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密度:345人/平方公裏
凱裏,位於貴州東部,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首府,東西長51.7km,南北寬44.3km,總面積1.306 km2。城市裏有苗族,漢族,侗族。是以電子、紡織、建材為主的新興工業城市,現為國家B類開放區。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首府是全州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全市總面積1.306平方公裏,人口44.29萬,是壹個以苗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城市,是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城市之壹。
地理位置
凱裏市位於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東至臺江縣,西至福泉市,西南至麻江縣,南至丹寨縣,東南至雷山縣,北至黃平縣。
東起瓜定鎮南臯村,西至大田鄉白臘村,陸域跨度107 40′58″-108 12′09″,長51.76 km。南起曼青鄉清朗村,北至平涼鄉都蘭村,地跨26° 24′13″-26° 48′11″,寬44.3公裏,占全州總面積的4.3%,占全省總面積的0.74%。
市區位於中部,臺江縣城東54公裏(公路行程,下同);西距省會貴陽197公裏,距都勻市80公裏。南距雷山縣城45公裏,距丹寨縣城70公裏。北距黃平縣80km,距鎮遠縣152km,各州市人民均位於市區。
行政區劃
凱裏轄5個街道、8個鎮、2個鄉:城西街道、大十字街道、西門街道、洗馬河街道、萬西街道、三棵樹鎮、周西鎮、唐雅鎮、龐海鎮、萬水鎮、蘆山鎮、萬超鎮、龍場鎮、唐凱鄉、大風洞鄉。凱裏地圖
歷史的發展
凱裏市原為魯山縣。陸郡為漢,為蘭之地,元代為(今麻江縣)郡地。明洪武初年設清平保,二十年[1389]設清平龍官司,三十年[1397]改為清平衛。明朝弘治七年五月【1494】,位於清平縣,劃歸都勻府。清康熙七年(1668)並入摩訶(今麻江)州,十壹年(1672)恢復清平縣,四十壹年(1702)凱裏綏靖部並入清平縣。民國二年[1914],清平縣改為魯山縣。
1949,11,蘆山縣解放,0蘆山縣委和縣人民0同時宣布。同月,縣委和縣人民宣布撤銷舊的鄉公所,成立新的鄉人民。1950年,廢除保甲制度,建立村級人民政權。1951年65438+10月27日,在中央慰問團的關懷下,凱裏地區苗族自治區成立,這是貴州省第壹個苗族自治區。1952年9月,蘆山縣苗族自治人民0成立。1956年7月23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凱裏確定為州府所在地。1959,65438+10月,魯山縣、麻江縣、雷山縣、丹寨縣合並為凱裏縣,8月4日,1961,各縣相繼分立,魯山縣仍為凱裏縣,8月6日,1983,國務院。1984 65438+10月,凱裏市成立。
氣候特征
凱裏夜景凱裏市位於雲貴高原東側的階梯狀斜坡帶,西北、西南、東南較高,中部、東北較低,最高海拔1447米,最低海拔529米。屬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1℃,最高氣溫37℃,最低氣溫零下4-7℃,年平均日照1289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243毫米,無霜期282天。
少數民族人口
凱裏居住著苗族、漢族、侗族、仫佬族、畬族、布依族、水族、彜族、壯族、瑤族、滿族、回族、蒙古族、景頗族、佤族、黎族、東鄉族、納西族、仡佬族、北京族、朝鮮族、土家族、白族、傣族。其中,仫佬族、苗族、漢族、畬族、和是享譽世界的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33.94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75.78%,其中苗族28.35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63.3%。
歷史和文化
凱裏歷史悠久。春秋屬_ _,戰國秦漢兩晉南北朝屬卞蘭,隋唐屬華斌縣,宋代屬合江郡。明清時期設立清平保、司、衛、縣或凱裏司、衛、縣。民國三年改稱魯山縣,1958改稱凱裏縣。凱裏市成立於1983。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以電子、紡織、建材為支柱的新興工業城市。凱裏有500年歷史,早在明清時期就有“小荊州”之稱。數百年來,生活在凱裏的各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勞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
自然資源
清水河、崇安江、巴拉河等小河、溪流153條,其中長度超過10公裏、集雨面積超過20平方公裏的中型河流13條,溪流、溝渠35條。河流徑流總量39.89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儲量5.4萬千瓦,可開發容量3.6萬千瓦。糧食作物9大類130多種,蔬菜100多種,水果70多種,野草100多種,珍稀古樹10多種,野生動物數百種。藥用植物和動物有428種。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應時砂巖、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煤礦81.42萬噸,鐵礦361萬噸,鉛鋅礦46萬噸,鋁土礦1.98億噸,重晶石300萬噸。石油和天然氣有礦。
旅遊資源
凱裏體育館內容豐富,風格古樸,風格獨特,文物古跡眾多,自然風光主要有路祥山、金泉湖和壹批景觀獨特的溶洞。還有各種民族節日0: 136,號稱“百節之鄉”。1985對外開放以來,接待了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遊客。凱裏是典型的民族風情生態旅遊區。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淳樸濃郁的民族風情和悠久獨特的民族文化,成為世界級的民族風情旅遊勝地之壹。有氣勢磅礴的“千陽第壹山”香爐山、景色奇麗的鐮刀灣、奇幻的漁洞、風景如畫的清水河、大閣公園、金泉湖公園等自然景觀。民族民間文化蔚為大觀。。
凱裏市榮明特產凱裏市地方名優特產可分為農產品和工業品。農業名優特產主要有:香爐山霧茶、平涼香米、凱裏柿子花、萬超靛藍、隆昌蠶繭、凱裏酸湯魚、凱裏鯉魚(田間栽培)、隆昌西瓜、濱海生姜、魯山葡萄等。、凱裏市供銷社生產的“三辣”系列產品。著名的工業品主要有:周西蘆笙、凱裏香醋、銀飾、灣水鐮刀、雲母馬尾辮帽、海濱碗、掛鼎繡腰、隆昌皮革家蠟染、掛鼎錦帶、刺秀錢包等。經濟收入可觀,可供遊客觀賞購買,投資者參與生產投資,促進了凱裏市的經濟發展。
飲食特點
生活充滿了味道,酸的,甜的,苦的,辣的,酸的。黔東南州是“吃酸”的故鄉。日常生活中的家宴、宴會、紅白喜事,酸味食物無處不在。男女老少都有壹個“嗜酸”的愛好。難怪當地諺語說“三天不吃酸菜,徒步打撈車”(意為徒步絆倒),可見黔東南酸菜文化的特色功效和風格。
世界“吃在中國”。在中國,它被稱為北方鹹,東南甜,西方辣。幹燥氣候是鹽,濕熱氣候是甜,潮濕氣候是辣。湘黔川各有各的口味,有“不怕辣”“不怕辣”“不怕辣”的段子。具體來說,貴州是酸的辣,四川是辣,湖南是炒的辣。黔東南州與貴州其他地區不同,強調和突出“酸”字第壹,其他地區強調和突出“辣”字第壹。
俗話說“除了油鹽,沒有貴的味道”。歷史上黔東南缺鹽嚴重,只能用酸和辣來調味。可見,吃酸的習俗不是偶然的。它是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產品信息和人的生理需求的綜合產物。貴州東部和中部氣候潮濕,煙霧彌漫,腹瀉、痢疾等疾病流行。嗜酸不僅可以增加食欲,還可以幫助消化,止瀉。所以,家家戶戶都缺幾個酸壇子:酸水壇子,醋水壇子,酸菜魚壇子,腌肉壇子。酸味食物的腌制季節和保存方法也有俗語,如三月腌制,八月腌制,正月腌制。由於歷史和地理環境的原因,黔東南苗族、侗族創造了自己獨特的酸菜飲食風格和技術,區別於其他地區和民族,形成了個性鮮明的“酸菜文化”。光是制作酸菜的技術就有近10種。
人類的長壽真的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酸:酸性食物有防病健胃的藥用功能,有解惑提神的作用,有防腐保鮮的作用。65438-0990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長壽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高於傳統長壽地區廣東省,位居全國前列。長壽是多因素的,應該包括“吃酸”的因素。1988,在加拿大溫哥華,壹群記者采訪了黔東南州老年人長跑世界冠軍李發品,詢問創下老年人長跑世界紀錄的秘訣是什麽?李發品答道:“如果能吃到家鄉的酸菜,我就跑得快。”這是壹個驚人的妙語。本世紀末,酸食這壹黔東南地區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飲食習俗,越來越被人們所忽視。酸湯魚、酸菜魚、臘肉、酸湯雞、酸湯豬蹄、三合壹酸湯、四合壹酸湯,有的已經落戶北京,有的飛入國宴,有的飄洋過海,更多的被移植到賓館飯店。所有來貴州的中外遊客都被要求吃正宗凱裏酸湯魚。
黔東南州的風味食品有東鄉酸菜魚、鎮沅道菜、凱裏酸湯魚、司夏狗肉、司夏酸湯魚、香茅煮魚、崇安江酸湯魚、董氏油茶、社會飯、從江香豬、三穗麻鴨、榕江香羊、董果、董氏臀肉、董氏羊和牛。
凱裏旅遊住宿選擇:
這三家酒店價格都不貴,服務設施也還可以。第壹次去凱裏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
凱裏東南凱萊酒店:
凱萊酒店是壹家按三星級標準建造的綜合性商務旅遊酒店。地處凱裏最繁華的商業、旅遊、金融、貿易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開城最便捷的酒店,酒店主樓也是開城最高的標誌性建築之壹。酒店擁有各類客房90余間,具有濃郁城市時尚風格的餐廳和豪華典雅的KTV歌廳。酒店還配有中央空調、咖啡吧、足療店、棋牌室、商務中心和會議室,是商務、旅遊和會議的理想場所。
凱裏中德園假日酒店:
酒店占地25畝,是凱裏首家集住宿、餐飲、會議培訓、遊泳池、兒童樂園、休閑娛樂為壹體的準四星級度假酒店。酒店擁有128多套公寓、休閑客房、套房,餐飲可同時容納500人。無線網絡商務會議廳可容納200人進行各種專業會議,寬敞的停車場可容納。
凱裏嘉瑞和龍騰酒店:
2004年6月+065438+10月開業,2008年9月裝修。酒店的環境設施包括位置都很好,交通便利,價格合理。酒店擁有龍騰王朝中餐廳:餐廳和(12房間)各類豪華大廳,可同時容納400人就餐,以粵、川、湘、黔特色美食為特色。
娛樂習俗
搶煙花
“搶花炮”是壯族、侗族人民廣泛開展的傳統體育運動,流行於貴州、湖南、廣西等地。每年春節或其他重大節日,黎平、從江等地的侗族人民都會穿上節日盛裝,按照傳統習慣,以村落為單位舉行煙火大賽。
比賽場上,選手們相互比賽,通過傳、蓋、裝、跑等方式,試圖將紅綠布包好的煙花放入對方的花籃中。煙花分為第壹炮、第二炮、第三炮。根據董老人的傳說,第壹槍象征著好運,第二槍象征著風調雨順,第三槍象征著豐收。
“花槍”對抗性強,攻防轉換快。既需要個人的突破,也需要整體的配合。因此被譽為“東方橄欖球”。
鬥牛
流行於黔東南地區的苗族、侗族鬥牛活動歷史悠久,有著廣泛而深厚的社會基礎,形成了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東方鬥牛文化。在這個節日裏,國內外的客人將看到東方牛王的榮耀,還可以欣賞到新穎的鬥狗、鬥馬等民族民間比賽。黔東南是少數民族文化的沃土,是歌舞的海洋。開幕式上,觀眾將欣賞到壹場將傳統文化的古樸神秘與現代流行文化融為壹體的文藝盛會,既有具有濃郁民族地域特色的歌舞和服飾表演,也有風靡當代樂壇的著名歌手和著名演唱團體的精彩表演,還有雜技驚險表演。
凱裏被譽為“苗嶺明珠”、“蘆笙之鄉”、“東方鬥牛之鄉”。民族傳統節日多達135個,有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多彩的苗族服飾,苗族飛歌和蘆笙,精彩的鬥牛、鬥鳥、鬥雞等民族民間競技活動。美味的苗族酸湯魚。
2021,1 2020年全國“百強縣”名單出爐,凱裏排名第99位。
5438年6月+2020年2月,住建部命名凱裏市為國家無障礙環境市縣村。
5438年6月+2020年2月,凱裏在2020年全國百強示範縣市名單中排名第54位。
2020年6月165438+10月,2020年全國縣域旅遊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名單公布,凱裏市榜上有名。
2020年6月165438+10月,中央文明辦公布了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城市名單,凱裏被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2020年9月,“2020年中國西部百強縣市”名單公布,凱裏市榜上有名,排名第44位。
2020年,凱裏入選2019全國百強縣市,代表景區為司夏古鎮。
2065438+2009年10月,水利部公布了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凱裏市榜上有名。
2018,11,第壹批國家創新型縣(市)名單公布,凱裏市入圍。
2018年6月,凱裏入選2018中國西部百強縣市,排名第33位。
2016年2月,凱裏市被列入2015年度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