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果妳從事java,工資很高,請進來問壹下學習java的前途。

如果妳從事java,工資很高,請進來問壹下學習java的前途。

Java作為壹門語言,在過去的十年裏取得了無與倫比的成就。在中國市場,雖然技術已經能夠與國際市場保持同步,但應用總是略顯滯後。反思Java在中國的十年發展,除了贊美和慶祝,更實際的是認真思考如何為Java在中國的未來發展繼續水土保持。

國外的冰草在國內開花。

如果我們在北京的大街上隨便拉壹個拿著手機的人問,妳知道彩信嗎?每個人都應該說自己知道;但如果再問壹句,妳懂Java技術嗎?能回答的人非常少——事實上,多媒體消息服務使用的就是這種不為普通人所熟知的Java技術。正如許多Java技術人員反復強調的那樣——Java就在妳身邊,無處不在。

從全球範圍來看,關於Java的故事充滿了傳奇,比如那些不可思議的成功,比如錯失的機會,更有糾結的官司。在過去的十年中,Java編程語言和平臺已經成功應用於網絡計算和移動等各個應用領域,如手機、個人電腦、跨國金融系統和衛星通信等。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像Java這樣廣泛使用的平臺。目前Java的全球經濟價值已經超過6543.8+0200億美元。Sun推出Java時的口號是“寫壹次,到處跑”。在過去的十年裏,Java的跨平臺和開放特性得到了認可。此外,Java語言還具有面向對象、類似C和C++的表達式語法、良好的安全性等優秀特性。在很多方面已經成為Cobol和C++語言的繼承者,受到全世界開發者的青睞,成為企業級應用的首選開發平臺。就在今年7月,IBM和Sun剛剛宣布將兩家公司簽署的Java技術協議延長10年,目標是為全球Java社區近400萬開發者提供長期穩定的保障。BEA還宣布了壹項開發業界首個完全支持各種主要開源框架的J2EE應用環境的壹攬子計劃。這些措施肯定了跨平臺Java兼容性的價值和必要性。

在中國市場,Java在企業級應用和面向公眾的服務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在中國的電信和金融等關鍵業務方面。目前,在中國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已經正式推出基於Java的無線增值業務,並正在積極籌備基於Java的3G增值業務。關於Java卡,孫公司與中國銀聯共同建立了Java卡聯合實驗室,從技術到方案全面合作。此外,業內許多公司也開發了相當多的基於Java標準體系的應用軟件。比如用友從1998開始就在Java上開發。目前用友的ERP 5正在開發中,將於明年推出。但是,如果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橫向比較,只能說中國Java似乎從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Sun公司的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喬納森·施瓦茲曾在Java十周年慶典上說:“Java像火箭壹樣飛速發展,沒人想到它能飛得這麽遠。”。但是,在歡慶的同時,我們要註意的是,對比國內外Java的發展,我們似乎看到了壹種“國外枯竭,國內開始百花齊放”的局面。2005年中國Java開發者大會前不久,Sun中國工程研究院院長鞏俐調任微軟互聯網技術部(中國)總經理。作為Java在中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壹,他的離去或許透露出Java在中國發展道路上的壹絲陰霾。

Java很容易得到,但是很難找到。

Sun大中華區軟件、ISV及Java業務總監認為,Java入門容易,但掌握起來並不容易。這就好比會畫國畫的人很多,業余的也很多,但真正能成為畫家的很少。在國內,似乎Java人才不夠,而且真正願意學習使用Java語言的愛好者數量也不樂觀。

小李,北京某高校計算機系研究生,對Java技術研究頗深,曾擔任學校BBS論壇Java技術討論版的版主。但他說不準備考Java認證(也就是Java開發者資格考試),因為不想交1500元的認證費。

事實上,像小李這樣會用Java但沒有經過認證的技術人員並不少。這種情況使得統計如今國內Java開發者的數量總是不準確。數據顯示,今年全球有450萬Java開發者,而在中國,這個數字還不到65438+萬。對此,有“中國Java之父”之稱的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王表示,如果把統計範圍嚴格定義在“開發者”身上(即使算上小李這樣的技術人員),中國真正的Java開發者可能只有5萬人左右。相對於中國這樣壹個6543.8+0.3億人口的大國,以及Java巨大的市場潛力,這是極不相稱的。

那麽為什麽中國的Java開發者這麽少呢?

王教授是國內最早關註Java的專家之壹,也是能堅持到今天的專家之壹。他說,總體來說,Java在中國並不被“學院派”看好。比如,直到現在,北大計算機系都沒有系統的教授Java課程。從全國來看,500多所高校的計算機系中,開設Java課程的不到壹半。

但是,Java1995剛誕生的時候,國內並不是這樣。王教授描述說,當時科技人員對Java“窮追不舍”,甚至在全國掀起了“學習、使用、推廣Java”的熱潮,全國Java技術交流會也相繼召開了七屆。當時的報紙《網絡世界》(當時叫《國際時事通訊》)舉辦了壹系列Java技術講座和壹次全國性的Java比賽。此後,王、教授等人發表了壹系列技術文章,推動Java在中國的發展。

然而僅僅過了幾年,當年參加Java大賽的很多人都遠離了Java。王教授認為這些人選擇放棄有三個原因。壹個是因為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第二是Java不夠快(當然Java的開發速度和運行速度在今天已經有了質的飛躍),第三是因為始終沒有令人信服的實際案例。時至今日,甚至有人認為Java只是壹種“玩具”。

王教授表示,與國外相比,國內Java人數較少,其差距還表現在能夠開設高端Java課程(如、Web Services)的培訓單位不多,難以滿足培養高級Java人才的需求。其次,媒體對Java的報道力度不夠,制約了Java技術在中國的發展。

當然,對於中國的Java人才數量也有不同的看法。Sun中國公司負責Java在線社區的高級技術社區經理蔣表示,目前國內Java相關社區可謂是蓬勃發展,如、Java研究、Java版社區等。其中最大的Java社區是Sun中國技術社區,註冊用戶已達1.6萬;CSDN註冊人數達到80萬,其中壹半是Java用戶。中國Java用戶協會在全國200多所高校設立了用戶分會。就具體數字而言,蔣認為中國使用Java進行商業開發的人數大約有45萬人。比如中國電信行業80%的軟件都是用Java寫的,短信、手機遊戲等所有業務都是用Java寫的。

據黃鎮介紹,在9月份的Java中國大會上,將有超過65,438+040名專家直接從美國來到中國進行技術交流。在他看來,中國目前缺少的就是這樣的Java技術交流和學習的機會,而中國的合作夥伴要求最多的就是培訓。

無論如何,不管Java人才多還是少,技術人員的位置就是找到足夠多的用戶。或許事實就像黃鎮說的那樣——中國有創造力的Java開發者和有創造力的用戶相對較少。

應用程序之間橙色和橙色的變化

甄的意見,在王教授看來,壹方面是Java不被國內的“學術派”看好,另壹方面是Java不被國內的“市場派”看好的事實。現在中國大陸在Java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上,不僅不如歐美,也略遜於中國、香港和澳門。

在我們采訪王教授的過程中,王教授拿出了三張名片,其中除了清華大學教授的頭銜,更值得註意的是“清華-iT知識工程前沿聯合實驗室”主任的頭銜。

故事從1996年報社網絡世界(當時叫國際通訊)舉辦的全國Java大賽說起。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情節是,就在Java在中國的發展慢慢雕零的時候,日本人通過那次大賽認識了王等人。不久,日本iT前沿株式會社派人找到教授王。這家股份公司是壹家主營業務為信息系統集成的軟件企業,由日本三菱公司和日本IBM在2001合並了包括原AST在內的5家主營信息產業的公司後成立。隨後,雙方成立了“清華-iT知識工程前沿聯合實驗室”,由王任主任。從此,雙方開始了長達八年的國際合作。

王教授在談到Java技術在國內壹些企業的使用體驗時,非常激動。他說:“如果我們的技術不好,日本人不會來找我們。但是這麽好的技術為什麽沒有被國內壹些企業和用戶應用和重視呢?”如王教授領導開發的Webform(電子表格自動生成系統及其可視化開發工具)采用Java標準,方便了電子表格的網絡傳輸,解決了瀏覽器/Web服務器應用環境下的打印問題。日本建設省采用了這壹制度,並要求所有人員學習掌握。然而,這種系統在中國推廣使用的過程中,在壹些部門和企業受到了冷遇。王把主要原因歸結為渠道問題、關系問題(或者說機制問題、觀念問題)。但是,作為壹個純粹的技術人員,王教授顯然不想在這些事情上浪費寶貴的時間。

具體來說,在行業軟件方面,王教授認為國內用Java開發的應用並不多。可以說,在國內,應用推廣的局面還沒有完全打開,尤其是在能夠充分體現Java特性(跨平臺、多線程)的領域,比如金融信息管理、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遠程教育等行業,成熟的Java應用還是鳳毛麟角。至於合作的壹些企業對自己的研究成果,王不同意。他說:“有企業(甚至校辦企業)找過我們商談相關合作事宜,但他們的條件都是壹次性買斷產品的知識產權。這是典型的‘種樹的時候不來,摘桃子的時候就做的很好’。當然,我們不會同意這種合作。”

除了中國企業和員工對Java的自學和探索,Sun、BEA、IBM等國際公司在中國推廣Java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國內很多企業都不確定能否及時從Java技術中賺錢的時候,這些公司在國內的活動就有了更大的意義。

黃鎮對Java在中國的發展相當樂觀。他說,目前北京的軟件產業占全國的三分之二,90%的企業都有Java部門。據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統計,超過三分之二的軟件企業是用Java開發的。比如東軟目前有4000多名Java開發者;中國工商銀行開發部有很多Java開發人員來開發銀行自己的系統。中國臺灣省的醫療保健卡和中國香港銀行的網上銀行都是用Java開發成功的。據悉,9月份的Java中國大會將評選出5家優秀的Java應用企業。

此外,Sun在中國市場的Java技術應用中心已經達到了35個JCOE。在這個“JCOE”的幫助下,Sun公司成功地為許多企業提高了Java技術的應用水平。例如,用友軟件工程、神州數碼、東軟軟件、北京華勝天成和是全球首批通過Sun認證的合作夥伴。

作為中國市場成功用戶的代表,中國聯通於今年4月8日舉辦了“2005中國聯通UniJa開發者大會”。自2004年6月165438+10月1日UniJa business正式商用以來的半年時間裏,UniJa business的註冊用戶數已經超過了1400,應用數量也增加到了近300個。美國Sun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斯科特·麥克尼利的出席似乎表明,中國市場的潛力並未被忽視。

在壹次采訪中,把Java十年前進入中國比作播種,但種子播下後,孫要做大量的工作,把種子培育成林。王教授也表示,孫對Java在中國的推廣力度還不夠。這樣,中外企業就有必要加快步伐,避免Java應用出現新版本的“橘生橘變”。

十年樹木,永遠不嫌晚。

“當我開始推廣Java的時候,有同事問王是否想建立自己的Java虛擬機。但我們認為最好還是專註於應用,”王在談到他的聯合實驗室時說。“我們的優勢在於,我們擁有8年以上的國際合作經驗;但我們的短板也很明顯,就是市場意識不強,制約了我們的發展。”

據了解,自1998以來,知識工程清華-iT前沿聯合實驗室已有77人參加舊金山Java大會,最近兩個項目中標新華社新聞標準管理系統和國家環保總局項目。目前前者已經在審,後者已接近尾聲。

對於Java的未來發展,王主要強調了七個方面。首先是工具的優化,開發工具的整合優化。比如IBM的Eclipse集成開發環境就很好。二是開源代碼。王說,其實他不太重視開源,但他認為工具應該是開放的,比如功能選擇、擴展、開放,但內部庫系統不壹定要開放,要適度開放。第三,重視中國市場;第四是行業軟件;五是把握網絡計算模式下的主流模式,即Web service。第六,掌握J2EE平臺的核心技術。所謂“J2EE和之間的爭端。NET”,人們不再關心誰長誰短,而是關心誰能盡快用它賺錢。實踐證明,能夠同時支持J2EE和。NET更容易被用戶接受和歡迎。七是掌握移動計算的關鍵技術(mobile Java)。許多制造商可以提供用Java實現的各種電子設備,這些移動設備都有J2ME平臺支持。例如,Sun公司開發的“移動信息開發平臺”,已經成功應用於手機。

作為Sun大中華區軟件、ISV和Java業務總監,黃鎮認為中國的Java開發在質量、性能和安全性方面存在壹些不足。首先,國內還沒有建立Java的標準體系。只有建立完善的標準體系,才能保證質量標準。因此,質量標準體系的建立非常重要。其次,Java的性能要求還不完善。最後,Java的安全R&D環境尚未建立。中國應盡快建立Java安全架構。他指出,美國有壹個Java標準化組織JCP(Java Community Process),BEA和IBM都是JCP的成員。中國沒有JCP,所以中國沒有Java標準,也沒有人監管。從政府的角度,記者也從信息產業部相關部門了解到,目前,信息產業部下屬的中國通信標準協會正在制定Java終端規範,待批準後將作為政府標準實施。信息產業部產品司也將作為本次Java中國大會的支持單位亮相。Sun公司CEO Scott McNealy在2005年上半年第五次訪華期間,拜訪了信息產業部、科技部、教育部、中國軟件協會和北京市政府,並專門參加了關於Unija的技術交流活動,得到了中國政府有關部門的肯定。

作為孫在中國市場的幾十個之壹,用友對Java應用的實踐和看法無疑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國企業對Java的態度。用友的NC技術總監範說,“J2EE”的引入是Java技術本身的壹個分水嶺。從那以後,Java變得越來越好用,大家的看法也變了,編程變得更穩定,幾乎沒有宕機。普遍的看法是,J2EE側重於背景和微軟的。NET關註的是前景。基於這個觀點,用友分為兩條開發線,壹條是微軟架構,壹條是Java。用友有250名Java開發者。Java主要用於高端行業,高端用戶認可。此外,Fan Champion還表示,希望未來Java在Web界面上易於使用,並制定壹些更好的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