常,人生的無奈。通過練武、打沙袋調整心態;搞好教學,照顧好母親,發奮探索研究水墨畫創作,和鍛煉身體壹樣重要。所以改教課程,騎自行車往返老美院和興平老家11年(每次100多公裏)深受精神的折磨和意誌的磨煉。我深深體會到人間的辛酸,同時也深深被家鄉父母親人的真摯親情所溫暖和浸潤。感謝那些風雨兼程,吃苦耐勞,尚武精神的兄弟、老師、朋友,感謝他的家人。並對美院的壹些老師和同事的關心和安慰表示深深的感謝。在無數次回家的過程中,我多次給村民寫信,讓他們給死去的村民畫肖像(面對遺體)。清貧可親的鄉親們勤儉持家,生前大多不拍遺像;這壹切都變成了他深刻的人生體驗;對水墨畫材料有著深刻理解和極大興趣的邱,視之為靈魂的材料,更努力嘗試蓄墨的方法,壹發不可收拾,表達個人不可言說的文字來承載靈魂的靈魂;
1986:創作《欽紐》、《湘陰》等十余幅畫作,參加陜西藝術家聯展,引起較大爭議;
1987:在前後的很多年裏,他所有與美院和陜西流行的主流藝術意識不同的作品都被刷走了。由此禪定:藝術機制尚未完全建立,所以真正以智慧釋放靈魂、壓抑疾病的創作,改為“地下”狀態;
1988:5月作品《關中人》參加“中國Xi安京都書畫展”,被日本私人收藏;
1991年:5月作品《黃天厚土》《雨後》參加中日書畫展,被日本書法道教教育協會收藏;
1993:先後發表論文《正道滄桑》、《回眸中的覺醒——中國人物畫衰落原因論》;65438+2月,被評為副教授;
1994:由於老美院近20年來住房條件差,尤其是後期學校荒廢,冬天雪水漏進屋內,形成畫室冰滑梯。雖然異常艱難,但漫長的武術生涯和藝術修養為他贏得了智慧,所以心態依然平靜,信念依然在。畫作因為漏雨而在室內不斷走動,大量書籍、素描、珍貴資料,如童年、少年、父母的珍貴畫面丟失,成為終身的精神缺陷;
1995:春天,母親去世。親愛的媽媽頑強地戰勝了疾病11年。在母親生命的最後半分鐘,他用虔誠的藝術之手,反復將她臉上的皺紋撫進她的帽子和衣領。母親的臉回到了二三十年前。告別遺體的那壹刻,留給村民和他們的,是奇跡般的親近、完美、祥和、年輕、永恒;感謝上帝賜予他藝術之手;
1997:我壹個人在畫室呆了十幾年,苦思現代中國畫在全球藝術格局中尷尬局面的成因,尋找被封建專制壓制和屏蔽的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深層內涵和潛在生命力。探索中國水墨畫藝術的新出路,逐步發展並形成獨創獨特的精神面貌和語言風格;6月5438+00結束了十幾年的“地下”創作生活。7幅代表作首次在中國美術館“陜西當代中國畫作品展暨中青年風采大展”上展出,引起評論界的強烈反響。之後被移至南京美術館繼續展出,引起評論界的深度關註。165438+10月,陳雲剛寫《大象無形——評潮海大水墨畫》;65438+2月,沈琦寫了《北方的聲音——論潮海現代水墨畫》;
1998:4月,在陳紹華和張英明的精心設計和關懷下,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了《潮海畫集》(中法文),收入了60多幅水墨作品。附劉曉春《從蒼勁到淡然的轉變——論晁海的繪畫》序言;5月,“潮海現代水墨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56件大型作品和壹場研討會。、邵大箴、水天中、、郎、、賈、易英、尹雙喜、、楊樂府、、黃渡、安元元等近20位理論家和批評家出席了會議。駐法國大使、參贊段、專員柯孟德等來訪交流。程大利騎自行車參觀了酒店。深受感動;新華社為本次展覽發布了全文稿,在中央電視臺《午間新聞》播出,北京多家媒體報道評論,陜西日報頭版報道。7月,易穎寫《在現實與自我之間——談潮海的畫》;8月,尹雙喜寫《反道運動——潮海水墨畫》;9月,翟墨寫了壹篇《健身是英雄——潮海達無骨水墨畫的味道》;5438年6月+10月,受邀參加“98上海藝術雙年展”,展出7件大型作品。作品《1996系列二》被上海美術館收藏;165438+10月,孫壹生寫《苦澀·渾融·空靈——論潮海的大水墨畫》;
1999:1年6月,邵大展撰寫《走壹條獨特的創新之路——談潮海的中國畫》及三幅水墨作品,作者近照;4月,“潮海現代水墨藝術展研討會”及邵大珍散文、易英、水墨作品、藝術照片等29篇發表在《文化藝術報》第八版。5月應邀在深圳美術館舉辦“潮海現代水墨藝術展”及研討會,展出60幅大型作品。皮道堅,朱金鑾,,李,,裴建華,馬欽忠,,,魏慶吉,等出席了會議.香港藝術館館長朱錦鑾提出五件藏品;作品《1991系列二》被深圳美術館收藏;對深圳電視臺播出的《晚間新聞》和各種媒體報道的評論;6月,應邀在廣東省佛山市圖書館舉辦“潮海現代水墨藝術展”,展出作品46件。並在博物館做學術演講;5438年6月+10月,受邀舉辦“潮海現代水墨藝術展”,並在上海美術館舉辦研討會,展出作品65件。、徐宏、王邦雄、舒、陳新茂、王天德、、、等出席會議並講話。對上海電視臺播出的《晚間新聞》和各種媒體報道的評論;6月165438+10月受邀在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展廳舉辦“潮海現代水墨藝術展”,展出作品46件,並做學術演講;他的四幅作品《北方》和壹幅系列作品1998被上海美術館收藏。《潮海現代水墨藝術展覽研討會》在《上海美術館學報》發表;中德合資的安聯大眾保險公司董事長曹恒春壹行前來參觀,提出了本機構收藏的10-20件作品。5幅大型作品在成都“世紀之門:1979-1999中國藝術邀請展”展出;
2000年:5438年6月+10月,王魯湘寫《我們活著的本質與佛性——觀潮海大水墨》;5月,應邀在廣東美術館1號館舉辦“潮海現代水墨藝術展”及作品研討會。皮道堅、王、、、李、魏慶吉、等出席講座。反響相當大,個展延期十天;《第二個女仆》被廣東美術館收藏;廣東電視臺播出的《晚間新聞》被多家媒體報道回顧。5438年6月+10月,受邀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潮海現代水墨藝術展”,展出56件大型作品,並舉辦研討會。、吳香雲、馬宏增、、、、金、、羅邦泰、何成等出席了座談會。陳傳席、陳綬祥等人前來參觀並進行深入會談;陳訪談錄:對江蘇電視臺播出的《晚間新聞》及多家媒體報道的評論;應邀在南京藝術學院、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做學術講座;作品《牛第五輯》、《第六回故鄉夢》被江蘇省美術館收藏。全年參加中國美術館收藏展、上海美術館收藏展、深圳美術館收藏展、廣東美術館收藏中國藝術展。65438年2月,作為《藝術圈》封面人物,發表水天中文章《水墨秦川——潮海水墨畫地域文化特征思考》,水墨作品及作者近照26張;碩士生導師;
2001:1年6月,9幅作品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主辦的“中華世紀之光中國當代書畫展”展出,並赴歐洲7國訪問交流;6月為文學《山花》雜誌封面人物,發表沈琦文章、水墨畫、速寫45篇。8月,應邀在浙江博物館、西湖美術館舉辦“潮海現代水墨藝術展”,展出作品60件,並舉行開幕式和研討會。、包福興、魏、宋中原、、、卓、朱、、、何加林、謝海、張宇等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美術學院院長徐江、劉健、宋建明、章昊、張捷、吳山明及夫人參觀並深入交談。對浙江電視臺播出的《晚間新聞》及多家媒體報道的評論;牛系列之八、清風、夢被浙江博物館收藏。9月,在廣東美術館舉辦“中國水墨實驗20年1980-2000展覽”,展出三幅大型作品。香港藝術館館長朱錦鑾參觀本次展覽時,再次提出收藏展出的三件作品。作品《1997系列3》被香港藝術館收藏;參加北京“1901-2001百年中國藝術展”、成都“現代藝術雙年展”;作品《九牛系列》被成都現代美術館收藏;6月,11,江蘇畫報刊登《21世紀優秀藝術家繪畫作品集潮海》;碩士生導師資格莫名其妙沒了;
2002年:5月,“1998系列之壹”在“上海美術館收藏作品展”展出;5438年6月+10月,7件作品在北京“水墨本色·修養·感悟邀請展”展出;經過壹番風波,又取得了碩士生導師資格;
2003年2月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舉辦“潮海現代水墨藝術展”,莫家良、蔡錫昌、楊、、、朱金鑾、左、、李東強、陳玉強、、等參加,並進行深入交流。在CUHK逸夫書院及藝術系作學術講座;受邀參觀蔡錫常的豪宅;3月,潮海的水墨畫和莫家良的六幅水墨畫在《明報月刊》中心發表。4月,《香港書畫報》特刊刊登了李小山的9幅水墨作品。5月作品《1998系列之壹》在上海美術館“凸顯圖式與收藏展”展出;5438年6月+10月,作品《牛系列之八》入展“首屆北京國際藝術雙年展”;在受邀巡回個展的那幾年裏,晁海消耗了大量的身心精力,但他對自己在美院所上的課程壹絲不茍,認真協調課前課後的時間,完成了教學任務。
2004年2月,他是《十面》藝術封面人物,其中邵大釗、李小山寫文章,我寫《木劍俠》和作者藝術近照37張;4月接受《中國書畫》主編徐航采訪,發表於第四期,題為《雕塑水墨精神》及19作品;5月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進行學術交流,得到了金校長、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香港大學李卓芬副校長、中國研究所前所長陳方正、香港博物館總館長丁新寶、邵逸夫獎基金會秘書長左、逸夫書院院長楊、CUHK新亞書院院長黃乃正等的關註,並進行了多次深入交流。在此期間,我與金總裁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裏進行了六次深入會談,內容廣泛。金院長送了他十本自己的書,認為他的水墨藝術詮釋了作品中的文化精神。晁海突然覺得生活好美好。我深深敬佩金先生非凡的人格和高明的理論,也深深折服於他宏大的文化道德、責任感和對他的關懷。期間接受香港亞洲電視臺“文化名人”欄目采訪,全球播出;6月,金會長撰文《中國水墨畫的壹座奇峰——我讀了晁海的畫》;應邀拜訪張德勝,進行深入交流;8月,陳傳席撰文《為勞動群眾吶喊的藝術家潮海》。據說“這篇文章是2003年想的,2004年春天開始寫,2004年5月6日完成,7月修改”;9月,兩部作品入展“武漢市首屆藝術文學提名展”,獲“文學獎”;作品《2004年系列之壹》被《藝術文學》雜誌永久收藏。德國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贊寇文剛攜夫人來訪,贏得了他的關註,繼續深入交流。寇參贊推薦他在德國柏林藝術宮舉辦個展,為促進兩國高層次的文化藝術交流做了大量工作。他非常感激。但是事情並不順利。2005年作為中德文化年,漢堡給寇參贊發來消息,推薦優秀畫家在漢堡做個展。但是,在柏林藝術宮做壹個水墨藝術的個展,是他的願望。165438+10月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進行學術交流,在新亞學院舉辦“潮海現代水墨藝術展”。金校長和莫家良教授主持了開幕式並在藝術系作了學術演講。65438+2月,作品《1997 II系列》為《上海書畫》封面,其中朱孔芬編著《從潮海的畫看當代水墨藝術觀念的變遷》及四幅水墨作品;
2005年:5438年6月+10月,中國美術出版社決定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潮海,中國當代名畫集》,並開始編纂。7月,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全體同仁通力合作,奮力拼搏,完成了劉曉春、王魯湘、李小山、陳傳席撰寫文章,出版水墨畫作品150幅的《中國當代名畫——潮海》出版。這本畫冊是這個系列的第47本,改了三個重要的東西:壹是從中文改成了英文;第二,盤子不根據作品節奏限制;三、文字突破原有字數限制;8月,中國美術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中國當代名家繪畫作品集——潮海”新書出版暨作品研討會。、楊林、劉既明、邵大震、水天中、徐宏、、賈、薛永年、寇文剛、尹雙喜、、翟墨、趙立中、李毅、安源、於英波、趙小賴等出席會議並講話。、陳、分別寫了書面講話和賀信。範迪安:《潮海畫冊》是壹本有質量有分量的好書。雖然畫家本人參與其中,但達利先生的關註、編輯和印刷的努力功不可沒。顯然,這張專輯為“大紅袍”系列增添了新的光彩...並賦予‘大紅袍’系列壹個名副其實的‘當代’意義。”;新華社、中新社為此發布新聞稿,多家媒體記者參會,采訪交流報道並評論;11年6月,陳傳席撰寫《為勞動群眾吶喊的藝術家潮海》,收錄於35篇《繪畫劄記——評現代大師與大家》;
2006年:春天,我被邀請到香港中文大學進行學術交流。受到了楊振寧夫婦的關註,並被邀請參加壹個宴會。楊老師親切的詢問了中國宣紙水墨材料的外延、特點、內涵,談到了文化生態、創作機制的構建等等。認為他的水墨畫藝術是深厚的文化,真實的創作,是充滿民族本體的。更讓他感慨的是,楊先生曾多次將印有他水墨畫的雜誌送給美國畫家和美術館的朋友欣賞;5438年6月+10月,作品《牛六系》為《中國畫收藏指南》封面,刊登《名家作品選》及本人文章《魂歸——水墨畫藝術漫談》及25幅作品;三幅大型作品在上海多倫美術館展出“水墨再生:2006上海新水墨藝術展”;三幅作品參加“農民中國美術館收藏邀請展”;3月,他會見了英國駐廣州總領事胡。4月,他是中國藝術經典的封面人物。陳傳席的評論文章,包括我自己的文字、水墨作品和43張近照;5月,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金會見現任校長劉遵義,進行了友好深入的文化交流;6月,作品《北方》在“上海美術館收藏展”展出;《藝術研究》2001采訪結束後發表了陳編著的《經歷與追求、經歷與抱負——潮海談藝術》及8幅水墨作品;8月,作品《2004牛系列之壹》為《藝術》雜誌封面,雜誌“觀察臺”欄目刊登陳傳席和《潮海上的學者》,水墨畫作品及藝術活動照片20張;5438年6月+10月,5幅新作參加北京宋莊“水墨聯盟首屆邀請展”,並接受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專訪。後來,他與該報的文化評論家西蒙和高洪有過多次深入交流。65438年2月,西蒙寫了《用未曝光的現代原創水墨看人生:記中國當代藝術的坦率之子潮海》,並與水墨作品和作者壹起發表在《法蘭克福匯報》上。
2007年:5438年6月+10月,《中國文化報藝術周刊》第二期頭版刊登的文章《潮海化萬物為心》(標題為該報總編輯所加),其中7幅水墨作品和沈的《潮海現代水墨藝術隨筆》發表在《名家特刊》上;2月,我應德國駐華大使施滕策的邀請,會見了大使夫婦。與此同時,德國金融人士嶽慕禮多次仔細觀看和欣賞該畫集,並進行深入交流:壹、收藏水墨作品;第二,在他的機構裏為晁海舉辦個人畫展。謝謝妳關註他;5月,兩幅巨幅作品在北京今日美術館“當代中國版藝術邀請展”展出,並接受《法蘭克福匯報》和意大利《La Nova報》采訪。對話中國美術館館長範迪安先生5438年6月+10月——文章《用生活體驗塑造水墨靈魂》,22幅水墨作品,作者27張藝術照片,重大事件發表在東方藝術大家6月165438+10月並為本期封面人物;
2008年:5月參加陜西文化節在陜西美術館舉辦的“中青年當代藝術展”;6月,獲藝術理論家提名:中國當代水墨赴瑞典馬爾默布卡蒂納托莊園“中國藍”文化藝術展;7月參加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當代水墨展”,在柏林國家博物館展出;9月參加“長風萬裏中國美術館收藏展”,在陜西美術館展出;5438年6月+10月,七幅水墨作品與德國文化學者西蒙先生撰文:用奔放、原始、宏大的現代水墨觀察生活——評《潮海當代中國藝術的弗蘭克之子》,發表於德國柏林世界藝術論壇;
2009年:5月參加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展”,在臺北美術館展出。8月,《潮海:化萬物為心靈(在)》、《敦煌飛天線之美與潮海現代積墨之美——敦煌雨絲節選(在金)篇》、《中國水墨界的壹座奇峰——潮海繪畫語言(在金)篇》及七幅作品於8月14日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9月參加Xi安美術館(原曲江美術館)舉辦的“首屆中國畫藝術展”;10參加陜西美術館舉辦的“陜西美術邀請展”;
2065 438+00:2月,《傳統水墨如何展現當代文化——藝術理論家以潮海為例談藝術創新》,範迪安、陳傳席、薛永年、程大利、李小山、李毅、尹雙喜及六幅水墨作品於2月4日在光明日報發表;《新語言、新精神、純現代性,開創中國繪畫水墨藝術新形式——著名畫家李樹森訪談錄》發表於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專欄;4月參加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館館藏範作品展”;5月參加第九屆廣東藝術節“中國畫邀請展”;9月參加浙江省浙江美術館舉辦的“農民畫時代與時代畫農民畫邀請展”;
2012:10年6月,潮海水墨展在保利美術館舉行。
2013:9月,作為上海合作組織(以下簡稱上合組織)比什凱克峰會系列活動之壹,“和平之旅”國際藝術展於12在吉爾吉斯斯坦開幕。潮海先生作為來自中國的特邀藝術家參加了此次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