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村子在臺城以西十多公裏處。第二天,天空陰沈沈的,知道自己傻了,就下定決心要早點去遠足。帶著壹文不值的尋訪之旅,也許是因為某種長久埋藏在靈魂深處的寫作情結,我從庚子、皂角林、揚州、劉啟(府南三裏)開始讀《宋史》。“皂莢”這個詞反復浮現在腦海裏,我不禁想起了家鄉臺東河邊南茶庵的土堆上那些樹冠巨大、壹簇簇鮮綠色豆莢掛在陽光下的皂莢樹。雖然兒時的夥伴在聊天時並不欣賞這壹點,但遠處的土堆上只有長相十分奇特的柳樹,橋墩輪廓下的堤壩上也時常籠罩著淡淡的煙雨。有些人壹輩子固執地壹個人走在自己的世界裏。
通往皂莢的路都是筆直筆直的機耕道。不到壹個小時,這個五烈鎮腹地的偏僻小村以她矜持的姿態出現在我的眼前。
村裏的建築大多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小樓和平房,有的還經過了翻新,有拋光磚和不銹鋼窗柵防盜門。就像到處延伸的水泥地面,這些新鮮的血液不時提醒我,村子離外面的世界並不遠。在寂靜的空氣中,貽貝河在村莊中湧動。壹座又高又陡的狹長拱橋橫跨河灣。北面橋堤下,有壹個小小的四角形打谷場。壹個很有精神的青磚大廳正看著樓中央突然出現的陌生人。
大會堂正面為三層門樓,多窗戶,高約10米,寬約15米,大廳南北長約40米。頂樓的護欄上標著“同意廳”,中間的雕像就像壹個巨大的圓形獎牌,上面刻著光,閃閃發光。門樓二、三層有陽臺,表面用綠色碎玻璃和染色沙裝飾,水泥護欄鏤空雙菱形圖案。二樓陽臺門的側窗挺有特點,又高又窄,水泥裝飾,交錯著冰縫。底樓大門前,有兩根粗大的混凝土柱子支撐著二樓的大陽臺。雖然大門前堆放著麥稭,但從側面的格子窗看,大廳寬敞,屋頂坡度除了部分油氈瓦破損裸露外,基本完好。與我同時期所見的鄉村會館相比,比如周邊的徐莊、文華、橫木、雙潮、王思、焦家莊等國內外鄉村會館,這類建築的規模無論是面積、高度、材質還是那個時代的裝修特點,似乎都是獨壹無二的,甚至與著名的石巖鎮會館相比。壹個偏僻的大隊能有這麽大氣磅礴的字跡,只有兩種可能:領導成員的豪爽;鄉村部門的財政狀況良好。其實接下來的采訪也證實了作者的猜測。旁邊有個很有時代感的小百貨,上了年紀的女主人也在好奇地看著我。何琳碼頭的岸邊停靠著三四艘水泥漿掛船。船尾天篷上的鐵皮漸漸生銹,船艙裏空空如也,似乎已經廢棄多年。平昌西邊,村裏有壹條溝,壹座青磚廟矗立在邦彥河交匯的海灣上。太平山墻內外,樹木蔥郁。站在夾溝板橋上,遠眺正門青石額,刻有“復興禪寺”並覆以金燦燦的金泥,古寺在凜冽的河風中顯得格外安詳寧靜,偶爾路過的村民無不詭異地笑著,卻又各有千秋,不知不覺被這個小村莊的古風所感染。
掛著條形皂莢果的樹枝穿過院墻,夏天的絲絲帶著草藥的清香。廟門除了大門的石頭正面外,左右各鑲嵌了壹個磚雕,畫面磨得滿滿的,大意是桃園是三婚千裏獨騎的戲臺。寺廟分為南北大廳和西室。正殿供奉釋迦牟尼,南殿供奉觀音,西殿供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威畫像。據村裏82歲的張大爺說:“廟是老廟。最初,皂莢樹生長在這座寺廟的東南角。它有400-500歲,頭部有20米高。壹個人拿不住,上面的皂莢節是鐮刀長的。另外,院子裏還有壹棵老銀杏樹,遮天蔽日。小時候喜歡夏天跑到樹蔭下乘涼。我能從莊看到這兩棵大樹。都是50年左右砍下來的。現在院子東西角各種壹棵洋槐,雌雄同體。東邊那棵結的果子不多,西廂房後面種的銀杏樹也種了近十年了。老槐樹可能是這個村上壹代的祖先種下的。”
“在西廂房掛主席畫像,是寺廟修復時村民的集體主張。”82歲的前皂莢婦女主任夏宏根解釋說:“俗話說,人民領導人民,人民熱愛人民。逢年過節請主席到廟裏,受群眾頂禮膜拜,也是壹種向往。”“妳說的大會堂和大橋,都是江青當支部書記的時候建的。多少年過去了?從他當支書那天起,我們就壹直看好他,當組長,當村支書,壹步步成為皂莢樹的帶頭人。”“他是壹個誠實的官員。後來得罪了鄉領導,被撤職,受到不公正待遇。”“自從建造了大會堂和大橋之後,沒有任何發展。如果他到現在還是個支部書記,我們村就不是這樣的。”在的劉大娘也插了壹句話:“我記得有壹年,縣裏組織幹部去梁多福安參觀。為了省錢,江書記騎自行車回來200裏。他們癱倒在路邊的草堆上,人們嘲笑他們。“隨著越來越多的村民圍攏過來,大家紛紛談起往事,或以順口溜的形式,反映出解放以來這片與世隔絕的土地上的時代波折:
代鄉黨委書記黃不禁出言拆了廟* *。
第二代鄉黨委書記韓* *,手裏拿著指南針。
徐* *,第三代支部書記,生產糧油很辛苦。
第四代支書叫江青,廳橋晴。
……
我再壹次把目光投向了橫跨邦彥河的“約定橋”。為鋼筋混凝土拱橋,長60m,凈寬3m,三孔,孔徑約19m。完成於1981年。40年來,極大地方便了皂莢種植戶的生計和種植生產。我對這個深受當地幹部群眾歡迎的人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在村民的熱情引導下,筆者走訪了退休在家的江青同誌。
江青,土生土長的皂莢人,黨員,1945,77歲。(以下為部分聊天內容,如此有趣的交流不僅豐富了個人認知,也有助於皂角樹村的後人銘記歷史。)
“同意這座橋,這座橋已經40年了!這裏曾經有壹座板橋,建於1978復興安灣子西側。當時為什麽要建這個板橋?主要是方便社員過河生產。以前村民要在大河南岸的地裏幹活,都是靠小木船撐著,極不方便,也不安全。集團開會,集體出資,是老百姓通過牙齒攢下的錢。籌集了7000元左右,幹部群眾在河的狹窄處,修建了附近村莊歷史上第壹座跨蚌河的水泥梁板橋。65438+1980年2月,縣政府頒布了《東臺縣農村橋梁管理暫行規定》:“縣城社會道路上的橋涵,應以修建水泥或石拱、磚拱永久性橋梁為主”,按機耕橋標準設計,寬3米,載重8噸。縣水路站的飛機和船從這裏走過,通知公社這座橋是危橋,請求拆除。當時我是皂角村大隊的支部書記。因為生產種地的人都要走這個橋,拆了就無路可走了。我代表村民提出意見,大家都不反對拆橋,但是妳必須重建壹座新橋。農民種地很辛苦,妳不同意。就算妳帶壹個營去拆,我們隊1000多人就算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去救。經過多次交涉,交通局同意出4萬元建材款,由我們村的幹部施工。當時這座“同意橋”的總造價是8萬元。因為到處要省錢,橋上沒有刻字記錄年代。已經40年了,不簡單。橋梁施工技術員是後港建築公司的,是交通局找的。姚是壹名工程師,屬於交通局。現場指揮組長是王華山副主任。工期近半年,大家都在橋上呆著,想辦法擠到壹個地方。工地上紅旗飄揚,熱火朝天。新橋長60米,凈寬3米,欄桿3.5米,拱高約4米。這條流經皂莢的河流被列為6級航道,可通過65,438+000噸的船只。”
談起村禮堂,老書記接著說:“大禮堂建於1980,共三層,總造價* * * 65438+萬元,勞動大隊算工。這個大禮堂之所以能這樣建,主要得益於70年代隊辦工廠的發展,72年我是這個大隊的支部書記,在這個橋的東北岸開了三個廠,分別是窯廠、玻璃廠、紙廠,集體經濟比較紅火,這也是大隊當年能把建設資金列上來的原因。但是在建設過程中,大家都知道要精打細算,怕浪費壹分錢。比如建大會堂,就要從縣城拉人字木。作為大隊的鄉黨委書記,要以身作則,上下船,身先士卒。我們不需要勤雜工。連撐船經理都要派兩個人幹點活,煙都要我們自己出。那時候人都是這樣的。對於團隊辦廠,嚴格執行經濟核算,定期在黑板上公布賬目。人事任命、生產、材料、財務收支等。企業的要定期向社員代表大會報告,征求普通社員的意見,民主管理的氛圍濃郁,這也是當年皂莢集體經濟蓬勃發展的另壹個原因。"
在談到農業生產和社員福利時,老人動情地說:“土壤改良了,畝產量逐年提高。這些都記錄在性能表中。我當支部書記的時候,村民人均口糧達到430斤,不讓壹個人吃糧食。當時皂角樹村有合作醫療診所,配有合格的赤腳醫生,村民免費打針看病。對60歲以上的村民,大隊每月發4元生活費,年底分工分分紅。皂莢五組,300多戶,1000多人。主要姓氏有姜、徐、郭、劉、黃等。姓為江氏第壹姓,近五十戶。”談起村子的歷史,老人回憶道:“這個莊子有四五百年了,傳到我這壹代14。”對自己的親身經歷和不公平經歷感到好奇,老人回答道:“年輕人,我不知道妳對歷史的看法。聖賢說,君子義於小人,利於己。”1953五害相權取其輕,為什麽毛澤東下定決心要殺死張子善·劉青山,因為疾病需要猛藥。我是1969的村級幹部。當時的政治組織叫革命委員會,村裏叫大隊革命領導小組。我是組長,也就是大隊長。以前來學校和公社說:黨培養妳,群眾信任妳,妳要出來工作。我心裏不想出來。我喜歡教書育人這份工作。但當時壹顆紅心轉到了黨,革命需要妳。25歲,妳當上了隊長。1970,外出開展“壹打三反”運動。他先去公社建站(生活樓站),壹周後又去萬路、三超,最後被調到縣裏工作隊。壹堆人去臺南搞“壹打三反”運動。王玉芳領導的縣革委會副主任很好,很有才幹。不久後,公社把我叫回來做大隊支部書記。當時的公社主任陳錦春主持大寨寨區的工作,壹心撲在黨和集體的工作上。他是壹個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群眾紀念他的艱苦努力。1976,四合村修建的四角橋命名為金春橋。這些事件無形中教育了各級黨員如何做壹個為群眾謀福利的人。1984年,我被調到公社,後來擔任農村勞動所所長。1994,勞動法頒布實施的時候,我去鹽城參加了壹個勞動法培訓班。如前所述,現在勞動法頒布,要求廣大勞務人員成為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維護者和監護人。企業正常經營時,應繳納最基本的職工養老保險。當時的中陽木業公司作為合資企業,每年盈利數千萬,他的職工養老金發放無疑會促進《勞動法》在鄉鎮企業的實施,維護群眾利益。我去了中陽公司,經過幾次政策精神的交流,我算了壹下,員工800人,最低員工養老金應該是1994的57萬元。公司已經把這個賬戶匯給了銀行,但是鄉黨委書記* *雲從南京留學回來,和我爭執,強行勒令賬戶退回,濫用職權打擊報復。1996年,我被解除職務。那壹年,我52歲退休,還有八年。本人工作36年,人事局核定的工齡是27年。到現在,我每個月只能領到2000元的退休金。2007年,壞人也因涉嫌嚴重經濟問題被江蘇省紀委常委調查,其5年仕途期間的權錢交易看似可信。"
對於生活的不幸,老人只是用了這麽壹個沒有分量的俚語詞來表達對腐女的鄙視:“貨”(上面“壞蛋”的原詞),以至於我在聊天中總誤以為某雲是個風騷的女人。
“據說我工作太努力了。毛主席說,天下怕認真,* * *產黨講究認真。認真有錯嗎?”
世界有多寬,樹木離天堂有多近,回頭看看那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他還在橋上遠遠地揮手,祈禱不要忘記妳在這個世界上的首創精神!祈求今世行善!
aaammmth 2021.7.26